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博物馆观后感(精选16篇)

博物馆观后感

  博物馆观后感1

  这次博物馆之行令我受益匪浅,且懂得了很多知识 。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上海博物馆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艺术文物而享誉国内外。其中,又尤以青铜器、陶瓷器和历代书画为特色。上博的青铜器主要是晚清以来江南几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传有绪的名 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时代的良渚文化细刻陶器,为稀见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馆藏的特点。唐宋各代表性窑口的产品也都有收藏体系。至于景德镇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独到之处。上博历代书画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说。书法中,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唐高闲的《千字文卷》、怀素的《苦笋贴》等,皆为一代的杰作。绘画中,唐孙位的《高逸图》、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于明清两代画家作品的收藏,更为当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门类的收藏,也成蔚为大观。如钱币、古玉、玺英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规模,且名品众多 ,自成体系。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每当我看到如此精美的文物时,我不由得感慨古代中国的文明的灿烂与伟大。

  然而,我亦不禁为那些命运多舛的文物的背后的经历而感慨万千,我也了解到在馆内有一份长长的捐赠者名单,已经有800余位捐赠者的名字。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先生曾披露:上海博物馆的藏品由建馆之初的9000件,增加到现在的近100万件,其中有近1/10的馆藏来自于民间的捐赠。当初建馆时,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们的捐款达1000多万美元。可见还是离不开各界人士的支持。

  然而,我在欣慰之余却又想到,流失于海外的文物千千万万,有幸能重回故里的文物何其之少,或许这是中国的不幸,是民族的不幸,尽管有无数的爱国人士倾力回讨回更多文物——而不仅仅是用无穷无尽的金钱去满足利益熏心的文物贩子。

  无论过去的历史是多么的辉煌,但终究已是往事,仔细一想青铜器,无非是奴隶主贵族奢侈的生活用品;精美的陶瓷,无非是皇家御用的金贵之物;雕刻,无非是统治者籍以愚民的工具;书法和绘画,无非是那些读书人予以扬名天下的途径;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无非是文人们借以“含沙射影”、抒发心中苦闷的媒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作为以四大发明为自豪的我们来说,着实令人汗颜 。

  尽管中国已不再是昔日的东亚病夫,然而世界四大文明最后只有我们中华文明仅存于世,现在却也是伤痕累累。在我们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最近几个世纪,没能出现一批划时代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成果,是我们的遗憾,它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两个世纪全面落后于西方列强的局面。中国人不应该怕暂时的落后,自由的思想氛围、开放而富有开拓气息的社会、理性而不失道德的国民素质是我们发展的最重要基础。一切束缚国人思想的力量都不应在当今时代产生和存在。我们已经失去了几千年的发展机会,此时不进,更待何时?

  所以,我们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仅仅能够证明一点:我们华夏民族具有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历史早已过去,辉煌也罢,惨淡也好,

  “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谈中”。我们应该用更清醒的头脑去认识自己的不足,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拿着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所谓的“辉煌”沾沾自喜,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先走别人走的路,再走别人未曾走的路,最终驰骋于不败之地!

  博物馆观后感2

  为了在学习金融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习了解到一些关于金融和银行的历史知识,我们利用了课堂的时间来到了位于浦东大道的上海银行博物馆进行了参观。 上海自开埠以来,因“江海通津”的地理优势,不断引来“冒险家”逐鹿征战于此,近代被称为“远东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文化已深深渗透上海的历史。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走出课堂,了解银行业发展史,也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

  在这浓缩着上海150年银行发展史的展馆中,我们观看着珍贵的历史文物,体味着上海这个金融中心的演变历程,这堂在课堂之外的特殊课程不仅增长了我们的见闻,更提升了我们对金融发展的认识。

  通过文字介绍使我对上海银行博物馆有了大概的了解。上海市银行博物馆是中国工商银行创办的中国首家金融行业博物馆,1998年在工行董事长姜建清的大力扶持下开始筹备建馆,2000年4月正式开馆,1500平方米的展厅里陈列了2000余件展品,分主馆、钱币馆和展示厅三部分。

  博物馆主体部分是浓缩上海银行业150年发展沧桑的主馆。进入展厅,迎面而来的是一幅描绘上海开埠之初外滩景象的巨型图片,当时已是百舸争流,一片繁华。此后,1847年,中国第一家银行———英国的东方银行开业;1850年,中国户部银行上海分行(后改为大清银行,1912年改为中国银行)设立;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其它还有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上海金融机构盛极一时。可银行业兴起的背后却是中国经济的萧条与行业的凋敝。

