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乱世佳人》观后感影评(精选13篇)

乱世佳人观后感

  《乱世佳人》观后感1

  《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毋庸置疑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在它之前,拍摄设备的原始性无法完美地协调画面、声效与音乐,即使有深刻的思想,也不会以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它之后,虽然拍摄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左派负典的魔怔席卷全球,优良的画面与音效背后几乎都是一些浅薄的思想与价值观,在爆米花与橘子汽水的喧嚣中归于虚无。

  幸运的是,1939年,在技术发展与思想衰退的夹缝中,这部电影问世了,它像旷世珍宝一样矗立在那里,必将成为永恒。

  女主Scarlett是爱尔兰绅士的女儿,虽然她身上有一些从母亲的基因继承过来的法国人摇摇欲坠的元素,但是从小父亲的言传身教与天主教社区的熏陶使她内心的价值观仍然是绅士的那一套,所以她自然而然地爱上了Ashley。

  Ashley并不是社区里唯一一位年轻的绅士,那时候的南方农场社区里的白人男性绝大多数都是绅士。在绅士消解的社会里,能出现一个绅士都是极度抢眼的;但是在绅士扎堆的社会里,绅士之间还是有德性差异的。Ashley眼神坚毅而果决,对生命的热忱全部内化为了对庄园细腻而持久的热爱,他沉重的内心与忧郁的气质是出于保卫社区的使命感,当然这些气质是不可能逃过有眼光的女人的法眼的。Scarlett对他无法自拔,一提起他两眼就闪闪发光,但是他却有自己的想法。

  法国人美艳与精致的元素当然对绝大多数男人来说都是无法抗拒的,Ashley也一样,他是爱Scarlett的,但他更爱Melanie,Melanie有他自己的影子,质朴与坚实超过精致与美丽,十二橡树园的女主人必然是能够把对生活的热情缓慢地浸润在庄园里每一个细节中的人。Ashley称赞Scarlett对生活充满激情,说自己与Melanie缺乏这种激情,其实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真实的情况应该是:Scarlett还不懂得怎么控制自己,让这种激情缓慢而持久地释放出来,而是稍不注意就流于放任与狂浪——这不是一个积累者应该拥有的品质。

  末人的爱情是一种战争,所以胜负非常重要,双方谁占了更多的便宜非常重要,自卫非常重要;而贵族的爱情是一种政治,所以表态非常重要,选择非常重要,反而自卫非常不重要。所以十二橡树园烧烤会中年轻的男男女女们纷纷对自己喜欢的人吐露爱意,情真意切,画面十分美好,这在末人看来是十分愚笨与幼稚的。

  这就是有社区与没有社区的区别:在社区彻底解体的地方,你只能以自己为圆心画圆,除了自己以外都是敌人,被称为“丈夫”或者“妻子”的那个人也是敌人的一部分;在社区强大的地方,大家本来就情同兄弟姐妹,如果相互喜欢,就喜结连理,如果不是相互喜欢,大家还是兄弟姐妹。

  Rhett船长是资产阶级的代表,社区责任感跟绅士比起来差多了,并且游士气息偏重。他缺乏绅士的勇敢与果决,流于精明与油滑。他曾对Scarlett说自己并不赞同南方,只赞同自己,航行是为了利益。当Scarlett说他不是一个绅士、再也不想见到他之后,他也会死皮赖脸地继续纠缠,不会像绅士一样知趣地离开。

  Rhett看到了Scarlett身上摇摇欲坠的元素与资产阶级软弱性,以为找到了自己的同侪,所以敢于放心大胆地追求。他曾对Scarlett说:“我们很像,一样是坏蛋,自私而精明,但能对我们自己忠诚。”其实他理解错了,这句话套在他自己身上确实非常适用,但是套在Scarlett身上却并不合适。Scarlett毕竟是绅士的女儿,核心价值观是绅士的那一套,对资产阶级是极其鄙视与不屑的。在不太重要的问题上,Scarlett可以放任自己的资产阶级软弱性占上风,但是每次生死攸关的决定性选择,比如留在亚特兰大为Melanie接生、面对被破坏的庄园时的坚韧、面对北军逃兵时的机制与勇敢,以及最后Rhett抛弃她后的坚强与希望,都是绅士价值观的核心自然延伸的结果。

  Scarlett在追求Ashley失败后对爱情当然是破罐子破摔,但是破罐子破摔也是要讲求歧视链的。不要看她选择第一任丈夫Charles时的草率、选择第二任丈夫Frank时的心机,其实这两位都是她在当时最好的选择了。Charles与Frank毕竟都是绅士,只是在Scarlett心中没有Ashley完美,但是都是有节操的人。Charles可以义无反顾地参军抗击北佬,病死于军中;Frank也可以因Scarlett遭黑人袭击而为她报仇,中弹身亡。虽然他们在绅士中算是普通的角色,但是全面碾压资产阶级是没有问题的。所以Scarlett并不傻,不动脑子地嫁给Charles与Frank,却犹豫再三地考量要不要与Rhett发展感情,这些其实是健全直觉的体现。

  Charles与Frank都知道Scarlett对Ashley的深情,但都没有表现出Rhett那样的嫉妒情绪。原因有三点,第一,绅士之间本身就是相互欣赏的,他们自己应该也非常欣赏Ashley;第二,Ashley拥有的品质Charles与Frank也都拥有,只是程度与比重不一样,Scarlett既然爱Ashley,那也必然会爱自己,可能会爱得少一些,但内心不至于完全落空;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绅士来说,情调只是锦上添花,家庭、社区责任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们并不太在意Scarlett对自己有多爱,只要双方都在为家庭、为社区尽责任,就足够了。

  所以Rhett一直受不了Scarlett对Ashley的念念不忘,其原因归根结底在他自己。一方面,阶级地位的局限性使他无法欣赏Ashley的品质,他对Ashley的评价是“呆呆的”,即使是“盲人摸象”都不足以形容他低下的判断力,所以他只能胡乱猜想Scarlett对Ashley的感情,越想越自卑;另一方面,他几乎不具备绅士的勇武与质朴,而布尔乔亚的那一套打情骂俏对Scarlett不起一点作用,使他时时刻刻都充满了危机感;最后一方面,他没有太多的社区与家庭的责任,以为维系婚姻的主要手段是靠感情,其实他是把最不重要的枝丫当成了主干,徒费了太多的精力在不重要的问题上。

  绅士的婚姻当然也需要感情,但那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看看Ashley与Melanie就知道,他们各自更多的是在为家庭奉献,尽自己的职责,没有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面对传出来的Scarlett与Ashley之间的谣言,Melanie表现出来的大度并不是在故意表演,而是她太了解自己的丈夫了,知道他绝不会在这些感情中纠缠,顶多就是怕Scarlett伤心而不敢表现得太决绝而已。她对Scarlett与Ashley的信任与宽容,与其说是明事理,不如说是他们三个阶级地位的自然默契。

  Melanie一直在给Scarlett做表率,在医院里工作时Melanie的任劳任怨就与Scarlett的怨天尤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南方军队捐款时Scarlett也是看到了Melanie捐了结婚戒指才跟着捐的。在Scarlett做了正确的事情后,Melanie总是由衷地鼓励与赞扬;在Scarlett困惑与迷茫时,Melanie总是贴心地给予建议与提醒。Melanie向世人展示了什么叫做南方的女性,也向世人证明了自己才是真正配得上Ashley的女人。

  北佬像魔鬼一样席卷而来,摧毁了人类文明最后一块乐土,战后的破败与战前的美好恍如隔世。Tara庄园失去了色彩,绅士们不再拥有自己的位置。Scarlett的父亲像骑士一样冲向懦弱的资产阶级走狗,永远倒在了自己的庄园里,他当然是Tara庄园真正的主人。

  资产阶级就算名义上占有了南方人的土地,但却永远充满了焦虑与恐惧,就像Rhett占有了Scarlett一样,得到的只是一具躯壳,徒具形式而已。因为,绅士会不惜生命地保护他的土地与女人,而资产阶级总是善于退缩与逃避。Melanie死后,无助与悲伤达到极点的Scarlett本能地倒在了Ashley的怀中,完全没有把近在咫尺的Rhett放在眼里,只有绅士的怀抱才能让她感到安全,就像只有绅士的保卫才能让土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私有财产一样。当然,这个举动彻底摧垮了Rhett最后一丝自尊,他那软弱的心脏在贵族巨大阴影的压迫下彻底崩溃,最后只能选择完全的逃避。

  如今,美国的黑人被声称要解放他们的资产阶级隔离到了贫民区,享受着配给的食物与补贴,承受着毒品、暴力与滥交,还有更多的歧视,而他们的祖先在南方农场主的保护下,吃得比东方帝国的地主还要好。封建主义只是各尽其职而已,却被北佬污名化为残酷的剥削。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与影视作品对南方的污名化越来越严重,赛尔乔·莱翁内的《黄金三镖客》尚把南北战争描绘成无意义的自相残杀,抨击战争的残酷;而昆汀的后现代主义的《被解放的姜戈》却把南方农场主塑造成了残忍与恶趣味并存的杀人犯。

  而南方真正的农场主却死在了保卫家乡土地的战场上,或者像Ashley和Scarlett一样忍受着巨大的屈辱苟延残喘。土地还在,只是被强盗掠夺了,没有被掠夺的,只能靠资产阶级的马基雅维利手段勉强持有。

  Ashley在为Scarlett报仇、袭击黑人贫民窟的战斗中完成了绅士最后的使命,此后的世界不再属于他。

  一个伟大的文明随风而飘散了,留给Scarlett的只有父亲与Ashley的话:

  “你不爱惜你的土地吗?土地是世上唯一真实的东西,是唯一永恒的东西。”

  “你爱它更甚于我,虽然你可能并不知道,Tara庄园。”

  “从这样的东西上面,你获得力量,Tara的红土。”

  《乱世佳人》观后感2

  人对命运的敬畏,是在对自己、对人生、对爱情有了比较多的认识之后。

  乱世,是外在的命运。而性格,是内在的命运。

  性格是天生的,但观念和习惯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而且通常来说,长子和长女受父母的影响相对其他子女会更深些。

  (一)

  故事的开头,一副淑女打扮的斯嘉丽听一对双胞胎男青年偶然提起,她所爱的艾希礼就要和另一个女孩梅兰妮订婚了。她又惊诧又痛苦,觉得心都要裂开了,很快就动身去找艾希礼,她不能就这么算了,她要挽回这一切。

  斯嘉丽是家中的长女。所谓淑女,对她来说,只是外在的装饰。她的个性太强,因而生活对她来说,就是不能逆来顺受,所以她要抗争,要抢夺,总想要回她觉 得她应该得到的幸福。只是,她不知道,也许一开始她就迷失了方向,也许她一直追求的一切,都只是表面的存在。人生不是只有爱情,但爱情的错误难道不会带来 整个人生的错误吗?

