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影评精选14篇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1

  那些随意渲染的青春、那些怆然泪下的情绪,都只是在忆一段往昔。——题记

  当我一个人在电影院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始终有股不知哪来的气憋在胸口,低头看看自己,有的只有很多无奈,而我只能叹息。坐在电脑面前,此时的我猛酌一杯酒,滚烫的感觉在喉咙里打转,难以下咽,使我突然间那样的清醒,那样的伤感,看看窗外,城市表像虽繁,在高楼林立的背后却是雾霾迷漫,点燃一支烟,此时的我真的渴望来一次痛快的醉,更希望翻江倒海的呕吐,吐出这而立之年内心之中的感慨与不快,吐出自己的肺腑,最好是让自己知道:“青春一去不复返,我是那么奢望一次与青春的远行,与青春梦的启程”。可是看看现在的自己,肩上责任十足的我也不可能给自己这个机会了,青春的梦想就注定会在摩擦中消失,青春也会注定在模糊的记忆中远去,而我只能独自对酒演说,演说我曾经内心对青春梦想的那种钦敬!

  酒场人生,人生酒场,烦也罢,笑也罢。一杯酒,演绎一个自己;一杯酒,诠释一个男人。打开酷狗,点击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不知是哪来的思绪,哪来的冲动促使着我不断的敲击着键盘写下这些文字,一年来,走过了春夏秋冬,看过沿途很多的绚丽多姿的风景,当走进北风呼啸,漫天扬尘的寒冬却如梦初醒,可为时已晚,扬沙蔽日,道路尘封,阻隔了我所有想走的捷径。回望身后,一切就在流年细碎的时光里、在举重若轻的指缝间悄然滑过青春的生命。这使得我好像比任何时候都懵懂,自己的青春去过哪儿,谁陪我走过青春的哪一条路,我的青春浏览了多少风景,我的青春悟出了什么,有多少的收获,错过了的还有没有机会弥补......

  当我看着电影院里的男男女女时,各自地在时光中投影,看着他们舞动着的青春,而我却漠然地留在岁月的年华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看着别人的故事欢笑,想着自己的故事黯然伤神。青春,从来都没有为了谁而停留过,当我们在青春的岁月里篆刻着悲伤的时候,它却滚滚而过,染了红尘。我依旧习惯性的用文字拈出一指缱绻,阡陌三千,伤离出的是几许尘寰。那些文字,苍白,柔弱无骨,只是透着几多凄凉。曾经,我也一度笑得灿烂过,还记得从前的一些令人发笑的一举一动,幼稚,却是温暖的。时间将我年轻的纯真泯灭了,岁月荏苒,当我还在年华里旅行,那份天真却已经远去了。于是,在这些个如花的年华,本应该若蝶般翩翩在斑斓中的我却迷恋上了那份忧伤,莫名的让我学会了用烟、用酒来渲染与发泄,也学会了用文字来寄托青春那千疮百孔的灵魂。当往事不堪回首,当我还在斑驳的缅怀那段往昔,不知不觉,青春的脚步已经陪我度过了一季又一季。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在我们忖怛的时候悄悄地触动我们的心弦。

  青春里的只言片语,莫名的情愫,萦然耳边的那曲曲忧、乐、喜、悲的调子,都恍若镜花水月。谁也不会永久悲伤,也不会永久欢乐。总有那么一些人或事影响我们的情绪,每个青春都不会是独家记忆,每个人的青春都不会是一段留白..........

  电影在泛黄如旧照片的场景下展开,影片也从这里开始刷上一种怀旧的的色彩,如褪色的青春记忆。这是一部充满了青春的悲欢离合的电影,无论剧中的哪个人,或者我们每个观影者都逃不过这个主题。青春的疯狂,成熟的现实,快乐过,后悔过,最终化作两行清泪,一缕微笑。郑微的敢爱敢恨,阮阮的温婉执着,林静的谦和无奈,陈孝正的冷静理性,每个人的性格都构成了自身悲剧的一面。当多年以后,青春终将逝去,留下回忆,是什么滋味?剧中充满着各式的爱情,理智的,羁绊的,意外的,执着的,懦弱的,静默的。随着岁月的流逝,情感有的酿成一坛醇酒,有的却腐作片片枯叶。红颜白发,时间风干了许多,那些剩下的,才是珍贵的!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辛酸,岁月的车辆碾压在人生的路上,不能回头。那些场景如果只能在回忆的剧情中徒增感伤,许多事错过了就意味着永远的失去。

  岁月催人老,随着故事的不断继续,一切都在改变,青春不再。也许唯一不朽的,只有阮阮温婉的微笑,与墓前那束洁白的满天星。 青春终将腐朽,曲终人散时,才发现爱是那样铭心,而伤害却也同样刻骨。是的,陈孝正公派留学了,前途和爱情中他选择了前途,但我更感觉赢得是曾毓,她没有得到的东西至少郑微也没有得到。青春是狗血的,就像陈孝正被公子哥许开阳的一群人打一样,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尊严,就像许开阳可以送郑微一块名表,而陈孝正却只能给郑微一个拿不出手的玩具,陈孝正去美国之前的那句话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那种切肤之痛我无法表达,”我习惯了贫贱,但是我没有办法让我喜欢的女孩子忍受贫贱。"自始至终我都觉得陈孝正做的是对的,我也一直觉得,当男人一无所有的时候,他不该去想爱情,更不用去辜负别人的青春,我不是在为自己辩驳,但我觉得女人永远都无法明白男人的理想和尊严,或许永远都比爱情更重要。郑微说的:“我们一起度过了青春,谁也不欠谁的,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想起了张爱玲曾说过那句话:”青春是个奇形怪状的玩艺儿,短短的身子偏偏拖了一个长长的尾巴,像翅膀一样的招摇着,久久不肯离去。“我想说的却是那久久不肯离去的不是青春,而是记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可以在郑微身上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每个年轻的女孩都会遇到自己生命中的阵孝正,而每一个陈孝正都要在经历过失去后才会蜕变成林静,而每个郑微在长大后都知道林静才是最终最好的选择,但是那个曾经以为的阿正,完全消失殆尽了,而林静,也不能陪你到最后!可是我们偏偏把青春却是用来辜负的,可以说陈孝正辜负了郑微,郑微辜负了林静,林静辜负了施洁,赵世友辜负了阮莞,阮莞又辜负了老张......加设,再问陈孝正让他再做一次选择你还会出国么,他肯定还是会出国,再问郑微你如果知道陈孝正最终会出国,你还会爱他么,她还是会爱的。 虽然终于他们在爱里失散了,但是他们还是飞蛾扑火般的爱了,却爱的粉身碎骨灰飞烟灭,零落成泥。 终于在爱里,失散了,不兜不转,兜兜转转,都还是失散了。爱情是足以焚身的烈火,不管是聪明人还是笨蛋,爱上了,都成了飞蛾。谁都知道飞过去会成为飞灰,但那又怎样,百年之后,不管燃烧过与否,我们都将成为尘土。

  我记得席慕容好像说过,“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我的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那些流淌在光河里的过往,随时光一点点的汇成了回忆的海洋。这海洋中,有爱恨情愁,有责任担当,有泪水与欢笑,有一切一切的难以遗忘,而现在的我,只有一路马不停蹄的前行,路遇青春,道一声:一切安好如昔,人生如梦,恍若遗世千年;千回百转,转的都是浮生一梦......