  上海30年代被誉为远东金融中心,但外商银行尤其是汇丰银行操纵金融数十年,它们可以发行钞票,决定汇兑,控制货币市场;国民党时期银行也没起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而40年代的通货膨胀更导致国民经济的崩溃,馆内就藏有一张新疆银行发行的面值高达60亿的纸币,堪称世界之最。第二部分体现了解放后到1978前上海银行业发展情况,此间虽取得很大成绩,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使银行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一切要到改革开放后才得到改观。第三部分是80年代后工商银行的发展史。为增加参观者的兴趣,馆内还设有“清末民初钱庄”、“兑银元”、

  “80年代初人民银行储蓄所”三个场景,再现当日景况,人像雕塑栩栩如生。

  馆内还有一处场景则是反映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前身)下属一家小型储蓄所的。这是一间原式原样的20世纪80年代初的公平路储蓄所,门面、柜台、账台、厚厚的账户卡、陈旧的蘸水钢笔,甚至连竹壳热水瓶、木盖饮水缸等都是原物。从场景陈列的每一件原物中,可以看到当时银行的各项设施还比较落后。再想一想今天,当许多人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当代物品弃之如敝屣时,这一场景的保护显得格外重要,它令当时在场的许多人多少又找回了自己刚进银行时的记忆,同时也让金融业的百年变迁历史保持了连续性、完整性。

  初期展品大多是工行多年发展中收藏的历史物品,当然也包括在筹备期间四方征集的藏品,更有不少是博物馆工作人员从各个拍卖会拍得的珍贵文物。随着银行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日渐扩大,也有不少社会收藏家慷慨捐赠了金融文物。目前,该馆的藏品已近30000件。

  在博物馆中陈列的展品中有上海开埠时钱庄的记账摺、账□、票柜等实物和以后银行中的各类存摺、银行印章、徽章和号码铜牌等,还有各个时期的货币和流通票据。其中有些货币的原件已成为珍稀收藏品。而那台美国二十年代生产的国民牌(NATIONAL BRAND)机械记账机,已成为全球仅存的唯一一台,被列为该馆的震馆之宝,这台机械记账机,由美国人生产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是筹馆初期工作人员从中国工商银行虹口支行的防空洞内找出也是全世界仅存的一台机械记账机。

  上世纪四十年代,银行记账都采用手工操作,而上海的一些大银行为了满足激增的金融业务量,引进了这种机械记账机,其既有记账功能,又有计算功能,并附带英文打字机,一直在银行中沿用至上世纪八十年代。

  通过展览,我们可以了解到,上海是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祥之地,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英商有利银行于1847年在上海开张,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华俄道胜银行于1896年在上海开业,中国第一家私营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于1897年在上海成立。自民国建立后,英、美、法、德、荷兰、比利时、日本和暹罗等国家又纷纷在上海开设银行。到上世纪30年代时,上海不仅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在远东乃至世界的金融业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触,首先我要感谢那些积极筹划并建设银行博物馆的有心人,用实物的形式为后人积累、展示了一段金融货币方

  面的宝贵历史,填补了这片国内的空白,也成为世界同类博物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有志于研究金融货币发展史的良好学习课堂;

  银行博物馆记载着中国金融业的辉煌成就和发展的历史轨迹,但随着历史的变幻,上海在金融领域曾经的辉煌一度不再。而斗转星移,世世变迁,如今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又在开创一个令世界金融界惊叹的新辉煌。

  在全球金融化的大背景下,建设现代金融文化,必然会面临东西文化融合的问题。回顾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给人以历史的启示。

  而这次的展览不仅仅是为了使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国的金融业和银行业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为了能够使我们透过历史来增强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一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都会接触很多有关于金融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学习和考试,而是在选择本专业类工作后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派上实际用处。为了更好地使我们认识到这些知识的重要性,这次的展览便做了一个很好的开头。

  中国如今正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身在中国身在上海,又同时学习了那么多有关经济方面的知识,更是应该发挥自己的知识来为中国将来的经济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历史的车轮在中国金融史上碾过留下了一段段光辉的历史成就,而未来的发展还是需要我们这些年轻人。要以史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前人留下的辉煌历史容不得我们挥霍,而是要更进一步地发扬和发展下去。

  这一次的参观使我们在收货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开阔眼界的同时也使我们对于中国金融业和银行业的发展前景有了更加深刻和乐观的认识,而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对于今后中国金融业和银行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这能更好地督促我们学习今后的知识。

  博物馆观后感3

  阳光明媚的星期六上午,我作为中原商报的小记者,有幸参加了由中原商报组织的参观“邯郸市博物馆皮影戏表演”的活动。

  由于是第一次去博物馆,又是第一次看皮影戏,在进馆之前,我又高兴又激动。进馆后,由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并对馆内陈列物品进行介绍、讲解。