  母亲对斯嘉丽进行的淑女式的教育虽然没有在少女时代的她身上成为完美的现实——她的个性更像她的父亲,却在她内心深处造成了一种由于自己不能真正成为母亲的骄傲而导致的心理暗影,她对有优雅举止谈吐的艾希礼的爱慕也许也与这一点有关。

  年轻的斯嘉丽没有意识到,就她的个性而言,母亲的正面影响是要在她的外貌不再具有对男人致命的吸引力以后。而在她刚走出少女时代去承担社会角色时,就她的个性而言,她暂时疏远母亲的教育影响,向她的父亲学习,这一点并没有错。

  艾希礼是家中的长子。对于他来说,梅兰妮和斯嘉丽是他从小就相识的最亲密的女孩。梅兰妮的温柔贤淑是他喜欢的,斯嘉丽的活泼美丽也是他喜欢的,梅兰妮 喜欢静静地听他朗诵,斯嘉丽喜欢他教她骑马,她们都崇拜他,这对于从小就因表现优秀而遭受其他男孩嫉妒的他来说,她们是他少年时代常有的精神上的疑惑的最好安慰。

  在父母帮艾希礼选择了梅兰妮时,他并没有马上回应。他有点失落,虽然上帝知道他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因为选择这一个而伤了另一个的心,但是在他并没有完 全消失的少年的激情里也许还是斯嘉丽比梅兰妮更让他心动一点吧。他也有点顾虑,由家庭的严格教养而得来的习惯,指出他的爱情应当服务于他的整个人生,而他 的整个人生应当符合父母的期望——成为南方的上流人物,理智告诉他在这方面梅兰妮比斯嘉丽对他更合适。现在,他的激情,他的理智,面临着二选一的考验,他 该怎么办呢?在父母的面前,他最终决定以一种平静地态度来接受这一切。父母离去后,他心里充满惘然,无论如何,他明白他多少还有点率性的少年时代就要结束 了,从此他要用一个成年绅士的标准来生活了。

  在家人为艾希礼筹备订婚仪式时,他知道他本来应当找个时间去见斯嘉丽,告诉她这件事,跟她解释,请求她的原谅。但是他应当怎样说服斯嘉丽接受这一切 呢?斯嘉丽可能像他这么冷静吗?而他能保证在斯嘉丽的眼泪下他还能这么冷静吗?他能对斯嘉丽撒谎说他不爱她吗?而且斯嘉丽总会用她自己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的,那时他又该怎么办,也许真的要私奔了呢,那不就毁了这场订婚仪式,也毁了他们三个人的将来吗?最后他只有安慰自己,总有人会告诉斯嘉丽这件事的,而只 要他从此与斯嘉丽保持距离,她会慢慢忘记他的。

  但艾希礼对斯嘉丽的估计还是太低了。斯嘉丽并没有因为缺少他的配合而轻易放弃对他的追求,大吵一场还是难免,对她来说,即使私奔的机会终于没有了,但刺激一下他的机会还是有的,查尔斯——梅兰妮的弟弟,成了她的救星。即使,瑞德也出现了,而且还听到了她和艾希礼的争吵,但这时的瑞德,在她看来只是一个 可恶的偷听别人墙角的坏痞子,而她想也没想过几年后会与瑞德结婚的。

  也许对艾希礼来说,他命中注定要夹在两个女人当中左右为难吧。但至少,婚后的蜜月成了他一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他发现了梅兰妮是他极好的妻子,使他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虽然,他见到斯嘉丽时她总表现得有点哀怨,但一切的不愉快总会过去的,不是吗?只是,战争的乌云越来越浓厚了。

  艾希礼是个天生的南方绅士,他对保持秩序的兴趣远大于对改变世界的兴趣,如果没有战争,他可以成为南方上层社会的名流典范。但战争无可避免地到来,使 他也只有走上战场,虽然他心里是那么地厌恶战争,为双手沾满鲜血而噩梦连连,而且,和瑞德一样,他对南方的战争前景也并不看好。

  战后,艾希礼身心疲惫地从战俘营里被释放回来。然而,南方的战争结束了,他的战争却还在延续。乱世和穷困,粉碎了他的矜持,使他在不得不面对战场的残酷之后,还要不得不面对生活的残酷,他的痛苦,他的失落,越来越深了。

  艾希礼并非不想努力去改变自己、改变命运。从战场上回来一段时间后,他也曾想去纽约闯荡一番事业,但面对两个女人的哀求,爱情战胜了雄心,最终使他留了下来,失去了也许是最后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两个女人在现实事务方面的包办,使艾希礼后来一直无所作为,使他越到后来越倾向于精神上的幻想。但梅兰妮了解了他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的脆弱还是爱他,而斯嘉丽以为他依然还是受难的王子而在爱他,所以,实际上越到后来梅兰妮对于他的人生意义越大些。

  但最后,艾希礼生活的平衡,随着梅兰妮的去世,再一次被打破了,他唯有痛苦地追问命运:为什么要这样捉弄他?

  艾希礼人生的悲剧,在他当初轻易答应父母为他选择的婚姻对象时就已埋下了伏笔。人生的有些难题是不能绕开的,必须面对,绕开了,就失去了自己。假如他 当初有勇气在回答父母之前,先与斯嘉丽和梅兰妮坦诚相见,再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也许情况会好些。但他没有这样做,他当时也没有意识到,他的自以为是在他 的心灵上悄悄划了一道伤痕,伤痕虽然不深,却会一直难以愈合,他本身的主动面对人生挑战的勇气将因此一点点流失,最后,使他趋于平庸。

  (二)

  斯嘉丽对艾希礼的固执的迷恋,让瑞德对他和斯嘉丽的婚后生活深感失望。他们的情感冲突一次又一次,因为他们都同样的固执。最后,瑞德无奈地认输了,并 把他从斯嘉丽那里得不到回报的情感都寄托在女儿邦妮的身上,宠爱得远远超过了一般父亲。而后来邦妮骑马时的意外出事,也给瑞德和斯嘉丽的婚姻造成了难以弥 补的伤痕,只是在梅兰妮的安慰和协调下,情况才没有过于恶化。

  梅兰妮是家中的长女。家境的仅仅小康使她从小就感受到生活的压力,而没有像斯嘉丽一样一味沉溺于对爱情游戏的幻想。她的父母对子女关注的焦点是她的 弟弟查尔斯,而不是她,这使她也没有受到如斯嘉丽那样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被乳母纠正的严格的淑女教育,她不是凭教条,她是在实际生活中自己领悟到怎样 成为一个真正的淑女的。所以她的眼光既相通于世俗,又超越了世俗,从她对瑞德的情人贝尔的尊重就可见一斑。

  梅兰妮和斯嘉丽最大的不同,在于她早就清楚地了解艾希礼的优点和缺点,她怜惜他,用心去爱他。她几乎是天生的贤妻良母,甚至比斯嘉丽的母亲更出色一些。梅兰妮也同样了解斯嘉丽,她并非不知道斯嘉丽对艾希礼的情愫,但她也明白斯嘉丽的骄傲和艾希礼的修养使得他们的关系不可能有什么进一步的发展。她的天性反而使她同情他们,包容他们,把他们都当作亲人。对于瑞德,她知道他意志坚定、世事洞彻、手段非凡,她也明白他的弱点就是感情,他只有爱了,才会享受被爱,他的冲动,缘于他不可抑制地爱,他的痛苦,缘于他认为应当属于他私有的爱不属于他私有,所以她才会在临终前希望斯嘉丽珍惜瑞德的爱。梅兰妮和瑞德虽然 成长背景、性格习惯差异很大,几乎是两个世界的人,但他们的智力结构相似,对对方的人格魅力也彼此欣赏。正是对梅兰妮的出于内心的尊重,使瑞德容忍了斯嘉 丽和艾希礼童话一样的爱情。所以,梅兰妮的存在,是所有这些主人公平静生活的定心石。

  瑞德是家中的独子。他从小就过于聪明,因而最受不了的就是强迫他遵守他认为是错误的规则,从西点军校退学是他的叛逆性的最强烈的一次迸发。但是,他能 从社会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他能从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多,所以,他在对现实的理解上、在对商业机会的把握上、在对人情世故的运用上,反而比一般循规蹈矩的人更强 得多。事业的成功对他并非一件难事,因此他把他要寻找的刺激转移到了爱情上来。他不只有过贝尔一个情人,但贝尔的人格的独立性令他欣赏,所以他保留了她作 为他的长期秘密伴侣。他喜欢贝尔,但没有爱上她,虽然他知道贝尔是真的爱他,但是他需要精神上对他诱惑性更大的女人。

  瑞德当初爱上斯嘉丽,正是因为他在她身上看到了一种与他的本性相似的一面——对世俗虚伪的不屑、强烈的野性的生命力和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上帝知道他的心是多么孤独,他不由自主地关注她,进而渐渐地爱上她。他和斯嘉丽一样,本来就对越得不到的东西越感兴趣,加上斯嘉丽对他的一次次完美出场总 是毫不在乎,毫不感激,让他对斯嘉丽更加念念不忘,并对自己居然会输给艾希礼耿耿于怀。

  但后来瑞德迫不及待地要与斯嘉丽结婚,从结果来看证明是个错误。他在求婚时就已经很清楚他要面对的情况,只是他的自负让他以为他能处理好。他从来没有 这样想得到一个人,想拥有她,想融化她,只是他没有想到她不是一般的坚冰。他在她还没有发现她会爱上他之前就娶了她,因为他相信自己远比艾希礼强多了,没有可能强者会输给弱者,只是他没有想到她虽然表面上看来那么精明,骨子里却还是个傻女人。他以为婚姻是爱情的温床,他以为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改变她,只是他 没有想到他与她的婚姻对他来说虽然是第一次,对她来说却已经是第三次,她既然能不因为爱情而缔结前两次婚姻,就已说明婚姻对她来说只是意味着一种法律上的手续,对丈夫不屑于爱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所以,两个人婚姻的悲剧从某种角度说是缘于他的自以为是和无知。一方面他对斯嘉丽估计过高、对婚姻无知、对孩子 溺爱,另一方面他又一直在努力尽着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因此很难给他适当的评价,也许再精明的男人在爱情真正到来时,都会犯傻。

  人在年轻的时候,不可能什么都学会,因为人生道路上的一些重要的认识,是要自己经历过后才会懂得。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有自己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事,虽然很多时候不一定真能那么自信,而传统是不容易理解的,虽然很多时候按照传统的想法去做很容易得到长辈的赞扬。只是,虽然年轻人也能和老年人讲一样的话,但在老年人的话里,包含了他自己对生活的全部理解。

  瑞德和艾希礼最大的不同,在于瑞德相信自己远胜于相信传统,所以他从小就把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塑造,而艾希礼相信传统远胜于相信自己,所以他从小就 把自己按照传统的想法来塑造。瑞德和艾希礼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以为他们自己的标准就是生活的标准,觉得人生应当按他们自己设想的那样才对,他们都过早 对自己有了太大的自信,对生活有了太高的期望。但是,命运是多么地令人难以想像呀!