  写下这些文字,一是为了纪念我逝去青春,时光匆匆再也不会有曾经的昨天;二是为了憧憬接下来的生活,让自己信心满满的品尝中年的那一壶清茶。对于逝去的不必去抱怨,对于得到的也不必沾沾自喜,因为接下来的我又站在了中年的起跑线上,能走多远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是时候该慢下来开始思考了,思考以后再出发,坚定而从容。回想自己的青春,这一路走来,也许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烦恼,或者是艰难的自身经历,让我学会了包容和理解,让我懂得了承受和面对!也许是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让我感悟了人生的不易,所以珍惜当下,善待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也许来生不一定能相遇!一路走来,是自己的锲而不舍与不离不弃的精神,是自己夜以继日的一路马不停蹄,才会有如此淡定和坚强的自己;才会有如此豁达和坦诚的自己;才会有如此无畏和担当的自己;才会有如此快乐和温暖的自己;才会有如此善良和感恩的自己......

  站在而立之年,这无法凝固的瞬间,我能感受到它是那么的珍贵。感谢时间,让我这些细碎纷杂,落满时光碎影的过往变得温暖起来。正是这些温暖的细碎时光平衡着我的生活,让我的生活灵动,让我的生活鲜活了起来。青春的路,我已走到终点,中年的我,依旧在路上,因为我一直都在努力,一直在追梦,但愿中年的路上风光无限。别了,我的青春!欢迎,我的中年!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2

  影评:再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这两天重温了赵薇2013年首部执导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重温前,我一直在酝酿着怀旧的情绪,可是一个多小时看下来,电影并没有能让我情绪泛滥、不能自已,直到曲终人散,我的心情都很平静,这和预想中的场景大相径庭,所以,what,s the matter ?

  我想,赵薇导演的处女作应该是费了不少心思,至少可以看出这部电影融入了一代人(尤其80后)对青春的回忆和感悟。人物角色呢,郑微从开始个性叛逆却青春活泼,到最后的成熟稳重却情感贫瘠,这样一个敢爱敢恨,棱角分明的女孩恐怕是相当一部人的映射,只是,最后被陈孝正参杂着功利的理智“磨合”得伤痕累累;郑开阳,这个纨绔子弟在爱情里却是一张白纸,死缠烂打,做出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举动,却展现了一个大男孩的天真和执着,因此,故事的最后,郑开阳虽没赢得爱情,却得到广大观众的同情和喜爱;至于林静,这个神一样的角色,除了开始青涩单纯的背影,和最后让人反胃的头型,再也让我想不起什么。

  触动我心弦的是阮莞,她如女神一样的出现,又如女神一样的消失,她的死为自己的青春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其实,与其说阮莞在走向婚礼前还爱着那个人,倒不如说,她在婚礼前还怀揣着青春的梦想;与其说阮莞死得愚蠢和不值,倒不如说,只有她的生命里青春贯穿始终,永不过期。于是,当郑微在阮莞的墓前说:“只有你的青春是不朽的”时,我不禁心头一颤,不能更认同。

  是啊,只有阮莞的青春是不朽的。

  相对于很多像中了催泪弹似的观众,我的反应平淡很多,倒不是因为麻木,我只是觉得这部电影就应该以一种平淡的心情去看,而电影本身也没有刻意宣泄情感的情节,即便阮莞的死,也不做过多的渲染,大体粗略带过。青春终将逝去,影片中的他们,影片外的我们都只能看着青春的白马车匆匆而过却无能为力,你歇斯底里式的哭泣,挽回不了你远去的青春,证明不了你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影片的最后是揭开一个悬念,它如此美好,我想这大概是导演希望通过最后的镜头满足观众共同的期许:爱情依然不死,它最好的结局就是将最美好的瞬间留在记忆中。所以,我喜欢这样的结局,因为我希望那一刻他们对爱情的笃定和虔诚就此定格,不再回到现实接受考验。彼时彼刻,青春,烦请停一下脚步吧。

  青春题材的电影总是以爱情为主题,爱情真的是一座围城。刚刚进入这座围城,我们觉得很幸运,可是时间久了,却发现有太多的牵绊,等我们慢慢学会摆脱这些牵绊,却发现自己“摆脱”的其实是自己的青春:人啊,情窦初开时总会把感情当作全部,待到伤痕累累后,就开始尝试把感情当成一种生活,学会寻找平衡,学会游刃有余,却发现青春已经离我们而去。

  我记得杨宗纬的《最爱》有句歌词——几度风雨我爱过你,风雨过后我爱自己,它曾经深深触动了我,我想,那几番风雨就是我们短暂却满怀激情的青春吧,在这场风雨中,我们去虔诚的相信,去不顾一切爱,可是这场风雨褪去了青春的浮华,磨掉了青春的棱角,最后像一个世故的长者教导我们:要学会爱自己,爱情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一部分而已!

  回首我们的青春,我们都曾以自己的全部做赌注去爱别人,可是,当青春走过,我们就再也赌不起。我们在爱情里学会将就、妥协、变通,仅仅是因为,没有了青春的我们,在一场感情还没开始时,就变得小心翼翼,患得患失。

