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郑义门》观后感影评精选13篇

郑义门观后感

  《郑义门》观后感1

  观看了《郑义门》后,片子虽然不长,一集十来分钟,共12集。把“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创造15代不分家、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的家族传奇,以及一幅幅孝廉文化图景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郑家的规矩”,是“郑义门”的精神支柱--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这部经数代人创制、增删的家训,将儒家的“孝义”理念,转换为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涵盖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完整家族管理体系,也成为郑氏族人历世承袭的行事“密码”。

  经过观看了这期节目,引导我们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深刻感受到了“郑义门”的传承精髓,汲取家规家风中的精华,虽说那是明朝时期的家规,但就现在来说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联系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与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也有二十多年了,大家相敬如宾,相互尊重,从未红过脸,被居委会评为“五好家庭示范户”,带头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家风。我认为,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我对公公婆婆当成自己的父母亲,尊重老人关心老人,有什么事情都与他们分享;老人也把我当女儿看待,从不说我的不好,有什么情况会与我商量解决。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是多么地幸福,我倍加珍惜!

  《郑义门》观后感2

  郑义门,位于金华浦江县城,15世同居,历经3个王朝,长达330多年,最盛时3000多人同锅吃饭。这庞大的家族群体,以怎样规矩和束缚、严令和法度,绵延子孙数百年,而且一宅同居,令明太祖朱元璋敕封其为“江南第一家”,宋、元、明正史为其列传,三朝传颂不息,令人觉得像一则不可思议的神话。

  一、严令齐家,肃然厚重

  走进一片绵延在白鳞溪畔的建筑群,一种肃然的气息扑面而来,随处都可以感受到这里的规矩森严。大门入口处有一个玄关,木板上赫然刻着:“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怡荒厥事,毋纵奢侈以干天刑,毋用妇言以间和气,毋以横非而扰门庭,毋耽曲蘖以乱厥性。”穿过师俭堂,有一条并不敞亮的过厅,两侧立着十多块一人高的木牌,上面刻有168条完整的《郑氏规范》。不用仔细读条规,身在条规前,就会感受到一股无法排遣的情绪,仿佛郑氏当家的那双幽暗的眼光无处不在地咄咄逼视过来。我不由想当郑氏子孙经过此处,必须将内心的杂念一一卸下,让自己的身体和思想都接受家规的检验,然后才迈开方正的步子挺身而过。

  看着、读着、再亲身感受着郑义门,这是怎样一个坚守规矩的家族,一代代子孙始终恪守着家规祖训。他们就像是一群高空穿越的行者,坚持以严密的家规为钢索,以忠孝仁义为平衡,以一种训练有素的姿态,严谨而又从容地穿越了330年的跨度。虽然这三百余年间,有硝烟与战火,也有灾难与浩劫,“郑义门”都得以安然度过。因此,《郑氏规范》对于这个庞大的家族来说,就是一种长效的黏合剂,有股神秘而又无比强大的力量,将一代又一代的郑氏族人严丝合缝地组建在一起。

  二、廉洁修身,清澈高洁

  郑义门里的“师俭堂”在“江南第一家”里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师俭”,就是崇尚节俭之意,也就是指低调做人、洁身自好、清廉淡泊,自觉抵御金钱和富贵的诱惑。

  通篇168条家规中,表达“师俭、戒奢”之意的就有17条之多。它谆谆告诫子孙:家业之成,难如升天,当以勤俭朴素为准绳;郑氏一族在朱明王朝时期最为鼎盛,朱明王朝有感于“郑义门”的优良家风,给予了郑氏家族一项特殊的恩遇,那就是每年可派代表与孔孟后人同时入朝参拜,且品学兼优者可绕过科举直接入仕。因此,郑氏子孙中做官的有很多。同居15世期间,七品以上的官员多达173人。这些官员职位差距巨大,他们任职的地域跨度数千里之遥,这些官员的经历也相当驳杂,从七品到二品,从衮衮大员到闲职小吏,涉及到多个时代,却无一有贪渎记录。细翻郑氏规范,第88条规定: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开除族籍,死后牌位不准放入宗祠,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家庭中,这是极为严厉的处罚,这意味着被整个家族抛弃。