  (三)

  梅兰妮的去世,最后打破了生活的平静。

  悲伤的气氛使斯嘉丽的直觉变得无比敏锐,因为这一次的悲伤与前几次不同,这一次她不是主人。面对着为梅兰妮的逝去满怀悔恨、悲痛欲绝的艾希礼,斯嘉丽 突然间发现,她对艾希礼的爱情全都消失了。她开始还以为这是她的错觉,然而她再注视着艾希礼时,她的心里再也感觉不到爱情的存在。她最初是那样地爱艾希 礼,这是真的。但她以为岁月的流逝并没有减少她对艾希礼的爱,这只是她自己的固执。在她决定嫁给梅兰妮的弟弟时,她对艾希礼已经失望了一次。在她为战后桃 瑞园的税金找艾希礼求助时,她对艾希礼又失望了一次。面对梅兰妮的去世艾希礼只想着他自己,让她对艾希礼再一次失望了。

  斯嘉丽心里的坚冰一下子破碎了,她想哭,她觉得她其实不该承受这么多,上帝知道她也需要有人来安慰她,以前还有梅兰妮,现在还有谁?她想起她遇到的一次次难关实际上都是经历了怎样的痛苦才渡过的——上帝知道她是多么需要真的去爱,只有爱才能使她坚强地撑下去。

  斯嘉丽心里所有被压抑的情绪都迸发出来了,她从来没有这样悲伤过,以前的愤忿都变成了悔恨。渐渐地,瑞德的影子在她心里开始清晰起来,他在她危急关头 的神兵天降、他的嘲讽、他的悲伤、他的亲吻、他的粗鲁——她早就知道他这都是为了她,或因为她,但是她一直没有在意,以为他只是在炫耀,或在嫉妒。不是, 她现在清楚地感觉到了那不是,他是真的爱她。可她怎么现在才发现呢?因为艾希礼吗?

  斯嘉丽心里激动莫名,又惶惑不安,她还有一些东西不明白,最初她是爱艾希礼而不爱瑞德的,但究竟是什么力量——是什么力量使她和艾希礼的距离越来越 远,和瑞德却越来越近呢?与瑞德相处的情景在她心中一幕幕浮现:为什么当初在桃瑞园交不出税金艾希礼又让她失望时她会想起去找瑞德,为什么她会答应瑞德的 求婚,为什么蜜月旅行时深夜里她会缩在瑞德怀里哭,为什么从梅兰妮的生日宴会归来后半夜里她会睡不着下楼去看瑞德,还有,为什么她一次次在瑞德面前总是习 惯发脾气,她真的是那么讨厌他吗?也许不是,也许她是不由自主地想依靠他,她觉得他能给她帮助,能让她安心。她想起当她试图在瑞德面前伪装自己时,总是立 刻被他拆穿,让她恼羞成怒,她也想起当她高度现实的一面表现出来时,艾希礼让她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而梅兰妮体谅她,至于瑞德——欣赏她。也许,瑞德才是她 的另一半,只是以前她没仔细想。也许,当她第一次成为寡妇,在义卖会上遭遇白眼,只有瑞德不屑世俗请她跳舞时,她的内心深处就开始偷偷爱上了他。

  斯嘉丽的心开始砰砰直跳,她心里有个声音告诉她,这不是也许,这是真的。现在她要马上找到瑞德,她要跟他说,她爱他,她好几年前就开始不知不觉地 爱他了,她不能没有他。她从来没有这样冲动过,她从来没有这样觉得自己不可抑制地爱上一个人,连她当初对艾希礼那样执着的爱跟现在也没法比。她急匆匆地跑 回家,她在空荡荡的家里到处寻找瑞德,他在哪,他在哪,上帝知道她是多么害怕在失去梅兰妮后又再失去他呀。

  瑞德在楼上的起居室里,他坐在椅子上,茫然地看着窗外的天空。他觉得累了,几年来爱情的烈火对他的折磨,已经把他的心烤焦了。他问自己:他还爱着斯嘉 丽吗?真正的爱即使成了灰烬也还是爱,而不是恨——他已经明白。只是像从前那样热情似火的爱,他已经陌生了。幸福是两个人的合唱,而不是一个人的独唱—— 他已经知道。只是他一直以来那么想得到幸福却一直得不到,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命中注定如此。他爱着不爱他的人,爱他的人他不爱——他不明白上帝为什么要这 样安排。如果这是上帝和他的较量,他已经认输了。房子里的一切都在勾起他的回忆,虽然有些是那么美好,更多的却是痛苦,还是离开的好。至于斯嘉丽,她总会 自己安排好自己的,再说,他为她做了那么多,也已经够了。即使有一天她会真的爱上他,难道一切不是太迟了吗?一切还能从头再来吗?他能忘记那些痛苦的记忆 吗?既然爱情难免痛苦,他为什么不试一试远离爱情呢?享受生活比为爱情受苦更有意义,不是吗?安逸、尊严、文雅、温和——他以前一直蔑视的贵族绅士的那一 套精神秩序,难道不正是为了像他这样看透了爱情的中年男士准备的吗?他渐渐回忆起了他的婚前生活以及更早的成长经历,他有了一种新的冲动——他要回一次查 尔斯顿——他的家乡,他离开那里太久了,他要回去,他要重新感受一下少年时代他曾呼吸过的那些泥土的芳香,见一见那些与他从小一起长大但久已未见的老朋 友,也许还会得到什么新的启示也说不定——他以前总是走得太急,难免忽略一些东西。别了,斯嘉丽,他爱她,永远,但他现在要爱自己了。

  故事的结尾,在相识十二年、结婚八年后,四十五岁的瑞德选择了独自离开,而二十八岁的斯嘉丽也独自回归了她的桃瑞园,他们都同样需要平复自己的悲伤,重新汲取为了生活和爱情而奋斗的力量!

  人的命运,或向上或向下,有开始必然有终结,有结果必然有原因。但人只有在一次次不得不面对各种无法扭转的令其痛苦的生活状况时,才会一点点反省自己:我的生活,到底是在哪里出了问题?

  爱情,是人在年轻时所无限向往和执着追求的人生目标之一。但是,人在年轻时对人生的认识事实上有很大的矛盾,一方面,人自己的潜意识为人默默指引着人 的自然需求,另一方面,人自己的意识为人热烈指引着人的社会需求,而这两方面往往各行其是,竞相争夺对自身的支配权,爱情也是如此。

  只是到了人不再年轻时,才恍然发觉:人生总有另外一面,从自然的角度说,人总是会老的,从社会的角度说,人的处境也总是会变的,许多事情,年代过了,意义也就不同了,许多问题,地位变了,角度也就不同了,过去认为应当那样才对的东西,现在却认为应当这样才好。

  当青春成为昨天时,人首先应当努力的,往往不在于解决好外界存在的问题,而在于解决好自身存在的矛盾。内心的一小步,等于外界的一大步。

  生活,总要不断向前看,毕竟,每一个明天都是新的一天。

  《乱世佳人》观后感3

  《乱世佳人》影评 | 爱情从来不是一件虽败犹荣的事

  《Gone with the wind》其实我是先从小说看起的。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写影评,昨天又把电影翻出来重温了一遍。

  将近四个小时的电影却仍能让人意犹未尽,实属难得。

  小时候很喜欢《乱世佳人》这个译名,可我现在觉得它可能并不是最合适的译名,《飘》才是这本小说的灵魂所在吧。

  01 关于爱情

  有一篇豆瓣上的影评叫《一阙悲凉的歌:个体与文明冲突的无解命题》,它是这样形容飘的含义的:

  一个文明是随风而飘的,最终是要飘散的;

  一个人的命运是随风而飘的,最终也会飘散。

  是啊,就像被风撕碎了的梦,留下一丝尚存的希望,苟延残喘。

  我知道,这部电影所涵盖的主题比爱情要宽广的多。可是今天在这里,我还是只想谈谈爱情。你追我赶,谁也不放过谁的爱情。

  02 单纯的幻想

  斯嘉丽无疑是这部电影里最耀眼的颜色,拥有着热烈又彻底的情感,也是是大家心目中的“乱世佳人”。

  如果说斯嘉丽是火,那么艾希礼就是水。相互吸引却必定无法交融。我想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个“艾希礼”,仰慕着一个和自己性格全然不同的异性。

  其实我们喜欢上的只是内心深处所幻想出的完美情人罢了。

  这种喜欢很纯净却也很盲目,就像斯嘉丽看到了艾希礼身上的绅士风度,却说服自己忽略他逃避现实的懦弱。

  影片的结尾,斯嘉丽承认她其实并没有那么爱艾希礼,她只是无法容忍身受所有男人偏爱的的自己却得不到自己仰慕人的珍视。

  就像小孩子看着别的小朋友手中的糖,自己也一定要吃到一样。

  03 爱上影子里的人

  斯嘉丽和瑞德是同一类人,他在战争中告诉斯嘉丽:

  “我了解你因此爱慕你”。

  他们彼此心照不宣,却又互相理解。他们自私又无情,但是他们展现的是最真实的自己。这何尝又不是一种简单又舒服的相处方式呢。

  婚姻的好处让两个自私的人走在了一起。瑞德是真的爱斯嘉丽的,从开始到最后,从未改变。可是他的爱在斯嘉丽即使结婚后,仍然对艾希礼念念不忘的感情里消失殆尽。

  最后,当瑞德决定离开的时候,斯嘉丽害怕了,她悄悄放下执拗的底气去挽留瑞德。同时,她仍然暗示着自己: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斯嘉丽一直尝试去掌控一切,却又不停的在搞砸一切,再捡起支离破碎的自己,试图拼凑成原来完整的样子。