  承认吧,当我们开始权衡一场爱情的投入产出比时;当这场感情不再让你伤筋动骨的时候,死去的,不只是情感的纯粹,还有灵魂的丰赡。

  所以陈孝正说得对:我们最后都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3

  如果爱,就请深深爱 没有读过《致青春》的小说就走进了影院,看后感觉,以毕业为分界,前后两段像是出自不同主创者的手笔。校园生活讲得顺风顺水,张弛有度,犹如一碗满而不溢的水,端平了稳定前行,而当时光移转,众人踏足社会,这碗水就陡然不稳定起来,时而枯竭时而满溢,情绪张力时强时弱。后半段仿佛一个拼拼图的过程,结局已经写定,众人已被安置归宿,只看如何快速归位:于是角色们迫不及待的掏心窝子,倾诉衷肠,聊天的台词不断拿来交代镜头外人物的命运,闪回也一个接一个的解开谜团……一个镜头也不浪费,飞快的推进着故事。当然我们都知道,影片的编剧和导演都只有一位,不存在集体创作,那么唯一的解释,正如映后笔者请教原著读者得知的,就是影片后半段对小说改编和压缩极大。不过观众若是80后一代,尤其是与角色们在后半段年龄相仿,倒会对这前紧后松的设置产生一份莫名的认同:出了象牙塔几年,生活节奏加快了,风花雪月也没精力了,与之对应的,叙事变得紧凑、“功利”化,不正在默默诉说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吗?如此一来,诸如张开突然由街头作家晋升陈孝正合伙人等突兀之处,也变得不那么难接受了,毕竟前面已经有了太多的撕心裂肺和惨不忍睹,也该给点阳光和希望了。郑微一角有一句台词,爱情不是生活的一切。但从整个故事来看,爱情却是整首青春奏鸣曲的主旋律。你看,除了假小子室友之外,几乎所有主要角色,都被包裹在一段又一段正果或未果的姻缘中,都被扣在一环又一环或明或暗的三角关系中(到了后半段的闪回,墓前祷告还在继续扩大化呢),种种爱情故事,连缀起影片百分之九十的悲喜剧。而这爱情描摹,并不是通俗可见的漫画式的、心理杠杆两端加码减码的简单逻辑,而是随着真相层层揭开,随着情绪催化剂逐渐释放,头脑发热的冲动,物是人非的感慨,压抑已久的爆发,和豁然开朗的通透,这其中有内疚,也有冷酷,有怯懦,也有决绝,有疯狂,也有隐忍,有情不自禁,也有爱恨交织,完全跳脱了“爱不爱,爱谁”的简单命题,展现的是恋爱男女心理状态的不可捉摸,会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也会在中间地带游移不定,消极的等待着未知。影片的爱情观是,爱情里没有全知全能者,也没有付出就有回报的“真爱大胜利”,只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探险者,无可避免的被刮到鲜血淋漓,甚至失去生命。这是(当然有原著的功劳)最贴近现实的层次感,青春时代的爱情,还不就是这么茫然又炽热,陷入时,叫人不疯魔不成活,面对岔路,又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的举步维艰,不断质疑、权衡、否定着当下的状态,却对迈出崭新的一步战战兢兢。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神,她的出场风光无限,但走下神坛后,却是被命运一步步摧毁的最彻底的人。悲剧是把美好的事物破坏给人看,如果观众事先察觉这美好之物早已千疮百孔,倒并不觉得太过悲戚,只是哀其不幸之余,实在狠不下心怒其不争。种种与现实的错位,犹如一层隐形却坚韧的薄膜,阻止了青年观众代入电影世界,无法像短暂陷入童话的郑微一样,沉浸在真伪难辨的世界,而只能透过银幕,窥探一场属于别人的青春。那一幕幕悲喜人生,一段段爱恨别离,如同平行世界中的翻版,童话王国的传奇,并不是我们切实拥有过的青春。但是,正如科幻片可以影射当下,恶搞片可以讽刺现实,这部看似架空现实的作品,仍揭示了关于青春的某种真谛,影片最后一个场景,虽受谎言蒙蔽,却笑靥如花、欢蹦乱跳的郑微,向我们传达着:趁还有青春,如果爱了,就请深深爱,来日若不能圆满,那也不必遗憾,因为青春终将逝去,唯有对青春的回忆不朽。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4

  重温了一遍《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13年看的时候是站在女主角的角度,这次站在男主角的角度去看,仿佛能理解陈孝正为什么会这样选择。他家境贫寒,发奋向上是为了出人头地,遇见郑微就像他说的是一个意外,是那一毫米的误差。他不善言辞,性格孤僻,郑微却像阳光一样温暖。重逢后陈孝正说,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是爬行动物,只有跟你在一起的时候才是直立行走的。多年之后,陈孝正是知名建筑设计师,功成名就,采访时说自己虽然事业成功做人却很失败。大学时期的陈孝正成绩优异,聪明勤奋,内心深处却是自卑的,一开始他不相信郑微的告白是真,以为只是捉弄自己,甚至被吓到了。郑微却那么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用她的热情去感染陈孝正。陈孝正明明早已打算出国,却不敢告诉郑微,这里我觉得他除了是因为爱,也是因为内心的自卑。郑微说也许我愿意陪你吃苦呢?陈孝正说可是我不愿意。他的不愿意是害怕自己不能给郑微幸福,在许开阳送郑微名牌手表的时候,他只有自己做的小飞龙却不敢拿出来,他自尊心强却又自卑,这种矛盾性格注定他的选择。电影最后,陈孝正回来找郑微,可是他们之间隔了几个青春时光,谁又还是当年那个自己呢?青春逝去,时移世易,不可追忆。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5

  一口气连续看完四部青春片——《左耳》、《万物生长》、《匆匆那年》和《致青春》。我个人觉得《致青春》最有精彩也最符合我的胃口,一共看了三遍。

  在学生时代我曾看过《美国派》系列的青春片,当时认为这种电影就是教男生泡妞和上床。在和一位同学讨论时,独具慧眼的她指出,“《美国派》是教人怎么去爱,而不是做爱。”《美国派》的大团圆和皆大欢喜的结局不知道是否特意为开放、积极、乐观的美国人量身定制。国产的这四部青春片除了感伤、怀旧、遗憾,就是结局的神秘。《左耳》曾是我高中时代最爱的一部青春疼痛小说,饶雪漫文笔简洁、善用动词、剧情突兀出人意料,赚了不少少男少女的眼泪;苏有朋执导的电影版则剧情狗血、人物苍白、语言乏力,只怪是“五阿哥”的导演处女作;《万物生长》的剧情断断续续,韩庚和范冰冰两主角为什么会相爱,我一直没有看明白;《匆匆那年》中方茴则是《天龙八部》刀白凤的翻版,为了报复男友陈寻把初夜给了风流男生邝强,陈寻练音乐练到忘记方茴的生日,沈晓棠和陈寻约会竟然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等,以及不符合历史的广告宣传都让我觉得太离谱和做作。我最喜欢的是《致青春》,预留伏笔的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和耐人寻味的启示。

  《致青春》一开始就借助格林童话《灰姑娘》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隐含了郑微最终收获爱情和幸福的结果。当郑微、阮莞、黎雅娟、朱小北四人在寝室谈及理想时,阮莞回答“青春永驻”也符合她红颜薄命芳华早逝的命运。黎维娟直言“我从一个小县城考入这里容易吗,为了对得起我的艰苦,我可要待价而沽”,她最终嫁给事业有成的老男人也就不难理解了。《致青春》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细腻、丰满形象,自私自利的陈孝正,纠结不休的林静,自尊心强、性格刚烈的朱小北,现实功利的黎维娟,单纯和为爱痴狂的阮莞,不可一世的富二代许开阳,隐忍暗恋的张开,善弱无主见的赵世永,心机深沉的曾毓,豪爽粗犷、大胆追求爱情和幸福的郑微……

