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勇敢的心》观后感影评(精选12篇)

勇敢的心观后感

  《勇敢的心》观后感1

  对于《勇敢的心》这部电影,是小时候没有网络的时代在周六晚上电影频道佳片有约看的,据说是身为男人必看的片子,一直喜欢此类题材的电影,名人传记什么的,特别是英雄的(比如看得快睡着的《阿育王》)。刚找了主题曲来听(For the Love of a Princess有兴趣的可以一听感受),悠扬又凄婉的苏格兰风笛(在《泰坦尼克号》中同样有此功效),刹那眼睛湿润了,仿佛找回了初见此电影给我带来的震撼的感觉,又听到了熟悉的旋律,仿佛在向我们娓娓道来这一悲情史诗。影片开头是镜头掠过苏格兰藏青色的山脉、森林和白雾袅袅的村庄,美景之下,出了一群英雄,其中的一位就是向往自由的领袖华莱士(当然电影会与真实历史有些偏差)。此片老牌帅哥梅尔吉布森自导自演,夺得许多大奖,这样一部史诗巨作让我看后得知什么叫荡气回肠、铁血柔情。

  因为有历史背景,就说点英格兰和苏格兰那点不得不说的事情,从1297年9月11日史灵特战役发生(此片中有此战役),到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的政府和议会合并,再到今年9月18日苏格兰将举行是否脱离英国独立的全民公投,苏格兰人的民族意志从未丢失。。。也许正因为自古英格兰对苏格兰的暴政,也许因为英格兰人觉得苏格兰人北爱尔兰人比他们穷而嫌弃他们占用了本应该他们独享的社会资源。。。

  整部电影,始于华莱士从小父兄惨死的凄惨命运,青梅竹马爱人对他的抚慰,直到失去爱人的他再也无法平静自己的心情,一份不得不抗争的心和对自由深深的信仰让他成了神话般的领袖。我感觉到了深深的无奈,其实苏格兰人民想要的也不过是可以平等的、自由的、有尊严的活着,可是这社会注定是不公平的,不过有阶级压迫就是反阶级压迫的心,需要的,不过是这样一个引领人民迈向自由的人。我看到苏格兰的糙汉子们是穿着裙子上的战场,光着屁股挑衅英格兰军,光明正大地侮辱敌人。可是战争注定是残酷的,因为错信、背叛、脆弱,战场成了坟场,还穿着苏格兰裙的尸体相互压着,插满的刀剑,被骑兵的马蹄碾碎的脸,妇女们在悲伤地寻找无数相似尸体中属于她们的丈夫、兄长、儿子、父亲,无限悲凉残酷,记得当时的心情就是为什么要有战争,直到现在还是有这样的疑问,因为我实在不愿意看到生离死别、天人永隔。历史的代价是惨重的,人类用血铸造辉煌,用血铺垫和平。

  华莱士最后还是义无反顾面对属于他的死亡,他说”每个人都会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他知道他将面临的是什么(当时刑法相当残酷,想想满清十大酷刑),他也会害怕,也希望赐予他力量去面对死亡。因为他也不知道他是否能在莫大的痛苦中将自己的信念和尊严捍卫到最后。英国人民唾弃他、侮辱他、为他即将死去而欢呼(对于英格兰人华莱士是杀他们父兄的恶魔),当他饱受疼痛,在英格兰民众也不忍而为他求情开恩的时候,他用尽他生命中最后的力量大喊了一声“Freedom”,这是他毕生追求所信仰的呀,最后一刻他仿佛又看到了自己逝去的爱人,手中的定情物也掉落了。即使十年前看过,现在我再回想这一幕,依旧会潸然泪下,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于这一幕有着深刻的记忆以及被深深震撼过。没有了华莱士的苏格兰军最终追随着他的意志抗争到了最后,并取得了胜利,为自己为自己的民族赢得了与华莱士同样信仰和追求的自由。而那把无数次在华莱士手中出现的剑被插在了一大片绿地上,剑柄上的红色绸带一直飘扬到了影片最后,生命不止,斗争不止。相信每个男人都想成为华莱士这样的男人,可并非每个男人都有他这样的勇气,我想真正的男人需要有这样一颗坚毅而勇敢的心,自由需要付出代价,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多数人甚至后代乃至整个民族的解放,这就是英雄伟大所在,华莱士魂飞魄散,但是他的精神笼罩着整个苏格兰大地。

