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建党伟业》观后感影评精选25篇

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观后感1

  近期观看的《建党伟业》令我有感而发。这部电影讲述的是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一群有理想的、勇敢的中国人在腐败横行、灾害频发、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中,冲破无能、独裁、卖国的政府势力和旧势力的重重阻挠,秘密组党的故事。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关于伟大的中国先行者们的故事。《建党伟业》的故事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期的中国历史可谓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其间,著名历史事件之多、相关历史人物之众、人物、事件互为因果相互牵扯的关系之复杂,远远超出了一部电影的容量。同时,绝大部分观众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只是个皮毛而已,因此,要在一部电影里把这段历史清晰地表述出来,对编导是极大的考验。

  历史,我们需要正视它,无论对与错、是与非、曲与折。毕竟,它是真真切切发生在距今仅仅百年左右的前人先辈们身上的。值得称颂的是,无论是看完电视剧《中国1921》后,还是刚刚看完的电影《建党伟业》,都非常可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那些人、那些事。

  影片《建党伟业》是一部重现辛亥革命后到中国共产党正式建党这十余年时间里面发生的偶然或者必然之历史事件的恢宏巨制电影作品,同样也是一部绝对官方政治色彩的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的文献纪录片。它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和修饰,客观、真实就好。

  大家知道,辛亥革命之后几年产生了新文化运动,而新文化运动进入高潮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提出。“德先生”指的是民主,而“赛先生”就是指科学。这可是两位了不起的先生啊!中国请来了“赛先生”,就可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工业、科技、国防的四个现代化,让中国进入富裕的发展进程;中国请来了“德先生”,就会实现国家的第五个现代化,让中国进入幸福的发展进程。为了请进这两位先生,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们不畏艰险,一往无前,与腐败独裁的政府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而最后的结果是:他们成功地组建了政党,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其间涉及不少历史教科书中的反面人物,《建党伟业》并没有简单地将他们脸谱化,很多细节上更接近这些人物的本来面目。

  以袁世凯为例,无论是镇压戊戌变法还是改制称帝,他都是一个绝对的反派,在过往的影视作品中,袁世凯往往被脸谱化为一个残忍、愚蠢的大光头形象。但是在《建党伟业》中,周润发饰演的袁世凯是个有手腕、有心机、有胆量对日本人破口大骂,甚得部下拥戴的总统形象,但最终因为“想过把皇帝瘾”,结果“过把瘾就死”。

  关于五四运动中最出名的“三大卖国贼”之二的曹汝霖和章宗祥,近年来,随着关于二人在抗战期间始终拒绝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不做汉奸的史实被披露,对他们的评论也越来越客观。显然,这种评论也被带进了电影中。比如,章宗祥和太太被困在赵家楼内,借着牌桌上的几句对白,点出了章宗祥在职务上的身不由己。另外,作为和“火烧赵家楼”齐名的“痛打章宗祥”这段史实,也被巧妙地艺术化处理为章宗祥夫妇脱身离去。

  影片《建党伟业》给我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之桥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片尾代表们在红船上开完会以后站起来合唱着《国际歌》时,大家的眼睛都是噙满着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炯炯眼神!还有就是刘德华饰演的蔡锷在火车站告别小凤仙时的那句“七尺男儿”的经典对白。

  影片《建党伟业》里面着重渲染了一下毛主席和杨开慧的情感故事。我以为,这也是出于对毛主席和杨开慧的崇敬和仰望之情使然。两人简单结婚(即“裸婚”)当晚并肩坐在床头有些经典的对白。历史证明,杨开慧同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建党伟业》

  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的是60年的和平发展环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从所未有的教育推广和文化普及,是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工业文明时代。而这一切,都发源于90年前,发源于1921年的7月,发源于那些已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的人们。

  95年来,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都代表着中国大多数人的愿景和诉求。从1921年到1949年,甚至有超过370万中共党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

  与其说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不如说是中国共产党把握了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各方割据,军阀混战,纷争不断,更有甚者或委身于外寇借爱国之名行汉奸之事,或执天下大公以私小我小欲,皆有爱民之言却无为民之实,多以大义掩私念,少以公心求国存,相互压榨,不求大同,如此何以得统一,无统一又怎能谈国之富强?只有中国共产党紫成立伊始就确立了“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纲领,这代表了在社会阶层中占最大比重的底层工人农民等无产阶级者的意愿,必定会得到社会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根本利益,才能担负起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重任!也正是因为紧紧依靠广大的工人农民,中国共产党才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保持长久不败的状态。

  还有一点,给我很大感触,就是那个时代人们的信仰和追求,理想和抱负,是那么的鲜明,是那么的高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负五尺之躯以报国家。影片中我们看到了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北大旁听,放弃出国,矢志追求思想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看到了周恩来带领学生运动的睿智机敏;看到了朱德在护国战争中勇猛过人。这些伟人们在淬炼中逐步确立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成长为一个纯粹的人。

  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党体系,中国共产党随着历史发展的进程不断在完善自我,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民族必然会实现伟大复兴,让华夏文明再次焕发出永恒的青春和活力。

  《建党伟业》观后感2

  历史课上,老师为我们播放了电影《建党伟业》,虽然电影只有短短的140分钟,但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该片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共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那些历史的见证品早已被世人慢慢淡忘,唯一让我们铭记的是敢于为革命事业牺牲、敢于抗争列强的欺凌、敢于为了人民,为了共产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人物!透过电影屏幕,我放佛可以感受到他们心中怀揣振兴中华理想的那份壮志豪情!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战火硝烟的时代,去感受,去体会那斗志昂扬的爱国激情吧!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艰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分我领土。因此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起来,寻求救国之路。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探索,以及因此而和以胡适、辜鸿铭等国学大师为首的保守思想的辩论和冲突,这些人都为救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人民的苦难。

  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却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领土,那些强权国家,根本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硬是将德国在中国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弱国无外交”,演员陈道明在剧中沉痛的话,告诉了人民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须自强。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它应允了历史的要求,应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诞生,给中国带来了希望,给人民带来了光明,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斗争,最终终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演到中国共产当成立,这之间的十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十年里发生了许多值得大书特书、使国人永远铭记的事情,涌现了许多名留青史的风云人物,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当文字成立……这些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曾使我们愤怒过,哀痛过,无奈过,彷徨过,兴奋过,期待过……而今仍在我们的脑海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而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便是真实再现了那段风云变幻、令人可歌可泣、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抗争奋斗并逐渐进步的历史。

  当影片慢慢的走向尾声时,我意犹未尽地叹了口气。心中一直涌荡些东西不吐不快,于是就写下了这些文字,虽然说得不一定就对,可确实是我的心里话。尽管这部电影并不是完美无缺,但是也比目前和以前的许多革命样板戏之类的影片强的太多了。它带领我们走进那段历史,告诉我们如何用心去温润那片土地,用热血去温暖那片土地,用智慧去拯救那片土地,用所有的一切去捍卫我们这片土地,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决不能让历史重演,也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发慈悲不来侵犯我们,而关键是要扎好自家的篱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们也绝不会任由人欺凌,过去如此,现在仍应如此。因为我们的伟大祖国早已经今非昔比,国家正在强盛,民族正在复兴!

  今年恰逢我们伟大的党的九十岁诞辰,在此,我要代表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要对党说一声,我们爱您!