  馆内陈列较多的是一些瓷器。经讲解员介绍,我才知道磁州窑位于我们邯郸的彭城。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民窑的杰出代表,对我国北方陶瓷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曾享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美誉。当知晓这些之后,作为邯郸人,我心里有一种满满的自豪感。

  随后,我们又观看了记载129师的历史图片。129师司令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城西5公里的赤岸村,由129师司令部旧址、将军岭和129师陈列馆三部分组成。原来我们邯郸也是革命圣地啊!作为邯郸人我备感光荣。

  最后,我们又观赏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冀南皮影。这次的皮影戏,演绎的是《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观赏完之后,我还亲自体验了一把,真正地感受到了冀南皮影的魅力与神奇!

  这次博物馆之旅,打开了我视野的一扇窗子,让我对家乡邯郸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真是不虚此行!

  博物馆观后感4

  宇曜古灯博物馆观后感

  这次参加活动,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来自古今中外、形态各异的灯。

  我知道了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做灯。最初在新石器时代人们用石头做灯,他们在石头中间挖一个小坑,再点燃火就可以称作是当时的灯了。这种灯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当时资源比较贫乏,而石头到处都有,取材方便,而且做法十分简单,缺点就是石头做成的灯十分笨重,而且难以雕刻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后来人们改成用陶做灯,陶灯就是用土加上水捏成灯的形状之后放在火里烤,点燃后就有了一盏陶灯,陶能够就地取材,而且能够捏成各种形状,因此在古代十分盛行;也有一些时代人们用青铜做灯,青铜也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用瓷、玻璃等材料制作的灯。让灯发光的方法也演变过。古时候是用油点燃火让灯发光,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后,就可以用电让灯发亮了。

  也有许多灯设计的别出心裁。例如古代的省油灯。为什么省油灯会省油呢?原来省油灯内部有一个地方可以装冷水,一般的灯点燃后温度升高油会蒸发,因此会很耗油;而这种灯里面的冷水可以保持灯的温度不会高到让油蒸发,因此可以省油,所以得名省油灯。还有许多有意思的灯,例如题材取自于“小老鼠上灯台”这首童谣中的灯,灯上左边是一个灯台,也就是点灯的地方,右边有一只可爱的小老鼠,爪子抓着灯台的内壁,充满了童趣,因此十分让人喜欢。还有的灯十分巧妙地将福、寿等字融入了灯中。灯的用途不仅仅只是照明,灯也可以用来当做祭奠的工具。

  我采访了馆长姚伯伯,我问他最初为什么要创立一个收藏灯的博物馆,他说他觉得灯可以展示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他还告诉我目前许多做灯的原料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希望未来能有一款没有缺点的材料。

  每一盏灯都有自己的故事,许许多多的灯在一起就可以讲述历史,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灯。但是我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灯,今天我才知道了灯的历史,真正的了解到了灯,我觉得我的收获很大。

  博物馆观后感5

  江宁织造府博物馆观后感言

  在新建的南京图书馆西侧、在民国时期“总统府”旧址之西南方,一座民营博物馆——江宁织造府博物馆吸引着过往人群的眼球。虽然它占地面积仅18000平方米,但是300多年前江宁织造府(署)的主要建筑大都展现在世人面前。对于该博物馆的设计方案及筹备过程,诸多新闻媒体都作了不同程度的报导。作为红学爱好者,我有幸在江苏省红学会2003年年会上,就江宁织造府建设工程的立项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会后,我又多次与开发商——浙江广厦集团(南京)、与玄武区有关方面接触,书面向他们建言。(2009年第一期《红楼文苑》刊登了我当时的一则书面建议)。在该项目的拆迁过程和建设过程中,我多次近距离地观摩。主体建筑落成后,应馆长徐湖平先生之邀,我与在宁的部分红学家、文史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的朋友一道,观赏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深的古建筑专家吴良镛先生这一文化杰构。虽然还没有装修完毕,但博物馆大气、大方、大手笔的气势已令人为之倾倒。在观瞻之余,笔者对主体建筑——楝亭,还有话要说,对园中的绿化亦有些许想法,不吐不快,公之于众,以求教于同仁。