  PS:有人说这不就是一群农民在打仗么,说的没错,可是谁不愿好好的生活而去冒着送命的危险去打仗呢,为什么华莱士振臂一呼,其他人立马揭竿而起,自然是被逼到一定程度才会如此,说到底“自由引导人民”真的没错。

  《勇敢的心》观后感2

  威廉·华莱士被砍头之后,他的身体被切成好几块。他的头颅被挂在伦敦塔桥上,官方鼓励过往的人来嘲笑这个曾经带给英格兰人极大恐惧的人。他的四肢则被送到大不列颠的4个角落,警告一些想叛变的人。

  即使英王爱德华一世这样做,还是吓不倒苏格兰人。华莱士舍生取义的故事传遍了整个苏格兰,他临死前所表现的勇气更令他的同胞引以为荣。他的死在苏格兰人的胸中燃起了一把熊熊的烈火。他们都投效在剩下的惟一能领导苏格兰的人——罗伯特·布鲁斯旗下。

  罗伯特·布鲁斯一句的“你们曾经和华莱士一起流血!”他抽出长剑来,“现在,请你们跟我一起流血吧!”所有的人们又有了为争取自由的信心,绝大多数人拥护罗伯特,相信他能带领苏格兰人民走向自由,但是曾经和华莱士一起流血的兄弟不是很相信的罗伯特,在华莱士的兄弟看来他曾经几度陷害华莱士,华莱士的死都是罗伯特害的,他们处处小心罗伯特。可是慢慢的,他们看到了罗伯特的真心真诚,看到他是真的想把苏格兰人民带向自由幸福的生活的一面。也知道了,陷害华莱士的不是罗伯。和华莱士一起流血的兄弟们开始和罗伯特带领的贵族军队团结起来,有他们的信任。罗伯特带领的军队越来越强大起来。

  威廉·华莱被处死刑后,英王爱德华也死了,他临死时也没听到华莱士投降,他死的很惨,是被他的亲生儿子活活的害死的,这是他应得报应。在爱德华死后,他儿子为他举办了一场奢侈的葬礼,外表很风光,可是百姓们谁能知道背后的内容,谁能知道是他的亲生儿子把他害死的。英王爱德华死后,他懦弱的儿子顺利的继承了王位,可惜他太能生就是个懦夫,虽然他坐上了王位,但他没有像爱德华的领导才能。他自以为坐上了王位就高高在上,他认为他现在的位子很稳固,根本没把苏格兰军队放在眼里,对国家大事毫不关心。每天沉迷与女色,对王妃伊利贝莎更是及其冷落。然而在他给手下们开会时连正眼都不敢面对大臣们,他的懦弱真是无时无刻都能表现出来,手下们都不害怕他,甚至都不尊重他,有的还在背后嘲笑他。军队每天也不好好操练,整天吃喝玩乐,整个军队都变得非常散慢,没有个正事。真是与罗伯特的军队相差远了。这样的国家的状态也就意味着他的国家慢慢的将要走向灭亡,将会永远的从地球上消失掉。

  《勇敢的心》观后感3

  看完《勇敢的心》后,不得不赞叹这部影片是一部有血有泪的英雄史诗。本片以苏格兰领袖威廉姆·华莱士为主人公,描述了这位英雄带领人民追求独立自由,英勇斗争的不屈奋斗史。