  人的身体就好比一座机器,磕磕碰碰,但这通常是有办法修复的。可唯有人心除外。破镜是没法重圆的。

  在一场帮忙募捐的舞会上,瑞德曾对斯嘉丽说过:“总有一天,我会让你爱上我”。

  他做到了,在斯嘉丽意识到了她真正爱的人是瑞德,而不是自以为的艾希礼的时候。

  那么瑞德离开的时候,他还爱着斯嘉丽吗?我认为是的,他是自私的。他只是这一次选择了爱自己更多,因为他怕再次经历希望之后的失望,所以选择了离开。

  04 被剩下的佳人

  乱世佳人其实从来都不是特指斯嘉丽,可能还有梅兰妮。

  我以前特爱斯嘉丽,可如今我也渐渐能够欣赏梅兰妮的好,隐忍却坚强。就像天堂里的一朵花,但有一点华而不实。缺少了那种蓬勃的生命力,所以也难逃最终凋谢的命运。

  她其实一直都知道斯嘉丽对艾希礼的爱,可她选择了宽容,她从来没有对斯嘉丽说过一句恶毒的话。因为她理解斯嘉丽对艾希礼的爱并非男女之情,而是一种满足自己的愿望。

  她俩就像是人生中的一对 “反义词 ”。 梅兰妮这个角色看起来很苍白,可她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她可能才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她象征着一种美好的精神。

  斯嘉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这也是为什么我更倾向于作者想要歌颂的对象是梅兰妮。

  05 所谓的文明的意义

  如果也让我从文明的角度来谈的话,梅兰妮是就是一种文明的代表,当她去世,这个文明就随她而去。

  而斯嘉丽抛弃了那个已经逝去的文明,取而代之的是斯嘉丽的那句话:“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代表着新的文明将要产生。

  而瑞德也代表着一种文明,与斯嘉丽是相似的,却有所不同。瑞徳曾对斯嘉丽说过“我们是同一类人” 。至于具体是什么,我讲不太清楚。

  他最后的离开,其实是暗示斯嘉丽在新的文明产生的过程中,必要经历的文明的冲撞。

  过去的已经过去,

  死了的已经死了,

  活着的还要继续活着。

  —玛格丽特·米切尔

  这些只是我一点个人的见解,或许,和你们所看到的,大不相同。

  但无论怎样,有一件事我们无法忽略,那就是斯嘉丽的勇气。她的双手并没有那么强大,可她心中的爱能带她去任何地方。

  《伦敦生活》的豆瓣页面里面有一句评论,我很喜欢:好像我们都是把生活过成这样,浑浑噩噩,却又爱憎分明。

  我想,这句话大概可以概述斯嘉丽在我心中的模样了。希望大家有自己的的想法可以在下面留言,我们能够一起探讨一下。

  感谢观看。

  《乱世佳人》观后感4

  乱世佳人改编自经典名著《飘》,作者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全文以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斯嘉丽与白瑞德的爱情故事,以及梅兰妮、艾希利等人发生的故事,以下是我看完后的感慨。

  一颦一笑,好似一株亭亭玉立的兰花。

  斯嘉丽一出场,就是万众瞩目的焦点,所有人的目光情不自禁地跟随她去了。

  费·雯丽的美,让人感觉心旷神怡,思绪联想到那句“这世间竟有如此标致的美人!”。费·雯丽凭借美丽的外表、高超的演技,将她和斯嘉丽这个人物紧紧结合,仿佛都可以将斯嘉丽的灵魂传神地演绎。

  斯嘉丽可以在宴会上吸引所有绅士的目光,似乎没有哪儿个人可以忍住不去看她。仗着她漂亮又有魅力,她肆无忌惮地和绅士们调情。然而,年少的斯嘉丽却深爱着艾希利。就算艾希利选择和梅兰妮结婚,她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等待着艾希利回心转意。为了艾希利,多次拒绝白瑞德;为了艾希利,放弃了尊严。但也是为了艾希利,她尽心尽力保护着梅兰妮,克服种种困难,在战火中保全了性命,活了下去。

  她生性洒脱,无拘无束,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鹿,穿梭在每个人的视野中,撩拨每个人的心弦。

  最打动我的,是斯嘉丽的真实。

  她所处的时代,女人被“淑女”的条条框框束缚。但她却保持着一颗纯真的心,不顾世俗的眼光。在她那里,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在守丧期,她可以不顾别人的眼光,与白瑞德跳舞;为了庄园的再次繁荣,勾引自己妹妹的爱人。这种勇气,在当时可能是很少见的。

  斯嘉丽不喜欢梅兰妮,因为她觉得梅兰妮软弱、假善,在其他人面前毫不掩饰对梅兰妮的厌恶。

  在我看来,梅兰妮只是外表软弱,内心的强大不比斯嘉丽差。她是当时的一种真正的淑女,典雅高贵,始终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他人。她是一位温柔的仙子。当她听到他人侮辱斯嘉丽,她却赞扬斯嘉丽的可爱之处,她的宽容与善良赢得了许多人的敬佩。如果问她是否察觉到斯嘉丽对艾希利别样的情感时,我想她是知道的,但她相信斯嘉丽不会破坏她的婚姻。因为一直以来,梅兰妮把斯嘉丽当作最好的朋友,她相信斯嘉丽。在两个人相处过程中,斯嘉丽慢慢放下了对梅兰妮的不满。

  斯嘉丽一直忽视的,是在她最需要帮助,最渴望自由的时候,那个给了她帮助与希望的人。

  白瑞德对斯嘉丽一往情深,懂得斯嘉丽的心,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永远能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虽然知道斯嘉丽爱着艾希利,但还是在斯嘉丽背后等待她的回眸。或许很多人说他自私、功利,确又不得不说他对斯嘉丽,是从最阴险的性格里,抽离出最大的真心珍惜她。

  故事的最后,斯嘉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心,明白对白瑞德的感情。可是,女儿邦尼的死让白瑞德心灰意冷,与斯嘉丽的误会已经不让他喘息,他突然意识到斯嘉丽终究不属于他。几天的思考后,他决定放弃斯嘉丽。

  可能失去的东西才会越发美好,斯嘉丽望着白瑞德逐渐模糊的身影,哭得撕心裂肺。父亲的话在耳边一遍遍地重复,她决定回到塔拉庄园,等待着白瑞德的归来。

  " Tomorrow is a nice day."

  或许两个人会在不久的将来再次相遇,从此,相守一生,再无风霜。

  《乱世佳人》观后感5

  影评《乱世佳人》:向往

  斯嘉丽是庄园里的千金小姐,她不顾道德礼仪的束缚偷偷向艾希礼倾吐爱意,艾希礼并没有坚定地拒绝斯嘉丽,而是表现出一种欲言又止的感觉,他选择了梅兰妮,与此同时,他也坦言他爱斯嘉丽身上的勇敢以及对生活的热情,让人不禁疑惑。

  艾希礼他有着贵族的优雅谈吐,冷静谦和,面对白瑞德对战争局势的分析,不同于其他富贵公子哥因被揭短而恼羞成怒,他深知南北战争的艰难,以及它会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所以他一直向往和平安逸的生活,正如战后,他曾对斯嘉丽说“我不介意砍木柴,但我在意失去所爱的旧日的生活。”

  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去理解,艾希礼是爱着斯嘉丽的,他爱斯嘉丽身上的勇敢以及对生活的热情,原因则是因为他缺乏像斯嘉丽一样永远坚韧挺拔的精神,他看清楚了局势,但他的意志力并没有和他的思想力相匹配,所以他没有像斯嘉丽决心重建泰拉的魄力。聪明但是又不够聪明的人是很痛苦的,因为他们洞察了这个世界,但是却无力扭转血淋林的现实,十二橡树园恐怕也只能留存于他对过去的不尽追思里,这就是他和斯嘉丽最不同的地方:艾希礼只有思想;而斯嘉丽不仅是理论家,她还是一个实干家。

  这大概也是阻挠他们之间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选择和斯嘉丽在一起,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他永远都不了解斯嘉丽下一步的言谈举止以及行动。斯嘉丽因为赌气就嫁给了梅兰尼的弟弟;艾希礼和梅兰妮在花园里相互依偎时,斯嘉丽也众多男人之中深受欢迎,多年以后,艾希礼回忆过去,对斯嘉丽感叹道“你一直是那么美,愈来愈迷人,从上次十二橡树园大野宴至今,你一点也没改变,上打的追求者围着你,讨好你。”他的记忆是如此的清晰,也恰恰体现了当年,他与梅兰妮相爱的同时,心里也为斯嘉丽保留了一寸土地。

  大野宴的时光仿佛近在眼前,其实远在天边,艾希礼绅士,温柔,他甚至可以和斯嘉丽接吻,他是软弱的,不敢推开斯嘉丽,因为斯嘉丽一旦远离,他的生命中就永远缺失了这种属于青春的鲜活色彩。

  艾希礼对梅兰妮的爱,带有更多的依赖感,翩翩风度的绅士和温柔似水的淑女在一起往往能成为一段佳话,梅兰妮更像是一个母亲的角色,她能给艾希礼安定和温暖,她对斯嘉丽的包容和理解也是出人意料的,她怀有的悲悯之心,使她看懂了斯嘉丽的一片苦心,却没有道出来,顾及了斯嘉丽好面子的特性,为她保留了骄傲和尊严,她真的是一名优秀的女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斯嘉丽在白瑞德和艾希礼面前分别展示了很不同的样子。在艾希礼面前,她表现得坚强、乐观,又对艾希礼流露出自己小女人的一面,相信,斯嘉丽曾经深深地迷恋过艾希礼,战乱后,她设法与艾希礼维持着亲近,艾希礼,是过去美好的十二橡树园时光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斯嘉丽在和平的过去爱上了艾希礼,她迷恋艾希礼就像迷恋和平一样,不愿意轻易放弃,橡树园的美好消失得太快太仓促了,她需要一点寄托,艾希礼就是这个寄托,但是他很可惜地没有与她一起重建和平的能力。

  虽然白瑞德很强大,但是他强者的光芒好像威胁到了斯嘉丽,她一开始就虚张声势,表现出一副女强人的样子,大概是因为他们相似吧,两个强势的人偶然碰撞了,就谁都不愿意低头。

  从斯嘉丽的前两段婚姻中,我们也不难看到她的成长。斯嘉丽赌气与查尔斯结婚结婚,不久查尔斯在战争中病逝,她作为查尔斯的妻子,需要身着黑色丧服,不能出席宴会,年轻时的她因为并不爱查尔斯的缘故,对此十分抱怨,最后在慈善宴会中解脱般地与白瑞德共舞。

  第二段是战后与弗兰克的婚姻,为了保住泰拉不择手段的她,勾引了妹妹的男朋友,结尾弗兰克为她扫荡暴民窟不幸去世,这次,斯嘉丽落下泪来,穿上黑色丧服,我想,她悲伤的不只是查尔斯的死亡,她也在忏悔——在这段婚姻期间,她压榨犯人,只为了一己私欲,美名其曰拯救即将消散的土地,泰拉,但是种种背德之行标志她早已偏离了原来美好的梦想,所以,查尔斯的死也在召唤斯嘉丽人性的回归。

  留下悬念的是斯嘉丽的第三段婚姻,我把它理解为斯嘉丽的第三次成长。随着小女儿邦妮意外坠马死去,白瑞德的爱情似乎也死去了,无论斯嘉丽对他说了多少个“我爱你 我爱你”,他走了。白瑞德究竟会不会回来?我们都在心里悄悄地留下这样一个疑问。他爱了斯嘉丽大半辈子,爱而不得,就把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到女儿邦妮身上,把邦妮养育成自己理想的斯嘉丽,理却死亡了,他怎么能不撕心裂肺呢!