  《建党伟业》观后感3

  不好意思跟大家说,《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我看了。一直把这事儿当秘密埋在心底,不敢说出来,怕被道上的朋友耻笑。前年在北京,有一天吃完饭下楼出去遛狗,看到一中年妇女推着自行车,车后座上坐着一个小孩,我走过她身边的时候,她突然开口:大哥,要片儿么?我用警惕的目光四下里扫了一眼,买了一张。

  把光碟带回家之后,先啃了半个西瓜,再冲了个淋浴,然后把光碟放进机器里,准备好好享受着精神食粮。光碟的质量不错,马上就读出来了,定睛一看,几个闪闪发光的大字映入眼帘:《建党伟业》。我的心情一阵激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调停呼吸,把气儿喘匀实了,开始欣赏影片。

  凭着记忆说吧。《建党伟业》这电影一开始,给了辛亥革命几个镜头,武昌新军暴动,清帝逊位了。然后就是两个谋杀案进入眼帘。一个是陶成章被暗杀,这是孙中山手下的陈其美和蒋介石干的。陶曾经是孙的革命同志,孙这个人政治品质非常恶劣,有暗杀同志的好习惯。陈其美是黑帮大哥,和蒋介石是拜把子兄弟。

  电影《建党伟业》描述暗杀陶成章的凶手是蒋介石,丫虽然带着口罩,只露出一双眼睛,但是,哥的眼睛是雪亮的,瞧出来了,丫就是凶手!电影中的另一个谋杀现场是在上海火车站,宋教仁被刺杀身亡。电影中有个特写镜头,凶手登上火车的时候,与黄兴对视了一下眼神。然后宋教仁后背中枪,倒在了黄兴的怀里。

  宋教仁被刺杀,历史教科书上把幕后黑手的帽子给袁世凯戴上了。其实孙中山的嫌疑最大。他不仅有为达到政治目而不择手段的品性,也有过暗杀同志的劣迹,前面的陶成章被暗杀就是一例。刺杀宋教仁,孙中山有绝对的动机。民国建立,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宋教仁把以前的各种反清帮会成员改组为国民党。没有孙中山什么业务了。

  写民国革命党人的历史,总看到写手们把黄兴描写为一个绝对的正面形象,他跟孙中山和宋教仁都是革命同志加好朋友。黄兴负责对清朝的军事行动,很多次起义、暗杀、爆炸等恐怖事件的策划和实施都出自他之手。最后丫铁了心地站在孙中山一边,打造一个绝对的政治领袖人物,我觉得宋教仁之死绝对和他有关系。

  宋教仁被刺,给了孙中山一个借口,丫发动二次革命,开以武力解决政治争端之先河,祸乱中国。电影中有几个战争的镜头,后来的中共领导人之一朱德出现在影片中。香港演员刘德华在影片中扮演蔡锷,妓女小凤仙是谁扮演的我给忘了。刘德华扮演的蔡锷一副病怏怏的模样,跟个大烟鬼似的,他这是迷惑袁世凯。

  蔡锷反袁,名垂青史,好像丫干了一件德行事儿。这货本是一介屌丝,穷得叮当烂响,后来被袁慧眼识珠,资助他到日本留学学习军事,没有袁,他什么也不是。在电影里,蔡锷对妓女小凤仙说:既以身许国,就不能以身许卿了。瞧着他那一副弱不禁风的身子板,我觉得他许给谁都够呛。果不其然,一年之后病死。

  《建党伟业》是两三年前看的,有些情节记不清了,赵本山好像扮演的是段祺瑞,袁世凯临死前他站在身边,满脸的装傻充愣,跟刘老根儿似的表情。随后电影情节到了五四运动,陈独秀出来了。扮演陈的演员我说不上名字来,像个嫖客似的,特别符合那时候的文人气质。陈因为嫖娼事件闹得满城风雨,大家都知道。

  陈独秀嫖娼,并不是他离开北大的最重要原因,陈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才华横溢,文采斐然,言辞激烈,深刻尖锐,是当时社会上的头号大V。蔡元培亲自到上海邀请他到北大执教。在北大期间,一帮国学大师和陈独秀格格不入,这是必然的,陈的文章是掘人家祖坟。陈嫖娼是授人以柄,被人围攻,被迫离开北大。

  电影里,演员刘佩琦扮演辜鸿铭。这位大爷是民国的奇人,满清被推翻了,他依然留着发辫,他说减掉头上的发辫容易,去掉心中的发辫不容易。在五四运动的时候,所有人都装爱国的逼范儿,强烈支持学生们闹事儿,唯有辜鸿铭,斥责学生们的行为是无知的暴徒。电影里辜鸿铭被学生包围着,老爷子横眉冷对!

  传闻辜鸿铭有一方印章,上面刻着十六个字: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这特太牛逼了。我感觉不可思议,这么多字,得多大块的石头才能刻得下,这印章要是砸谁脑袋上,断无活命之理。难怪老爷子这么嚣张,面对五四运动的那帮二逼学生,毫不畏惧,凛凛然不可冒犯。怎一个牛字了得!

  《建党伟业》电影里不可以没有毛泽东,更不可能没有李大钊,李是杨开慧他爸的朋友,杨是毛的老婆,于是近水楼台,近墨者黑,毛就成了李直接发展的下线成员。按说毛是应该出国留学的,说是留学,其实是出国接受革命培训。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毛在码头上改变了主意,没有上船。他怎么就没上船呢?纳闷中!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陈对国民党不感兴趣,很国民党党员前身都是帮会成员,与流氓地痞黑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陈自命清高,瞧不起他们。二是陈有一个好朋友就是李大钊,这是共产党在中国的教父。五四运动会后,陈在北京混不下去了,李安排他南下上海,策划建党大业。

  陈独秀抵达上海之后的某一天,一个俄罗斯人维经斯基敲开了陈的家门,这位俄国客人任职于第三国际远东局,此行的目的就是物色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打算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以便在华开战共产主义工作。陈独秀则是他们的不二人选。而陈独秀在得知来客的意图之后,喜出望外。

  七月一日作为中共的建党生日,这是一个象征性的日子。中共党的全国第一届代表大会是在1921年7月23日召开,地点在当时上海法租界内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26号),与会代表13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作为长沙小组代表出席,张国焘是北京小组代表。中共党创始人陈独秀身在广东缺席,教父李大钊缺席。

  关于中共建党,有一条传说中的游船,这条船在浙江嘉兴南湖。由于在上海的建党会议遭到法国租界巡捕的骚扰,会议开不下去了,这才转移到这条船上来继续开会。《建党伟业》电影里有这条船的镜头,在嘉兴南湖之上,景色特比秀丽。没有人知道这条船上的人们将会在中国掀起滔天巨浪,让江山变颜变色。

  《建党伟业》观后感4

  《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开始,一向演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之间的十年时光,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十年。十年里发生了许多值得大书特书,使国人永远铭记的事情,涌现了许多名留青史的风云人物,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文字成立、、、这些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曾使我们愤怒过,哀痛过,无奈过,彷徨过,兴奋过,期盼过……而今仍在我们的脑海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而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便是真实再现了那段风云变幻、令人可歌可泣、中华名族在苦难中抗争奋斗并逐渐进步的历史。

  影片中的一段让我印象深刻。当一个举着血书“冤”字的女大学生跪在总统府前情愿,回答军警为什么不到检察厅喊冤时,她含泪说:“冤情太深,检察厅接不了我的状子。”之后痛呼:“我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啊!”这一声犹如千钧之重的巨石狠狠砸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使人心痛、心苦、心碎啊!那一瞬,泪水充满我的眼眶。

  看完整部电影,我感慨良多。被那个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时代所震撼,被那群心系国家情牵百姓的先驱所感动,被那种为国献身死而后已的精神折服。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感到汗颜。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过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年轻的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等同志坚定不移的高举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浩浩荡荡的展开了就过涂村的新篇章!

  这天,我们回顾历史,不仅仅是缅怀前辈的光辉业绩,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新世纪,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要肩负起党和祖国人民的重托,重塑这东方巨龙的雄姿。我们所肩负的历史重任,这是何等伟大、何等光荣、何等艰巨啊!青年朋友们,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主人,我们是成长中的一代,是改革中的一代,是开创未来的一代,新世纪祖国的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也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床照和奋斗!努力吧!新世纪的宠儿,把我们的青春,把我们的生命,把我们的一切都奉献给党,奉献给我们的祖国!用我们的切实行动,燃烧烈人的青春!