  不难想象,当我们时刻谨记、时刻提醒的礼义廉耻等等都已融入到他们郑氏子孙血液中,融入他们日常生活习惯中的时候,任何法律条文都不再是框框和束缚,讲规矩、守法度俨然成为一种需要,而不是强加的要求了。正因如此,郑氏家族才产生了郑铢、郑机、郑祖琛等一批人,或严于律己,或严惩贪官,他们的品德就如同白麟溪一般清澈高洁。为后世树起了一个廉洁德治的良好典范!

  “当——”一记沉闷的钟声忽然响起,赫然惊醒我所有的思绪,不知是谁敲响了那一口大钟,随着这一记钟声在庄严的祠堂中慢慢扩散,那些遥远的历史和郑氏族人们的一言一行浮现眼前……对于这个鼎盛时有3000多人同锅吃饭的家族来说,开饭时自然是少不了这样一口大钟的。它还和另一旁架子上的“听训”鼓一起构成郑氏家族的指挥中枢。大钟总是以一种特有威严的发声,一声声都是不可违抗的命令,所有人一切行动都得听从它的调遣,且须令行禁止。这大钟已成为郑氏规范的号令载体,成为一种号令一致、言出必行的一种象征,更是郑氏绵延数百年,神话般存在的一枚印记。就像他们中庭的那幅楹联所描述的那样:“翼子贻孙,济济居同九世;规曾矩祖,绵绵义尚一门。”

  《郑义门》观后感3

  《郑义门》观后感:坚守优良家风家规,凝聚力量基业长青

  《郑义门》通过动漫的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弘扬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主旋律,传播清白做人,踏实做事的正能量。而今,在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透过郑义门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始终如一的执行力的现象背后深入分析其家风家规与理想信念更是影响深远,意义非凡。

  营造清白做人,严以修身的廉洁环境

  《郑义门》讲述了郑沂辞俸促廉、郑崇岳退还贿物等小故事,真实展现了郑氏一族勤勉清廉的家风,家族出了173名清官,并且无一人因贪污而被罢官的廉政传奇。

  现代社会虽然没有了郑氏家规中“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这种严苛的家族式规定,但对于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来说,廉洁从业、严以修身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只有自身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修养才能更好地为民办事。“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则是要求我们在严以修身的基础上,严以用权,时刻把“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入脑入耳入心,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经常性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狠抓落实贯彻好《廉政准则》,恪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自律标准,营造清白做人、严以修身的廉洁环境。

  崇尚行胜于言、不言而信的实干精神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事必躬亲,行胜于言,自己的行为本身就是最好的榜样和证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行动,身体力行胜于千百句空洞的口号。

  在这部动画系列中,《郑浩拒礼》和《致力为公》这两集故事中的主人公郑浩和郑濂展现给我们的是行胜于言、身体力行、廉洁奉公的正面形象。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结合当今的“三严三实”的专题教育活动,我们应该把正确的理想信念融入工作中,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谋事要实、做人要实、创业要实,自觉严格要求,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才能潜移默化地感染身边的人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才能在自己的团队中树立威信,凝聚力量。

  坚持勤俭持家、戒奢朴素的清白家风

  统。在新印发的《党员廉洁自律准则》中增加“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有关内容,是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对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的必然要求。

  南宋诗人陆游说“天下大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其中充分说明了“成于俭,败于奢”的历史规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也是如此,俭以养德,奢以灭志。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节俭意识却日渐淡薄,奢靡之风日盛。一些党员干部也随波逐流,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有的公款吃喝,花天酒地;有的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比阔气,动辄一掷千金;还有的在日常亲朋好友聚会中比阔气、讲排场。这些现象虽然是极少数,但败坏了党风、助长了歪风、玷污了家风。如果听任奢靡之风泛滥而不加控制,必将败坏党的形象、侵蚀党的肌体、腐蚀党的基业。