  郑微是一个敢爱敢恨、豪爽粗犷、敢于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女生。她大大咧咧,粗犷到钢筋的配率算错被谨慎的陈孝正说了一顿。她最初爱的人是林静,一个从小和她青梅竹马、才华横溢的男生,这个男生给了她“爱的启蒙”,可是由于他一次次的逃避,两人最终错过在一起的机会。爱情青睐勇者(Love takes courage),郑微并没有因为林静的避而不见就想不开,经过紫鹃姐姐的开导和大哭一场之后,立马雨过天晴,说“我们学校最不缺的就是帅哥”。当他在张开宿舍看到桌上精致的楼房实体模型时,她看中的不只是模型,还有模型透露出的才气,以致后来陪陈孝正面试时自夸选男友有眼光。郑微的情敌曾毓也是个有眼力的人,不过她太阴暗,不会明争只会暗斗,最终还是逊了一筹,不得不破釜沉舟,迫使陈孝正出国,“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得到”。郑微对陈孝正并没有白露对秋水和方茴对陈寻一样歇斯底里、失去理智,这也是她和陈孝正的爱情平稳着陆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一哭二闹三上吊,一条路走到黑,这样是没法拴住男人的心的。两人爱情最重要的是郑微的默默付出,为了陈孝正,不惜跑到男寝室打牌喝酒,不惜在教室外苦苦等候,不惜在图书馆大声表白,不论情场还是战场,主动进攻往往比被动防御更卓然有效。《左耳》中吧啦正是凭借这点站在学校校门墙上举着牌子“我爱许弋”就把这个篮球场上众多女生恨不得为他生孩子的帅哥给俘虏了。郑微对朋友的仗义也深深感染了我,她劝阮莞对赵世永死心,陪阮莞相亲,当阮莞说自己一无所有时一句“你还有我呢”,这种拔刀相助暖人心扉。朋友之间的友谊地久天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仗义疏财,冷眼旁观事不关己的人只会是友情的孤儿。

  阮莞一出场,一袭长发披肩、褶裙飘飘,不仅吸引了宿舍上众多吹口哨的男生,也吸引了才子张开的眼光,同是也夺取了我的眼光。看过太多美艳又工于心计的心机婊,这个单纯到傻的阮莞横空出世,令人耳目一新。不过,她深深爱的人是那个善弱和没有断奶的赵世永,气得我捶胸顿足,忍不住爆粗,“好白菜都让猪给拱了”。就像那个为赵世永打胎的女同学说赵世永“根本配不上你”。阮莞这个清新脱俗的布依族女生对爱情忠贞、至死不渝,“连自尊都不要了”去见赵世永,最后被货车撞死,兑现了自己“青春永驻”的诺言。阮莞的悲剧在爱错了人,她的艺术魅力也在于一直错爱这个男人。一旦女人奉上了真心,便会失去自己的灵魂,成为男人的爱情俘虏。和《左耳》中吧啦一样,他们对爱的执着和坚持,令人油然生敬。要知道,凭阮莞的姿色,她缺少追求者吗?

  黎维娟经过重考从小小县城挤上了大学,可算是志在功名,正应了《红楼梦》中贾雨村发迹前在葫芦庙吟咏的对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进入大学,一心读书不谈恋爱,也可算是志存高远。“为对得起我的艰苦,我可要待价而沽”。从她口中说出许开阳、陈孝正、赵世永等的资料,可见这个人的擅长搜罗信息之后的功利心,而她说别人看不上自己则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黎维娟没有花容月貌、智商平平,由于现实功利,最终嫁给一个五十多岁事业有成的老男人,还是两个男孩的后妈,这个一心奔着功利去的女人当然不甘心为他人作嫁衣裳,当阮莞说五十多岁的老男人没有生育能力时,她脱口而出“人工授精”。黎维娟成也功利,败也功利,一入大学果断决绝抛弃家乡的穷男友,大学四年甘于寂寞错过令生命燃烧的爱情,在铺满金钱的道路上踽踽独行,除了钱,什么也没有,不过,有了钱,还怕缺什么呢?

  男主角陈孝正人穷志不穷,很早就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不允许出现一毫米的差错,印证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古语。和同样出身贫寒的黎维娟一样,原本他决定大学不谈恋爱,但是经不起郑微的穷追猛打、软磨硬泡,两人走到了一起。害怕大学毕业后和郑微一起辛苦打拼白手起家,于是过河拆桥,在出国前果断抛弃郑微。分手关头道歉说“对不起”,还泣不成声、潸然泪下,这泪水,不知道是对自己出身贫寒足登青云的感触,还是对抛弃红颜知己的愧疚。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和副院长女儿曾毓交往博取好感换取去美国公费留学的名额,和美国女人结婚生女换取美国绿卡,“内心残存的良知是他对郑微的爱情”。这个出身贫寒但励志成名的男人,讨厌吸烟、爱干净有洁癖,在整个社会大熔炉的环境下,“最终成为我们曾经讨厌的那种人”。这个自私自利的男人,在功成名就之后才明白爱情和家庭的重要性,可算是亡羊补牢犹未迟也,只是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当他要重新开始去爱的时候,那人已经走远。

  许开阳,这个富二代凭借家庭条件的优势,在中国社会里只要不杀人放火赌博吸毒,只要不烽烟四起改朝换代,无论如何这辈子也是衣食无忧,富贵一生。在公园游船时,对郑微放言“我就是要对你好”。金钱确实是万能的,包括爱情里也需要金钱作为物质基础,但前提是两相情愿。这个心高气傲、不可一世的富家公子哥最终没有获得郑微的爱情,娶了副院长的千金曾毓,实现了钱和权的结合。中国两千年封建制以来,钱、势、权,从来都是连裆共裤好兄弟,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开阳合曾毓最后走到了一起。

  赵世永,这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富家公子,让人恨不得想上去揍他一顿。他对阮莞的真爱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他的善良、软弱、以及没有“断奶”,最终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爱情,也活活害死了心爱的女人。由于母亲看不起门不当户不对的阮莞,自己没有主张和男人的魄力,对父母唯命是从,又舍不得放手阮莞这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香饽饽,就只能偷偷摸摸让阮莞乘车去他的住所欢爱占有对方的肉体,听说阮莞怀孕时,惊慌失措、冷汗丛生。当阮莞要结婚前,还是放不下,要约出去听Suede的音乐会作为爱情的告别礼物。赵世永太犹豫、太懦弱、太没有主见、太缺乏阳刚的男子汉气概和敢于担当的男人精神,是完完全全的奶嘴男。唯父母的命是从,不敢给自己的女人一个名分,只能偷偷摸摸过日子;善弱,最终和女同学发生性关系怀孕,当对方打胎时还要阮莞向同学张开借钱,典型的拉完屎要别人擦屁股。阮莞回来时在车上失声痛哭,是为自己奋不顾身的爱情,还是感慨错爱一个儿子式样的男人?