  众所周知,江宁织造府中的楝亭是该博物馆所有建筑中的佼佼者,曹寅对它情有独钟。这其中的缘由是,其父曹玺在任江宁织造期间建造了此亭,并从南京著名的景点燕子矶移来楝树栽在亭旁。“久之,树大可荫,爰作亭于其下,因名之曰‘楝亭’”。“言命二子,读书其下。”二子者乃曹寅与其弟曹宣是也。康熙二十三年曹玺病故,曹寅为缅怀父亲在亭中的启蒙教育之恩,即以“楝亭”为自己的别名,把刊刻的文集亦名之曰《楝亭集》,诗集为《楝亭诗钞》。曹寅还遍请当时的著名文人学士题诗作画,如今《楝亭图咏》四卷,图十幅仍存于世,题咏者共四十五家。康熙四十三年,庐江太守名画家张见阳及江宁知府施世纶造访曹寅,并由张见阳绘制了《楝亭夜话图》。楝亭已成为曹氏家族的文化符号,曹寅弟兄们不仅读书其中,他接任江宁织造后,奉康熙帝之命,以楝亭为平台,与明朝遗老、与江淮名士于此诗酒往还,切磋书画技艺,团结了江南众多文人雅士,从某种意义上说,楝亭就是曹寅搞统战工作的文化场所。游人来到楝亭观赏,定会沉浸在曹家大气磅礴的文化氛围之中,定会陶醉在大观园迷人的幻境之中。因此,楝亭在江宁织造博物馆中就特别吸引人们的眼球。如果将这大气的文化建构配上名家书写的楹联,将会给人们以“思无邪”、“三月不知肉味”之鉴赏效应。然而,吾印象中的楝亭并非此楝亭也。如今藏在吉林省博物馆的那幅《楝亭夜话图》,却是另一幅景象。张见阳手绘的《楝亭夜话图》即是当时拜会曹寅的写实之作,又体现了他的高超的绘画技艺。图中的楝树给人以青翠欲滴之感,亭旁的太湖石,漏、透、瘦、邹,傲骨嶙峋,而亭乃为一层四角之草亭。在四角草亭中,共有四人,即曹寅、施世纶、张见阳、煮茶奉茶之小童。该图后有曹寅的题诗,为手卷原装,卷首为张见阳所题之《楝亭夜话图》四字。说他是草亭,除了画面上给人的直观之感外,几位诗人的题诗,亦称楝亭为“草亭”。泰州人邓汉仪有诗曰:“念昔司空,始缚茅亭。”无锡顾贞观有诗云:“水月濛濛楝花谢,翛然坐我草亭下。”之句;康熙三十年春,吴之振《黄叶村庄诗集》卷七页三十三之《题曹子清工部楝亭图(辛未春)》有云:“追凉大好茅亭坐,强半寻诗道此中”无独有偶,尤侗在其《艮斋倦稿》卷五页—《楝亭赋并序》中曰:“爰筑草亭,欗干相亚。”严绳孙也有诗句曰“闻道司空旧草亭,至今嘉树想仪型”宋荦诗中有两句吟道:“惟有白门楝树好,六朝山色一茆亭。”楝亭为一层草亭确凿无疑而到了吴良镛老手下,却“变脸”为八角二层琉璃瓦构件,其巍峨高耸入云之态,雍容华贵之美,是博物馆中别个建筑不可与之比肩的,令游人刮目相看。吾不学无文,对古典建筑一窍不通,只是感到楝亭事实上是一座一层的四角草亭。吾思之,吴良镛老不拘泥于历史,而是从现代人的视角出发,用构建现代化博物馆的理念来表达历史,而不是简单的历史再现,更抛却假古董之嫌。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那句联语:“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给人以缥缈无垠的畅想空间。对现时的楝亭我决无微词,而是提出事实供世人作一遐想罢了。

  再一疑问是:我左顾右盼,怎么也没见到西花园中的合欢树的影子。说道合欢树,它是曹家喜爱的观赏性乔木。曹寅在他的诗中多次吟咏之。如在《晚晴述事有怀芷图》中吟道:“节气余萱草,庭柯忆马缨。”在《栀子》中曰:“晚凉轻剪玉,心拟合欢花。”在《戏题桃柳村扇》中有句:“鲜红谁画剪春罗,夜合花开贮锦窝。”诗中之“夜合”“马缨”即合欢花是也。此树叶与槐树相同,夜间相合,农历五月开花,淡红色,秋天结荚,除具有观赏性外,它还是一种中药材,古代人以合欢花赠友表示祝福和和美美之意,也是一种吉祥树。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就提到林黛玉吃螃蟹后,感到心口微微的疼,想喝口热热的烧酒。后来贾宝玉令人取了合欢花浸的酒来。在《石头记》己卯本、庚辰本这段描述文字旁,有脂砚斋一段批语:“伤哉!作者犹记矮凹舫前以合欢花酿酒乎?屈指二十年矣!”曹家不仅种合欢花,且用合欢花酿酒。此乃观赏与实用得兼也。如果在江宁织造府博物馆内栽上合欢花,五月开花季节,男女情侣来到树下,在绿叶,红花下叙叙爱情,该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老年伴侣,在树下幸福的回忆年轻时浪漫爱情生活,新婚青年男女,穿上白色的婚纱,在合欢花下拍照,摄影,留下爱情、幸福的一刹那,这都是合欢花的文化效应,红楼文化的效应。邀一些亲朋好友来合欢花下叙友情,祝和谐,这是一种多么高雅的中华文明的境界啊!来江宁织造府博物馆游览,观赏合欢花,值!博物馆多栽些合欢花,值!