  好家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从小处着眼、小事着手、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在日常的待人接物、走亲访友中,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俭的传统美德,不铺张浪费、不排场阔气,自觉抵制骄奢淫逸,远离社会不正之风,坚持勤俭持家、戒奢朴素的清白家风。

  注重尊老爱幼、修身齐家的和谐氛围

  “听、听、听,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这些郑氏规范中的尊老爱幼、修身齐家等内容是“郑义门”的精神支柱,它将儒家的“孝义”理念,转换为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涵盖教子、修身、治家、处世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完整家族管理体系,成为郑氏家族历久弥新、基业长青的密码。

  “以德正心、以礼修身、以法齐家、以义济世”,尊老爱幼,治家严,家乃和;修身齐家,居乡恕,乡乃睦。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启蒙学校,通过尊老爱幼、修身齐家的优良家风,对孩子言传身教培育家风,奠定人性品质的基础。

  家风正,则人品正,处世亦正;家风不正,则人易怠,处世亦疏。家风是人品的镜子,是修养的源泉。传承传统优秀品质及优良家风,小而言之,是我们每个家族的重任,大而广之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基石。家风是酒,而尊老爱幼、修身齐家的理念更是陈年佳酿,透过岁月的重重帘幕的延续和传承更会愈加香醇。尊老爱幼,营造和谐家庭氛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古代知识分子做人信条也会在优良家风的正面引导、春风化雨下成为现实。

  坚守家风家规、始终如一的执着信念

  一个平凡而神奇的郑氏家族,延续整整900年,历经15代,为官贪墨指数为零,真正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独特的家风家规、始终如一的理想信念在当今社会仍然焕发出独有的生命力。

  一个家族,绵延千年,执行家风家规不仅仅是心血来潮,权宜之计,而是始终如一,长期坚守。郑氏家族的成功,不仅仅是郑氏家规好、家规严,更是整个家族对家风家规的传承与坚守。这个坚持,不仅仅是和平时期的默默坚守,切实践行,哪怕在疾风暴雨的强权面前,在面临家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郑氏家族依然不为所屈,坚守忠孝仁义、忠君爱国的信念。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建文帝)接位,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建文帝仓亡出逃,避难“江南第一家”,后朱棣派兵追杀至“江南第一家”,八世孙郑洽(翰林院待诏)不惧强权,捍卫正义依然随建文帝逃亡,郑氏家族毫无悬念地受到心胸狭隘的朱棣接位后的报复打击,但是郑氏家族依然坚守家风家规,成功渡过风雨如晦的岁月走到今天。

  而今,我们已推进到从严治党的实质性阶段,在这个重要历史时期,传承古训,树立家风,让孝悌、勤俭、大义、担当、责任这些关键词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自然的行为准则,这就要学习郑氏家族几百年如一日不忘初心本心,坚守清白家风家规的理想信念与执着精神,在日常的工作生活深入践行,身体力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奔向小康生活。

  《郑义门》观后感4

  郑义门,明太祖朱元璋敕封其为“江南第一家”,它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聚居,15世同居,历经3个王朝,长达340余年。而从古至今,郑义门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也被作为人们“修身齐家”之典范。家国同构,忠孝一理,所以《郑氏规范》也常常被放大,引入治国之道。如今虽然已不奉行宗亲家族之道,但是郑义门的故事精髓仍值得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借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可时时赋予其时代意义,源远流长。

  今日,郑义门的故事被改编成了廉政动画片《郑义门》,用活泼生动的动画展示了极具意义的关乎为人处事、教子、出仕为官等经典故事。观看后,其中“孝义”二字,已牢记脑中,深刻心中。

  “郑义门”之所以能够绵延不衰,其作重要的在于其思想指导——多达168条的《郑氏规范》。不仅如此,它还外化于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最后完善为管理体系。