  突出运用景别手法的是斯特林之战的那一场,这次战役是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镜头一开始就以远景示人,战斗的兵力强弱一目了然,使我们仅仅凭借服装的颜色就能分辨出交战的双方。虽然苏格兰已经调动了几乎所有的兵力,可与英格兰的正规军相比不论是人数上还是武器装备上都相差甚远。此时远景恰如其分的展现了当时华莱士的不利局面,为战斗的结果设下了悬念。

  战争开始后,首先是弓箭手射箭,有许多箭的特写镜头组成了这一片段,箭离弦之后,运用了慢镜头大量描写箭是如何划过天空的,这一系列的特写镜头把交战的紧张气氛勾勒出来,让人不禁为华莱士一方捏一把汗。最后是英军的重骑兵出场了,这支号称是所向无敌的重骑兵,用全景和远景来表现,整齐划一的服装,毛色光亮的战马一字排开延伸到辽阔的草原和天际的尽头,为最后的惨烈对冲造势。运用摇镜头突出表现了重骑兵的不可抵挡的威风。而对于华莱士一方的苏格兰军队,多为推镜头,以中近景为主,力在描写苏军的不畏强势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当重骑兵发动进攻时,摄影综合运用了镜头手段,平行蒙太奇的巧妙运用,充分带动了观者的情绪,营造了紧张气氛。刚开始的高速镜头到后来的常速镜头,调节了影片节奏,使之更加具有节奏感。

  这部影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位英雄追求自由的悲壮历史,当华莱士在临刑前,仍不肯向暴力屈服,大声呼喊:“自由!”再次点明和升华了主旨。最后在班诺克本的战场上,战士们高呼华莱士名字勇猛作战,他们为苏格兰人民争了光,最重要的是他们完成了华莱士未竟的心愿,赢得了自由。遥望古今,多少英雄为了追求民族自由,国家独立而挥洒热血,他们永远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华莱士父亲的教导让我们铭记:你的心是自由的,要有勇气追求自由!

  《勇敢的心》观后感4

  我不是一块石头,也不是一滴眼泪,我只是一只小鸟,去寻找家的方向;我不是一粒沙子也不是一声轻叹,我只是一个孩子,去寻找爱的怀抱……之后歌中唱到迎着风飞舞,带着痛狂奔,照相回应。

  就像一只鸟,我追寻自由,迎风飞舞,前方可能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但自己有着一颗勇敢的心,所以自己才能翱翔于天际。仔细听着他的歌,仿佛自己就是那只小鸟,自己心里有着梦想,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坎坷,自己永远不放弃追寻自己的梦,追寻自由。终于,我成功了,我真的找到了自己的自由,在撒满星星的天空里自由翱翔,只因为我有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

  就像一个孩子,我渴望得到爱,我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未来的路上有许多艰难险阻,但是我从不曾放弃,因为我有着坚定的信念,我坚信我的梦,我坚定着自己的理想,从不曾放弃,自己可能早已遍体鳞伤,自己心里的梦可能也已经支离破碎,但我从不曾放弃,依然扬起头狂奔。

  梦想因为被嘲笑所以成为了幻想,但是这不是幻想。因为太在意所以才有了执念,但这并非是我的执念,并非是我的痴狂。这只是我坚信的让生命之花绽放的模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小鸟,在追寻着自己的梦想的道路上不断拍打着翅膀,奋力疾飞。我们也只是一个孩子,无论是谁,我们都还太渺小,但我们一直前行,因为前方有我们的梦想。无论自己多么渺小,一定不要放弃自己,因为梦想假如实现了呢?我们不期望天上掉馅饼砸在自己头上的好事,但我们一定不要放弃对于梦想的坚持。

  《勇敢的心》观后感5

  当苏格兰风笛的声音奏响,镜头像戴在鸟的翅膀上一样,幽雅地掠过藏青色的山峦,白雾从小河上升腾起再散开,镜头不断地拉近,树林间出现了人马的影子,电影就开始了。一个男人的声音在此时响起:“我将为你们讲述威廉姆华莱士的故事,英国的历史学家们会说我在说谎,但历史是由处死英雄的人写的……”