  以上是我们观览江宁织造府博物馆后的感悟,对耶,错耶,愿听大家教诲!

  博物馆观后感6

  古建筑博物馆观后感

  现代社会,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到处都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密密麻麻地耸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放眼望去,正可谓是遮天蔽日。可能你会感叹现代城市建设中人类炉火纯青的设计思想和建筑工艺。可是你知道吗?数百年来的中国古代,那时的人民在建筑方面也是深有造诣。不管是逶迤的万里长城,还是庄严的明清故宫;不管是玲珑小巧的江南园林代表拙政园,还是辉煌大气的皇家林园典范圆明园,哪一个不是古代人的杰作,哪一个不是让现在的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叹为观止的奇迹!

  这次职业考察,我如愿以偿地参观了北京市古建筑博物馆,并再一次领略了我国古代文明的璀璨和在古建筑上的创举。

  一进大门,我就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壮观,古色古香的大殿,大殿中陈列着多种多样的建筑模型,更是令我这个古建筑迷眼花缭乱。不必说拔地而起的应县木塔,也不必说充满着古典气氛的苏州园林,单是老北京城,就留下无数的建筑经典,演绎着朝代的更替和传承。在这里,每一个建筑的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流连其中,我仿佛置身于中华民族的历史,细细品味着古代文明的气息。

  其实博物馆的景观还远不止这些,更为壮观的实景遍布馆外。就拿眼前的祭台来说吧,它们可是古代皇帝用来祭天的祭台。登上祭台,环顾四周,心中顿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感觉。不仅是因为它高大,还因为这祭台可是当年皇帝才能登上的地方。曾经有多少人对这祭台望尘莫及、敬畏有加,而今天,我作为一名未成年的中学生,三步两步便跑上去。登高望远,使我不得不感慨世间事物的变迁轮回,以及繁华盛世的转瞬即逝。还有天坛的天方地圆、圆明园的中西碧合……。

  几个小时的考察,多次因心生感慨而陷入沉思,也让我更加佩服我国古代人的建筑才华。尽管现在的楼房直插云霄,遍立眼前,但终究比不上古时宫殿的一个雕栏那么“珍贵”,那么有历史的沧桑感。

  博物馆观后感7

  星期四,我们四年级全体师生一起参观了安康博物馆。

  这一天早上,老师把我们带到博物馆门前,大家都已经迫不及待了,所有班级迅速排好队,依次走进博物馆。

  首先,我们参观了第一个展厅,里面有许多野生动物标本:野猪、大鲵、金丝猴等,还有各种我叫不上名的昆虫,它们一个个栩栩如生。听讲解员阿姨说,其中大鲵是一种对生活环境很挑剔的水生动物,全国数量都不多,但在安康好多地方都能发现它们。由此可见,我的家乡安康真是一个风景美丽、环境极佳的好地方,难怪李克强爷爷赞誉安康是“秦巴明珠”。

  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二个展厅,是金州古城面貌的再现,古朴的街道两旁有很多店铺:酒庄、钱庄、药铺,还有戏台。一下子让我感受到了当时安康商业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生活的状况。走出第二展厅,我们又来到了一个临时展厅,临时展厅里最有特色的就是一个展示远古时期人类生活的迷你建筑,风景很美,山连水、水靠山。那时候的人们用麦秆来搭房子,冷了,就用钻木取火的方法生火取暖,尽管条件艰苦,他们依然快乐的生活,古人的勤劳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真让我感慨万分。

  然后,我们又去参观了文物,有云纹瓦当、提梁香、大气的双鱼纹釜和各种各样的陶俑……我最喜欢的就是陶俑,有舞乐陶俑、灰陶俑,他们有的手拿乐器正在演奏;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国家统一天下做殊死拼搏;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古人们正是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才造就了今天的美好环境。