  在这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就是“孝义”二字。“子孝其亲,为之孝;夫妻、兄弟、宗族、邻里之相互敬爱谓之义。所习所行,无非积善而已。”个人修身时做到“孝义”,那家风则正,而家风正,则民风正。“治国之要,在乎民风,民风之本,在乎家风。”这似乎可以以小见大,当然也是相辅相成的。人出自家庭,首先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而且其影响也是深入骨髓,伴人一生的。家风中的“孝义”在国家中就可上升为治国的“忠”。将这一“忠”用在现如今已经不再是“愚忠”和“奴性”。而是处在国家中敢于直面阴暗面,想办法去解决它,为国家变得光明美好而奋斗,而不是“敢怒不敢言”到顺从,甚至最后成为帮凶。

  “孝义”二字为郑氏家训之根本,而让家中的每个人都以此为行为规范的准则,在郑氏的管理体系中除了条文规范主要靠的的教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定下的家规必须人人坚守,不得有姑息之事。然而,家规中的惩戒只能视为手段,重点在于正人心,要让家中每个人都能将家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地遵守。将家规放大到国家的治理上,当今国家的基本国策之一是“依法治国”。然而法律只能让人不去做坏事,而教化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心中有法,让“百姓不忍于非。”公安机关是国家“依法治国”的行政机关,但仅仅做到表面的惩戒不法分子是不够的,还肩负着宣传教化的责任,让百姓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郑义门》中的《致力为公》、《郑浩拒礼》、《正风除弊》等集中已从家庭中走出来,涉及到了为官之礼了。这是与警察这份职业最息息相关的地方。身为执法机关,最讲究的就是清廉。“为官者应以报国为本,体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警察是国家公务员,是人民公仆,应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出仕者,若有贪墨,生则削其名籍,死则逐出祠堂。”在郑义门中虽然是家法规定,但上升到国家,法律也必严惩贪污受贿之人。所以这告诫我们要保持清正廉洁,不拿百姓一针一线,更不可以身试法。“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只有自己在为百姓办事时做到公正,才能严明;只有清正廉洁,依法行使手中权力,才能产生权威,让百姓信服。

  《郑义门》的故事应常记在心,让其成为明镜,以正自身之不足。

  《郑义门》观后感5

  自我约束、廉洁从教

  ——《郑义门》观后感

  《郑义门》采用古装动漫形式,展现了郑义门的良好家风,诠释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对故事有《以法其家》、《郑浩拒礼》、《正风除弊》等,印象最深的还要数《郑浩拒礼》了,它讲述了郑家子孙郑浩子担任知县期间,拒绝排场,拒绝礼单,挡住了各种诱惑,清廉为官的故事,揭示了“为官应为报国为本,体恤百姓,不可毫妄取”的家规。

  良好的家风是优秀品质在家庭中的积累与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一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义礼智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是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或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有爱,或克勤克俭、勤家置业,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或尽职做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家人,让后代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郑义门几百年来凝聚而出的优秀文化,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泯灭,而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衔接,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炫目的光芒。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是我们应有的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月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的“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从历史到当下,“郑义门”的精神内涵不曾褪色。它在新时代中,点亮清廉为官的意识,更拥有振聋发聩的教育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为此而骄傲,但同时更感到压力的巨大,我们不能愧对这一崇高而神圣的称号,我们的肩上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作为教师,无论面对怎样迷离的尘世,我们都应始终坚持廉洁从教。始终保持勤奋学习的习惯。学习是教师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学习就无法进步,能力就无法提高,方法就无法改进,执行政策也就不可能正确。不学习,思想就得不到改造,心灵就得不到静化,欲望就容易膨胀,就拒绝不了诱惑。教师要献身教育。教师所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把教育作为一种崇高的事业放在首位,乐于奉献,为世人作出表率。

  身为教师还要自我约束、廉洁从教。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的行为规范。清正廉洁,这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我们如果不遵守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就会破坏和扭曲一个人形象,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重、自律、自醒,排除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作为人民教师,除了法规约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引导外,主要靠教师用廉洁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自觉保持清廉纯洁的作风。这是廉洁从教的最深厚的思想基础。教师之所以受人尊敬,不仅是因为其职业的神圣,更重要的是其担负着培养一代又一代人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的特殊使命。然而,教师也是人,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要做到洁身自好,不追随物欲,并且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腐败思想的侵蚀,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同时,我们教师要时刻为自己敲醒警钟,不忘自己的特殊身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一个教师只有真正热爱学生,而且是热爱每一个学生,才会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竭尽全力地教育学生;才会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正执教这是廉洁从教的基础。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状况、学生家长等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教师从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崇高。