  《乱世佳人》观后感6

  重温电影《乱世佳人》,看得我泪流满面。旧时代终将随风而去,无论人们是否已经准备好;爱情也终将随风而去,互补的、同类的都彼此吸引,人们甚至搞不清哪一个更深爱,就要经历得不到和已失去。

  一、一个文明会随风而逝,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会土崩瓦解

  每个人都会经历时代变迁,或主动或被动地改变。但不少人后知后觉,就像影片《百鸟朝凤》的很多观众,看到传统而美好的东西无法传承,但并不觉得被社会淘汰的唢呐匠和自己有任何关系。

  我们只顾随波逐流,突然有一天自己原来的生活方式、三观认知全部崩塌了,才发现自己也是被遗弃于时代洪流中的“唢呐匠”。更适应当下社会的新生代掌握了价值观和审美的话语权,于是旧时代就像海市蜃楼一样渐渐消散了。

  我们没有身处其中,就很难想象一个回光返照的旧时代在当时的人眼里曾经多么绚烂壮美,就像看《乱世佳人》有人惊异于黑奴为何主动给南方军修战壕,他们不应该拥戴禁止蓄奴的北方军吗?可是当时在种植园里部分“主仆和谐”的黑奴,未必就觉得口头自由、实际一无所有的生活是更好的未来。

  以前只道美国南北战争是一场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的战争,但是人权和道义只是冠冕堂皇的面子话,战争本质还是利益和立场之争。北方资本家为了发展工业化需要更多廉价的劳动力和更广阔的市场以及配套新的关税、法律、宗教、政治制度......而南方人除了有剽悍的民风、优秀的指挥官和嘴上的骄傲、荣誉以外,人口和经济实力总体落了下风。暴力争夺资源和权利的战争,自然是强者胜。长长的死亡名单,每一个名字就是一条被战争吞噬的生命和后面一个悲痛的家庭。满地干嚎、断胳膊断腿的伤兵,每一声悲啼都是对战争血腥恐怖的警示……

  战争结束,旧时代的梦想与荣光也随之落幕,适应不了新时代的人也随之淘汰。

  南方战败,像希礼这种贵族遗老遗少、旧时代的既得利益者,面对十二橡树庄园毁于战火手足无措,无法避免地陷入痛苦和迷茫之中。这些南方农场主曾经靠着种植棉花的比较优势,在给英国提供原材料的贸易中轻轻松松赚得盆满钵满,自然可以活在文学和音乐里,过着缓慢、诗意的田园生活,可是他们的时代被铁与血打碎了,过去的生活就随风飘逝了。善良而高贵的媚兰以及思嘉的母亲,都属于旧时代的精英代表,她们充满母性的光辉和力量、美丽却易碎。她们的逝去割断了思嘉和白瑞德跟旧时代最后的情感纽带。

  而不管旧世界毁灭还是重建,都只管自己活得安全和舒服的那类人,则比较容易在新旧更替的炮火里涅盘重生,成为顺应新时代的弄潮儿。瑞德本就是一个南方人的“异类”,见识广博的他早就预见到南方的战败,反而能在旧文明的陨落过程中投机、大发战争财。但他还是在南方即将溃败的时候参军了,可见他虽然玩世不恭,骨子里对古老南方文明的某些他认为值得遵守的文化还是有所留恋的,所以他才愿意不为胜利和利益而战。

  而思嘉虽然打小生长在南方,也没有白瑞德的眼界,但她才是最主动拥抱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新时代的典型。她只活在当下,南方人和北佬做生意又如何、雇佣犯人开办血汗木材厂又怎样?旧时代的道德和信仰她都可以抛弃,她是只往前看、绝不回头的那种人。战前她只关心舞会和一网打尽收拾男人心,尤其是得到希礼的爱。

  曾经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她抱怨男人们都在讨论战争、战争,娇嗔“再说一次战争我就进到屋里去把门锁起来”,但战争真的来临时,她不仅没有躲起来,还发誓不管偷抢还是杀人,她和家人都不要再挨饿了。思嘉在乱世里活成了独立自由的佳人,唯独和白瑞德的爱总是阴差阳错走了岔路。眼见爱情将逝,她还鼓起勇气说“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

  二、阴差阳错,爱情破碎了就是破碎了

  我一度实在理解不了,最讲现实的思嘉竟会心心念念一个沉湎于旧时代虚无缥缈的梦里的懦弱绅士希礼,一直到把瑞德的爱都消磨殆尽了才恍然大悟,想去挽回那个真正懂她、一直对她宠溺包容至极的深情男人。

  《飘》是我从小就百读不厌的小说,但彼时我只迷恋白瑞德。年少的我从白瑞德乍一出场,就被他的魅力吸引住了,一个忠于自己内心、藐视一切道德束缚、有胆有识勇闯封锁线的船长,如果现实中有这号卓越、鲜活的男人出没,我怎么可能挪得开眼?可能是我循规蹈矩略显苍白的人生,让我无法真正理解思嘉的内心。其实不同类型的人更容易互相羡慕,一个优雅梦幻的绅士,对火一样性格的少女何尝不是一种未知的诱惑?

  不谙世事的思嘉曾是那种美丽却浅薄的“花瓶”,本来是很容易迷上一个自己不太了解的“学霸”希礼的。他读的诗、听的音乐她或许欣赏不了,却心向往之;而且他还若即若离,不像双胞胎兄弟和查理那样大献殷勤,更激发了她的占有欲。思嘉很像她父亲,有爱尔兰后裔对土地的热忱以及旺盛的生命力,她认为自己如果拥有儒雅的希礼,就像暴躁的父亲拥有温柔的母亲那样就能圆满幸福了。她把对爱的幻想寄托在希礼身上,执着不服输的性格又让这种爱成了习惯。

  思嘉和瑞德骨子里都是同类,他们才是真正惺惺相惜的一对。虽然任性、自私、贪婪却又勇敢、坚韧、率真。然而人都是复杂多面的,思嘉虽然像一只婀娜多姿充满魅惑的黑天鹅,但她内心还残存了对母亲和媚兰那种刚柔并济、从容仁爱的白天鹅的暗自羡慕。母亲的言传身教是有潜移默化影响的,思嘉内心深处肯定有幻化成白天鹅的那一面。当思嘉呈现黑天鹅的一面时,心里并不能彻底割舍对白天鹅的幻想,注定了跟同类黑天鹅瑞德相爱相杀,爱情一直没有踩对节拍。

  思嘉应该早就发现自己喜欢白瑞德,却倚仗他爱她更多而不够珍惜。白瑞德爱煞了思嘉,却不敢像在媚兰面前那样坦承自己对思嘉的爱,怕被思嘉猫一样的利爪挠破了自己炽热的心。于是那一对相爱的人找不到合适的相处模式,嫉妒和误解又推波助澜,终于爱情也在命运的诡谲中摇摇欲坠。直到媚兰死了,希礼已经不那么在乎了,她终于和旧时代彻底告别,当思嘉匆匆忙忙跑去跟白瑞德发表爱的告白时,才发现白瑞德已经义无反顾地要离开了。

  听说小说作者是先写结尾的,可见这一次分开是在所难免的。虽然另一个续作者在小说《斯佳丽》里面费尽心机终于把他们又写团圆了。可是,人们对同类的爱和对互补的爱是此消彼长的,并且随着不同际遇而动态变化中。不管我们是否承认,思嘉并不会从始至终只爱白瑞德,尽管她后来发现白瑞德才是真爱,而且几年前她就爱着他了。他们命中注定纠缠不清,不断互相伤害,终于把爱情的花瓶打破,而瑞德是不屑于把破碎的东西一片片修补好,假装完好如初的,他宁可记得美好的样子,而不愿意去看破碎的痕迹。于是,爱情也终将随风飘去......

  《乱世佳人》观后感7

  终于把时长四小时的经典名篇《乱世佳人》看完,深深被女主斯嘉丽敢爱敢恨、为生活不屈不挠的精神打动了,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乱世出佳人!

  作品背景

  这部片子改编自《飘》,《飘》是美国女作家马格丽特·米切尔花费10时间完成的鸿篇巨著,所讲述的是一个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故事。

  影片开始于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夕,佐治亚州一个塔拉的庄园。斯佳丽是庄园庄主的女儿。

  为爱执着,敢爱敢恨的勇气令我敬佩

  斯嘉丽爱上了十二橡园的阿希礼·威尔克斯,但是阿希礼却选择了表妹玫兰妮,并定于次日在12棵橡树庄园举行烧烤,同时宣布两人订婚。 而斯嘉丽却不肯接受这一现实,执着于阿希礼真正爱的人是她,并展开了不守本分的大胆追求,遭受到阿希礼的拒绝。阿希礼和玫兰妮结婚,斯嘉丽并未死心,为了报复,将自己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玫兰妮的弟弟查尔斯,阿希礼和查尔斯作为征兵上了前线,不久查尔斯在军队中因肺炎去世,她也就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价,迅速地成为了寡妇。所有热情都似为他而燃。关于阿希礼的一切,作为一个旁人她不顾一切地参与,执拗得像一个孩子毫无忌惮地将自己心爱之物死死护着不撒手。这是斯嘉丽爱一个人的自信与勇敢。只要我爱你,与他人何干。

  誓死坚守原则令我刮目相看

  南北战争打响后很快前线传来消息,北方军快打过来了,不少人家惊惶地开始逃离家园,斯佳丽十分想要回去塔拉庄园,回到她所爱的充满慈爱的母亲身边。但阿希礼的妻子玫兰妮要生孩子了,因为之前答应过阿希礼替他照顾他的妻子,斯佳丽只好留下来照顾她。 尽管她无比地想抛下一切回到母亲身边,公主般的她并没有一走了之,而是冒着危险留下来照顾所爱的人的妻子,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公主,为了守信把自己的棱角磨平。让我感动的是斯嘉丽做人守信,大度的原则。

