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800字
kittenchen
2021-12-11 00:39:57
0

  【第1篇】

  以前,我對陶行知了解較少,隻是零零星星地知道一些他的教育思想。越讀,我越覺得先生教育理念之先進;越讀,越覺得先生對教育的摯愛先生爲了所熱愛的教育畢生在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實踐與研究中,爲後人留下600萬字的着作。他的教育理論,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實效性,他不是紙上談兵,他用他所經曆的實例來闡述他的一些思想,盡管先生離去半個多世紀,然而,他的思想依然鮮活,他不愧爲“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一個無保留追随黨的黨外布爾什維克”,“萬世師表“的崇高評價。

  陶行知主張教師要有兒童的思想、情感、愛好,要善于“變個小孩子”。他說:“教育是什麽?教人變!教人變好的是好教育。教人變壞的是壞教育。不教人變,教人不變的不是教育。他提倡:師範生(準教師)的第一變——變個孫悟空;師範生(準教師)的第二變——變個小孩子。

  杖唬梦覀兂扇说难酃鈦砜磳W生,你會覺得他們異想天開,不切實際;覺得他們太貪玩,一點不求上進;覺得他們怎麽那麽不開竅,反複講過的東西卻還是不記得;覺得他們幼稚,好動,不穩重。你眼裏的學生沒有一個讓你滿意,要麽行爲出格,要麽乖巧懂事卻學習不開竅,要麽頑皮搗蛋整天給你惹亂子……唉!所有的問題其實都出在我們教師自己身上:試想;一個孩子不調皮,那叫孩子嗎?一個花季少年不愛做夢,沒有一點狂妄的想法,這個民族還有什麽生機和希望?在孩子的頭腦裏,要學的東西那麽多,每位老師都說那是重點要牢記,那麽他要記的的東西就不是一點點了,還要加上想玩想吃想偷點懶,(孩子的天性)那麽一些孩子學習上疲軟也不奇怪了。教師所從事的是自己的專業,整天就和這點學問打交道,還不滾瓜爛熟?還不易如反掌?再說,教師自己比他們多經曆了那麽多,無形中你卻要他們和你在資曆和學問上劃等號,這個等號能劃平嗎?你眼中的世界能和他們眼中的一樣嗎?他們的未來能讓你去規劃設計嗎?決不!那麽,先生說得很有理:要想成爲一個好教師,首先,得把自己變成一個小孩子。

  陶先生說,“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迹出現:師生立刻成爲朋友,學校立刻成爲樂園;您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塊兒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爲真正的先生。”“我們必得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扪心自問,我和學生交朋友了嗎?沒有。雖然在課堂上我和學生平等地對話,雖然我總是微笑着和學生談話,雖然我總是一幅和藹可親的模樣,雖然我也和學生一起踢過毽子,跳過跳繩,但是,我沒有和學生做真心朋友,原因何在?現在我終于明白了,是因爲我沒有變成一個小孩子,沒有變成“内外如一的小孩子”。

  有人說,沒有讀過陶行知的人,在中國就不配做教師,的确如此。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曆經半個多世紀的時空仍然熠熠生輝,閃耀着教育智慧的光芒,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認真學習、實踐。

  【第2篇】

  陶行知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獻于中國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創立了許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論、新觀點和新方法。“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是中國現代史上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在當今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了解陶行知有關教育理論大有必要,現在就談談自己讀《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一點收獲:

  第一、生活教育理論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陶行知先生爲我們留下的寶貴财富。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本身含有教育的意義。其實學生所學的課文都是作者對生活的觀察與感悟。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必須以生活經驗爲背景。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新課程标準中指出: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哪裏有生活,哪裏就可以進行語文學習。除了把生活引進課堂,注重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之外,尤其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以外,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時時學語文、用語文,在語文的實踐活動中去發展思維、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增長才幹。從而讓他們在課堂中驗證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語文。

  第二、教學做合一

  1919年,陶行知大膽主張改教授法爲教學法,“因爲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學生。熱心的先生,固想将他所有的傳給學生,然而世界上新理無窮,先生安能盡把天地間奧妙爲學生一齊發明?