  身为教师,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有一部分人,淡忘了艰苦奋斗作风,贪图享受,热衷于追求个人享乐,抛弃党纪国法,贪污腐化,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恪守党的宗旨,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始终不渝的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把廉政的要求变成自觉行动,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守得住小节,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干事。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树立良好形象,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要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管好自己的“嘴、手、脚”,不做物质的奴力,做精神的强者。

  《郑义门》观后感6

  连续几天,我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观看了廉政动画片《郑义门》。

  《郑义门》写的是明朝时期郑家的事情。当时的郑家已历九世,家族人口达到三千多,并且一直聚族而居,没有分灶分家。这一庞大的家族群体,靠的就是郑家老祖宗留下的168条家规而管理家族的一切事务。比如说,郑家人不许在外赌博,小孩出门不许坐车,别人送金银珠宝不能收……

  《郑义门》中这样的一段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郑家子孙郑栋和他妈妈去舅舅家做客。在舅舅家,舅妈拿来一件丝绸衣服给郑栋穿,郑栋连连摆手说:“郑家家规规定了,未满25岁的人不能穿丝绸衣服。”舅妈又拿来一挂珍珠项链,要给郑栋妈妈戴上,郑栋妈妈情急之下要郑栋说说郑家家规是怎样要求的,郑栋一口答出:“亲戚之间不能送贵重的礼物。”郑栋帮妈妈巧妙地化解了待人接物的困扰。不知不觉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亲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开心地吃起饭来。这时舅妈夹起一块红烧肉要给郑栋吃,郑栋摇摇头说:“郑家除了逢五逢十,其他日子不许吃肉。”到了该回家的时间了,舅舅准备好马车送行,可小郑栋推辞道:“郑家家规里有‘三十里以内,不许坐车,只能步行’的规定。”舅妈怜惜地问:“你走得那么远吗?”小郑栋自信地点点头,答到“行”。在回家的路上,尽管郑栋累得不行,但他还是坚持走回家,在路上还帮助、教育了另外一个跟他年龄相仿的小男孩呢!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自己和周围的孩子。我们这些生活在蜜罐里的新一代,吃精细食品,穿戴时髦名牌,每天家长豪车接送,过年还嫌收的压岁钱少……这与当年的小郑栋比起来,差别太大了。看着这剧情,我都羞得无地自容。

  《郑义门》这部教育片,让我的内心深深震憾。我决心从现在起,做一个像小郑栋那样的好孩子,知荣辱、明是非、懂礼仪,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郑义门》观后感7

  历史洪荒中,有江南第一家——郑家。郑家有“郑氏规范”,流芳百世。郑家人具备着忠、义、仁、勇的道德品质,润泽郑氏子子孙孙,影响国人千千万万。

  “郑义门”曾经的光辉还在延续。

  “郑义门”历史的传承未被遗忘。

  “郑义门”它将永远被我们铭记。

  忠义之家

  忠,郑家人对国家忠心耿耿,为国家献出“郑式规范”,宣扬的是正能量,希望全民做正直的人。

  义,郑家人讲义气,决不因一个人恩怨而冷落,孤立他人,决不因为有人做且不光彩的事而欺负,唾弃于人。所谓相识一场,何必谁难为于谁?

  勇,郑家人在战场上是奋勇杀敌,精忠报国。就算是牺牲整个郑家,也无所畏惧。

  廉正之家

  郑家家规中记载:未成年人不许穿绸缎,戴金银。这是为了让小孩之间没有攀比心理,让他们一心一意学做人。

  郑家从始至终都履行“节约”行为,他们家一年节约下来的粮食可以让普通的三口之家吃几年。

  这不是一种“仁”么,这不是在履行着“道德义务”么?

