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逍遥法外》读后感

  之前一直看贺卫方老师零散发表的文章或者与他人合著的书,这一次决定看一本贺老师的著作。

  这一本《逍遥法外》收录了贺卫方2003年至2013年间散见于各种期刊和网站上的文字,多为随笔。作者在自序里写到“一个法律学者出书,居然用‘逍遥法外’做书名,多少有些怪异”,因“收入这里的文字离法学的距离比《法边馀墨》要更远些了”。随后解释到“虽然一直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但我的专业是法律史和法理学,就其特质而言,需要有更广阔的知识视野,以便对法律现象作出更全面的解说”,之后又谈了对法学的认识“从专业的角度而言,法学通常会给人一种严谨甚至枯燥的印象”。读完自序,能了解作者是想以带有趣味的文字,以一位法学学者的经历写一写日常,使人们对法学学者的观感有所改变。

  开篇是《做出版家真好——读瑟夫〈我与兰登书屋〉》,作者写到,“上大学时读了一些商务印书馆的书,王府井大街36号(商务印书馆所在地)简直就是心中的圣地。研究生考到北京来之后,与几位同学一起逛王府井,从南头一直走到北头,终于找到36号,我心情激动,对着商务的大楼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这使我联想到我在入大学后第一次看完《南方周末》后激动的心情,在2015年暑假,我在广州参加暑期学校,借此机会,找到了《南方周末》的“老巢”,一座不很高略显旧的楼,上面竖立着“南方周末”四个红色的集字,在南方报业集团的大院内,掩映在大树旁,差点没找到,见到那几个字时也是相当激动,虽然没有鞠躬,不过想到就在这么一座“其貌不扬”的小楼里,每周发行着一份影响着许多国人的报纸,影响着中国的知识阶层,心里既澎湃,也愈发尊敬南周。

  辑一“书中景色”,作者描述了在北京琉璃厂、东京、台北、香港“搜书”以及在胡适纪念馆、伦敦林肯律师会馆等地访问的经历,作者在文章中毫不掩饰对书籍的热爱,态度虔诚,出游的重要事项便是逛书店,作者描写了东京街头的旧书店,“当你来到神田,或者叫做靖国通那条大街的一长段时,鳞次栉比的楼宇中,居然布满了书店”,作者访书、搜书、购书之乐,让人也不禁代入其中,优哉游哉。

  辑二为读史阅世,辑三为话语千叶,作者在文章中写到一些晚清及民国时传教士在山东牟平等地的活动,提及这些在中国去世的传教士墓地遭破坏的现状。又提及容闳因不被清政府所用曾有志于赴香港攻读法律,从事律师职业。作者谈及历史学家何炳棣先生的回忆录《读史阅世六十年》,提到这本书予他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每当闭馆后吸进第一口清新夜气,仰望着白玉般晶莹雄瑰的国会建筑群的分秒之间,内心不禁在狮吼:“看谁的书真配藏之名山!”,这种自信和气魄令人为之钦佩,这是做学问者的雄浑气象与严苛品格。

  辑三中,作者写到家乡方言及一些有趣的典故,如“《西游记》第五十三回,‘刺闹杀我也’。牟平方言里,刺闹,指一种既痒又痛的感觉。‘夜儿光黑(昨天晚上)盖着新毛毯睡觉,真刺闹。’有时候也用于形容某类人说话办事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那个伙计说话挺刺闹人的’”。“刺闹”一词,在我家乡河南方言中也有,含义与作者写的牟平方言解释一致,读到时令人一快。在《演讲以及阅读趣味的养成》一文中,作者写到“(演讲中)最需要避免的是一味地拼命展示自己,流露出炫耀的意味;或者掩饰自己在某些方面思考的不足”。贺老师公开演讲的能力是一流的,本科时,贺老师的《我的博客生涯》演讲视频我看了几遍,每一次都会沉浸于何老师演讲的流畅自然、语带幽默、吐字清晰、张弛有度。贺老师演讲没有见过带讲稿,带PPT亦仅见过两次,其中一次是2014年11月来深大于南图报告厅作演讲,需要播PPT,那一次亲眼见到贺老师,亲耳听到他的演讲,实现了我的夙愿,真切体会到了贺老师散发的学者魅力。

