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蒂芗|德沃金《没有上帝的宗教》读书札记

  本书整理自德沃金于2011年在瑞士伯尔尼大学爱因斯坦讲座上的系列讲稿,这位哲学家原本想花两年时间修改它和完善它,但他不幸于2013年去世,使得这本小书成了未尽的绝笔之作。德沃金在书中讨论神、宗教、死亡和永生等问题,可看作是这位对当代法哲学和政治哲学影响巨大的哲学家,对这个世界最后的沉思和告诫。

《没有上帝的宗教》读书札记

  德沃金意识到, 在现代世界,宗教战争的战场已经转移到政治和文化中。政治已高度介入人们的宗教信仰、宗教生活和宗教争端中。德沃金试图通过这本小书,给这个世界的宗教问题提供一个可能的答案。

  他认为问题首先出在人们对宗教的理解上。宗教不只是与神有关的问题,或者说不只是有神论信仰才叫宗教。他开篇指出,“宗教远比上帝深奥。宗教乃是一种博大精深、卓尔不群的世界观。”“信仰一位神只是这种深奥世界观的一种可能的表现形式或结果。”但是,正是因为一直以来,人们把宗教局限于有神论信仰,才导致各种宗教争端。德沃金认为给宗教之争“降温”的一个方式,是“将上帝从宗教中分离”,也就是认识到,“真正的宗教观”“不要求也不需要假设一个超自然的人”。那么,德沃金所理解的真正的宗教观是这样的呢?首先,每个人都有一种“宗教态度”,这个态度承认一个“彻底独立的价值世界,这个世界和自然历史或我们的心理感知力没有关系。”(p.13)这个价值世界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人的生命具有客观意义与重要性。”活着本身是有意义的,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二是世界本身是有价值的,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德认为,这两点,“即生活的内在意义和自然的内在之美,构成了一种彻底宗教人生观(a religious attitude to life)的基本范式。”

  因此,宗教拒绝自然主义和虚无主义,因为后两者否定价值是客观存在的。

  德沃金之所以首先大谈价值的客观性,因为他将传统宗教分为两个部分,科学部分和价值部分。科学部分回答事实性问题,比如世界怎么产生的,生命是怎么产生的,死亡和重生等问题,而价值部分回答人应该如何生活。科学部分和价值部分相互独立,关于世界的起源问题与人的生活意义问题无关,“传统宗教的科学部分无法支撑其价值部分。”“生命不会因为存在一个饱含爱的神九充满意义或价值。宇宙也不会因为神就被赋予内在美。”(p.20)换言之,决定人的生活的意义的,不是哪个神创造了世界这个问题,而是他告诉你应该如何生活这个价值部分。

  他认为古往今来,宗教争端的主要内容是为科学部分而争,而与人的生活相关的问题,是宗教的价值部分。

  没有哪个宗教的科学部分就是唯一的真理,同理,也没有哪个宗教的科学部分能证明他的价值部分是真理。

  “我不是要说创造上帝和博爱万物的上帝不存在。我只是想说这样一位上帝的存在无法保证宗教价值就是真理。若上帝存在,其或许可以把人类送入天堂或打入地狱。但是上帝无法凭借自己的意志回答道德问题并给出恰当的答案,或是使宇宙充满其本没有的光辉和荣耀。上帝的存在或其属性职能有限地为宗教价值辩护,只能作为一种事实来引入一些不同的、独立的前提性价值判断(background value judgement)。也就是说,上帝的存在只能作为一个次要的前提。当然,信仰上帝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一个人的生活。信仰能否做到这一点以及如何做到这一点,取决于这位上帝的属性和对其信仰的深度。”(p.21)

  上面这段话,最后一句很关键。因为既然没有哪个宗教的科学部分和价值部分都是唯一的真理,而科学部分又不能解决人的生活意义问题,那么关键就在于如何对待价值部分。他认为,有神论信仰和无神论信仰的区别是在科学部分,而平复宗教争论的着力点在价值部分,也就是说,只有在价值部分做文章,当今世界的宗教争端才能找到可能的和解方案。