   那麽,先生究竟應該怎樣才好?我以爲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陶行知于七十多年前的上述論述,與當今新課程強調的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的是多麽的一緻啊,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提出的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讓學生通過想象得獲得經驗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針對課文内容,大膽地在講授小說類叙事文章時設計了續寫、改寫、擴寫等訓練,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知道,小說類的文章,作家往往藝術地去設計安排情節,戲劇性地反映人物的命摺_@就給學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間,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去編寫未發生的故事,去設計人物的命撸瑢W生自己也享受了虛構的樂趣,有了作家般的自豪感。如在講授《凡卡》一文的結尾時,我讓學生按自己的設想去安排小主人公以後的生活命摺W生們興緻勃勃,反映強烈,很快就想出了新穎獨特的結尾。有的學生設想凡卡雖然寄出了信,但是爺爺也沒有能力來接凡卡,凡卡仍然是逃脫不掉孤獨、凄慘的生活,最後在寒冷的冬天倒下了……有的設想:時間不久布什維克黨的部隊路過這裏,偶然的機會凡卡參軍入伍了,成爲一名陸軍炮兵,由于他作戰勇敢、吃苦耐勞,很快成爲一名少校,于是将他的爺爺接到身邊,于是他們快快樂樂的一起生活着。根據課文提供的材料進行适當的續寫、改寫、等訓練,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課本知識反映的生活盡管是間接的,但往往能高展示出一幅幅另人神往的畫面,而教師一旦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把他們帶到一個馳騁想象的新天地,就會崩發出絢麗多彩的思維火花。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這一至理格言,這是我們“教書育人”的永恒主題。而博大精深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新的時代有着更爲強大的生命力,許多東西需要我們在教育實踐中邊學邊做,細細體會,定然 會有新的發現,新的啓示。

  【第3篇】

  陶行知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緻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對于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服務于我們的教育事業。我有幸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它猶如一絲曙光,引領着我走出教育的誤區,走向光明。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讓我深感教育原來是如此的美麗。以下是我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些體會: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陶行知講生活就是教育,是對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改造,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本意是“教育即生長”,教育即“人的心智,才能的不斷增長和完善,教育是對學生經驗的改造。”而陶行知認爲“生活即教育,是承認一切非正式的東西都在教育範圍以内,這是極有力量的。”同時陶行知又認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壞生活就是壞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有選擇地生活,選擇生活就是選擇教育,不是把教育簡單地生活化。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們理想的教育。隻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們健康的教育。“生活教育”另一層意義是人類需要什麽,我們就教育什麽;社會需要什麽,我們就教育什麽;人生需要什麽,我們就教育什麽。學生需要面包,我們就得過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學生需要戀愛,那麽我們就對學生進行戀愛教育,學生進入青春期,就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 “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現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對學生的教師教學情況的調查中發現,學生喜歡同現實生活、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系的知識;學生喜歡能用生活的事件來解釋學科知識的老師。

  因此,以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要積極創設情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選擇富有生活氣息的内容進行教學,“寓教于樂,情景創設”。在教學中大膽鼓勵,積極引導,喚起學生的參與意識,促使學生投入到教學中來。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熱愛每一個學生”是先生的第一面大旗。在教學中,教師常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至于學生願不願學,是否開心快樂,不爲教師所關心。無論在教學内容的選擇上,還是在教學方法的采用上,都充分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教育是人與人的交流,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互學。陶行知先生說得好:“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尊重,教育不隻是教師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更不是教師把做的道理填鴨式地交給學生。新課标的實施,改變了以往的那種師道尊嚴,新穎的師生關系正在形成。我在實踐教學中,經常進行師生互動,教師可以到學生中間,充當他們的一員。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唱獨角戲的現象少了,與學生交流、溝通、合作、互動的現象明顯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正在凸現,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

  以上都是我的一些膚湹囊娊猓诮襻岬墓ぷ髦形医Π堰@種理念貫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體現在自己的每一堂課上,體現在自己的每一天的教學生活中。教育之路漫漫而修遠,讓我們懷揣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解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第4篇】

  學習陶行知的精神後,我最大的收獲是閱讀了《陶行知教育文集》。每當讀到一段精彩之處,總是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講述自己一生對教育的感悟。或者娓娓道來,或一臉嚴肅。先生說“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的方法之一,先生也正是以這樣的方法來對待“教育”和“生活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論對我們這些教書匠來說,無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燈。

  陶行知是一位爲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緻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爲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啓示和教益。“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也是他的教學論。

  “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一語道出我們應該做一個怎樣的老師。世界上有兩種不合實際的教學方式:1、隻會教書,隻會拿一本書要學生讀它、記它。2、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注意的中心點是從書本上移到學生身上來。這兩種教學方法學生都是處在被動的地位,知識是無限的,老師能教給學生的也是有限。想想自己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識教給學生,或者說把學生看成一隻鴨子,把知識當作糧食,隻知道把鴨子爲飽,今天看來這就是典型的填鴨式教學,隻注重了老師的教,沒有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體。