  最后,我们来到了科技馆,里面展示了许多高科技:空中成像、美丽的辉光,最有趣的就是机器人跳舞了,机器人伴着音乐跳起舞来,把我们逗的哈哈大笑,我想,这些现代科技一定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经过一早上的参观,我不仅对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赞叹不已,而且为安康的经济、科技发展飞速而感到自豪,作为新时期的少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长大为家乡和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博物馆观后感8

  安康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11月6日下午两点二十,我们五年级十个班在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去往安康博物馆的路程。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不一会儿便来到宏伟的安康历史博物馆的门口。

  走进博物馆的第一展厅,铃牛、金丝猴、熊猫各类动物映入我的眼帘,虽然它们并不是真的,但它们哪一个个可爱,俏皮的造型使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它们在森林中的样子。这也使我不得不佩服安康秦岭中动物的多样化与种类。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科技展厅,其中“全息照片”对医学、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拥有17个关节的宁宁和萌萌两个可爱的机器人表演舞蹈更是让我惊叹不已。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现在的科技更是十分发达。科技展馆便是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参观完科技展馆后我们又来到关于“陕南都会”各方面知识的第二展厅。展厅中那小巧的绣花鞋,1914年陈旧的皮箱、经历了许多年的草鞋、相机。这些陈旧东西的捐赠者并不是他人,而是两岁就来到安康的挪威人——尤约翰先生。他曾经在安康度过长达十年的童年时光,他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那一件件民国时期的物品,无不彰显着它们曾经在安康无限辉煌的历史。因为它们经历了多年的沧桑,书写了历史的篇章。

  不仅如此,我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又参观了数个临时展厅。当时,我便不禁对安康厚重的历史,颇具特色的人文地域文化赞叹不已;被祖先们战天斗地、气吞山河的精神所深深打动。他们所捐赠给 博物馆一件件珍贵的物品,更是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虽然博物馆我参观的时间并不长,但那些历史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它带给我的感悟也将一直存在于我的心中。

  博物馆观后感9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四年级全体学生去安康博物馆参观,在去博物馆的路上,我们坐在公交车上快乐地唱起了歌,很快便来到了目的地——安康历史博物馆。

  到了博物馆,有一名解说员带我们来到了第一展厅,我们非常兴奋。展厅里面有一幅关于安康的地图。解说员告诉我们安康一共有2235平方千米,我听后,才知道原来安康竟有这么大啊!展厅里面还有许多稀有动物雕塑,有羚牛、大熊猫、川金丝猴、朱鹮。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各色各样蝴蝶标本,真是漂亮极了!解说员还说早期的安康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总面积14825平方米。

  到了第二展厅,这一展厅主要向我们展示古代的一些文物。有古代的货币,古代人的生活用品,例如铜镜,铜梳妆台,香炉,装酒的器皿,做饭的吊罐等。还有各种形态的铜制佛像。还有古代的各种兵器,像戟、长矛等。

  最后一个展厅就是科技展厅。在这里,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科技的趣味和神奇,最使我难忘的是那一红一蓝的两个小机器人,他们向我们打招呼,给我们跳舞。真是太有趣了!

  参观完博物馆,我觉的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因为我今天学到了许多课本之外的知识,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古代安康人民的聪明才智与现代科技的神奇奥妙的交相辉映!

  博物馆观后感10

  周三早上,老师带我们四年级全体学生去参观安康博物馆。老师领我们坐上了大巴车,一路高歌,激动兴奋的来到博物馆。一栋雄伟壮观的灰色建筑物呈现在眼前。这就是我们安康博物馆。

  走进大门,在一楼我们参观了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讲解员告诉我们这里是动物的王国,这里有顽皮可爱的川金丝猴,胖嘟嘟的国宝大熊猫,凶猛的羚羊,美丽的丹顶鹤,五彩斑斓的蝴蝶…..我们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更加热爱大自然。

  接着我们便上了二楼。讲解员告诉我们这里是古金州的面貌和当时的人文文化。我们参观了粮铺、当铺、钱庄、戏台,还有奶奶讲的织布机、风车等,让我们感受到了几百年前古金州繁荣的景象。最后我们还参观了科技展览,这里有两个小机器人,一个叫宁宁,一个叫蒙蒙。它们俩可好玩了,工作叔叔按了一下遥控器,这两个机器人向我们问好过后,便为我们跳起各种不同的舞来。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参观的时间结束,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博物馆。本次参观博物馆让我对家乡安康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激发我更加的热爱我们的家乡。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文化科学知识,长大后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博物馆观后感11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全校四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路欢唱来到了位于三桥头的历史博物馆。来到博物馆后,我不仅知道了许多古代劳动人民靠智慧和血汗打造出的东西。而且认识了动物界很有名的动物雕塑,分别是羚牛、大熊猫、川金丝猴、金钱豹,还有各种蝴蝶标本。它们虽然是人工造的,但是又那么逼真,可想而知,现代科技已经是多么发达,人类的发展进步都来源于人类的智慧与创造。