  在父兄的葬礼上,小Wallace在众人的怜悯中没有说话,一个人默默的感伤。更加年幼的Murron一直在关注着他,当众人都离开的时候,小女孩挣脱了母亲的手,从平静的土地上摘下了一朵紫色的蓟花送给小Wallace。当他接过花的时候,那是我在电影中唯一一次看见他的眼泪大滴大滴地流淌在眼眶之外。

  他的眼泪可以忍受看到被吊在房顶上扭转着苍白面容的尸体时恐惧,可以忍受失去至亲时的莫大悲痛,却承受不住一朵野花的关怀。说是宿命也好,他们此后的人生便因为这次的邂逅谁也逃不了对方的宿命。长大成人的他们在曾经的小村庄重逢,在教父的见证下秘密地完婚,在月色树林中完成了人生中重要的成人礼,一切顺理成章而无限平静。

  正如Wallace所希望的那样,他希望过着平静的生活,成家、娶妻、生子。本来我以为他们的爱情会更加长久和轰烈一些的,没想到却因为Murron被英国的军官割喉而死而让他们的“在一起”戛然而止。

  失去了爱人的Wallace再也找不到平静的可能,心中注定属于英雄的抗争和对自由深深的信仰让他成为了神话般的领袖。我看到的苏格兰的男人们是穿着裙子上战场,光着屁股挑衅,光明正大地侮辱敌人的。为了所有的人而抛弃了自己的人就是英雄。成了英雄以后的Wallace用脑子打仗,用身体屠戮,捍卫自己除去爱人后最后的信仰。马背上的人生荡气回肠,刀光剑影中的铁血柔情热烈。

  在金属的铿鸣和溅血的战歌中,因为错信,因为背叛,因为脆弱,战场成了坟场,还穿着苏格兰裙的尸体互相压着,插满的刀剑,被骑兵的马蹄碾碎的脸。妇女们在悲伤地寻找无数相似的尸体中属于她们的丈夫、兄长、儿子、父亲,无限悲凉残酷。有人说,无数的生命被层层叠叠的沙土埋葬,直到沉陷到大地是最深处,一切的感情和生命一同消失。历史的代价是惨重的,人类用血铸造辉煌,用血铺垫和平。

  Wallace最后还是义无返顾地去奔赴用死亡换取的赌注,在最后等待死亡的过程中,他对爱着她的王妃说:“每个人都会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真正的活过。”独身一人的时候,在死亡前在狱中的最后一刻,他也会祈祷:“我很害怕,赐予我力量去面对死亡吧!”因为他也不知道他是否能在莫大的痛苦中将自己的信仰和尊严捍卫到最后。

  当英国的人民把他当作叛国罪人一样唾弃,为他的即将死去而欢呼,当他看见刑场下儿童对着他的死而微笑的时候,我知道那样的无知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当他饱受疼痛,在生命的最后,深深地吸满最后一口气,在众人都以为他请求开恩的时候,他用一生的力量大喊了一声:“freedom ”本来我以为只要我不说话,我就不会哭的。但是在那一刻,我竟不知不觉让眼泪流了下来。十年前,也有很多人曾经为这样的一幕哭过。这是一种深深的震撼。

  Wallace终究是死了,曾经两度失信的Bruce在阵前对着苏格兰人,深深地吸一口气,喊道:“你们曾经和华莱士一起流血!”他抽出长剑来,“现在,请你们跟我一起流血吧!” 苏格兰高地人振奋了,他们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叫喊声:“Wallace——Wallace——”于是,他们打得如诗一般美丽,打得一点都不失苏格兰人的面子,为自己赢得了Wallace同样信仰和追求的自由和胜利。