  《建党伟业》观后感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此献礼的电影《建党伟业》也正如火如荼地在各大影院上映。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认为观看这样一部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影片对我们重温党的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很有帮助。因此七一前夕,我利用休息时间去看了一场《建党伟业》作为自己特殊党日活动,受益良多,在这里将一些观影的感受记录下来,与各位同事交流。

  《建党伟业》讲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十年间的历史。这十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炎黄子孙来讲却是非常重要的十年。这十年里发生了许多值得国人永远铭记的事情: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涌现出许多名留青史的风云人物: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陈独秀……影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真实再现了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灾难史、抗争史,将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大事浓缩在两个小时的影片中,带观众领略了那一段风云跌宕、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影片可谓“星光灿烂”,阵容超强,很多一线演员的镜头甚至以秒计。一些青年演员取代特型演员担当重要角色,更是让人耳目一新。这也是影片为什么会受到各年龄层人群喜爱的原因:凭借明星的公众效应,拉近了观众与主旋律电影的距离。曾经看过报道,很多演员都心甘情愿在在影片中担任角色,哪怕是镜头一晃而过也行,甚至是纯粹的打酱油也毫无怨言。演员个个都这么看重这部电影,本身也说明了红色电影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影片中的很多桥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大辩论会一场,我被“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烈碰撞所感染,不论是陈独秀的提倡新文化,还是李大钊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介绍,都是字字珠玑;胡适对于白话文的精彩解读:“无能为力是四个字,而我用三个字就能代替:干不了!”令人拍案叫绝;学贯中西的通才辜鸿一番“古人何罪于今人”反驳也同样发人深思。蔡锷与小凤仙离别一场,一句“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将护国将军蔡锷的铁血柔情刻画得入木三分,让我对这位舍小我成全国家大义的儒将倾慕不已。巴黎和谈失败后,绝望的女大学生悲愤地对警察说:“我是替四万万中华同胞喊冤!”可谓声声泣血、振聋发聩。当一大代表在南湖画舫中齐声低唱《国际歌》,十三位代表握紧的拳头和眼中噙着的泪水让所有人热血沸腾。

  中国有幸有这样一群清醒而坚定的共产主义先驱,他们为了心中的信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建立了新中国,带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们党从建立初期的50来名党员到今天接近8000万人的世界第一大党,这是多么辉煌的成就啊!90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国家昌盛、党的辉煌。事实雄辩地证明,我们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读史是为了明志,我们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牢记自己的入党誓言,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就像影片中毛泽东同志说的:工人头顶天、脚踩地,是国家的栋梁。希望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能在党的90华诞之际自豪的对着党旗说:“我坚定地信仰公产主义,我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

  《建党伟业》观后感6

  学院组织观看了为建党90周年献礼的影片《建党伟业》,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了解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页。

  除了演员明星阵容的强大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人心灵的冲击。电影再现了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与水火之中,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经千难万险,经过不懈斗争,最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对我们这些出生在新社会、沐浴在党恩下的年轻人,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领土。同时也因为中国长期被西方列强瓜分和欺辱的惨痛教训,警醒了国人,“靠洋人是永远没有出路的”。因此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为了享受自我的帝王梦,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使原本残破的中国更加四分五裂,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人民的苦难。

  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与辜鸿铭进行辩论时,我们能够看出新旧思想在当时高层知识分子中斗争的严酷;当我们听到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所说的那些话时,我们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它应允了历史的要求,应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诞生,给中国带来了期望,给人民带来了光明,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斗争,最终最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作为当代学生,我们活在一个没有战火硝烟,只有和平的阳光雨露里,我们拥有自由,享受自由,我们看着国家在党的领导下渐渐走向繁荣富强。虽然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但我们不会忘了过去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艰辛,也不会忘了此刻中国共产党为我们建立的一个国泰民安的家园,也不会忘了未来为中国共产党出一份力将国家建立的更好。

  《建党伟业》观后感7

  《建党伟业》我觉得拍得非常不错,故事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起一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页,几乎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如毛泽东、孙中山、胡适、袁世凯-----等等,都是可以单独写一部电影了,要把如此众多的人和事在短短二个小时内说清楚,其实根本不可能,因此不可避免剧中人物形象丰满的不多,但历史事件述说着非常清楚例如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以及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苦苦寻求救国之路的历程, 是《建党伟业》浓墨刻画的另一条主线,刘烨演着毛泽东确实不错,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他演着青年毛泽东初到北大,虽颇有乡下人进城的感觉,但他热爱先进知识的那股干劲儿与一心为国的思想就似乎已经注定了后来的一切。他听胡适讲课时与胡适的对话,总会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他与杨开慧的爱情平淡之中的深情,不由的让人想起这一家的结局,这位伟大的革命家为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大事,看后的第一感觉是电影里的故事太多,中心思想比较模糊。当然了电影脉络还是十分清晰,可能是这部电影本身涉及的内容太多太杂,跟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胜利作了太多的贡献与牺牲。 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探索,以及因此而和以胡适、辜鸿铭等国学大师为首的保守思想的辩论和冲突,是《建党伟业》写着很精彩的第二条主线, 冯远征演出了陈独秀特有的领袖魅力,看完《建党伟业》,你会觉得,没有陈独秀,可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没有这样顺利。

  《建党伟业》这个标题可以说是突这件大事紧密相联的历史事件太多了有关,如果交代不详细,可能会适得其反。跟大多数电影不一样的是,这部电影的故事太多, 实际上很多电影从头到尾就一个故事,你想让它中心思想不突出也不行。从这个角度讲,本篇的导演以及编剧,要把一切做到完美确实难度很大,用一部电影把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交代清楚,让观众们满意,恐怕还需要努力。然后就是尊重历史事实。跟很多历史题材的电影一样,怎么样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都是比较棘手的难题。《建党伟业》真的是有独到之处,我相信应该是不会有观众质疑电影的内容脱离历史事实了。我们曾经看到的历史题材方面的电影,尤其是历史比较久远一点,有的真的是胡编乱造的,跟原来的历史估计没什么瓜葛了,除了借用一下题目以外。我觉得,这方面一定要把好关,

  给观众的感受和印象十分重要。历史的东西,歪曲了,会害人的,影响孩子教育的。

  最后的想法是:我们是幸福的。曾经有过和80后同龄人一样的困惑和愤懑,困惑舆论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愤懑这个时代给80后生存空间的诸多压力,譬如考学、工作、成家立业等等。但看过庆祝建党90周年献礼大片《建党伟业》后,我突然对自身及周遭的一切有了新的审视和感悟,我不禁扪心自问:这个时代真的亏待我们了吗?如果有那是什么?身处和平年代,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追求更加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生活,去朝着五彩斑斓的梦想去努力奋斗。相比那个备受列强欺凌、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我们不用提心吊胆的辗转流亡、饥寒交迫,至少我们还有和平的生活,追求梦想的权利和实现梦想的可能,所以我们还是幸福的。当然,我们在通往梦想和成功的路上也会有失败和遭遇不公,但和那些革命先驱者的鲜血和生命比起来,显得渺小和不值一提,因为我们还有更多再来一次的机会,直至获得成功的喜悦。而革命先烈们有的只是前赴后继的坚定信仰,以及将这种信仰托付给同志继续传递的信任,他们甚至大多还没见到过成功的曙光,和他们比起来,我们还是幸福的。从小我们总会听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电影中的情节证明了这是史实也是事实。只有中国共产党是一心救中国,一心为中国。只有伟大的共产党员才会关乎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为人民作出无畏的牺牲。只有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才能摆脱那似民主非民主的处境。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思想以及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更是蒸蒸日上,这一切都是我们伟大的党的努力!我们如今这一切的幸福生活都是我们的革命先辈们的生命与血汗换取来的,我们敬仰党更爱我们的党,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更不会忘了党。我们要与党同在,将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更好!让我们的子子孙孙将党的伟大精神延续下去!