  而价值世界是自成一体、自我证成的,因此,我们只能信仰它。德沃金提醒人们不要小看信仰的作用,他指出不只是宗教需要信仰,就连科学和数学这类高度讲究逻辑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以信仰为基础,因为你无法用这些知识体系以外的方法证明这些知识,比如你的愤怒无法证明1+1=2,你只能用数逻辑去证明这个结论。在这里,德沃金指出了一个重要的知识论问题,即如何证明一种知识是真理,他认为自我证成是唯一的方式,它成为真理,因为我们相信它是真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觉得不需要独立的论证:对逻辑和数学真理,我们有与生俱来的感知力。但是如何知道我们有这种能力?仅仅因为我们在这些领域形成了一些信念,而这些信念是我们怎样都不能否定的。所以我们就应该有这样的感知力。我们或许可以说,是信心使我们相信我们有基本的科学和数学能力。宗教观要求我们也用同样的方式信奉价值:凭借信心。”(p15)他后来又展开解释了这种知识得以自成一体或者自我证成的观念基础,他说,“我们主观上的信念都是我们认为在客观上也成立的。承认可以被感知的、无法拒绝的信念在我们价值体验中的作用就承认了我们有这些信念,并且这些信念经得起真正的深思熟虑,同时也承认了我们在缺少进一步的证据或是观点的情况下,没有理由怀疑它。”(p.18)

  罗素在《哲学问题》第一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有什么知识可以确定到不需要怀疑吗?很显然,德沃金认为这种知识是存在的,不过,与其说是他证明了这种知识的存在,不如说,德沃金是从知识伦理学的角度,倡导我们去相信这种知识的存在。

  德沃金对宗教的科学部分的怀疑,沿袭了休谟对事实和价值二分的传统。

  德沃金在第二章专论宇宙之美的问题,他试图说明的是,即使是当今发达的物理学和天文学,它们对宇宙的起源和规律也无法给出终极真理性解释,而他们的解释也没有摆脱他们对宇宙之美的信仰。也就是说,他认为,即使是我们一般认为的客观的物理学和天文学,他们看似是像传统的神学一样在解释宇宙的“科学部分”,但他们的解释有一个前提,即他们相信宇宙之美是客观的,也即,他们对宇宙的解释没有摆脱他们对宇宙的信仰。

  因此,德沃金说明了,无论是信仰神的宗教态度还是不信神的宗教态度,他们对世界的解释都依赖于信仰。

  接下来在第三章,他重点讨论了宗教信仰自由的问题。存在宗教信仰自由吗?德以美国宪法对宗教自由的保护为例,并指出,政治在保护宗教自由方面的政策存在自相矛盾的一面。当宪法不允许设立国教或不允许公立学校举行宗教活动时,表面上看,政府是以客观中立的姿态维护了宗教信仰的自由和平等,但事实上这本身就是一种宗教立场。德认为,之所以如此,因为我们将宗教信仰理解为一种特殊权利,一种具体的权利,他认为应该将宗教信仰自由理解为一种伦理自主权。也即,让宗教信仰变成个人的私事,而不是由国家或政治进行规范或管理的公事。德这里体现了一种自由主义的宗教观。他认为这是平息宗教争论的一个关键。

  最后一章,德讨论了死亡与永生的问题。基督教认为人死后要么升入天堂,要么进入地狱,他认为有神论对死亡的解释和物理学量子理论对死亡的解释,都是幻想,人不能靠这样的解释获得永生,事实上,他直接倡导大家“不必去想象死后的生活”,那“给人强烈的发自肺腑的彻底消极之感”,对死后生活的解释无助于让生活具有意义。“支撑人们活得有意义的是一种信仰,即存在独立且客观的标准。”(p.115)这种意义存在于生命的过程中,存在于相信生活是有客观的实实在在的价值的。正是存在客观独立的标准,生活才有好与不好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当你把一些小事情做好时——诸如弹首曲子、扮演一个角色、搭把手、扔个曲线、恭维一下、做把椅子、写一首十四行诗或是做一次爱——你在这些事情中收获的成就感和快乐就其自身来说是完整的。这些是生活中的成就。为何生命不能也是一件就其本身来说完整的成就呢?”“我们确实渴望这种成就,而我也认为我们应该如此,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它视为永生。临近死亡时,我们相信这是对于一个凡人面对的最大挑战,而我们作出了某种有意义的答复。可能于你而言这并不够好,这或许一点儿也无法减轻我们的恐惧。但是这是我们能想出的唯一一种形式的永生,至少是唯一一种可以去期望的。如果存在宗教信仰的话,这就是。”

  也就是说,生命本身就相当于一场宗教,活着就是一种信仰。活着即永生。

  最后这一章很短,但却十分感人,就像译者在序言里所说,它字里行间流露出告别的气息,它是德沃金对生命的最终感悟。此时的德沃金不像是一个严肃理性的理论家,而更像是一个有着使徒情怀的牧师,他对世界做出了最后一次布道。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