  林静,和郑微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大郑微5岁,当郑微上大学时,他正好毕业,匆匆逃离避而不见,此后一错再错,两人最终没有在一起。这个男人的缺点是纠结不清,当他亲眼目睹自己的父亲和郑微的母亲偷情时,一直纠结这个事情,始终放不下,晾成人生的悲剧。在雪夜来大学找郑微时被掉落的玻璃划伤手,却意外收获了一个女人的爱情。除了逃避,林静的另一个缺点是没有男人的胸怀。郑微最后对他说,“我们做不成情人,做不成情人就必须要恩断义绝吗?你要是能有一点胸怀,给我一个问候,我们都不会成为今天的这个样子”虽然郑微目睹知己阮莞的死,对爱情产生猛醒和觉悟,连夜跑入林静家里寻找避风的港湾和安全感,但是经过深思熟虑,冷静下来之后,还是选择了离开,“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情”。

  张开,一个怀揣文采生错时代的才子,仿佛古代穿越而来的文弱书生。生日宴会时当同学告诫他找个女人成家立业时,他回答“见过了玫瑰(阮莞),怎么还看得上野草”。才子佳人,摆在封建时代是有可能走在一起的,遗憾的是这是21世纪的今天。文人的缺点是“逃避”,遇到困难,逃避;遇到爱的人,不敢主动表白追求;遇到逆境,隐世遁居。文人都活得窝囊,做事瞻前顾后,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最终沦落到在公墓前摆摊吃盒饭替人写死人写传记的窘境。他身上的闪光点就是在阮莞的坟前再度送了一束满天星,甘愿做配角。

  每个人看完一部电影、一部戏剧或者一本小说,都会对里面的人物角色评头品足,说出一番道理,但是当每个人陷入爱情里面,却都陷入其中,越陷越深。千百年来,无数文艺作品都在讴歌爱情,如果爱情真的那么容易被看破、解剖、参透,那么也就不会有万千个痴男怨女,也不会有一个个的你我他了。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6

  青春就像是一场大雨,即使感冒,还是想再淋一次。 每个人的青春都各有不同却都刻骨铭心,那些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慢慢遗忘。影片前半部分讲述了郑微、阮莞等人青春时光的美好怀念,后半部分讲述了他们步入社会后的残酷。该影片是赵薇的处女作,由杨子珊、郑凯、赵又廷等主演,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在大学生活在毕业工作中的爱恨情仇。

  无论当时的我们对爱情及友情的未来抱有多少美好的幻想,但是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每个人都会被生活现实所捆缚,无论是郑微还是陈孝正,都逐渐远离了当初的自己,而变成了另一个人。影片初始,一身正装的郑微干练精明,正严厉的批评着下属。与镜头一转,那个在昏暗的灯光下可怜巴巴的说“我不会做”的郑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曾经单纯执着热性张扬的小姑娘成为了精明能干事业有成的女强人;曾经的陈孝正最讨厌别人吸烟,就连在花园里坐下都要把书垫在屁股下,也变成了穿着白裤子直接坐在地上大口吸烟的老男人;自尊心极强的黎维娟最终也和老家的男朋友分手嫁给了一个有钱的老头;被诬陷退学的朱小北成为了记忆大师,却换了名字自己也“失忆”了。时间是怎样爬过了我们的皮肤,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

  这部影片体现了编剧李樯鲜明的个人风格,通过塑造人物体现隐约可见的真相,再由人物形象侧面突出人物性格,这些人是如此鲜活却可悲的出现在我们眼前,抱有幻想但却生活在物质的城市,欲望无法被填补的残酷。影片现实中的部分色调沉重,压抑昏暗的基调中展现出主人公们不甘命运的挣扎,却被现实牢牢禁锢。这种不甘现实命运的人性挣扎在电影《孔雀》中也同样表现了出来。

  心存温暖,直面残酷,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现实远远要比电影更残酷。青春是用来怀念的,青春时的青涩朦胧,又掺含了些许哀愁,这是生命中最绚烂的颜色,也是最让人磨练和成长的时刻。影片中那个炎炎的夏日,古朴旧旧的校园,正直青春年少的他们迸发着如火般的热情。许开阳痞痞的笑和吊儿郎当的样子展现了青春独有的味道。影片回忆以唯美的画面为我们营造了青春时的美好,又以极具冲击力的画面背景音乐切换到现实部分,饽离和背叛、瓦解和伤害令人应接不暇,表达了对青春的体悟,也是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慨。

  青春时最珍贵的恐怕就是友情。女生的友谊是如此奇怪,最开始的郑微看不惯阮莞,两个人水火不容,但是郑微却被阮莞的温柔体贴所感化,成为了无话不说的闺蜜。看似柔弱的阮莞却成了郑微强大的后盾。她们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谈心,这几乎就是我们青春时真实的写照。她们宿舍四人喝酒聊理想聊人生的时候,阮莞说她最大的理想就是青春不朽。的确,最后只有阮莞活成了她最想活成的样子。

  青春时懵懂青涩的喜欢被扩大渲染成爱,郑微为了林静考上这所大学,遇见陈孝正后她热烈执着的追逐着爱情,最后却也落得分开的下场。阮莞的爱外放而浓烈,她始终坚持着自己内心的爱情。面对赵世永的一次次背叛她都选择了原谅,甚至因为赵世永的懦弱陪着小三去打胎。当阮莞怀孕时赵世永的冷漠与害怕令阮莞心寒,可她堕胎后还是选择和赵世永在一起,在她去找赵世永的路上,被汽车撞后如同一片鲜艳的花朵,在空中绽放。让人心寒。

  与青春一同逝去的是我们成长的代价,影片中的怀旧与回忆将观众拉回青春时代。黑白电视,beyond的歌曲创造了亲切又陌生的熟悉感,散发出青春独特迷人的光辉。郑微的疯狂与热情,使得青春散发出浓烈真实的迷人风采;她的受挫与坚强,同样使得生命青春愈挫愈勇的光芒和希望。她没有像阮莞那样为爱情而死;也没有像黎维娟那样因为现实借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也没有像小北一样逃离过去。而是活出了自己的生命价值,在思索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方向。

  青春在毕业的路口分离,从此你是你,我是我,不再是我们。有多少人分开,却彼此爱着;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即使有再多不舍,却依然要挥手告别。青春就是要告诉我们,不管是充满美好还是悲伤,都是我们成长的一种经历。从纯洁干净到习惯肮脏,从不愿涉世到与之同流,现实命运的残酷、人性的悲哀让简单的他们变得复杂。

  影片不同于日韩的青春电影,没有浪漫美好的来装饰青春,而是用冰冷的现实诠释真正的青春。成长的代价,其实是年少无知的我们对现实生活的顺从,但是却缺少对人性的思考。我们被电影情节所打动感动流泪,为世事无常变化而感叹时,正缺少了对于青春与人性我们所要真正思考的东西。

  正值青春的我们或许不会感受到青春时的美好,被人爱、被人追捧我们也许都当做理所当然,而不会真正去珍惜。当青春逝去,取之而来的是社会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才发现当时的我们是多么美好,只是逝去的不会重来。留下的只有对青春的感叹与惋惜。