  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學生爲本,寬容對待學生。課堂上雖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師”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與學生共同探讨知識、共同進步;但面對調皮的“小搗蛋們”,往往還是缺少耐心,當他們太調皮時想以教師的權威壓制學生,讓學生乖乖地聽從不再惹事生非,但總是事與願違。特别是望着個别學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顧的神情,真讓我一籌莫展。《陶行知教育文集》裏要求教師“眼睛向下”,放下架子;教師要有豁達的心胸,真盏奶龋瑹霟岬那楦校还貙Υ恳粋€學生,不因學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先生在著作中也想到這些難管的小孩,他談到了解決的辦法(一)難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壞蛋,這個态度要立定,否則你主觀上咬定他是劣童則一切措施都錯,便越管越難管了。(二)仔細考慮他所以難管的原因,在源頭上予以解決。(三)體力充沛,無法發洩的,有時搗亂,可以多給他一些機會勞動或幹體育遊戲。(四)先生也得檢讨自己的功課教法是否合乎學生的需要程度。這些耳熟能詳的語句讓我對教育有了更多的思索。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博大精深,值得我們繼續研讀,讓他的教育思想來指導我們教師工作,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我願做一名民主型教師,創設融融的師愛氛圍,靠着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去解讀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思想。

  【第1篇】

  以前,我对陶行知了解较少,只是零零星星地知道一些他的教育思想。越读,我越觉得先生教育理念之先进;越读,越觉得先生对教育的挚爱先生为了所热爱的教育毕生在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实践与研究中,为后人留下600万字的着作。他的教育理论,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实效性,他不是纸上谈兵,他用他所经历的实例来阐述他的一些思想,尽管先生离去半个多世纪,然而,他的思想依然鲜活,他不愧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万世师表“的崇高评价。

  陶行知主张教师要有儿童的思想、情感、爱好,要善于“变个小孩子”。他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他提倡:师范生(准教师)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师范生(准教师)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

  诚然,用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学生,你会觉得他们异想天开,不切实际;觉得他们太贪玩,一点不求上进;觉得他们怎么那么不开窍,反复讲过的东西却还是不记得;觉得他们幼稚,好动,不稳重。你眼里的学生没有一个让你满意,要么行为出格,要么乖巧懂事却学习不开窍,要么顽皮捣蛋整天给你惹乱子……唉!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出在我们教师自己身上:试想;一个孩子不调皮,那叫孩子吗?一个花季少年不爱做梦,没有一点狂妄的想法,这个民族还有什么生机和希望?在孩子的头脑里,要学的东西那么多,每位老师都说那是重点要牢记,那么他要记的的东西就不是一点点了,还要加上想玩想吃想偷点懒,(孩子的天性)那么一些孩子学习上疲软也不奇怪了。教师所从事的是自己的专业,整天就和这点学问打交道,还不滚瓜烂熟?还不易如反掌?再说,教师自己比他们多经历了那么多,无形中你却要他们和你在资历和学问上划等号,这个等号能划平吗?你眼中的世界能和他们眼中的一样吗?他们的未来能让你去规划设计吗?决不!那么,先生说得很有理: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得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

  陶先生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为真正的先生。”“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扪心自问,我和学生交朋友了吗?没有。虽然在课堂上我和学生平等地对话,虽然我总是微笑着和学生谈话,虽然我总是一幅和蔼可亲的模样,虽然我也和学生一起踢过毽子,跳过跳绳,但是,我没有和学生做真心朋友,原因何在?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是因为我没有变成一个小孩子,没有变成“内外如一的小孩子”。

  有人说,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在中国就不配做教师,的确如此。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时空仍然熠熠生辉,闪耀着教育智慧的光芒,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实践。

  【第2篇】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了解陶行知有关教育理论大有必要,现在就谈谈自己读《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一点收获:

  第一、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本身含有教育的意义。其实学生所学的课文都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必须以生活经验为背景。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行语文学习。除了把生活引进课堂,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之外,尤其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以外,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去发展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才干。从而让他们在课堂中验证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语文。

  第二、教学做合一

  1919年,陶行知大胆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想将他所有的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尽把天地间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