  《建党伟业》观后感8

  党的97周岁生日来临之际,公司党委组织我们观看了大型纪念影片《建党伟业》。影片真实再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重大历史事件。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巴黎和会上,那些所谓的强国们“转让”山东领土主权时签署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中方代表顾维钧义正言辞的表态,据理力争的辩论,态度坚决地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当时的中国被列强的铁蹄践踏,军阀混战,战火纷飞,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是当巴黎和会上的消息传来,却激发了压抑在国人心中最强烈的主权意识和爱国情怀。学生们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让革命的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在李大钊、陈独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影片的结尾,浙江嘉兴的渔船上响起了铿锵有力的《国际歌》,革命前辈们的眼睛里闪动着信念;那震彻人心的唱词、那紧紧握起的拳头,无不暗示了这个年轻团体的强大生命力。一路曲折一路歌,从当年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将近八千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七年的风雨历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正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正骄傲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作为新时代的党员,虽然未能亲历那段动荡艰辛的岁月,但却为能有幸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而自豪,为国家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欣喜。当历史的脚步走到今天,在一部电影的提示下,我们蓦然回首,看看最初出发的地方,反省今天的自己,感受到的是肩上沉甸甸的重量。新时期的共产党人,应当谨记前辈们血与泪的嘱托,背负着历史,跟着新一代的领导人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建党伟业》观后感9

  在现代社会是多么安宁、和平,可总是有人叫苦:学习压力太大、工作太累、物价上涨,混不好日子啊……可自从看过《建党伟业》之后,我不得不陷入深思:如今的社会真的亏待了我们吗?我们付出了多少,又得到了多少呢?

  真正回答这个问题的是那痛心疾首的一幕:

  手拿鲜血写成的“冤”字的女大学生跪倒在总统府前,当军警问她为什么不到检查厅感冤时,她强忍住晶莹的泪花说:“冤情太深,检察厅接不了我们的状子。”然后哭喊道:“我们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泪珠在她消瘦的面颊上闪烁着神圣的光泽,那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像闪电般狠狠地击中了我的心,击中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让人感到心碎,碎片化为泪水,从我的眼眶中慢慢滴落……这一幕,就是1919年5月4日伟大的五四运动,当时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向国家吐露出人民的心声。他们的热血在灿烂的阳光下沸腾着,一颗颗爱国之心在蔚蓝的天空下,永不停止地跳跃着。

  当时人们的环境是多么艰苦,吃饱饭就不错了,可他们并不抱怨,仍坚强地生活着,难道我们不应该更努力回报祖国,为国家付出吗?

  现在有许多人提出:孩子们学习压力太大,应该降低学习要求,对学生宽松一点。这不禁让我想起一段令人敬佩的画面:

  毛泽东去北京大学为学生们募捐,顺便冒昧前去听胡适老师的课,但学校规定,衣冠不整不可进校,毛泽东用礼貌却又坚定的语言表示:我只听一节,满足了心愿便走,这课,我是非听不可了……

  到这里,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想法,现在的学习环境已经好的不能再好,可学生们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要求已经低得不能再低,当时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还要关心国家安危、操心家庭情况,还要……而且现在的学生只要学习就够了,差别如此之大,我们不是更应该刻苦学习吗?

  建党之前的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是不敢奢望的,现在,要什么有什么,对生活有更新更远的向往,我们要向前辈学习,为祖国的明天铺起一座希望之桥。

  《建党伟业》观后感10

  建党伟业这部影片,我反复看了三遍,每看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之前一直觉得,民国那段历史只是书本上的,枯燥无味,提不起任何兴趣来看,但看了这部影片,第一次是被五四运动的学生上街游行的气势感染了,设身处地的想象,若当时我是北大学子中的一员,我的激情也会被大家点燃,即便是历史过去了这么些年,我们能够比他们更为清楚的看到那段历史全局,依然被感染,被带动。那些在众人面前演说的学子,有着对局势,对制度,对思想的独到见解,并能够将其分享给众人,与现在之大学生比,可见我辈学识尚浅,前进空间之巨大。

  皇帝退位,看的揪心。影片中只是一段诏书,但听着,却感到深深地无奈与悲愤。“朕以冲龄之年岁继大业,然国运不能行苍和之兆,多难多疾。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浩成。岂不懿欤!饮此。”皇帝尚年幼不知,然此诏书透露出的,是王朝深深的无奈,天子承天命而无力回天,可悲可叹。

  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继孙文担任大总统。历史说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后复辟称帝,所谓的逆天命,逆人心。可是,毛主席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袁当时手握北洋军,便是可以夺权的一大利器,所以说,窃取果实,有待考究。确实他想复辟称帝,这是争议点最大的地方,为当皇帝签订《二十一条》,导致后来的巴黎和会上《凡尔赛合约》因山东的权益中国代表拒签合约。袁世凯是位能人,因复辟称帝声名狼藉,但其功过,又怎能说得清?

  当时国人确实想拯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学日、学法、学美、学英,到后来的学俄。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探索,在向先进发达的国家学习,遭受一次次失败,一次次牺牲,人心动荡。现在有人觉得当时怎么这么愚蠢什么的,浪费这么多时间找体制,可是设身处地地想想,路是一点一点的试出来的,就像古人辨别哪些食物可食不可食,其过程必须有尝试,有牺牲,才知道哪些有用,哪些没用。过程中的牺牲,就是这么的残酷。所以,那些敢于提出新思想,新体制的人,皆为勇敢,胆识过人之人,应该受到诸位尊敬。

  蔡锷将军,对爱人的一句:“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我沉默良久。国难当头,儿女情长,却变的那样难得。蔡锷率军入川讨袁,将袁世凯的一丝转机彻底消灭。辜鸿铭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对立,我心中不是滋味。辜鸿铭先生也是个学霸,14岁赴德学习科学,后来学习英、德、法、拉丁和希腊文等九种语言。学贯中西,却不如有些留学国人鄙夷中国文化。他赞同中国人有缺点这说法,但同时也认为古代经典是真正的经典,并非过时无用之物,传承千百年的文化,确实有其可取之处。其作品《春秋大义》(又名中国人的精神)是一部其以英文著成的大作,国人翻译成文言文,也是深含其中韵味。辜鸿铭先生与陈独秀一行人辩论中说:“陈独秀借推崇旧文化,埋葬新文化之名,将国人近代之磨难,归罪于孔家旧学,试问,两千年前之孔子,何罪于今人啊”。“中学为用,西学为体”确实是一个准确的理念。

  五四运动的青年学子,他们有思想,有激情,有勇气,为中国打开新民主主义的大门,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推动者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借着广大的工人、学生等无产阶级正式成立。历史的选择都是有原因的,它受诸多因素影响,绝非随随便便或偶然形成,或许有些原因,有些背景我们不知晓罢了。

  历史是那般的曲折复杂,我们目前看到的也许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因此,对待历史应谨慎,勿妄加评论,投入其中,方知其魅力所在

  《建党伟业》观后感11

  《建党伟业》作为一部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鸿篇巨制,在此之前,我只是从媒体上对它有过一些碎片化的了解,有夸赞它的场面宏大,明星众多的肯定的掌声;也有质疑它剧情简单,表演不够细腻的声音。而在上周,我怀着期待与激动,观看了这部描述中国共产党诞生过程的影片,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有自己亲眼看过,才有了发言权。

  我暂且不谈《建党伟业》它所记录的事件的伟大意义,先从该片的纪实性,严谨性和艺术性谈起。我们都知道,在《建党伟业》之前还有一部电影让大家印象深刻,那就是《建国大业》,这两部影片的共同之处显而易见,那就是明星阵容前所未有,甚至连片中的路人甲都是大家熟知的大腕,虽然这样密集的分布不能像其他电影那样给大腕们满篇的特写和充裕的出镜时间,但他们每一位都在有限的时间中去尽力诠释所演绎的历史人物的角色,他们如此尽心尽力所拍摄的影片,我觉得不会差到哪儿去。再者,《建党伟业》作为一部历史片,它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警匪片,爱情片,动作片,但片中对历史的尊重和还原可以说是无可挑剔,大到对历史背景的分析,小到对每一位演员角色的分配,我不得不说,这是不光是一部大作,更是一部精作!