  郑家的美德怎能叫人忘记。看过《郑义门》后,郑家的形象更是深存在我们心中,永不消逝。

  《郑义门》观后感8

  动画片《郑义门》让我感触很深,它告诉我一些对我现在乃至以后都很有用的道理。

  “以法齐家”在这里面它又让我知道了河防如同治家,水急而堤高。那些家法、家规固然好,但将礼教深入人心才是长久之计。

  还让我知道了贤惠的本义,何为贤惠?孝顺公婆,恭敬丈夫,慈爱子女,善待妯娌。何为不贤,举止轻浮,妒忌他人,恃强凌弱,拨弄事非。

  观看了《郑义门》,还让我明白了治家靠的是什么。治家靠的是教化,靠的是四维八德,靠的是忠孝仁义。

  《郑义门》更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自律者能够保其荣耀,不自律者灾祸就不远了。要想家业成,必须俭以持家。国之根本在于家!古人说“家风正,则民风正。家齐,而后国治。”而家风不正,就在于子女后代不懂规矩,不懂做人、做事的规矩,不能自律。所以说一个家里有一条好的家规,对这个家的子孙后代们会有一个很好的作用。

  古人崇尚植物。因为他们认为一些植物的精神可以教他们怎么做人。比如兰草,一些人崇尚兰草这种“夕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这样自强不息、孤芳自赏的精神。还有荷花,一些人用荷花这种初出淤泥而不染这种精神来勉励自己。告诫自己不要因为其他人坏而自己变坏,要初出淤泥而不染。

  古人还敬仰孝。认为百善孝为先,觉得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的人,那他就不佩称之为人。告诉后人做子女的要把孝用行动表示出来,不要挂在嘴边。

  总之,《郑义门》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做事和待人接物的道理。我要把《郑义门》里的内容古为今用,用来告诉自己每件事应该怎么处理,怎么去办。

  《郑义门》观后感9

  生活俭朴低调

  工作清廉做好

  -《郑义门》观后感

  近几天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展现《郑氏规范》要义的动漫片《郑义门》。这是一部以廉政教育为主题的动漫片,未曾看时猜想教育片嘛-又啥看头的,可看了以后却觉此片短小精焊,生动有趣,寓意深长,感受颇多。特别是这两点感受最深:“生活俭朴低调,工作清廉做好”。

  《郑义门》中的第6集《俭以持家》讲述的是郑氏九世孙郑栋去舅舅家做客,穿一身粗布衣裳,被舅妈嘲笑。12岁的郑栋自幼受郑氏家规熏陶,却不以为然,不卑不亢地说“虽然是布衣,可也是干净的”。《郑氏规范》121、122条规定子孙年未满二十五岁的,除棉衣用丝绸制作外,其余皆用棉布。除寒冬腊月穿棉鞋外,其余遇雨皆穿麻鞋。外出办事三十里路内必须步行。子弟年纪未满三十岁的不许饮酒,壮年后虽可少饮,亦不宜没有节制的沉醉于酒中,以致喝醉后喧哗吵闹,不顾尊长,违者鞭打。子弟未行冠礼的,学业未成,不能随意食肉。郑氏祖先只所以这样做,为的是要培养子孙勤劳吃苦精神,而且也让他们了解农家清贫的生活。生于大族,却能安于俭朴清苦,节衣缩食,实是不易。现在的人们,服装求时尚,品牌节节高;餐餐鱼和肉,还称胃不好;出门轿车送,还比车贵好。虽然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今非昔比,但勤劳俭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挥霍浪费可耻,而勤俭清廉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灵魂,应如郑氏家规一样从小培养。有的人说我们不会过穷日子的,那么试想一想,以当下的形势万一再来个“三年自然灾害”或是“八年抗战”之类的情况,那种不可抗力我们是无法控制的吧?这一点我们与“郑家”相比,惭愧至极,所以我以为生活应俭朴低调。