  白瑞德这样的人啊,有点痞但实在温暖

  在十二橡园,当她对阿希礼死缠烂打时,斯嘉丽邂逅了 “不是绅士”的白瑞德,白瑞德被斯嘉丽的活力所吸引,而斯嘉丽却对其极为反感。而后在斯嘉丽服丧期间,斯佳丽和玫兰妮参加了一个慈善舞会,在那里她和瑞德再次相遇。白瑞德已经成为一个英雄般的人物,斯佳丽当时还在服丧期间,为了解脱斯嘉丽爱玩的本性,使她能从服丧不能跳舞的压抑中走出来,白瑞德花重金钱邀其共舞,借口是为南方战争奉献,而她也爽快地接受了瑞德的邀请,与之共舞。在跳舞的时候,瑞德告诉斯佳丽他决心得到她,而斯佳丽说永无可能。8个月后,南部军队大败,亚特兰大挤满了受伤的军人。走投无路想回塔拉庄园的斯嘉丽想到了白瑞德,白瑞德骑马出现,并将她们送出城,他将她们留在去塔拉的路上,自己则选择了参军。

  一个看起来笑里都藏刀的人,在最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帮助,实在是感动。

  接过命运的考验,成为自己的英雄

  在回家的路上,她发现十二橡园已经焚毁,塔拉庄园还在,而她所朝思暮想的母亲刚刚去世,她悲痛欲绝,而她的父亲也由于过度悲伤而神经错乱。面对变化如此之大的家庭,斯嘉丽有种无力感,但很快她就从悲痛中走出来,因为她是长女,不得不承担起这一切,她成为一家人的支柱,斯佳丽发誓要让家人不再挨饿,“上帝为我作证,我将不再 饿。“(“As God is my witness, I'll never be hungry again.”)的誓言掷地有声。 斯佳丽带领仆人采摘棉花来维持生活。她甚至射杀了一个企图偷窃的北方逃兵,并从他的背袋里找到了金币。父亲杰拉尔德奥哈拉在骑马驱逐一个窥视他财产的人的时候不幸从马上摔落身亡。斯佳丽继续照顾整个家庭,她发现自己难以支付庄园的重税。因此她精心打扮自己,窘迫的生活使她没有一件得体的衣服,因此将窗帘做成了自己的新衣去亚特兰大找白瑞德求助。然而瑞德告诉她自己的外国银行账户已经被冻结了,不能给她以帮助。在返回的途中,斯佳丽遇上了她妹妹苏伦的未婚夫弗兰克·肯尼迪,弗兰克成功地经营者一家商店和木材工厂。斯佳丽为了守住塔拉庄园,为了借助弗兰克.肯尼迪的力量重振家园,勾引了自己的妹夫,很快成为了弗兰克.肯尼迪夫人,她成为一个八面玲珑的商人。因为不择手段遭到自己的妹妹的恨与针锋相对。倔强的她丝毫不理会,为了生活,她一个女人独自驾车做生意,甚至与侵略他们土地的北方人做买卖,因此备受争议,斯嘉丽承受着一般女子无法背起的重压,但她没有畏惧依然向前走。

  柏瑞德和斯嘉丽曲折多难的爱情

  在斯嘉丽第二次成为寡妇时,白瑞德再次出现在斯佳丽面前向她求婚。她终于被真诚的白瑞德所感动,后来在一起有了女儿Bonnie,可糊涂的斯嘉丽却以为自己还是爱着卫希礼,当听到卫希礼说想回到以前简单的生活时,她拥抱了卫希礼,这一幕刚好被仇恨她的妹妹英蒂安看见,流言产生,当斯佳丽醒来准备和白瑞德重新开始的时候,白瑞德却向她提出了离婚,并带着邦妮去了伦敦。当他们回来的时候,斯佳丽告诉白瑞德她再次怀孕,白瑞德显得很冷漠。白瑞德走出房屋,斯佳丽冲过去追他,却不慎从楼梯摔落流产。斯佳丽慢慢恢复了身体,白瑞德准备与她重修旧好,小邦妮,和她的祖父一样,从她的小马上摔落身亡。斯佳丽和白瑞德互相指责,玫兰妮前来安慰她们。玫兰妮由于在怀孕期间过度操劳而病倒。在她临终前,她要求斯佳丽帮助她照顾阿希礼,并告诉斯佳丽白瑞德是多么地爱她。门外,阿希礼泪如雨下,而斯佳丽终于认识到她对于阿希礼是无足轻重,她的对阿希礼的爱其实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白瑞德。斯佳丽跑回家,却发现白瑞德正在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她,并说现在才想起挽救他们的婚姻已经为时已晚。斯佳丽哀求白瑞德不要离开她,并说其实她一直爱的是白瑞德,她从来没有爱过阿希礼。白瑞德说当邦妮逝世时,他们曾有机会复合,现在机会已经没有了。 当瑞德迈出大门的时候,斯佳丽问:“白瑞德,如果你走了,我将去哪里?我该做什么?”白瑞德说,“坦白讲,亲爱的,我一点也不在乎。”(总觉得白瑞德依然深爱着任性美丽的斯嘉丽,等悲伤消退后,她一定会回到斯嘉丽身边的)

  一起相信,只要日子还在,生活一定会变好

  还有什么比得到后再失去来得绝望,丈夫白瑞德,女儿Bonnie的离开都没有将斯嘉丽打到,但她还是站起来对着日落黄昏喊出了对生活的自信与憧憬:塔拉庄园,我的家!我要回家。总有一天我会让他回来的!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就是佳人斯嘉丽,不屈不挠的女英雄。

  《乱世佳人》观后感8

  每次看完《乱世佳人》,这样的一个场景总会在我脑海中不断呈现:斯嘉丽泪眼婆娑地蹲坐在楼梯上,心底有百般忏悔,喃喃地说了那句让那让我铭心刻骨的台词——“tomorrow is another day。” 真爱从不会迟无论是面对战争的废墟和硝烟、母亲和父亲的去世、生活的贫穷艰难还是女儿的夭折,在和她承受同样的痛苦和艰难的人们当中,她都是最刚强、最坚韧的一个和最先从痛苦和艰难中走出来的一个。当斯佳丽面对着已是满目伤痕泰勒庄园时,她的坚韧和刚强令她这个家中的长女担起家长的重担。在影片的末尾,她还坚定地告诉我们:“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在影片中郝思嘉为了赌气嫁给了查尔斯,为了金钱嫁给了费兰克。她其实根本不爱他们,渐渐的我觉得郝思嘉因为战争等因素开始变得有欲望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确实应该为自己能生存下去而去不择手段。很少有电影会刻画一个女主的缺点的。从开篇到结束,她的虚荣、刻薄表现的一览无遗,可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她是坚强的,为了保卫国家保卫故土,不顾一切的掩饰柔弱,在战火纷飞的时候,她不顾自己生命危险回到桃瑞园,她相信那片土地给予了她信仰与力量。也许是因为这种精神让瑞德深深的爱上他,无论她嫁了几个人,男主都不离不弃的守护她。本来也许可以幸福的走完余生,转眼间却各奔东西。她们感情的兴衰史也许也印证了南方名族的历史,像风一样飘散在历史的洪流中。

  影片的结束是悲哀的,经历了战火,家族重建,丈夫出走的郝思嘉却又迎来了女儿的不幸夭折,但她始终没有对命运低头 ,一次次活出了自己,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命运可以生生不息的燃烧着,别低头,这个世界总有出路。

  《乱世佳人》观后感9

  作为好莱坞影史上值得骄傲的一部影片,《乱世佳人》改编自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Gone with the Wind”。在这部家喻户晓的传世经典中,女作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19世纪美国南方战争与和平的史诗般的恢弘画卷。正是在这幅壮丽华美的画卷中,斯嘉丽与瑞德上演了一出出罗曼蒂克式的爱情纠葛。电影《乱世佳人》基本重现了原著的主要情节,于1939年被搬上银幕。简而言之,《乱世佳人》描绘的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一篇腥风血雨中绽放的动人心弦的传奇故事。

  电影《乱世佳人》基本重现了原著的主要情节,于1939年被搬上银幕。简而言之,《乱世佳人》描绘的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一篇腥风血雨中绽放的动人心弦的传奇故事。

  “

  故事起始于1861的美国佐治亚州。与多数情窦初开的少女一样,塔拉的千金小姐斯嘉丽钟情于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艾希礼。与此同时,瑞德·巴特勒,一个骄傲狂野、玩世不恭、为绅士们所不齿的投机家,一见钟情,深深爱上了斯嘉丽。历经战争的劫难与生存的艰辛,斯嘉丽逐渐走向成熟。

  ”

  “

  几经周折,斯嘉丽同意了瑞德的求婚。但二人婚后的生活却并不和睦,斯嘉丽对艾希礼的念念不忘耗尽了瑞德的耐心,女儿邦尼的死更是切断了夫妻之间最后的纽带。当斯嘉丽最终意识到自己内心深爱的其实是瑞德时,已经感到疲倦,心灰意冷的瑞德决然地选择了离去。

  ”

  同为南方贵族社会的叛逆者,瑞德与斯嘉丽的爱情纠葛似乎从一开始就在情理之中。正如瑞德所说的一样,“我爱你,因为我们太相像了。我们都太坏了,自私又狡猾,但都能够正视现实,敢说真话。”用传统的道德观审视斯嘉丽,她显然不是一个淑女,甚至称不上是一个“好人”。她的任性一如她的率真,令人又爱又恨。费雯·丽塑造的斯嘉丽较为精准地还原了原著中的人物形象,而对于本片包揽十项奥斯卡大奖的辉煌成绩,费雯·丽出色的表现可谓功不可没。

  作为一部开创好莱坞“恢弘巨制”时代的影片,《乱世佳人》的卓越之处在于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构建主人公罗曼蒂克式的爱情。影片用了许多宏大的场面作为爱情的背景,许多场景片段已经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在亚特兰大燃烧的市镇中,和着夜幕下阵阵爆炸的巨响,瑞德穿着白色礼服翩然而至,悠然地赶起马车,护着斯嘉丽穿越层层火海。斯嘉丽的慌乱恼怒与瑞德幽默的反讽讥嘲令人印象深刻,火光中吻别更是充满了罗曼蒂克的情调。猩红色的烟雾为镜头下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原著中经典的离别场景在影片中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再现。