  前面说得不少,却还停留于电影的表面,接下来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建党伟业》带给我的感动与精神启迪。

  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恶劣环境

  如影片开头时旁白所说的那样:进入19世纪中叶,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和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黑暗,社会残破,民不聊生。中华之国,浩浩汤汤,竟沦落到如此地步,在清政府一步步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以后,它丧失了抵抗力,丧失了抵抗的意识,清政府的当权者满脑子想的竟是如何镇压农民起义,打击进步思想。

  终于,在1911年,湖北武昌,革命党人抓住机遇,发动了起义,革命洪流仿佛在一夜间席卷神州大地,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政府随之应声垮台。孙中山先生回国后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以三民主义为旗帜,以民主共和为口号,准备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好景不长,革命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也就是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最终归于失败。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依旧是一个黑暗腐朽的国家。像宋教仁此类的进步人士,革命的先驱,在火车站这样的公众场合被杀害,那样的情景,令我的心也随之颤抖。而当巴黎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张国焘带领进步学生冲击曹汝霖的官邸时,门里门外的竟是两个天地,学生们在外游行请愿,而屋内却在麻将玩乐。陈独秀先生在上海散发传单时被军警逮捕入狱,陈坤饰演的青年周恩来也在天津因为学生运动被无耻的反动政府欺骗诱捕。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开始传播,中国共产党即将破土萌芽。

  时代呼唤中国共产党

  影片中我们了解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解救水深火热中的中国,帝国主义势力仍旧盘踞,人民生活更是令人揪心,民生凋敝,与他提出来的三民主义形成鲜明的反差;袁世凯与张勋的复辟闹剧明显不得人心,由此得知守旧派的君主立宪主张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而无政府主义所导致地方势力割据,军阀混战更是生灵涂炭,不仅没有实现国家独立与富强,反而被帝国主义利用,成为其操控中国前途命运的帮凶。

  我从青年毛泽东一次次抉择上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传播、中国共产党得以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影片中给毛泽东的第一个镜头即是他在街上剪头发时听到新军招兵,他便毅然参加了进去,后来他又进入湖南师范学院求学,再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在那之后放弃了赴法留学的机会,最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十三人会议。他的每一次重新选择都是因为他的思想在不断更新不断成熟,不断加深对救国道路的认识,不断探求马克思主义与改造旧社会的结合方式。他否定了最初认为强身健体乃救国出路的想法,后来又认识到中国的问题不是靠谁当大总统便能解决的,再到后面放弃留法。渐渐地,我也认识到,那个时代,需要一个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党站出来替大多数人说话,需要一个有科学指导思想的政党来引领中国走出黑暗,毛泽东在那个时候所探索的也是这样一个政党。

  我对中国共产党的神往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了党校学习之后,《建党伟业》带给我的感触更加深刻,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这个社会未来的希望,我们肩上的历史使命是沉甸甸的。当我看到北京大学爱国学生身穿白色校服,手持标语,喊着口号走上街头的时候,那一刻我被震撼了,也惭愧了。那个年代的大学生他们没有现在这样富裕的生活条件,也没有如今这样发达便利的通讯工具,但他们满怀对国家兴亡的责任与担当,凭借一腔热血,游行示威,发表演说,启发民众,甚至是与反动政府的军警正面冲突,这其中不乏饱含血与泪的故事。

  当今的我在审问自己是否有那样的担当,有那样的智慧与勇气,当然,如今的我们生活在阳光之下,从小学一路走来,享受着党和国家的关怀,我们现在不必流血牺牲,但我们必须要有崇高的理想,高尚情操。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作为党的宗旨。它在黑暗、腐朽的环境中诞生、发展壮大,时至今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凭借其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在历次考验面前,不断提出新思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奋斗目标,提出“四个坚持”以确保不偏离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世纪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怎样建设党?以及建设怎样的党的问题,再一次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科学发展观则是我们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兼顾协调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目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更高效、更绿色、更人性化;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反腐倡廉措施的实行,依法治国理念的树立,这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保持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并且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建党伟业》不仅还原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还帮助我了解到一个政党的优秀品质,更坚定了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和奉献的决心。

  《建党伟业》观后感12

  11月1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其他人沉浸在双十一抢购以及欢度光棍节中时,我们作为党的接班人,观看了一场让人热血沸腾的史诗巨作---《建党伟业》。在未观看电影之前,我们都在怨声载道为什么要挑选在周五的晚上去观看一场电影。但在真切的感受了这部影片之后,精神上获得了满足收获颇丰是做其他事情所不能比拟的。

  建党伟业重现了那时候风雨飘摇的年代,以最直观的感受为我们展现了前辈们艰苦奋斗的岁月。从1911年北洋政府成立前夕一直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从袁世凯的北洋民国政府说到张勋复辟,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年代,演员们用他们精湛的演技深度还原诠释出当时中国状况的“乱”。

  最为精彩的部分要属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上,陈独秀与李大钊慷慨激昂的宣讲,让人振聋发聩,他们声嘶力竭的呐喊,使我们热泪盈眶。

  各种斗志昂扬的演说和场面浩大的游行看得人热血澎湃。尤其是在陈独秀从监狱里释放的时候,迎接他的是无数的师生学子,他们都在等待着陈独秀先生的回归。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的内心五味杂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断斗争的先辈,才有如今强大的国家。作为当代的我们又有何种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把国家富强的责任担在自己身上,为国家做奉献。

  在影片的最后讲述的是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十三个年轻的各地代表人,汇聚在南湖的小船上宣告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在这部影片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五四运动的爆发。巴黎合约的失败,激起了全国大学生的愤怒。当看到广大的大学生集合起来上街游行的时候,内心的感觉是复杂的,对比于现在的大学生,作为我自己来说我是感到羞愧的,那时候的大学生爱国热情是现在的我们所不能比拟的。

  正是有了这样的对比,在观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更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使我们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使命感,我想这就是支部影片的价值意义所在。

  通过这次观看的影片,了解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深刻的明白了党的意义所在。现今是建党95周年,党经历风风雨雨已经走过了95载,我们要时刻践行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念,时刻听党指挥,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一名合格的党员,这是对党最大的尊重。

  我们要牢记这些历史,牢记这些用鲜血和生命夺取胜利的先辈们。

  《建党伟业》观后感13

  看完《建党大业》这部影片以后,我被深深震撼了。被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慷慨激昂的演讲所震撼;被以邓中夏、张国焘等人为代表的庞大的游行队伍所震撼;被中国代表不惧西方列强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的勇气所震撼;被陈毅,邓小平等人为学习先进革命思想毅然远渡重洋赴他国勤工俭学所震撼;被四万万同胞上下一心反对君主制复辟所震撼;被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情愿者们在牢房中以绝食抗议来作为谈判砝码的魄力所震撼。那些游行的学生们,那些牺牲的战士们,那些英勇的革命者们,那种不畏牺牲的爱国情怀,都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党,是经历过无数磨难与打压,是在国家危难时期所建立和成长起来的。

  《建党伟业》从1911年北洋政府成立前夕一直演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那些惊心动魄一幕幕,都是流动的历史画卷。意在说明,唯有把握问题实质、借助正确理论指导的政党,方能带领中国争取国家的独立,实现民族自强,进而以崭新的姿态重归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舞台。

  回望历史,是需要勇敢之心的,因为它承载着屈辱和压迫。回望历史,是需要敬畏之心的,因为它洒满了鲜血与热泪。回望历史,是需要感恩之心的,因为没有先辈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回望历史,是需要反思之心的,因为我们的国家正是因为太过退让才走到差点亡国灭族的境地。

  在那个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国家危在旦夕。如果没有那些仁人志士,我们将会沦落到何等地步,这是无法想象的。如今我们坐在这么好的学校里学习,舒适的座位,明亮的灯光,优秀的教师,丰富的资源,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成果。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我们要以时代为己任,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国家,要把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胸怀祖国,扎实工作,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我们的全部才智。

  看完影片的我不禁热泪盈眶,有感动,有震撼,但更多的是钦佩。尤其记得片尾的那段旁白:“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走上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富民强的光辉道路,中华民族开启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五千年文明古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我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国家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建党伟业》观后感14

  继事务中心播放红色电影以来,同学们反响热烈,纷纷给我们留言推荐经典的红色电影,今天小编就与大家一起观看了呼声相当高的《建党伟业》。

  小编也是初次观看《建党伟业》,我不禁感叹其巨星之多,情节之紧凑,出场人物之多,涉及事件之多。如此之多的内容在短短的90分钟之内呈现出来,的确令人目不暇接!