  贺老师演讲时,总是面带微笑,情到深处手势跟上,目光发亮,表情凛然。总体上给人乐于交流、探讨问题的观感,而话语中的幽默不时出现,博得听众笑声,听贺老师演讲是莫大的享受。贺老师写到“幽默感对于一次成功的演讲也是特别重要的,没有幽默感的演讲仿佛是没有加盐的菜肴,难以让人保持长久的兴趣”。这个比喻相当精妙,这或许是不少学者知识丰富然而演讲枯燥的原因之一。

  辑四为士林观望,辑五为最后一辑,逍遥无地。士林观望中,作者写到2008年西南政法大学复办典礼,78级同学三百余人聚于西政的情形。又写了自己大学时的五位舍友,入学时年龄差距最大达十四年,讲到宿舍偷烟趣事,四个人揍一个人的笑话,以及老大哥订了一份《生殖与避孕》杂志的小事。“廉价的五加皮酒,嘉陵江牌香烟,童家桥鲜辣的重庆火锅,酒酣耳热后的‘军队进行曲’都成为我们永久的美好回忆”,诚然,我对本科的回忆中,学校旁边四连川餐馆的味道,冬日宿舍里围坐等待的小火锅,用酒精炉煮的棒子骨以及满宿舍氤氲缭绕、骨味弥漫的情景,也是最易于回忆起的快乐场景。

  辑五逍遥无地中,作者谈及“真理的雪崩”,“裴敏欣先生说到对真相的长期掩饰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他用了‘真理的雪崩’这个独特的表达……真理之所以雪崩,是因为谎言。过多的谎言会导致真理以及真理相关的‘淤积’,一旦某一个时刻真理之门被打开,哪怕是只是开一点门缝,则人们面对着的就是汹涌澎湃的真相之潮,或者就是真理的雪崩(avanlancheoftruth)”,作者在篇尾总结到“真理的雪崩会导致人们在猝不及防的状况下产生受骗的极度羞辱感,从而从根本上动摇统治的合法性基础”。这种新鲜的理论和表达令人眼前一亮。贺老师对公共事件公开发表言论的勇气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早期《复转军人进法院》在南周上的发表,还是之后“李庄事件”时公开发表的《致重庆法律界的一封公开信》,贺老师可以说是一身是胆,如果说年轻人敢言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么贺老师的敢言应是秉持学者的良知,以及对公共事务的关切。

  本书论及法学问题较专业著作为少,但作者以一位法律学者的眼光看待日常、看待社会,所作所感不仅能使法科学子增广见闻,豁然开朗,亦能使大众产生对法律与法学的兴趣,改变固有的印象。在国内法学学者中,如丹宁勋爵、霍姆斯大法官般文采斐然的法律人士是不多见的,贺卫方老师当属其中之一,作为法律学者,学识渊博,写非学术文章时,又流畅自然、优美凝练、赏心悦目。诚如许章润老师所言“朋友,这世道人心,总成人间,便就是法律之其然而又所以然的一切了。——法律不是别的,就是这世道人心的镜像,也是因着世道人心而存在的呀!……那么,世道人心又是干什么的呢?朋友,是为了过日子,过好日子呀。它们既是生活本身,又是生活的映像。所有的日子如离离原上之草,岁岁枯荣;一切的时光正如一湾秋水,汩汩流逝。那原野和节气,那河床与波纹,就是世道,就是我们与你们,先祖和儿孙,栖息的居所。”(《世道人心是法律的魂魄》)。

  所以,逍遥法外,也是在体会世道人心,也是在期盼一个美好的生活。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