  青春就像一本书,我含着泪一读再读。赵薇的处女作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牢牢抓住了观众们对青春时怀念的心,高票房也是情有可原。但是在角色转换,情节逻辑方面有些欠缺也是情有可原。就如影片所表达的主题一样,青春就如同一本仓促的书,是用来怀念的。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7

  冲着周末打算去看这场电影,冲着是赵薇导的,冲着赵薇是我们家黄晓明的心中女神外加多年好友。借来这本书,从今早八点在位置坐定,连着午休,一口气到下午三点看完,一本无计谋无伏笔的青春小说,算不上挑战。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也许名字就足以吸引一部分人,对于处于青黄不接阶段的我们,对于没摆脱学生影子和行为的我们,对于已经开始习惯并开始麻木面对社会的我们,看这样带着现实感的小说,就像是凌迟,因为真实,所以疼痛都像是一下一下的放在自己身上,淋漓尽致,却不锐利,钝钝的疼。

  有多少人是心疼陈孝正的,以至于还没看时先听E和W提起的都是他的名字,可是他出来,我就知道,我不会喜欢他,从始至终。个人审美,我一向不喜欢一个冷酷而阴郁的人,就算他在优秀,我也没有拿自己的一腔热血去捂暖一块冰的热忱,所以若我是郑微,即使没有林静,从始至终,也都不会喜欢陈孝正。冷点就算了吧,阴恻恻的是怎么回事,总觉得哄他开心,很难,而又有太多的事情会让他不开心, 你总会想,究竟怎样他才会觉得开心呢?而事实是,他永远不会太开心。

  林静,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温暖,淡定,懂得自己想要的,敢于取舍,有坚持也有底线,有霸气而不外露,对喜欢的女子包容温柔,对工作的睿智精明,对不喜欢的冷血决绝。这样的人,有一种踏实而安定的感觉,如同陈奕迅歌词: 稳稳的幸福。E说,这本书的真实,是每个人都不完美,可即使这样不完美的林静,对我已是足够的杀伤力。好的吧,我也不否认我对青梅竹马的执念有点深。

  女主角郑微,有着张扬的说“我是天下无敌的玉面小飞龙”的率真,也有惨白着脸不动声色的喊着陈助理的坚强,有着花园里装可怜的狡黠,也有叫嚣着"姐姐不玩了"的骄傲,她任性,勇敢,也真挚,动人,即使之后她不再是飞扬跋扈的玉面小飞龙,也是一个处事干练的职场美女。

  而我最欣赏的,是阮阮。聪明的女子,聪明的爱,不骄傲,亦不卑微,该坚持时坚持,该放手时放手,她的死我是真震惊的,可是,戛然而止,也是另一种美,如郑微所说,只有他的青春,永不腐朽。

  对于喜欢林静的我,这本书算不上悲剧,只是有些对于陈孝正的感慨和无奈。成长环境决定了他的性格和选择,所以始终认为,让他再做一次选择,他仍旧是会出国,这很容易谅解,却不容易原谅,因为任哪个女生都不会想当一个随时可能被修改的那个一厘米误差。书中说:或许每个女人年轻的时候都会遇到她的陈孝正,然后才会找到林静,而每个男人都曾是陈孝正,当他终于成熟,就变成了林静。可我在想,也许陈孝正,最终都不会变成林静。他的不顾一切那么短暂,冷静理智来的那么快,他终究都握不住那份感情。

  也许郑微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刻骨铭心爱过的人,喜欢的那么真切,疼痛也是那么真实,可是那又怎么样呢?到最后,在时间里,已都不是爱了,有的只是没忘记而已。不是爱,只是忘不了。

  就这么一页页的看下去,翻着他们的青春,看着他们的故事,情绪随之起起伏伏,其实若说好坏,这本书我只会打到70,里面还有三分是有个林静,两分给了书名,更有五分是勾起人对学生时代的共鸣。论语言,比起安妮宝贝笛安的算不得华丽;论人物,郭敬明的也许更让人心疼;论情节,青春小说从来不会在情节上取胜;论现实,我们原本就生活在现实中,不需要通过别人的故事,才看到所谓的尖酸刻薄。所以之于我,只是一本及格线的青春小说了。

  沉静下来的时候,记忆汹涌而来,年轻的我们,是不是也曾像他们一样?看到穷人寄来的明信片:来苏州陪我吧,哈哈。就几个字,突然就那么的想念他们,想念那些真实干净的笑,想念以前四月的草长莺飞春光明媚,想起,以前这人间四月天,我们都在干些什么呢?

  关于成熟和长大,原本就是件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的事,就像成熟后的郑微,亦有着另一种可爱,人生就这么一场,如果不是二的无下限和英年早逝,终究都是要过来的,单纯和勇敢,是对青春无悔的交代,如此而已。那么,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致我们流离失所的现在,致我们无处安放的未来: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殇。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8

  青春是个永不过时的主题。

  一向对辛夷坞持一种旁观的态度,苏韵锦和程铮故事的矫情使我对这样的作者爱不起来。这一本处女作,也是其成名作,最早关注还是一三年的同名电影,一想起就会琢磨青春二字的含义。故事是上个世纪的故事,如今再看其中种种细节不免过时。既是逝去,就不会只局限描写青春的热烈美好,故全书自然地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即青春,下即青春逝去。我并不是未曾爱过人,可对书中人物的爱,我竟毫无感动。郑微这么个张扬勇敢的女子,像团燃烧的热火,其追逐爱情的决心无疑是坚定的,然而从她对陈孝正穷追猛打“犯贱”式的追求开始,我就不喜欢她。试想倘若我的生活里出现这样的人,必定一身恶寒。同样,陈孝正作为郑微青春逝去的典型代表,整个人一点阳光气也没有,往那一站就是孤僻,就是沉默,就是阴冷,就是缺失安全感,活脱脱一朵高岭之花、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样子。

  如此不合我心意的主角凑在一起,即使曽迸发出再大的火花,也只是过了眼而已。此书中唯一吸引我读下去的是林静,电影里他只是云烟,电视剧里又成暖男,故而想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人。可到最后,林静是什么样的人,我依然不清楚。前半本一直以不食人间烟火的白马王子形象出现,后半本突然霸道,突然强势,猝不及防。可圈可点的是林静多了五年的阅历,多了许多成熟。郑微选择嫁给他是对的,她不该再在情中迷失自己了。

  好女孩,无论是否远离故土,无论是否有人相陪,都可以自力更生,活得精彩,而不需谁来填补精神的空虚。就这一点,郑微没有,郑微只是做了生活的妥协。

  最后说一句,不管郑微还是苏韵锦,辛夷坞笔下的女主角什么时候能讨喜一点呢?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9