  《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演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之间的十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十年里发生了许多值得大书特书,使国人永远铭记的事情,涌现了许多名留青史的风云人物,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曾使我们愤怒过,哀痛过,无奈过,彷徨过,兴奋过,期待过……而今仍在我们的脑海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而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便是真实再现了那段风云变幻、令人可歌可泣、中华名族在苦难中抗争奋斗并逐渐进步的历史。

  影片中的一段让小编印象深刻。当一个举着血书“冤”字的女大学生跪在总统府前情愿,回答军警为什么不到检察厅喊冤时,她含泪说:“冤情太深,检察厅接不了我的状子。”之后痛呼:“我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啊!”这一声犹如千钧之重的巨石狠狠砸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使人心痛、心苦、心碎啊!那一瞬,泪水充满我的眼眶。

  看完整部电影,我感慨良多。被那个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时代所震撼,被那群心系国家情牵百姓的先驱所感动,被那种为国献身死而后已的精神折服。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感到汗颜。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年轻的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等同志坚定不移的高举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浩浩荡荡的展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写到这里小编又热血沸腾了!期待大家下一次再相聚吧!

  《建党伟业》观后感15

  孙中山领导了武昌起义,推翻了中国统治千年的封建王朝,当小小的宣统帝 :爱新觉罗 溥仪坐在高高的皇位时,他才只有三岁,只是一个小孩子,而这样的他又怎么能使中国富强呢?

  中国帝制被推翻,袁世凯乘火打劫,抢夺了孙中山的劳动成果,成功登上了大总统的地位,冠冕堂皇的说着 “为了革命”的谎言,而却做着复辟帝制的准备,蒙蔽了所有人的心,宋教仁的“被刺杀”,成功的燃起了孙中山的怒火,二次革命爆发,花费了他所有的积蓄,却还是惨败而归,逃往了日本。

  袁世凯的复辟称帝,已然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损害了人民百姓心中已经出现的“中华共和”,被批判和失败的局面已经出现了,却还是不肯死心 。

  李大钊先生,胡适先生在北大的校园里慷慨激昂的演讲,成功的唤起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爱国情怀,两位先生与辜鸿铭先生在图书馆中的辩论,更是让人激情澎湃,拍手叫好。

  五四运动爆发,看着一群群学生高举旗帜与横幅,大声呐喊着“外争主权,内诛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 “取消二十一条”、“ 还我青岛”、“ 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誓死力争”、“ 保我主权” 等口号,真的是让人震撼不已的。

  学生被捕,锒铛入狱,心中又是悲悯的,国家的军队是用来保家卫国的,可是在黑暗的旧社会中,它却成为了集权者维护自身利益的一把“利剑”,将刀尖炮火对准了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对欺负自己的外国列强却无能为力,这真的是一个笑话。

  工人罢市,学生罢课,工人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也彻底的表现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给西方列强当头一棒,中国人,并不是好欺负的。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带来了希望,俄国苏维埃政权的成立,更是坚定了中国爱国人士的拥护,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为了不在饱受欺凌,为了我们领土的完整,为了我们国家的富强,我们坚定不移。

  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嘉兴的游船上,他肩负着我们所有人的希望,我们激动,我们欢呼,我们为中国的光明未来流下眼泪。

  《建党伟业》观后感16

  水气氤氲、素纱朦胧的嘉兴湖面,身姿曼妙的王会晤身着粉丝碎花旗袍,手撑油纸伞坐在船头上,船内传来低沉坚定的国际歌歌声,打破了这山水江南淳朴的宁静,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那重睡的雄狮即将被唤醒。

  那是个巨变迭起的年代,代表正义起义成功的人会成为讨伐的对象,代表光明与未来宣传的人会被暗杀;那是个迷茫的年代,有人出国学习先进的革命知识,有人选择留在中国继续探索与前进;那是个混乱的年代,新文化与旧文化剧烈冲击,学生与政府矛盾重重。

  最令我震撼的,是举国上下的团结、势不可挡的赤血热情和熊熊燃烧的爱国心。北京大学牌匾下撕心裂肺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白布上用鲜血写下的“还愿”,“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有不牺牲者,今中国变法,流血、牺牲,自我辈始”的视死如归,在持枪军队面前的无所畏惧,压镇的军队在一声“你们都是中国人,对么?”的疑问中低头放行的行为,众人在雨日安静等待陈独秀保释的场景,毛泽东、李大钊、邓中复等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演讲,一句句,一场场,让我不由得眼里满噙泪水。

  相比和平宁静的今日,现实却显得残酷,那个时期的场面今日不能够再见得到,那个时期的感情却永远不会褪去。

  我想了想,告诉自己,当与身边的人发生了矛盾,不要急着发泄不满,无情地抛出答案,多用电影里的一句话问自己,我们都是一家人,对么?

  《建党伟业》观后感17

  怎样在这个21世纪算得上是个伟大的人?是获得诺贝尔奖还是成为了一个科技的先驱者,亦或是成为了一个人人追捧的明星?我不知道,但在那个国家危矣的年代,所有怀有爱国救国之心并愿意抛头颅撒热血的人们都是伟大的,我们怀念在那个混乱不堪的时代推动着中国改变的伟大可爱的人们。

  蔡锷,看似毫无志气实质清明看透袁世凯的举止,他是第一个令我影响深刻的人物,而第一个刻在心头的就是他假借看病为名实质东渡日本,在街上与小凤仙告别的镜头。我似乎透过了他们,望见了在政局动荡,内忧外患下中国各处挥离洒泪不得不分离的人们,又或是踏离国土远渡国外的寻求救国之道的爱国志士们。我们也许永远无法感同身受,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那种迷茫未知的时代,又怎么会真正理解当初生活之艰辛、寻求救国之艰难?

  镜头之二就是五四运动的爆发,在冲过栅栏,冲进章琮祥的家中,而护卫们却也只是站着,没有抵抗,我忽就从中感受到了那股无奈,和他们隐藏在身份下的那股爱国情。我们无奈,我们须服从命令,我们不反抗,因为我们和你们一样是个知羞耻的中国人!或许我们身份不同,可我们拥有同样的爱国情怀!

  镜头之三就是在嘉兴南湖的船上,他们唱着国际歌,笑着,似乎看到了未来的光明前景,那一股股革命之斗志,那一股股熊熊燃烧的爱国情,在歌声中飘扬着……我们经历过苦难,可我们绝不服输,哪怕我们是现如今只有五十几人的政党,但那也阻不了我们扬起的斗志!

  熊熊爱国情,遍地开花。

  《建党伟业》观后感18

  就这样猝不及防的被电影里的这样一句话震动,毛泽东的老师问他:“你到底要什么。”要什么,一个新生的国家,一个新生的民族,一个共和的社会!

  19世纪,随着西方列强进入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民不聊生。1911.10.10,武昌起义就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发动了,清朝政府终于推翻了。可是这远远没有结束,中国被封建制度腐朽的血液还没有被剔除,袁世凯等人的企图称帝,人心利欲的斗争,让这个本就羸弱的国家更加虚弱,还好,有这么一群人站了出来。

  我惊叹蔡锷的有情,更为影片中他和小凤仙离别时那一句’奈何七尺之躯,既已许国,再难许卿’深深动容。国家面前,私人情感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如果国不将国,又有什么能够保护我们所亲爱的人呢。我为陈独秀的奋力呐喊而动容,当一个人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他的每一句话都是满含着对这个虽然腐朽但是仍然有许多人为之奋斗的国家的深沉的爱。我也为陶成章的离去致以敬意,毕竟不是每个人在陈其美担任沪军都督的时候提出反对,秋瑾,徐锡麟等人的付出也无不值得我们表示敬意。

  当毛泽东等人前往各地筹钱出国留学,我困惑了,在那样一个年代,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理想,他们是怀着一种怎样的精神,支持着他们。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在于力而在于心,当一群人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民族的未来,奔走呼号,振臂高呼,尽管有纷争,有动荡,但是我们值得相信,一个美好的未来。