  同样值得称道的是,虽然在编排上以原著为基础,但《乱世佳人》整体的艺术效果相比原著并不逊色。得益于演员出色的表现和剧组精心的场景安排,本片的浪漫气息比原著更加浓重。片中一些卓越的场景更是取得了超越原著的艺术成就。在田间猩红色的雾霭中,被饥饿与忧虑折磨得精疲力尽的斯嘉丽绝望地拔起一个萝卜,站在塔拉的红土地上,握紧拳头向上帝宣誓:“上帝给我作证!上帝给我作证!他们休想打垮我!我一定要渡过难关,等一切都过去,我绝不再挨饿,也不让家里人挨饿!哪怕为此去撒谎、偷窃、欺骗或者杀人!上帝给我作证!我决不再忍饥挨饿!”此时此刻,在塔拉庄园的红土地上,作为一个少女的斯嘉丽带着南方残存的最后一丝虚伪、优雅与浮华,随风飘散,一去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斯嘉丽,一个直面现实,不畏困难的斯嘉丽。在暗色的黄昏中,紧握双拳的斯嘉丽已经成为一个黑色剪影,柔弱但却坚定地矗立在塔拉的土地上。这残酷而不乏浪漫的一幕是影片最经典的高潮,可以说,这一场景的艺术效果已经完成了对原著的超越。

  片中的对白在较大程度上遵循了原著,不过影片也对一些片段进行了独出心裁的改编。最成功的革新莫过于片尾瑞德对斯嘉丽哀求的嘲弄:“坦率地说,亲爱的,我一点也不在乎。”在这里,影片对原著的语言进行了大幅的删改,空前强化的决绝与嘲弄意味使它问鼎好莱坞电影百年经典台词之首,但原著中瑞德的话更偏重委婉与伤感,与电影相比,具有另一种罗曼蒂克式的意蕴。

  “

  “斯嘉,我从来就不是这样的人,能够耐心地拾起碎片,把它们用胶水粘在一起,然后我告诉我自己,修复过后的跟新的一样好。打破的就是打破的——我宁愿去回忆它还完好无损时的样子,而不愿意去修好它,然后在我的有生之年看着那个破碎的地方。也许,如果我年轻一些的话——

  ”

  他叹了口气,“可是,我太老了,不相信像清白的历史这类多愁善感的事,而后一切重新开始。我太老了,不能承担不断说谎的负担,而这个负担是因生活在彬彬有礼的理想幻灭的时候伴随而来的。我不能既跟你生活在一起,又跟你撒谎,我自然也不能对自己说谎话。我现在连对你也不能说谎了。我希望我还能在乎你做的事,或者你到哪里去,可我做不到了。

  ”

  如果说《乱世佳人》除了爱情电影还有其他的属性,那么它便是一部缅怀南方社会生活的史诗,是一部表达对旧南方的凭吊与追忆的罗曼蒂克式的史诗。”A civilization has gone with the wind”.正如电影片头的字幕一样,《乱世佳人》用细腻而优美的镜头语言追忆了一个业已随风而逝的文明。这里有南方绅士的彬彬有礼,有南方特有的自然而和谐的田园牧歌。有先生小姐们盛装出席的豪华舞会,也有斯嘉丽的俏皮任性与瑞德的玩世不恭。影片精心的布景中,南方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景象,黑人与白人各司其职,相处和睦。借助于这部史诗级的电影,我们得以一窥旧南方的诗意与浪漫。

  而真正奠定《乱世佳人》史诗地位的,则是影片对南北战争的描绘。通过镜头的白描,南方文明的崩溃,南方社会与时代的剧变被生动地展现出来。从一望无际的静谧田园到火光中骚动的人影,从军官宴会上得意的吹嘘到夫人们等待伤亡名单时急切的眼神,本片站在南方人的视角为我们描述了与大众印象迥异的南北战争,一部幻梦在现实中破裂的史诗,一部由欢乐到挣扎,再从挣扎走向振奋或是消沉的战争与和平的史诗。随着南方在军事上的失败,活着的人被迫接受生存的考验,从前一切传统的生活方式都随风而逝,一去不返了。而这也正是英文书名”Gone with the wind”的意义所在。

  正如无论是译成“飘”还是“乱世佳人”,翻译家们都无法确切表达出英文名“随风而逝”的意义一样,在许多读者与观众的心中,”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句斯嘉丽的生存宣言,似乎也很难用汉语传达其全部意蕴。历经生活的剧变,斯嘉丽终于明白了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苦苦哀求无果,无奈地望着瑞德深色的背影在浓雾之中逐渐隐去,伤心欲绝的斯嘉丽仿佛又回到了塔拉那个战火中红土飞扬的黄昏,那个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渡过难关,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的黄昏。踏着脚下猩红色的土地,望着门外猩红色的雾霭,这个任性、倔强而又令人着迷的少妇又将如何追寻属于自己的浪漫呢?请允许我们尽情地享受这想象赋予的权利吧:”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乱世佳人》观后感10

  永远的《乱世佳人》,极致的浪漫

  极致的爱情,在于它的不平凡,在战争年代这种恢弘的背景下,肆意淋漓地爱一场,轰轰烈烈,刻骨铭心。

  《乱世佳人》这部电影,改编自美国著名小说《飘》,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段极致的爱情故事。南方庄园主的女儿斯嘉丽·奥哈拉一直爱着艾希礼,却得不到他。在战争爆发那一天,她遇到了白瑞德,他们经历了无数的磨难,终于在一起,但是猜忌、流言、丧子……使得白瑞德最终离开了斯嘉丽,那一刻,斯嘉丽才明白自己爱他。一个爱情故事,在战争之下缓缓展开,南北战争的风雨,南方文明与北方文明的对立排斥,新旧思潮的交锋,奴隶制与人性的博弈……爱情是伟大的,也是不朽的。

  斯嘉丽是一个极其有魅力的女人,美丽狡猾,她可以在宴会上把所有男人拢在身旁,她的一颦一笑,处处散发着女人的魅力,几乎所有男人都爱上了她。她聪明能干,敢爱敢恨,毫不做作,想要什么就拼命去得到,从不在意他人的目光。而另一方面,她自私,嫉妒,眷恋金钱,野心很大,不讲人情。为了拯救庄园的税务问题,她不惜拆散妹妹和其男朋友,与妹妹的男友结婚;她嫁给白瑞德,既爱他的人也爱他的钱,同时她也对艾希礼念念不忘。斯嘉丽如猫,精巧可人,又叛逆倔强。

  白瑞德作为男主角出场时,已经是一个久经世故的人。他是穿越封锁线牟取暴利的商人,生于南方,又熟悉北方,是这场战争中为数不多的清醒的人。他个性粗率不拘,视道德如无物,野心极大,出入风月,富裕多金。就是这么一个复杂多变的人物,却深深爱着斯嘉丽。他的爱极其深沉强烈,对她,他风度翩翩,柔情似水,甚至可以包容她爱别的男人,当斯嘉丽幡然醒悟时,他却怀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离她而去了。在这场罗曼蒂克的爱情里,白瑞德完美得不可磨灭。

  影片中的一小段故事,可以说是展现了极致的浪漫。那时刚丧夫的斯嘉丽在亚特兰大帮忙救治伤员,那一天,亚特兰大被北方军队(也就是林肯一方)攻破,彻底沦陷。所有人都在逃命,斯嘉丽身边除了一个愚蠢的黑人丫头,再无他人可以求助,艾希礼的妻子梅兰妮恰逢生产,没有医生丈夫在身旁,三个女人急得团团转,手足无措。黑丫头去找白瑞德求助,他却在酒楼与别的女人喝酒助兴,一笑置之。孩子出生了,北佬马上就要打进来了,千钧一发之际,白瑞德驾马车风风火火赶来。

  此时炮声四起,火光冲天,火焰染红了云霞,举目望去,火红一片,枪击声,子弹声,爆炸声,逃命声,还有婴儿的哭声,混成一片。白瑞德驾车跑到斯嘉丽家门前,说到:“晚安,真是个好天气,普利西说你要去旅行。”明明是逃难,他却风度翩翩,与这混乱的战场格格不入。斯嘉丽说:“你再开玩笑,我就杀了你。”他上楼,以优雅的仪态问梅兰妮:“太太,请允许我扶着你。”十足的教养与风度。他们把产妇、新生儿和黑奴放在车上,白瑞德与斯嘉丽驾着马车离开亚特兰大。

  在炮火冲天的背景下,一对恋人驾着马车,亡命天涯。

  最极致的浪漫莫过于血色浪漫。

  一个长长的镜头,二人,一马,一车,呼啸而过,马跳过燃烧着的火药库,瞬间火药在身后爆炸,燃烧殆尽的房屋倒塌,天地殷红,炮声如雷,轰鸣不断,枪声刺耳,揪人心神,逃难大军如洪水般涌向前方,茫然不知方向。

  即使在这种情境下,白瑞德与斯嘉丽还相互挖苦。白瑞德说:“我们都很像,都坏透了,自私且精明,这世界把我们都撕成了碎片,我爱你胜过任何女人。”斯嘉丽说:“你应该羞愧,但愿一颗炮弹把你炸成一百万片。”

  他们生死相依,他们互相讥损,他们优雅十足。

  斯嘉丽独自回到了塔拉庄园,却发现最敬爱的母亲去世了,父亲神志不清,黑奴们几乎跑光了,棉花地也被毁了,这个十七八岁的少女很想找个肩膀哭泣,可是,她只有更年幼的妹妹。一个没跑的黑奴过来问她:“斯嘉丽小姐,我们应该怎么办?”