  那把无数次在Wallace手中出现的剑被插在一大片绿地上,剑柄上红色的绸带一直飘扬到影片的最后,就像是胜利者的墓志铭。

  苏格兰风笛再次响彻的时候,我已经无法继续平静了。勇敢的心像英雄一样的难得。

  我相信,电影是活生生的艺术。但是生活是更加真实的,赤裸裸的电影。

  《勇敢的心》观后感6

  所谓经典,顾名思义,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就是常被人想起,就是不会被人忘记。有道是:“话说三遍淡如水。”但经典的作品,可以被人一遍遍地看或读,一代代地看或读。有观众说,他看过的好莱坞电影几百部,唯有《勇敢的心》这部片子让他反复看了五十多遍,连台词都能背下来。

  荣膺五项奥斯卡奖项的美国电影《勇敢的心》(Braveheart)于1995年上映,这部由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兰道尔·华莱士编剧、梅尔·吉布森执导、梅尔·吉布森、苏菲·玛索、凯瑟琳·麦克马克等主演的战争片,以13-14世纪英格兰的宫廷政治为背景,以战争为核心,讲述苏格兰起义领袖威廉·华莱士与英格兰统治者不屈不挠斗争的故事。

  《勇敢的心》声势浩大,气壮山河:梅尔·吉卜森饰演的主角威廉·华莱士,作为全片的灵魂,一个人格超拔的英雄,带给观众的震撼可谓绝无仅有——面对妻子、家人、朋友被残杀,家乡被摧毁,他也被背叛,以及自己最后受尽折磨,但他没有后退半步,未向强权和命运屈服,而是选择用自己的生命去抗争、去力争。影片中的华莱士是一个美国式的英雄,率真、勇敢、机敏、大义凛然,敢恨敢爱。而片中饰演英格兰暴君的国王,虽然是一个丑角,但也从邪恶一面反衬出了电影主角的盖世英豪性格。

  这部好莱坞式英雄片,几乎包括了此种类型影片的所有元素:战争、英雄、爱情、背叛等等。电影史诗般地描述了13世纪苏格兰领袖带领苏格兰人民为自由而战的故事,华莱士临刑前响彻天际的那一句“Freedom——”让人为他悲惨的遭遇而唏嘘,更为他的血性、他坚毅如铁的精神而惊叹。

  电影《勇敢的心》有着诗一样的韵律:当苏格兰风笛奏响,镜头像戴在鸟的翅膀上一样,幽雅地掠过藏青色的山峦,白雾从小河上升腾起再散开,镜头不断地拉近,树林间出现人马影子,一个男人的声音就此响起:“我将为你们讲述威廉姆华莱士的故事,英国的历史学家们会说我在说谎,但历史是由处死英雄的人写的……”当美妙的苏格兰风笛再度吹起,一种略带凄凉、悲壮的乐声在耳边回响,观众仿佛就置身于那个时代。影片中我们看到,美丽的苏格兰山脉、森林和村庄,千军万马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古朴自然的风笛配乐,使得整部影片充满宏大浑厚的声光电营造的影像氛围,让人在一种紧张而壮美的旋律中体会到作品带给人的巨大震撼力。

  值得一提的是,《勇敢的心》的音乐也十分经典,是由美国王牌配乐大师詹姆斯.霍纳(JamesHorner)精心制作完成的,霍纳一个人包揽了包括制作、编曲、指挥等多重角色。他与伦敦交响乐团演奏家们全力完成的一首首磅礴雄伟、荡气回肠的华美乐曲,震魂慑魄,激荡人心,令人血脉偾张且浮想联翩。影片丝丝入扣的情节,透过不断变化的主旋律和快慢交错的节奏,大大丰富了影片的叙事感染力。正因如此,虽然电影中有太多的杀戮场面,让人觉得内心震颤,但是人们从中也看到了更多英雄的崇高,诗意的美好,情爱的缱绻,以及山河草原的壮丽。正如俄罗斯著名批评家那句名言:“美是生活。”