  《郑义门》的第7集《致力为公》讲述了当粮长的郑濂,不卖人情,不受贿赂,讲述的是“官有正条,民有合约”,秉公办事的故事,揭示的是“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家规。第9集《郑浩拒礼》讲述了郑家子孙郑浩在担任知县期间,拒绝排场,拒绝礼品(大到金银珠宝,小到柴米饭食),抵挡住各种诱惑,清廉为官,展现了“为官者应以报国为本,体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的家规,真正做到廉官不饮盗泉之水,志士不受嗟来之食。《郑氏规范》86、87、88条讲的都是廉洁廉政的规矩,都是针对郑家出仕当官的人规定的。它教育郑氏子孙出仕为官后,应该奉公守法,努力政事,不要涉足贪污受贿之事,以辱没家庭、触犯家法。子孙在出任官员期间,有因为贪污受贿而臭名远扬让公堂知晓者,生前则在《谱图》上削去其名字,死后则不许入祠堂。正因为如此,郑义门代代出清官,七品以上官员共计173人,官位最高者为礼部尚书,没有一个人因贪污受贿而罢官。郑义门清正廉洁不出贪官,与几年前吃拿卡要盛行,清正廉洁反为异类的社会现象截然相反,与郑义门比那是历史的倒退,再不制止将亡党亡国。纵有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万,夜眠八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古贤人视钱财如粪土,现某些官员却拜金重权,贪脏枉法之人级别之高、贪腐数额之大史无前例,和珅如在,也将甘拜下风,自叹不如。好在以习总书记为首的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执政后,审时度势,着手反腐倡廉,当斩不乱,拍蝇打虎一起上,风清了,气正了。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应当好好学习《郑氏规范》,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干部,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我以为权莫争利莫贪,工作应廉洁做好。

  劝君莫做守财奴,劝君常看郑义门,多思已过,多想人好。俭朴持家,廉洁奉公。生活俭朴低调,工作清廉做好!

  《郑义门》观后感10

  《郑义门》观后感

  2016年是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年,学习以各种形式在党内迅速开展起来,观看廉政动漫《郑义门》就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接受严纪律、讲规矩、崇廉洁、重家风的教育。

  《郑义门》通过《郑浩拒礼》、《俭以持家》、《正风除弊》等12个生动故事,体现“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郑家的规矩”是“郑义门”的精神支柱,经历数代人的创制、增删,将儒家的“孝义”转换成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家规传承,郑氏家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郑氏族人自觉以家规为尺,注重自我修为。从历史到当下,“郑义门”精神内涵不曾褪色,点亮了清廉为官的意识。

  《致力为公》、《郑浩拒礼》、《正风除弊》等集中已经从家庭走出来,涉及到了为官之礼。这与我们当下的反腐倡廉息息相关。倡导优良家风正是反腐倡廉新阶段,是一大努力方向。毕竟,一家不治,何以治单位?作为单位负责人,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当好富通物流的“领头羊”,如何能够把富通运作好,提高效益;如何使我们的职工幸福感提高,这些都是我的奋斗目标。《郑义门》一个个生动短小的故事,里面阐述了几百年来凝聚而出的优秀文化,作为企业“一把手”、作为新时期党员干部,要让这种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发扬广大是我的责任,同时,也任重而道远。我必须以身作则发挥领导作用,坚持率先垂范、上行下效,从源头抓起,要真抓实干,在实干中提升效能。

  公司发展离不开中坚力量,公司中层正是链接高层和基层的重要纽带,上传下达是推动公司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加大对中层人员的学习教育,使他们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和党员宗旨。在日常工作中,中层肯定经常碰到各种“钉子”,这就需要我们公司中层用一个非常健康的心态去对待。甚至有时候还要自己去找“钉子”碰。主动深入基层,接近群众,既能看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也能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要敢于担当,担当得越多,获得的信任越大,不敷衍、不推卸责任,要本着一颗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心,去对待每一项工作。

  我们党员干部要以此次“两学一种”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要站在推动公司发展的高度,从我做起,从领导班子做起,切实抓实抓好队伍管理,打造一支群众认可、素质过硬、勇于担当的一流党员队伍。