  她没有时间悲伤了,她立刻振作了起来,这一刻,她不再是斯嘉丽小姐,而是塔拉庄园的奥哈拉家主。

  影片除了爱情,还展示了其它内容,它的原名《Gone with the Wind》和电影开头的一段话,指出其实随风消逝的是南方文明,在马车上白瑞德也对斯嘉丽说:“你可以告诉你的子孙们,老南方是怎么一夜间覆灭的。”美国的南方文明是一种农业文明,是与北方的工业文明不同的文明。战争使斯嘉丽成长,使她从弱质少女成长为独立精明的女人,也让她失去了亲人,爱情;战争摧毁了人性,黑奴得到了解放,也破坏了原有的秩序,社会混乱。善良不足以谋生,奸邪当道,罪恶如蔓草,悄然滋生蔓延,敦朴自然的南方田园文明彻底随风消逝了。

  《乱世佳人》观后感11

  这部电影改编自《飘》,主要讲诉在南北战争时期,一名南方种植园主的女儿郝思嘉的爱情故事。在三次的婚姻的选择中和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她一步步从一个千金小姐成长为一个坚韧的成熟女性。

  首先,电影中的场景布置十分成功,符合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它给读者展现了美国南方奴隶主家庭的结构和风格、上层舞会的铺张绚丽,战争迫近的兵荒马乱及南方田园下层人民种植的场景。人物服装道具一应俱全,特别洛可可服饰叠加出来的繁复让人着迷,增加电影色彩变幻,增加看点的同时也使的影片的层次提高,变得更加精致。一部好的电影要在细节方面下足功夫。演员实力也不容小觑,郝思嘉扮演者斐雯丽深厚功底恰到好处展现人物的爱恨情仇。主角男主人公白瑞德的扮演者不羁狂妄中展现对女主深厚的爱和性格中叛逆。在人物的表演对话中娓娓把故事道来,体现出每个主要人物复杂的性格。

  在影片开头,郝思嘉去舞会时看得出她性格任性、大胆直白又极具魅力。她游刃有余游走在上层子弟之中,这时的她美丽而又骄傲。她不掩饰自己的情感,想直接对艾希里表白之际,无奈他即将订婚转而愤恨地宣布和查理斯结婚,婚礼定在艾希里婚礼的前一天,带有些许报复的意味。

  我认为她心理上的成长迈出的第一步是从她主动去医院当护士,为战争受伤的士兵提供救护。从她的视觉出发,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压迫。在屋子里面四处都是躺着的士兵,他们只能在原地躺着靠低沉的呜咽或是痛苦的号叫来减轻自己的痛苦。屋外却是兵荒马乱,人们什么也顾不上只想逃离这个不安宁的地方。昔日繁华的小镇早已没有明艳动人的色彩,只剩下灰色的荒凉。在特殊时期,郝思嘉没有心灵的震撼是不可能的。在她的性格里,本身有着一种大胆外露,随后这种大胆逐渐变成一种勇敢。毫无接生经验的她在没有依赖的情况下为玫兰妮接生,和黑人佣人慌乱形成对比,越是着急的时候她显得越冷静,明白自己该做什么。玫兰妮是她喜欢的人的妻子。她本来可以为了自己的私仇对她放任不理。但是她坚持认为自己一定要带着玫兰妮孩子和黑人佣人回家,而不是舍弃她们。在回家的艰辛路途中,路上饥渴的暴民、燃烧的建筑物、毫无生机的坍塌物,让人恐惧而又绝望。她在瑞德的帮助下脱离危险,独自踏上回家的归程。在这期间,她也有过不知所措的痛苦,对瑞德抛弃的埋怨。但是她还是站起来继续为了心中的信念向前走。而瑞德选择从军,他说他偏爱失败的事业、真正失败的事业。从这看出他们两人都一样的倔强不认输。

  人物的越复杂,反映越多内涵,就会越深刻。在影片的许多情节中,对于主人公的性格刻画十分到位。除去人物的生动阐释,情节带来的冲突和矛盾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给观众带来视觉、心灵的冲击。

  回到家后,和出嫁前时截然不同的场景。父亲患病,母亲去世,家里空荡荡只剩下一头牛。她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一天比一天坚强,她从承担家庭的重担开始,每天对自己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她不被困难打倒的那股韧劲足以让人佩服。但是她也有不择手段的方式,带着凉簿对待自己的姐妹,勾引姐妹的未婚夫。

  后来,她终于与一直爱她的搞私运军火和粮食致富的白瑞德结了婚。一年后,女儿邦妮出生,白瑞德把全部感情投注到邦妮身上。郝思嘉偶然翻阅艾希利的照片被白瑞德发现,终于导致了二人感情的破裂。当郝思嘉告诉白瑞德她已经再次怀孕时,白瑞德怀疑地问那是谁的孩子?郝思嘉在羞怒之下欲打白瑞德,却不慎滚下楼梯引起流产。白瑞德感到内疚,决心同郝思嘉言归于好,不料就在他俩谈话时,小女儿邦妮意外坠马摔死了。与此同时不幸的事也在另一个家庭里发生,韩媚兰终因操劳过度卧病不起。面对伤心欲绝毫无反应的艾希里,郝思嘉终于明白,她爱的艾希利其实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白瑞德。

  但白瑞德决心离开郝思嘉,返回老家去寻找美好的事物。被遗弃的郝思嘉站在浓雾迷漫的院中,想起了父亲曾经对她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她决定守在她的土地上重新创造新的生活,她期盼着美好的明天的到来。

  影片中后段主要集中于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种双方之间的误解紧紧抓住观影者的心绪,让人恨不得冲上去为他们解除误会。这就是矛盾冲突的魅力所在,若是仅仅以“王子公主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结束,满足了大众美好的感情向往的需要,却不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思考。倒不如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任观众发挥想象力。我想他们之间没能圆满在一起更多的是一种不信任,只相信自己。因为他们二者都是叛逆的人,不为现世所屈服。他们也都被现实所为难,虽然成功被解救,但是也造就他们对于自身认识的过分看重。所以,人们常说性格相似的人更适合做朋友,而性格能互补的人适合做伴侣也是友一定道理的。

  这部影片的内涵丰富,跟它时长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可以明显看出导演制片人对这部电影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演员的实力和功底过硬。当下的一些改编网络小说的电影,网络小说的名气吸引了一些原著粉,人气偶像也带来一定宣传效果,主客观因素致使票房成绩可观。但是,他们之中有些电影最多就是再现原著里文字,仅此而已。这使观众只能享受到其娱乐的效果,却没有文化的传递。这也看出一些电影制造者有些急功近利。

  一部好的电影就像一杯好茶,入口时醇厚,喝下去回甘。

  《乱世佳人》观后感12

  我相信当我提到这个电影名字的时候,就连很多没看过电影的人也会一个浅浅的印象,因为这是一部举世闻名的经典爱情电影,看这部电影的人大多也是根据它的荣誉与原版小说的经典程度慕名而来,这其中也包括我。“有的人一生只用一部小说就可以奠定自己在世界文坛上的独特地位”。这句话用来形容玛格丽特再合适不过,小说《飘》也让她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文学奖,而《乱世佳人》也正是由《飘》改编而来。

  从小我就喜欢大团圆式的结尾,虽然俗套一点,但却可以让我不对结局唏嘘不断,所以电影刚开始我就对男女主角最后会美满的在一起抱有希望,而最终的电影结局却不是这样,虽没有《泰坦尼克号》的结局那样印象深刻,惹人不断惋惜,但男主角白瑞德最后还是离开了斯卡莉,打算去追求自己心中的美好,独留下斯卡莉一个人孤独终老,还是令人不禁想要感概一番。

  电影的结局艾希礼的妻子梅兰妮因为难产去世,接近四个小时的电影进入了尾声,梅兰妮作为他们四个人之间爱情的平衡点,她的去世打破了这一局面的僵持,同时也暗示着白瑞德即将离开。在电影的中间部分——白瑞德与斯卡莉在伦敦度假时,斯卡莉就常做在大雾弥漫的场景里寻找一个人的梦境,看电影时候已经猜到她可能是在寻找白瑞德,但不明白究竟为何,而看完后面的情节以后才知道这其中的因果来由。

  这样的结局在一定程度可以说是女主角斯卡莉“自作自受”的结果,早年由于对艾希礼的爱意,让她对艾希礼不断越陷越深,而艾希礼的懦弱不懂得拒绝,还助长了斯卡莉对他的无尽幻想,尽管他已经和梅兰妮结婚生子。斯卡莉也因为这个不爱她的男人而忽略了另一个爱她的男人,也就是男主白瑞德,他如此的喜欢斯卡莉,而斯卡莉却屡次三番伤害他的心,他们爱的缠绵悱恻却又互相伤害,白瑞德支离破碎的心在他们共同的女儿白邦尼死后被再次碾碎。

  对于我而言,其实很羡慕斯卡莉,羡慕她的勇敢机智,当大家都为战争颠沛流离,惶恐不安的度日时,她选择的是勇敢直接的面对这些困难,并用自己的才智让塔拉庄园从满目疮痍恢复到战前的繁荣一片,还惊叹于她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女性,不同于庄园里其他的循规守矩的淑女小姐,敢于冲破世俗的禁锢,骄傲的为自己而活。但我又同情斯卡莉,她虽然任性骄傲得不可一世,却一生情路坎坷,早年爱而不得,让自己受尽情爱折磨,晚年因不珍惜眼前人而落下孤老一生的结局。

  整部电影看下来,其中的角色经典至极,其中的悲欢离合令人难以忘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欣赏一番,将会是一场特别的精神享受。

  《乱世佳人》观后感13

  在接连数日阅读了原著之后,观看了美国经典电影《乱世佳人》,再一次深深地被该影片费雯·丽所扮演的女主人公所吸引。

  《乱世佳人》又名《飘》,是一部经典的美国影片,有“好莱坞第一巨片”之称。该部影片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前夕,南方农场塔拉庄园的千金斯嘉丽一生的坎坷经历和曲折的爱情故事。《乱世佳人》展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动乱的社会现实,女主角斯嘉丽年轻貌美,但作为塔拉庄园主杰拉尔德的千金显示了没落奴隶主阶级残酷、贪婪、自信的本质特征。为了自己和家族利益斯嘉丽可以将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作为交易,但同时斯嘉丽又是一个勇敢、机智、美丽、执着坚强、敢爱敢恨的人。而演员克拉克.盖博饰演的男主人公瑞德则是放荡不羁、玩世不恭,豪迈却时而透露着绅士风度。瑞德从欣赏斯嘉丽到深深的爱上了斯嘉丽,最终因为失望而决定离开斯嘉丽,此时斯嘉丽才意识到自己真正爱着的是瑞德,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她希望他们能够重新开始,可是,瑞德觉得斯嘉丽从来都没有真心爱过自己,加上两人爱情的结晶——爱女的夭折更是让他对与思嘉的婚姻和爱情感到绝望。

  《乱世佳人》正如其名,在动荡的年代,女主人公斯嘉丽对爱情狂热追求,在美国南北战争的战乱中,斯嘉丽想尽一切办法艰难地生活下去。在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母亲去世,父亲痴傻的情况下,她没有抛下大家不顾,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挑起家庭重担,带领大家挺过了饥饿交加的最艰难时期,为了保住塔拉庄园,嫁给了她一点都不爱的弗兰克,以婚姻为代价换来了拯救塔拉这片土地的三百美元。在这期间,斯嘉丽种种行为展示了她虚伪、自私、贪婪的一面,但也体现出一种倔强、勇敢、坚强、敢爱敢恨的真性情,尤其在影片片尾,她的一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成为了永恒的经典,淋漓尽致地刻画出她的人物性格。

  《乱世佳人》的魅力贯穿了数个世纪,经典是永恒不朽的,主人公在困难面前勇敢无畏而又自信的精神让无数人为之感动,在动乱的年代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也让无数人难忘。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对爱情的信仰也是伟大的。正因为在这个内战的动乱年代,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也变得弥足珍贵。影片结尾“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句话不仅是女主人公真实人物性格的体现,更给予我们深刻的人生启迪。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