  消费主义时代,平凡似乎是我们所有人的终极宿命和精神符号,很多人也已对“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没有多少兴趣。但何以当我们听到电影《勇敢的心》里那一声响遏行云的怒吼时,还会有泪水不可阻挡地溢出眼眶?这就是《勇敢的心》这部悲壮史诗作品的巨大感召力量所在。影片中,威廉.华莱士的精神就如同一面旗帜,指引着苏格兰人民争取到了最后的自由。出人意外的是,影片一改正义者总是胜利的大团圆思维定势,而是将故事处理成了一个不无“缺憾”的悲剧;那一声催人泪下但又令人振奋的“自由”,给整个影片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电影是在告诉人们:斗争正未有穷期!

  《勇敢的心》观后感7

  当天空不再蔚蓝只有黑暗,当山峰失去棱角只剩平坦,当冬天不再阳光只剩冰寒,当岁月无情只剩孤单,我们,没有理由不勇敢。

  他是一位勇敢的斗士,为了爱情,为了自由,为了国家。父亲与哥哥在反对暴政的起义中不幸辞世,与其青梅竹马秘密成婚的爱妻遭到英军的调戏和杀害,他终于爆发了。征召义士烧毁贵族城堡,多次血肉模糊的起义战争,轰轰烈烈的最后,他却遭人出卖,尽管遭受了百般折磨也不肯屈服。他最终被斩首了,他的手下也最终获得了热盼已久的自由。

  没有理由不勇敢,在风浪中顽强生存的鲁滨逊。他喜欢探险,对航海梦想有着执着的追求,然而,在航海生涯中享受梦想力量的他,遭遇了海难,侥幸存活的他流落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没有可以栖息的地方,没有可以填饱肚子的食物,没有可以生活的任何工具,有的只是巨浪拍打着海岸的汹涌,只是野兽怪物在夜里的嘶吼。为了生存,此时的他,没有理由不勇敢。的确,他做到了,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他开创了自己的生活,勇敢的活着。一如受够了压迫的华莱士,忍受着失去亲人失去爱妻的痛,期盼着远方的自由,他没有理由不勇敢。

  有人说,我们这一代是幸福的一代,没有经历大风大浪,但却在一些不起眼的小挫折小困境中迷失了自我,甚至放弃了自我。我想说,其实我们足够坚强,足够勇敢。虽然大多数的我们没有体会过大苦大难的痛苦,但我们所体味的精神上的压力,又该如何来形容呢。社会大环境变了,但我们依旧是一群孩子,周围过高的期望毫无过滤地就落在了我们身上。其实我们怕,我们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所以我们默默地勇敢地扛着,即使受伤了,也坚强地前行着。

  “当忧伤遇上了遗忘 是谁躲在角落里

  伴着灯的枯黄

  生活被压抑地没有了方向

  还盼望什么是天堂

  没有了缠绵的河畔  没有了巍峨的高山

  只有长路漫漫

  又怎能抚平心中的缺憾

  清新的空气弥漫在无边的忧愁里  少年的心绪

  撒在了凋谢的花间  化为泥土

  忘了忧伤地哭吧  不顾一切地哭吧

  这空间不存在边缘  这角落只与你撞见

  既然没有渴望的泪眼

  又何必强求那如梦似幻的流烟

  他来了 带着世俗的泪眼

  告诉我 活着需要多么勇敢"

  这是他写的,我的一个朋友。提到苦难,提到坚强,提到勇敢,我总会不由得想起他。他的不幸,从十三岁开始,那一年,他读初一。身患不治之症的父亲溘然辞世,同年,精神压力过大的母亲服药自杀,我不敢想象,那时的他,是怎样面对着赤裸裸的现实,与自己仅存的年迈的爷爷一起继续生活。记忆中,他变了,变得好安静,喜欢自己坐在某个角落,静静的学习。很佩服他,他的成绩从未下降过,初中,高中,一如既往。现在,他在山大。