  在历史展厅,我看见了古代劳动人民造出的动物是石马。另外,不仅有古代的一些生活用品,比如:铜钱、铜镜、铜梳妆台、吊罐;也有古代的一些兵器:宝剑、长矛、戟、弓弩等;还有各种形态的佛像。最使我难以忘怀的那一排的小泥人,那些小泥人都是用泥巴捏出来的,可每个小泥人姿态不一,在这些小泥人中,没有哪两个小泥人是完全相同的。小泥人是先用泥捏好后,晒干,再用一些锋利的刀具来雕刻小泥人的姿态,就这样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泥人都诞生了。

  参观完历史展厅,我们又来到了科技馆。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令我不可思议事情。例如有会跳舞的机器人,会旅行的小球,有三体影视等等真使我们惊喜连连,我们怀着激动与好奇的心情尝试着每一项展示。真是许多无法完成的事情,通过人类的钻研与努力都变成可能了。科技馆就是一个让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地方。

  从博物馆回来,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不管是古代劳动人民还是现代人民都拥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

  博物馆观后感12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班去参观了安康博物馆。我们唱着欢乐的歌,乘坐公交车向博物馆驶去。

  到了博物馆,我们先参观了第一展厅“天赋安康”,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安康的自然、地理。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安康的母亲河是汉江河,由西往东,从陕西流入湖北,两岸是高大的秦岭和大巴山,因为安康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所以生长了许多珍贵的林木、花卉和动物。展厅里就陈列了许多安康地区的珍稀动物,例如:羚牛、金钱豹还有国宝熊猫。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二号展厅“脉源安康”,在这个展厅里,我们了解到了安康的发历变化历史,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在原始社会人们还不会生火,原始人吃的食物都是生的,,但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学习,他们终于会生火了!他们还学会了穿凿工具和武器呢!在博物馆里就陈列了四千多件古时候发明的工具和武器。我们听讲解员阿姨说古时候,安康人最善于淘金,他们还会用金子做许多精美的装饰或首饰,所以那时候人们把安康叫作金洲。

  到最后,我们参观了科技展里的科技发明,那些发明都很奇特,比如琴竟然没有弦,但只要你的手在琴里来回拔动,就会有美妙的乐曲。

  今天去博物馆我们见识了很多新奇的东西,大家都非常开心!

  博物馆观后感13

  11月17日,学校组织我们四年级去安康博物馆,到了博物馆,就进了第一展区,我听讲解员阿姨说:“第一展区里有是我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熊猫的模型,它在竹林里吃着又香又甜的竹子。”第二个是金丝猴,它在树上荡秋千,目光向着我们,好像在对我们说:“你好!”第三个是麟角大王,它那高大的身体,尖尖的角,可真是威风凌凌啊!第四个是金雕,它那锋利的爪子,凶恶的眼神,令人望而生畏。还有许多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蝴蝶标本,美极了!

  到了第二展区,里面展览了很多古代人用的古物,他们用的工具有:锅、碗、茅、盾、石斧、铜镜、剑等等。还有一个很古老的木头,特别引人注目。

  第三展区是科技展览,我看见了机器人跳舞,特别有趣,讲解员阿姨大概说了一下这些新科技的原理和应用,就让我们自由活动了。

  我们快要离开了博物馆,心里还有些依依不舍,这么多的古物和科技、动物,让人一看,就想赞叹这些气势磅礴的博物馆!

  博物馆观后感14

  在星期三的早上,老师组织我们四年级全体学生参观安康博物馆,我们在学校教学楼楼下集合,同学们穿着整洁的校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然后坐着公交车,唱着“郊游”的儿歌来到了博物馆。我们像小鸟一样从车上飞奔下来,一眼看到的是一个奇形怪状的石头上雕刻着“安康历史博物馆”几个字,大家都兴奋的叫着“目的地到了,目的达到了!”