  所以,中国共产党产生了,一个真正为人民的政党产生了,自共产党成立以来,虽与国民党有斗争,但是自始自终都以国家为重。从当时的半殖民半封建发展到人民共和主义社会。让人民真正的成为了主人。

  眼观现在,很多年轻人失去了前行的动力,丧失了对理想的追求,啃老族,月光族等一系列网络戏称的出现无一不说明了当代年轻人的现状。想想当初,为了国家奔走的,为了信仰呼号的,在所有人中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既然我们流着相同的血,为何我们不同样为了祖国奋斗呢,是的,现在没有战争,没有动荡,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放纵自己,肆意挥洒生活的理由。因为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是我们的先辈们,那一个个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抛头颅撒热血的人为我们赢得的,我们的国旗浸满他们因牺牲而流的血。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都应该振奋起来,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大学生活的安逸并不是为了让我们有时间去玩乐嬉闹。,而是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充实自己。同时,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邓小平理论,并且好好学习我们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我们的心和我们的头脑才能一起进步,一起蜕变,只有这样,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一个曾经经历了黑暗,经历了动荡不安的,被一个进步的党带领的国家才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每个人都需要铭记那段历史,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

  《建党伟业》观后感19

  那是一段黑暗而又鲜红的岁月,是血和泪浇筑而成的历史,每当梦回耳畔还响彻着前进的小号声与英雄燃烧热血发出的嘶吼。在这一片黑暗的沼泽之地,中华儿女苦苦的挣扎摸索。巨龙沉痛的嘶吼着挣脱法西斯的黑沉铁索,最终取得了浴火重生——新中国的诞生。我们将铭记这一段历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不会忘记那些用血肉之躯保卫祖国的英雄儿女。

  影片《建党伟业》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起,直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中国的历史可谓是风起云涌、巨变更迭,其中事件因果互牵、错综复杂,犹如大海之下的巨网,时隐时现,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清那段历史的细节。编剧用简单的三条线,一条是中国近代事的大事记,一条是青年毛泽东的人生轨迹,还有一条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历史思潮,搭起了那段岁月的脉络,将沉重的历史画卷平摊在观众眼前,没有歌颂什么,也没有诋毁什么。

  看完《建党伟业》后,我内心的澎湃难以形容,在那个最坏的时代,有着一批为实现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他们的激情与精神,让我深深的为之折服。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以及其他知名和不知名的学生、工人、老百姓,他们的爱国心给予了他们莫大的勇气,他们用智慧与血肉之躯扛起作为中华儿女的责任与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上下求索。

  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艰巨,先烈用鲜血为我们铸造了这个自由、平等、博爱的和平时代,我们应该庆幸与感激,燃烧自己的爱国之心,时刻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努力去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如此才能面对的起那“无量之热血、无量之头颅”。

  《建党伟业》观后感20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随着电影荧幕的拉开,《建党伟业》呈现在我的眼前,向我讲述中国史上最丰富的十年。

  因为痛过、屈辱过、绝望过,却不曾低头过,所以荣耀,所以辉煌。

  然而这种理解,亦或者是诠释,它源自另一种不能被华丽的辞藻修饰,甚至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表示那浓浓的爱国情怀。

  当3000名高校学生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游行示威;当学生痛打章宗祥,火烧曹宅;当32名学生被军警扣押,当各界人士群起抗议;当举国上下大规模地罢课罢工纷纷响应学生;当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后拂袖而去……一幕幕热血的镜头,是革命热血与爱国情怀的浓缩与迸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主席的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毛泽东主席告诉我们,星星之火虽然一点小小的力量,可当努力后发展起来是无可估量的。

  忠于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是当代有志之士的追求。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为你,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以前辉煌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浓浓的硝烟,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催人振奋的中国,追忆到那段历史,心潮起伏。

  十年之间,在这短短的十年里,我们能做什么?而革命者又做了什么?在这短短的十年时光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著名的时光都发生在这十年里。

  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辞、五四运动、中共成立等,使人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虽然历史事件众多,而电影以不一样的空间发生的历史为看点,引人入胜。

  与其温存过往荣辱,不如应对往后张弛。感谢这些伟大的革命者,没有了他们,我们将不会有现在这样幸福美好的生活。

  《建党伟业》观后感21

  永远不灭的光辉——《建党伟业》观后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不太华丽的辞藻,却真切地反映了我们党为国家为人民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6月29日下午,惠水农商行组织员工观看了电影《建党伟业》。电影主要讲述了九十多年前,国家在饱受列强欺凌、军阀混战、内忧外患的年代,一群有识之士勇敢地站了出来,宣传进步思想,借鉴俄国十月革命,最终在千难万阻之下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历史。

  影片中的许多人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诸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先进人士,亦有宋教仁、蔡锷等爱国志士,还有袁世凯等盗窃革命果实的卖国贼。那个年代,社会混乱不堪,军阀尔虞我诈,是国家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刻。

  然而,家贫出孝子,乱世出英雄,正是在这种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才涌现出了一批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轻时的毛泽东,虽然他那时还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但他心系天下,忧国忧民。在如此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他仍然能够冷静地思考如何救国。在别人都争相效仿别国经验的时候,他另辟蹊径,选择了一条最适合中国的出路,共产主义。为此,他以天下安危为己任,放弃出国,毅然留在了国内。

  回首过去,从我们伟大的党诞生之际到现在,沧海桑田,风云骤变,党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影片最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像一个初生的婴儿,但这个婴儿注定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承载了太多的艰辛与希望。它的诞生,使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使中华民族能够在今天强大如此,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感骄傲。

  《建党伟业》观后感22

  观《建党伟业》有感 | 当我再次想起那段峥嵘岁月

  与《建国大业》一样,《建党伟业》也是一部大腕云集的史诗性大片,单从这两部电影的演员阵容便可以看出社会主义中国的优越性来。集最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拍出来的电影,其质量还真是没的说。历史事件裁剪得当,演员表演到位,较清晰地展示出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

  历史本身是没有主题没有条理的,而写历史的人总会用各种各样的视点去观照同一段历史,视点不同,看到的历史画面也就不同,所以,没有人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历史。不过,历史的完整性本来就不必,也不可能过分地去要求。《建党伟业》便是对无主题无条理的历史在一定视点下做的有主题有条理的整合,虽然这种整合未免有牵强和破碎之处,却也不影响其表达效果。影片从辛亥革命开始讲起,一步步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推向必然。实际上整部电影就是在论证这一个中心。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这一中心已经不需要论证了,所以,更直观地说,这部电影也并不是在论证什么,而只是在展示,展示出来做个纪念。

  清朝的灭亡与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有着本质的不同,历朝历代,无论是农民起义还是外族入侵,其对华夏文化的影响总是有限的,但清代的状况却完全不同。太平天国欲以与历代相似的手段推翻满清统治,却也要打着“上帝教”这一带着深厚西方色彩的旗号去宣传;再到后来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外国的政治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日渐加深。这一过程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进行艰难探索的过程,其中虽表现出很多盲目与天真,但其勇气与识见却是不容低估的。

  辛亥革命虽然很不彻底,却将一种新的政体展示给世人,让人们看清封建帝制的落后,自此之后,不管革命走向哪个方向,人们心中都已有了一个最基本的认识,那就是,决不能再走回到封建帝制的老路上去。袁世凯、张勋等人的复辟成为短暂的闹剧便可说明这一点。辛亥革命的教训让又一代的革命者深刻认识到一个道理:没有属于自己的群众基础,没有属于自己的军队,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如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在中国人身上,怎样处理这个包袱,影响着中国人前进时要迈出的每一步。

  所谓传统,说白了,就是全民族共同的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的历史,便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与“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下,中国人民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状态,如何从文化根本上改造中国人民,这是留给下一代革命者的任务。

  于是,新文化运动应运而起。

  要改变几千年的文化习惯,其艰难程度可以想象。鲁迅先生说,中国人,如果你对它们说,屋子太热了,开个窗子吧,他们肯定会反对,但如果你说把屋顶给掀了,他们肯定会答应开窗。新文化运动所表现出的偏激性,便是因于这种状况。

  这一运动的价值可能并不在于立,而在于破。即不在于它将中国文化引向一个多么好的境地,而在于它将中国人从几千年封建文化的牢笼中解救出来,至于将解救出来的人们引向何方,这是后来者们要继续努力的任务。虽然在文化上它还未能找出一个满意的方向,但在政治上,对于共产主义的引进,却给迷惘中的国人找到了一剂良药。

  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步伐,五四运动爆发了,在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参与下,它以更激烈的方式改变了中国的状况。袁世凯、张勋等人复辟时受到的阻力还只是军伐们为一己私利而发动的,而此时,无论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都将面对更广大的群众的反对。五四运动后,工人这一支强有力的革命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此后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共产主义的一步步深入,随着革命热潮的一步步涌起,共产主义的引进者、宣传者李大钊、陈独秀们意识到了建立共产主义政党的必要性。

  于是,经过重重艰难,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做展览,而是为了以史为鉴,为社会的进步总结更多可借鉴的经验。

  看着那一代热血沸腾的青年,年轻的我们,是不是应该自省一下呢?