  青春短暂,却值得每个人回味一生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一部青春爱情片,由杨子珊、赵又廷主演,也是有著名演员赵薇的处女作,因赵薇的好人缘,娱乐圈有一众演员力挺这部电影。可能是有如此之大的亲友团,电影上映后,票房客观,观众评价大多也是正面的,电影的质量果然也是不容质疑。作为青春题材的电影,近几年一直更新不断,能取得这样可观的成绩,已经是非常不容易。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讲述了18岁女孩如愿考上邻家哥哥所在大学的邻校,可当她终于进入大学时,邻家哥哥却已经出国,俩人之间再无任何消息,这样女孩很是失望。在这段低迷的日子,女孩儿遇见了大学里的一群好朋友。阴差阳错之下,女孩竟爱上了自己的死敌高材生,一番斗法下,俩人终于成正果。可是大学毕业季,女孩的男友因家庭原因选择出国,而这时多年的追求者也已经有了新的女朋友。电影依旧有着很俗的套路,也是青春爱情片中管用的情节,那就是出国导致感情变淡。但电影还是收获的惊人的票房和评价。

  作为青春题材的电影,能成功的关键之处就是调动观众的回忆,影片的情节要能与观众的青春爱情产生共鸣。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就是在和观众打感情牌,从开学,暗恋,热恋,到毕业典礼给能将观众的情绪带入到大学那个满满的青春时代,虽然电影情节有些东拼西凑,但带给观众的共鸣感并没有减少,这是电影能够获得好评的关键所在。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前半部分很有创意,不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影片的场景布置,都能逗得观众心花怒放。另一方面,这部电影的选角也很正确,颜值和演技都是在线的,让观众颇有兴趣看完整场电影。也有观众表示电影的后半部分,剧情有些夸张,感情的不顺与现实中存在很大不符,因前半场的搞笑,使后半场过于冷寂,但这部电影毕竟是以爱情为主线,青春尤其特殊性,这样的结局细想起来也没有太多突兀。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但从名字上看,主要讲述青春这两个字,但影片情节表现出来的明显不一样,电影中有理想,有感情懵懂,有残酷,有成长,电影在丰富青春的同时是故事更有骨感和性质。也许是电影要表现出的元素太多,有些情节安排的并不是完全合理,逻辑上甚至不符合生活常识,相对而言有些故事情节薄弱,但也有观众认为这正是青春应有的样子,错综复杂,不知所措,自己都模模糊糊弄不青春,导演的这样的安排说不定也是另有深意。

  这部电影在一开始就强调了年代感,为了更好的突出青春爱情这个复杂的事件,电影采用了新旧对比的拍摄方法,电影所设定的年代本应该距离现在至少20年,电影中虽然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分度,但回忆中满含怀旧感,这正是这种回忆让很多观众感动。都说电影拍摄的成功不在乎演员的多,而是演员选择的精细度,而且电影中要能够分得清主角和配角,不强调也不突出,每个人的存在都显得刚刚好,同时有能够有明显的形象差异化。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这大概也与赵薇深厚的演戏功底有关,总之,能呈现出一部优秀的电影,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与用心。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10

  转眼大家都已毕业许久,他们还在一起

  是幸,也是不幸。庆幸的是她还与自己深爱的赵世永在一起

  不幸的是她发现自己深爱这么多年的男人依然像以前一样

  懦弱而不敢承担责任。当她和赵世永说起自己怀孕的事时

  对方眼里的惊慌失措以及那夹杂其中的丝丝责怪

  彻底伤了她的心。后来在医院的人流手术室门口

  她对郑微说:在我跟他说我怀孕的那一刻

  他惊慌失措的样子,我对他的爱就彻底死了

  如此,他们好似终于放过了彼此,而她的人生也回到了正规

  由相亲结识了家世相当、对自己还算不错的未婚夫

  或许正应了那句话,如果不是你,那么是谁都无所谓

  左右也不过将就而已

  后来在婚纱店里,她告诉郑微自己答应了赵世永

  要一起去看他们大学时热爱的乐队的演唱会

  面对好闺蜜提出关于这个决定的质疑时

  她在说服郑微也是在说服自己:或许我去见他最后一面回来

  我就可以死心塌地的过以后的生活了

  她马不停蹄地赶赴北京,好像要追赶他们已经逝去的青春

  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不求最好,只求安逸

  我最大的理想就是,青春不朽

  阮莞,这个笑靥如花的女子

  用她年轻的而短暂的生命生动诠释了青春不朽的深刻含义

  看完这部片子,阮莞的故事使我如鲠在喉

  我无比心疼如阮莞一般的姑娘

  飞蛾扑火般奋不顾身地扑向爱情

  这份孤勇值得敬佩也惹人惋惜

  如若可以,我希望这世间所有的女子都不要遇到赵世永这样的男人

  哪怕遇不到张开那样深情对待自己的人

  也能遇到吴江那样值得托付的人,平安喜乐地度过漫长人生

  愿我们都不会拥有那样不朽的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11

  女孩子通常为爱情不管不顾,男孩子却不行,这是一种文化的制约。

  男性通常需要通过外界的肯定才能获得安全感,才能确认自身的价值。所以,男人是非常脆弱的动物,他永远带着一个厚厚的盔甲生活,为了保护他那脆弱的不堪一击的自尊心。

  很少男人可以抛开盔甲生活,很少男人可以爱女人胜过爱他自己,很少男人可以不做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的人质。

  所以,绕了一大圈之后的陈孝正回来了,他要重新爱郑薇,他决定要过一种真实的生活。

  这个结局很好,这就是人的成长。

  我们从小被很多观念、教育、父母和社会等等因素所催眠。我们通常只是在执行外界给我们的指令而不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那些真性情的人无疑是人群中的一个异数。真性情的人通常都比较可爱,因为他们更接近于真实。

  电影中的郑薇义无反顾地去追求爱情。那就是青春,青春就是盲目的。青春的盲目就在于“不管你喜不喜欢我,反正我喜欢你。”所以电影里有一句话这样说: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

  电影里最爱爱情的是谁?我认为不是那个可以片甲不留的女人施洁。而是老张。“我怀揣着对你的爱,就像一个窃贼怀揣着赃物一般,不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种爱是非常高贵的,它不染纤尘而兀自开放。这种爱是最自由的,不为外界所干扰,它可以一直开放而永不凋谢。

  对于一个成熟的人,当你爱一个人爱到一定的程度,你会心生敬畏,你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真的可以让对方幸福吗?”当你对这个问题不能给予肯定的答案的时候,你是不敢去爱的。

  我们爱一个人总是想要得到,请问,你到底是爱对方还是爱你自己?你一定要认真想一想这个问题。

  真正的爱,成熟的爱,一定是以对方的需要,对方的幸福为最高原则的。

  只有成熟的人才可能享受真正的爱情而不被爱情所困扰。

  献给《致青春》,献给逝去的迷惘岁月。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12

  看《致青春》电影里的郑薇,无所顾忌的想爱就爱,不由得敬佩她的勇气,郑薇,该是一个怎样勇敢的女孩子啊,能够那样的去大胆追随自己的内心,看郑薇和陈孝正的爱情,突然发现,其实很多的爱人之间的矛盾,都需要一个勇敢的真实的人去化解,无论这个人是男方、还是女方,虽然郑薇的爱情也是无疾而终的过往,但至少她那样痛快的爱过了,青春无悔,只有爱过,才会懂得珍惜和学会爱。