  《郑义门》观后感11

  《郑义门》是一部关于规矩和道德的动画片,讲述的是关于郑家的故事。

  郑家是有名的孝道之家,郑家人遵守祖训,孝亲敬长,做人清廉,待人和善。不计较别人的错误,却容不得自己犯一点错误,连小孩子都如此。我觉得这部动画片很有教育意义,我对郑家人的品德和做事的态度很敬佩。

  对他人要宽容,对自己要严格,有错误要及时改正,在小事上不要斤斤计较。看到他人犯错误要阻止,让他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即使做不到他们那样刻苦,但也要做到问心无愧。

  做官的就要清廉,向郑家人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坦坦荡荡,造福百姓。但看到其他官员的不对时,要勇于指出,做一个忠臣。即使“伴君如伴虎”,哪怕是一不小心,官便做不成了,但也要正直。否则,与贪官同流合污,那当官有什么意义呢?

  可见,《郑义门》不仅对我们有教育意义,而是对所有人都有启迪,它能教我们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让我们明白道德的意义。如果,我们都像郑氏家族那样,世界该会多好啊!

  《郑义门》观后感12

  “郑义门”是凝聚着万年世规的郑氏家族,它的历史从未停止过的辉煌,

  百代佳规传百代,千年家族记千年。郑佳历史的痕迹,且看且思。郑家历史的光辉,且听且记。郑家历史的传承,且行且盛。

  郑及被称为“江南第一家”,而最令人称奇的却是郑家九世同堂没有分家。郑家子孙三千人,同吃,同住,同工作,而能使郑家子孙九世不散的根本原因是郑家的“郑氏族谱”也称“郑氏规范”。这是由郑氏的第一任族长郑德璋与几任族长的心血凝聚成的一百六十八条族规,这些族规经历百年风雨,却依旧使郑家子孙成为“忠孝礼仪廉,江南第一家”。想不到的是,一个家也可以影响到一个国。郑氏规范由当时明朝开国文臣宋濂的重新编整,他向明朝皇帝朱元璋推荐用“郑氏规范”来治国。也如宋濂所说:“治国之要,在乎民风,民风之要,在乎家风……是有把家风,民风治理好天下才能有好的风气。”

  《郑义门》歌中所唱:“清风益袖坦荡,重道无私担当,守信从简清亮,不染尘俗欲望,尊长爱幼安康,有礼有序有方,时时刻刻不忘,上到一国之礼,下到一家之训,以一己绵薄之力将文心美誉传递,下到一国之风,小国一家之语,将真实化境延续。”如歌中所写,人只有请廉从事才能坦坦荡荡做人;人只有守信节简才能将生活点亮,才能不被世俗的东西沾染……

  《郑义门》观后感13

  周末晚上打开电视,印入眼帘的便是《郑义门》中那质朴的脸。听到皇帝问的一个问题:“别人富贵人家中三世同堂都不能安其乐,过得和谐,而你郑义门中九世同堂却能够其乐融融,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我也十分好奇,这是什么原因呢?只听那郑廉说到:郑义门中将不同年龄段的人分划不同的地方从而达到和谐,门中人严格遵守《郑氏规范》中来生活。

  《郑义门》的故事很感人,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其中一个郑氏子孙,年龄不过十二,在陪他母亲拜访娘家人时,舅娘为他做了一件锦布衣服,他却未接受。这只因为《郑氏规范》中说,门中子弟,年龄不超过十八时,不得穿锦布做的衣裳,门中女眷,不得带过贵重的饰品,不得随意接受家人赠送的过贵重的物品。我不禁感叹,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总以为古人不如我们,但从这件事上来看,我认为在品德思想方面,我们真比不上他们。最重要的是那郑家子弟在受到别人挑衅时,他们不仅不和别人争吵,反而在别人有困难时牺牲自己最喜爱的物品,去帮助别人,也不闹。

  观看《郑义门》,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惟政可以惜福,惟政可以养廉。这比较起其他电视剧来说,看《郑义门》受益要多得多。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