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读书笔记《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书报告

  一、 版本介绍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法】古斯塔夫•勒庞 著 冯克利 译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 2007-11

  ISBN: 9787563366798

  二、 作者介绍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1931),法国社会心理学家,著有《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其中以《乌合之众》最著名。

  三、 内容概要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强调的是“群体力量”的传统价值观念。然而,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把聚合在一起丧失自觉的个性、受集体精神支配的人群称为“乌合之众”。

  他认为个人一旦进人群体中,群体的思想就占据了统治地位,“从他们成为群体的一分子那刻起,博学者和不学无术者都一样没有了观察能力”;而个人一旦脱离了孤独状态,就本能且自觉地使自己处于一个领袖的领导或者统治之下,群体服从他们的领袖“要比服从政府温顺得多”。

  群体心理是指个体集聚成群体后的心理状态,突出表现为群体中个体的明显从众心理,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的心理学规律”。群体心理是个体集聚成群体而形成的心理状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它的形成受群体基本特征的影响。

  首先,从数量上考虑,形成群体的个人也会感觉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这使他敢于发泄出自己的欲望,并且因为“无名氏”而“不必承担责任”;其次,传染现象的普遍存在,群体的传染性能在短时间内使群体感情达到一致,思想意识的倾向会立刻成为既定事实;第三,易于接受暗示,在某种暗示的影响下,个体会因为难以抗拒的冲动而产生某种思想或采取某种行动,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抵制不了这种暗示,相互之间的传染则使其力量更大。

  正是“群体统一规律”,群体行为发生时表现出一种普遍无意识的基本心理状态。勒庞在其书中对此有着透辟的论述:“群众等同于无意识集体,因为无意识,所以力量强大。“这里的“无意识”指群体的冲动和急躁、缺乏理性、低劣的推理能力、少有深思熟虑而混沌借懂。

  在群众聚集%情感亢奋的特定事件中,个人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弱化甚至泯灭,会不自觉地加人到集体意识中去。即使平时独处冷静清醒的佼佼者,一旦汇入群体,个人都会被感性所支配,被群体所裹挟,意识趋于群众的平均水平。

  作者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接下来,勒庞论述了“领袖控制群体”这一观点。分别从“领袖是群体存在必不可少的一种需求”、“领袖的动员手段加深了群体的服从欲望”、“领袖的名望是群体难以抗拒的服从力量”、“群体服从欲望的满足是领袖实现控制群体的一种途径”等方面论述。

  最后,勒庞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对不同群体进行了分类及其特点论述。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虽然是一部学术性著作,但语言生动流畅,分析鞭辟入里。《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颠覆了人们通常对群体的认识,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人先是惊异,后是佩服。

  四、 感悟与启发

  在网络社会中,这种心理群体同样存在,网络时代“乌合之众”的表现更值得研究和分析。

  1

  网络群体的特征

  “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得势,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传染作用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以及立刻把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的倾向,是组成群体的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他不再是他自己,他变成了一个不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

  当个体具备勒庞所描述的特征时,一个群体便产生了。在网络社会中,即使上千网友汇集在某个讨论区内,也并不能成为一个网络群体。但是,在某件重要事情的影响下,“他们的思想和情可能因暗示和相互传染而转向一个相同的方向。”这个时候,网络心理群体就诞生了,他们便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具备群体的特征。

  同样,这种特征包括:形成中的无意识状态;行为中的冲动、传染、易变和从众;情绪的夸张、单纯性和短暂性。

  2

  网民是“乌合之众”

  由于“群体是个无名氏”,在网络时代,群体行为有不少负面效应。除了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的“人众无知”外,就是莫斯科维奇的“群氓时代”和勒庞笔下的“乌合之众”的负面效应。

  (1) 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利用在网络上发表言论的低成本与低风险优势,非理性地向他人进行集体性的大规模舆论攻击,给他者造成严重伤害。”“铜须门”就是网络暴力的典型体现。