  他经常和我交流,因此我了解他的内心。表面看起来若无其事的他,内心的脆弱和惶恐,每次都会以文字的形式铺天盖地的向我滚来。我感受着他的悲伤,他的无奈,他的愤慨,他的躁动,还有他不甘沉沦的热切。这种复杂的情感,会让我不禁伤感好久,而我能做的,只是掩饰着内心的伤感和无奈,写下另一段文字,安慰他,鼓励他,告诉他,没有理由不勇敢。

  这个冬天,济南的第一场雪来得很早,他发邮件给我:“满天飞旋着的雪花,凌乱了我荒芜的内心,让我好难过。无论前方的路有多少波澜壮阔的景色,喜怒哀乐都是我一个人在过。九月,这铺天盖地的雪来得太突然,那些无辜的树,还在绿着的叶子就这么被无情地覆盖了。本来是生长的季节,渴望阳光的时候,突然昏天暗地,北风卷雪,让他如何承受生命之重?”我知道他不是在说叶子,我知道这么多年来,他的伤口从未愈合过,但我依旧欣赏他,勇敢地走过了每一个冬天,一个人。

  如果我们是航行的帆船,我希望勇敢是避风的港湾,伴我们渡过每一次旅行。

  如果我们是初出的雏鹰,我希望勇敢是坚强的羽翼,伴我们飞过每一次翱翔。

  如果我们都是叶子,我希望勇敢是我们所汲取的阳光雨露,伴我们走过每一个冬天,暖暖的。

  如果你也做好准备勇敢一次,阳光,一直在。

  前行的路上,我们没有理由不勇敢。

  《勇敢的心》观后感8

  看过了《勇敢的心》,不得不说点什么。

  影片从一开始就就透露出一种无法遏止的血腥,一种无奈。英格兰国王的残忍让苏格兰人燃起了追求自由的渴望,而爱伦的死,则引燃了这片火焰。从此,自由之战一发不可收拾。华莱士领导人们进行斗争,一直到解放苏全境,但是,战争并不能至此而宣告结束。残忍的国王千方百计想出了种种阴谋诡计去杀害华莱士,甚至不惜用自己的儿媳作为诱饵。他企图让华莱士杀掉王妃而招至法国的仇恨。但他所始料未及的是,王妃早已被华莱士所征服,陷入了对他的深深的爱慕之中。在王妃的帮助下,华莱士一次次打破了国王的诡计,化险为夷。华领导的自由之战一再取得胜利,他希望联合苏贵族来取的决胜。但政治却是残酷的,贵族只为了利益,而在国王的利诱与权衡下,最终背叛了华莱士。华在布鲁斯的帮助下逃脱险境,继续组织人民战斗。但是由于势力不足,只得争取与贵族合作。也就是在这次冒险之中,华再次被贵族所陷害。华被判处极刑。在赴刑场的囚车上,人民纷纷向他投掷脏物,甚至在他饱受摧残时仍在欢呼。但是,华莱士并没有因为人民的不理解而失去信心,他在坚持,为了人性,为了自由,为了长久的独立与和平。残忍的刽子手对华用尽一切残忍的手段,而在这时,人们开始为华的精神所打动,也看到了统治者灭绝人性的残忍。人们开始为之祈祷,希望他能说出那句开恩而得以少受折磨。但华却用自己的最后一口气,喊出来苏格兰人民的心声,喊出了一切热爱和平人们的渴望——自由!

  看过之后心情仍旧沉重。为什么人们要陷入战争?为什么要有压迫?历史造就了无数的无可奈何,多少人因战争而丧命,又有多少人仅仅是因为一些强权者获取利益的需要而无辜的死去?!生命只有一次,怎能轻易让它逝去。一切都那么不值得。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还要奢求什么?生活美好如是,哪里还要自寻烦恼。想想自己有多浅薄,还在为些小事而纠缠不清。善待生活中的每个人吧,珍惜自己的亲人朋友以及维系他们的,深厚的感情。话休。

  《勇敢的心》观后感9

  Every man dies, not every man really lives。

  ——题记

  苏格兰风笛,真的那么悠扬,那么自由,可以飞翔。

  800年前,苏格兰的平民华莱士,为了苏格兰人民的自由。有他的智慧和勇气反抗英格兰侵略者的残暴统治。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段悲壮的血泪传奇。这个传奇伴随着那个自由的信念和那颗勇敢的心!