  当我们走进博物馆里,我们都很惊讶,因为这里面很大,大的超乎我们的想象。有一位带着我们参观的姐姐说这个博物馆已经有二十多年了,里面收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比如:石斧、石刀、铜镜……听完我们迫不及待的想马上参观,在姐姐的带领下我看到了许多动物标本,有羚羊、大熊猫、金丝猴……还有十八罗汉,有的十八罗汉的手都不见了。姐姐说:“失去的东西是永远找不回来了!”我觉得非常可惜。

  我们还去了科技馆参观,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最先进的。我玩了许多东西,我最感兴趣的是球球冒险记,惊险刺激让人爱不释手。我们还看了机器人跳舞,在遥控器的操纵下两个一红一蓝的机器人不停的扭动着身体,变幻出各种姿势,可好看了。可惜参观时间太短,很快我们就要返回了。

  参观完博物馆,让我知道了许多古代用的东西和许多我不认识的东西,他们都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象征,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有用的东西,为人类服务!

  博物馆观后感15

  安康博物馆从一九八四年成立到二零一七年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现坐落于三桥头。

  星期三上午九点,学校组织我们四年级全体学生去博物馆参观。在馆中,我看到了安康稀有动物的雕塑,如羚牛、朱鹤、大熊猫、川金丝猴、金雕、金钱豹,还有许多蝴蝶标本。在二楼有史密铜簋,是西周时的生活用品。还有蒜头壶是汉代的生活用品之一。铜币是从汉代开始的流通用的货币,至今还是有许多地方出这种铜币。罗汉像是南宋时用的宗教禁祀,但是至今没有一座完整的罗汉像。这些珍贵的藏品记录在历史发展的轨迹。

  最后我们来到了科技馆,博物馆讲解员向我们展示了在一样的高度上,铁球从曲线下滑的速度比直线上滑下来的速度快,还说了古代人们屋顶就是这样建的。随后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机器人跳舞、电流的形成、防火小常识等。科技馆里的每一样展品都是那么的神奇,吸引着我们的目光,我都不知道该先看哪一个了。十一点左右,汪老师让我们自由活动。我和同学还看见了发电模型机、小球旋转游等等。

  时间虽然短暂,但观看后,我了解到许多古代的物品,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我真为祖国有这么多历史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当我们置身于博物馆时,看到的不只是精美的藏品,还能隐约的感到过去历史的尘埃,听到的不只是专业的历史讲解,更是感悟历史时的心潮起伏。这或许正是我们博物馆的最大魅力所在!

  博物馆观后感16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2017年11月7日,我们初一(4)班的一行20人来到位于南京路的自然博物馆,秋日甚好,馆外墙上爬满了油绿的爬山虎,风一吹,巴掌大的叶子一齐掀开,亮绿的一片,拂开我们昼夜温习的疲累。

  硕大的场馆,沿着柔光倾泻而下的走廊攀援而上,我们如同走入一个仿真动物园,颈长身硕的恐龙欠一欠脖子,一声咆哮震耳欲聋,鲸、翼龙等动物吊在空中,同学们抬头仰望,不禁慨叹动物界那些“巨无霸”的慑人与震撼。我们对一些小型动物同样感兴趣,儿提时在动物园才方可观赏的弯角大羚羊,头顶枝叉般的冠冕在展台上“踱步”;皮毛光泽明暗有度逼真形象的狗熊身披厚重的脂肪,团聚相“依”;仰天长啸公狮,目光犀利的母狮更是引起同学们的议论纷纷。大家最喜爱的实数狼,仿真的狼毫不逊色于真实的,在雪地上长嚎的狼群,白灰的皮毛,甚至故意略显脏乱爪子指锋坦露,可以看出食肉动物的生存艰难,有的同学搞怪般地轻轻学了狼嚎,我们都称赞极像,仿佛置身于山谷雪天,狼的声音尖利在我们耳畔似乎回声萦绕。

  转入真正的“动物天堂”,同学们更可谓兴致盎然,大家趴在展柜上观看白底红纹的玉米蛇在洞眼里爬行,蠕动,蛇鳞的奇特色的吸引着大家的眼球,大家在一个鱼池边围观议论,有几尾黑鱼甩着尾巴潜入一截烂木底下,有好奇心浓烈的同学,俯身想一探究竟,有的同学猜测鱼在产卵,大家有说有笑,真实的动物世界勾起了大家对自然,对生物的兴致,这可谓“得益于课外”呀!

  在去出口的路上,我和几个爱狼的同学在绝种动物表格前驻足好久,大家对“袋狼”的灭绝颇为震惊,有的同学告诉我,“袋狼”其实是狼的近亲。人类的贪婪才导致动物的消失,最后一只狼叫班杰明,因管理员的疏忽为袋狼的存在画上一个令人深省的句号。

  其实自然博物馆就是用动物从起源到灭绝的历程,缩短了漫长的贪婪与杀戮,自然的灾难所导致的悲剧,从自然的冰山一角窥探人性与自然的关联与递近,是我们20个同学此行最大的收成与觉悟。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