  “锋刃透骨寒”在网上把铜须的基本信息公布,“铜须”的日常生活基本全被打乱,无法正常生活。后来铜须在网上通过视频表明“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事”,但是,舆论却认为他在辩解,更大的舆论浪潮向他扑来。

  正如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所说,“有时,在某种狂暴的感情的影响下,成千上万孤立的个人也会获得一个心理群体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偶然事件就足以使他们闻风而动聚集在一起,从而立刻获得群体行为特有的属性。”

  可见,由于网络媒体有目的的议程设置以及网络舆论的爆破式增长特征,导致人们宁可相信谎言,也不相信真相。网络暴力一旦形成,处于舆论反对的一方就要承受“民主的暴政”带来的后果。

  (2) 媒介审判

  媒介审判的实质是言论自由对司法独立的侵犯,大众意图希望通过由各种言论营造的舆论压力对法官的评判结果造成影响,进而让审判结果偏向于舆论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司法独立屈从于民意,同时也偏离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评判准则。

  在刘涌一案中,网友“金翅大鹏马前卒”在“人民网”上发表《刘涌不死的意义》,作者以极其愤慨的语言写到:“天啊,死一百遍都不解受害人之恨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刘涌居然可以不死,天理何在正义何在法律依据何在?”

  更有网友发出:“刘涌不死,则正义必亡。”这些论断,是对刘涌一案判决结果的质疑,在面对新旧媒体互动共同造成的汹涌舆论,最高院不得不提审案件,重新判处刘涌死刑立即执行。这是民意的胜利,但是,却不能说是司法的进步。因为司法的结果只是被民意裹挟的结果。

  (3) 网络推手

  勒庞认为,“领袖及其观念还有一种神秘莫测、难以抗拒的力量,那就是名望。名望是一切权力的主因,其支配力会麻痹人们的批判能力,让群体心中充满惊奇和敬畏。”互联网的普及,不仅影响到了个体的思想意识,还影响到了群体心理。

  于是,大量网络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例如,2009 年最火的网络流行语“贾君鹏,你妈妈叫你回家吃法”正是“网络推手”所为,通过这种方式让网民持续关注魔兽这款游戏。

  如果舆论是由网络推手造成,那么,其代表的就不是民意,而是事件后面某个或者某些利益团体的利益。而当网络推手潜伏在舆论的浪潮中,它对民意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因为它会以各种方式对民意进行拦截、阻挡、屏蔽,让舆论对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4) 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是一种网络社会民众群体行为。为什么实际生活中安分守己的公民,在网络世界里转眼变身成为“暴民”,做出挑战现实生活道德底线的“暴行”来?成因乃是网络社会人群的大众心理。

  2006年2月,一位网友在网上贴出一个女子踩死小猫全过程的图片,立即引起网民的强烈震动。不到 7 天,被怀疑和虐猫事件相关三个人的个人资料被网友公布,遭到网友的攻击和谩骂。这起网上著名的 “虐猫事件” 的最终结果是:威胁和声讨充斥了虐猫女的个人生活,对其精神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一旦人肉搜索的界限逾越了社会利益的目的,继续窥探和影响他人的隐私和生活,便失去了它原有的社会利益效应,转而成为伤及他人的利剑强弓。

  五、 媒体评论

  1、勒庞的《乌合之众》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彩地描述了集体心态。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

  2、心理学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中,最有影响者,也许非勒庞的《乌合之众》莫属。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

  3、勒庞的这本书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文献。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

  六、 精彩摘录

  1、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得势,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传染作用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以及立刻把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的倾向,是组成群体的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51页)

  2、在这个事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已经解释过的集体幻觉的作用机制。一方面,我们看到一个在期待中观望的群体;另一方面,是执勤者发出海上有遇难船只的信号这样一个暗示。在相互传染的过程中,这一暗示背当时的全体官员所接受。(61页)

  3、群体感情的狂暴,会因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人数越多,这一点就越是肯定——以及因为人多势众而一时产生的力量感,会使群体表现出一些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动。所以群体很容易干出最恶劣的极端勾当。(67页)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