  一部电影,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禁回想起当年,那无敌青春的岁月,当年大学的宿舍或许千差万别,但是,简陋和凌乱似乎是不变的主题,不知道今天的宿舍会不会变了模样呢?在那个如同大杂院一样的宿舍楼里,我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四年,当然,身在其中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它的美好,记得张爱玲说过: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是啊,那四年的时光现在想起,许多的经历真的仿若一生一世。

  几年前,我曾经在百度上查过一个人的名字,一无所获。看完电影回来,我又一次查了他的名字,依然没有结果,其实早就猜到是这样的结果了,那是一个懈怠的一定会远离一切网络的人,但是就是那样鬼使神差的想去看看,当年的那个人,他现在在哪儿,过的好吗?其实,知道了又能怎样呢,现实中的爱情,有几个能像《致青春》那样还会有续集?那个名字已经消失,但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定格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教科书封面那歪歪扭扭的三个字,破烂的没有后座的自行车,淡淡的烟草味.....,每个人都有过一段青春岁月。当年的我表面看是骄矜的,内心却充满卑微,哪怕爱到极致,也在表面上维持着自己的自尊,第一次真的动情的恋爱,也是最痛的一次经历,在那段感情里,快乐、痛苦、期待、失去,最后的那个告别的夜晚是最美的日子,它犹如焰火的闪耀,美过,便成为过去。

  那一晚,和他牵手走在安静的校园里,玩着最喜欢的把戏,他用手撑着我双脚离地的跟着他往前跑,那一天说了很多的话,也流了很多的眼泪,终于,还是要告别,挥手,再也不会有明天的故事,之后的一周,我浑浑噩噩的独自度过,那一周,迅速消瘦的我连自己都感觉陌生,背起书包回家过暑假,从此,大学时代的青春成为祭奠。

  看着电影里的郑薇,那么勇敢的面对,就算在毕业以后那一次电梯交错的相遇,也敢于直面,我真的好敬佩她的勇气,一次次,其实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去,才能够更好的活在当下,这么多年过去了,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事情,我才明白,当年的一种遗忘和埋葬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认可,青春,谁不曾疯狂,谁不曾经历,所有的,所有的,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必须,经历了,才懂得爱;经历了,才学会爱。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13

  首先,对于原著来说,影视化是小说的一次再生。《致青春》的小说在2007年出版,2013年的改编电影上映后,小说的销量再一次提高。当人们阅读小说的时候,人们会在自己脑海里想象某些情节;抑或有些与自己本身经历相似的情节,会套在读者自己身上,从而引起读者的反响。

  比如小说中女主郑微在大学与陈孝正从敌人变为恋人,相信很多女生会感同身受。而当小说改编后被搬上荧幕之时,小说的情节变得具象,清晰,生动富有表现力,使观者产生更为深刻直观的印象。而观影过后,那种感同身受,或者由此及彼的感觉会催生再看一遍小说的想法。

  其次,《致青春》在影视化的过程中,选角的工作做得很到位。赵又廷、杨子珊、韩庚和江疏影等主角都是“青春”的代表演员,符合本片的主题。而且剧中的各种角色都被演绎得很到位,无论是性格还是动作神态。例如郑微的扮演者是杨子珊,她在剧中就是很大大咧咧敢爱敢恨,将郑微的性格释放得淋漓尽致。

  最后,说到电影,不得不提的是电影里的布景和色调的运用。这部电影将背景定为七、八十年代,所以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电脑也不普及的年代,郑微追陈孝正的唯一方法就是天天跟着他,上课或吃饭,只要有陈孝正的地方都能看见郑微的背影。这也是这段恋情显得弥足珍贵的地方。

  可是如此相爱的两人却最终没有在一起,结局无疑令人唏嘘。与现在的时代对比而言,天天抱着手机谈恋爱的情侣不在少数,煲电话粥,发微信,聊QQ,已成为常态,所以分分合合也便是家常便饭,恋爱似乎成为了一种“消费”,将感情换算成一起打游戏、在网上聊天斗图的时间。

  在色调的运用上,故事的时代背景造就了画面风格是一种怀旧、温暖、浪漫的暖色为主的色调,看了让人产生怀旧的情感,将观众更好地带入那个时代,体味在阅读中感受不到的时代感。

  总而言之,《致青春》虽被改编,却没有改头换面,而是以电影的形式将人物,时代鲜活起来,小说精髓没有丢失,是一部值得好评的改编之例。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14

  寻着时光的足迹,我们不断地成长,载着我们人生的公交车亦停亦行,上来一批乘客,又下去一批,有的成为过客再无相见的一刻,有的却会陪我们从起点到终点。分分离离中,我们的心也变得坚不可摧,渐渐地忘记自己最初的模样。

  是否还记得当初的我们,那么简单,简单到一小袋廉价的零食就能成为最好的朋友。时光让我们变得更坚强,更成熟,也使我们变得越来越不相信真情的存在。有时候就在想,时光和社会让我们的心理越来越成熟,懂得越来越多,可也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知心的朋友越来越少,每个人都在为了各种各样的前程而奋斗、而敷衍,交往似乎成了通向成功捷径;心理的成长,伴随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烦恼。在这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将交友变得哲学化、公式化;我们学会了如何将情绪隐藏,修改;我们更学会了如何讲人类最伟大的爱情变成通向成功的商品。这样的成长究竟么意义,难道我们真的就那么需要这样一个充满虚假的世界?回想起曾经,我们的友情并不是为了更多的金钱,爱情依然停留在最初的喜欢,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可是我们回不去了,回不去那个曾经纯真的年代了。

  有人说青春就应该疯狂,枯乏的十八岁就如同慢性死亡,因为这就是一个求知和奔腾的岁月。可我们却在利用我们的青春去追逐死神的脚步——虚假的语言、不计后果的冲动,背亲离戚只为那一点利益。有时候我们真该想一想,当我们被社会上的无形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青春是否需要冷静?

  依稀记得几年前看到的一句话:“明明很想哭,却还在笑;明明很在乎,却装作所谓……明明这样伪装的很累,却还得依旧,为得只是隐藏自己的脆弱……”

  我想,所谓生活,就是生下来就要好好活着,真的没必要那么虚伪,也许我们不能做到“有花堪折直须折”,但更不能让本应该成为我们动力的青春成为我们前进的束缚。“浮生若梦杯中茶,亦浓亦淡亦苦甜。”人生苦短,若有梦,当坦荡荡,浩浩然,终有一天,时代会留下我们路过的脚印。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