   那么,先生究竟应该怎样才好?我以为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于七十多年前的上述论述,与当今新课程强调的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是多么的一致啊,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提出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想象得获得经验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针对课文内容,大胆地在讲授小说类叙事文章时设计了续写、改写、扩写等训练,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知道,小说类的文章,作家往往艺术地去设计安排情节,戏剧性地反映人物的命运。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编写未发生的故事,去设计人物的命运,学生自己也享受了虚构的乐趣,有了作家般的自豪感。如在讲授《凡卡》一文的结尾时,我让学生按自己的设想去安排小主人公以后的生活命运。学生们兴致勃勃,反映强烈,很快就想出了新颖独特的结尾。有的学生设想凡卡虽然寄出了信,但是爷爷也没有能力来接凡卡,凡卡仍然是逃脱不掉孤独、凄惨的生活,最后在寒冷的冬天倒下了……有的设想:时间不久布什维克党的部队路过这里,偶然的机会凡卡参军入伍了,成为一名陆军炮兵,由于他作战勇敢、吃苦耐劳,很快成为一名少校,于是将他的爷爷接到身边,于是他们快快乐乐的一起生活着。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适当的续写、改写、等训练,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课本知识反映的生活尽管是间接的,但往往能高展示出一幅幅另人神往的画面,而教师一旦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把他们带到一个驰骋想象的新天地,就会崩发出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而博大精深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新的时代有着更为强大的生命力,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边学边做,细细体会,定然 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示。

  【第3篇】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它犹如一丝曙光,引领着我走出教育的误区,走向光明。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让我深感教育原来是如此的美丽。以下是我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些体会: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陶行知讲生活就是教育,是对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改造,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本意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人的心智,才能的不断增长和完善,教育是对学生经验的改造。”而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范围以内,这是极有力量的。”同时陶行知又认为“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地生活,选择生活就是选择教育,不是把教育简单地生活化。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们理想的教育。只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们健康的教育。“生活教育”另一层意义是人类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学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学生需要恋爱,那么我们就对学生进行恋爱教育,学生进入青春期,就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因此,以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情景创设”。在教学中大胆鼓励,积极引导,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投入到教学中来。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先生的第一面大旗。在教学中,教师常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至于学生愿不愿学,是否开心快乐,不为教师所关心。无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都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是人与人的交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学。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尊重,教育不只是教师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不是教师把做的道理填鸭式地交给学生。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师道尊严,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我在实践教学中,经常进行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少了,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现象明显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以上都是我的一些肤浅的见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把这种理念贯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堂课上,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天的教学生活中。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解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第4篇】

  学习陶行知的精神后,我最大的收获是阅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每当读到一段精彩之处,总是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或者娓娓道来,或一脸严肃。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的方法之一,先生也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无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灯。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为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课堂上虽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师”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共同进步;但面对调皮的“小捣蛋们”,往往还是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地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特别是望着个别学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神情,真让我一筹莫展。《陶行知教育文集》里要求教师“眼睛向下”,放下架子;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先生在著作中也想到这些难管的小孩,他谈到了解决的办法(一)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坏蛋,这个态度要立定,否则你主观上咬定他是劣童则一切措施都错,便越管越难管了。(二)仔细考虑他所以难管的原因,在源头上予以解决。(三)体力充沛,无法发泄的,有时捣乱,可以多给他一些机会劳动或干体育游戏。(四)先生也得检讨自己的功课教法是否合乎学生的需要程度。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索。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教师工作,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我愿做一名民主型教师,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纪录片《复兴之路》观后感影评精... 《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1复兴之路总共分为五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部分...
《盲山》观后感影评精选10篇 《盲山》观后感1《我就是演员》第三期,里面出现了《盲山》的片段,虽然短短十几分钟,可内容却十分的令人...
小王子读后感200字左右 小王子讀後感200字左右 《小王子》這本書是篇有關愛和責任的寓言。 小王子,是個多愁善感的小人兒,他...
英语电影观后感影评(精选10篇... 英语电影观后感1The King's Speech is based on real histori...
《西游降魔篇》观后感影评精选1... 《西游降魔篇》观后感1看完《西游•降魔篇》,一个人关了灯坐在床头,想说些什么,又不知道从何...
《地心历险记》观后感影评精选1... 《地心历险记》观后感1《地心历险记》影评:奇妙的享受科幻影片具有独特的魅力,不可思议的情节、场景令人...
《好记者讲好故事2016》演讲... 【导读】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晴今天我和妈妈吗观看了《好记者讲好故事》,我看了之后。给我印象...
水浒传读书心得200字 《水浒傳》寫的是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1前後)宋江等聚衅鹆x的故事。下面是美文閱讀網提供...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一)从这部影片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出:大红,本是大吉大利的祝愿,却成了阴森狰狞的血舌...
红色电影观后感400字——《铁... 【导读】红色电影《铁道游击队》观后感《铁道游击队》是一部让鬼子听了心惊胆战、让人民听了热血沸腾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