  前面说过,新文化运动并没有给中国文化指出一条另人满意的道路,快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文化何去何从仍然在探索中,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诸多决定,重新提出了对文化的重视。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这一代,如果不把文化的兴盛当作自己的职责,那中国文化还能靠谁?

  几千年儒家文化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就是“和”的思想,这本无可厚非,但“和”久了,人的斗志便会消磨殆尽,人们习惯了去习惯一切,随遇而安,不思创新,不思进取。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的确是“伟业”,但中国的现状,还远不是可以沾沾自喜的时候,电影里陈独秀说了一句话,“现在还不是庆祝的时候”,我想这话正可时时警醒我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五四青年当为我们的榜样,大可不必等到国家到了最危难的时候才挺身而起,何不让热血时时在我们身体里流淌?

  再看看今日的中国共产党。一切旧的事物都曾经是新事物,都曾经代表历史的前进方向,都曾充满生命力,但这种新生的活力总会随着时代而渐渐消逝,中国共产党亦不例外。虽然一再强调与时俱进,但如今的党员质量与初立时已是天差地别,十八大以来的各路“老虎”“苍蝇”,可见一斑。党员质量跟不上,如何保证党的先进性?与前面所说的当下青年一代相同,没有建党时风雨飘摇的社会背景,没有步步紧逼的威胁,党的热血也已逐渐消退了。这是我们应该时刻反思的问题。可喜的是,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一问题已经在一步步强化,已经在一步步入心入脑。

  建党之所以为“伟业”,非止于其建,更要看其恒!

  《建党伟业》观后感23

  难得周末有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我决定让电影陪我度过。打开电影列表,一部2011年上映的电影——《建党伟业》,引起了我的注意。

  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那是一段激情澎湃的岁月,那是一个苦苦求索的过程,那是一段向往光明的历史,电影建党伟业的公映,让人瞩目的不单单是电影中规模庞大的演员阵容,更有那个时代看似混乱无序的社会表象下涌动的众心归一的大道。国难当头,爱国志士与热血青年无不痛彻心扉,义愤填膺。有的人一心效法西方先进的理念与制度,有的人尊古复礼、修缮己身。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则在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中华民族新的希望。这部影片讲述的,正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夜的故事……

  建党伟业这部影片是三段式剧情,分为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军阀混战,五四运动后的知识精英崛起,然后才是点题剧情“建党伟业”。这之间的十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

  曾经有过和80、90后同龄人一样的困惑和愤懑,困惑舆论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愤懑这个时代给80、90后生存空间的诸多压力,譬如考学、工作、成家立业等等。但看过庆祝建党90周年献礼大片建党伟业后,我突然对自身及周遭的一切有了新的审视和感悟,我不禁扪心自问:这个时代真的亏待我们了吗?我们又真正从中索取了多少,付出了多少?

  我们大多习惯了身处和平年代,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追求更加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生活,去朝着五彩斑斓的梦想去努力奋斗。相比那个备受列强欺凌、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我们不用提心吊胆的辗转流亡、饥寒交迫,至少我们还有和平的生活,追求梦想的权利和实现梦想的可能,所以我们还是幸福的。

  当然,我们在通往梦想和成功的路上也会有失败和遭遇不公,但和那些革命先驱者的鲜血和生命比起来,显得渺小和不值一提,因为我们还有更多再来一次的机会,直至获得成功的喜悦。而革命先烈们有的只是前赴后继的坚定信仰,以及将这种信仰托付给同志继续传递的信任,他们甚至大多还没见到过成功的曙光,和他们比起来,我们还是幸福的。

  现在有很多人把幸福指数时常挂在嘴边,或抱怨自己的幸福感差,或抱怨国家整体幸福指数不如一些发达国家。孰不知如美国、英国、荷兰、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也才是近年来才开始的幸福指数的研究。相比连活下来都不容易的旧社会,我们今天还能座而论是否够幸福,这本身难道不就是一种幸福吗?更何况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都把民生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并在大力实践之中,而幸福指数也渐渐成为了各地政府在改善民生道路上的新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人体验的更多的是来自于西方物质文化的浸染,对比解放前,大家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没有变,但为之奋斗和付出的精神信仰有所缺失。我们往往会身在福中不知福,会更多的患得患失,会感觉迷茫没有目标,而忽略了我为这个社会贡献了什么。或许是如古诗中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或许是因为国家经济发展处在转型期,从上到下都会感到阵痛,会暂时降低对幸福的感觉,但从这一刻觉醒还不算晚,我们还有用双手去创造美好幸福未来的大好时光。

  建党伟业让我重温了革命先辈们的纯净信仰,那股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强大精神力量,再一次的净化了我的心灵。为了前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后人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没有理由不幸福的活着。建党伟业展示出了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轻人的身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那些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我们今天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息息相关,他们与我们,昨天与今天,血肉相连。

  就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开始,担起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用最初的平实心态,去携手创造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建党伟业》观后感24

  辛亥革命,势气如虹;满清统治,分崩离析。

  南称总统,北曰皇帝;一国两体,分峙对立。

  孙氏为国,袁氏谋位;溥仪诏退,天下归一。

  逆流称帝,举国声讨;张勋复辟,难以为继。

  北洋政府,军阀割踞;共和体制,有名无实。

  社会凋敝,民不聊生;国政无为,贫弱交集。

  巴黎和会,列强如狼;弱国外交,难张正义。

  中华民族,再遭屈辱;奔走呼号,群情愤激。

  内忧外患,国将不国?五四运动,乘势兴起。

  学生游行,工人罢工;内讨国贼,外抗蛮夷。

  救亡图存,路在何方?志士仁人,群科济世。

  马列思想,薪火传递;十月革命,恰似霹雳。

  共产小组,落地开花;南陈北李,中流柱石。

  上海里弄,嘉兴游船;建党伟业,开天辟地。

  《建党伟业》观后感25

  观《建党伟业》有感 | 初见不知片中意,再观已是片中人

  《建党伟业》这部影片我看过三遍。每一遍都对我产生不小的冲击。还记得第一遍看时,我刚上高一,历史课上老师讲近代史时放映了这部影片,当时只觉得从头到尾都在打仗都在起义,觉得自己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很幸福。第二遍看时,我读大一,刚递交过入党申请书,确定为积极分子,在上党课时观看,不同于高中的概念,虽然庆幸于这个时代,但更为曾经浴血奋战的民族英雄自豪骄傲。今天的第三遍,我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在我对着党旗宣誓的那一刻起,我告诉自己,我要对得起我的每一句誓言,这一遍,我熟知每一个剧情,每一个转折,甚至每一句台词,这一遍,我看的内心沉重,我看的激情澎拜,我看的泪光闪闪,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建党,当时的中国,复杂的情况,无数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贡献自己的一生寻求救国之路。

  在当时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积贫积弱、处于列强环视的旧中国。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无数革命先烈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终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不二选择!

  一路曲折一首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我爱我的祖国,就像我爱我的父母,没有道理可言。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