  手持木棒粪叉的苏格兰士兵看见全副武装的英格兰重甲骑兵全然没有了斗志,开始向后退缩。面对丧失信心的战士们,华莱士并没有慌张,他在英格兰士兵虎视眈眈的目光下发表了一场热血澎湃的演讲:“是呀,如果战斗,你们可能会死。如果逃跑,至少还能……多活一会儿。年复一年,直到寿终正寝,你们愿不愿意?用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一个机会,就一个机会。回到这里,告诉我们的敌人,他们也许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正如华莱士叔父所说的“你要先学会用脑子,再教你用剑。”是的,成为英雄不仅仅要有力量和热血,还需要有智慧。不然,永远只能像楚霸王般在垓下长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而华莱士那番动人心魄的演讲,无疑是成功的。苏格兰的人们靠着对自由的向往赢得了这场战争。华莱士用他智慧的头脑和那颗勇敢的心给妄图剥夺苏格兰人民自由的侵略者们一个响亮的耳光。华莱士那卓越的军事才能也证明了,他能仅仅凭借苏格兰那些衣衫褴褛、武器破烂的流民而战胜英格兰军容整齐、武装到牙齿的重甲骑兵并非偶然,或是走运。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如今的我们,也要明白要先学会用脑子,再学会你用剑。如今中国处境危急,钓鱼岛、黄岩岛处处剑拔弩张。但我们不能整天叫嚣着打日本、打菲律宾。我们要先武装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心真正强大起来。

  后来华莱士中计被捕,他坦然的面对审判。面对种种惨绝人寰的酷刑,他始终紧咬牙关,不向英格兰人求饶。终于,他的嘴唇动了动。审判长以为他要屈服了,便下令暂停施刑。

  但在短暂却令人窒息的寂静后,华莱士倾力高呼:“FREEDOM!!!”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也是千千万万个苏格兰平民的梦想。

  在影片的最后,在悠扬的苏格兰风笛声中,英雄的长剑划破苍穹,插在那片英雄曾战斗过的战场上,如一块丰碑,不朽的丰碑,象征着英雄所追求的——永远的自由!

  《勇敢的心》观后感10

  当美妙的苏格兰风笛再度的吹起,那种略带凄凉、略带悲壮的乐声在耳边回响,仿佛就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去感受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经历。

  面对压迫,多数人心甘情愿的选择了屈服;剩下的中的大部分人,虽然不甘心屈服,但是没有人敢出来反抗;只有很少的一些人,会站出来带领那些人 一起反抗;而那些真正能成功的人,更是微乎其微。这些人能带领大家战斗到最后的人,就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英雄。但历史上的英雄少有好的结局,因为历史就是 经由那些处死英雄的人所写(引用电一影中的话)。

  英雄是时代造就的,但不是所有历史上的英雄都能造就了一个新的时代。很多人揭竿而起,为自己的信念而战,然而很少有人能站着迎接胜利的到来。 一批有一批的人倒下,紧接着是一批有一批的人站起来,其实他们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或许,他们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们心中的信念的实现。在后继者的眼 里,那些为了信念而死去的人都应该算作英雄,只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

  “威廉华莱士”是一个幸运的名字,因为有很多人记住了他,也记住了发生在他背后的那些故事。苏格兰人景仰他,因为他带领苏格兰人反抗压迫。 英格兰人痛恨他,因为他摧毁了英格兰人平静的生活。有时候英雄没有善与恶之分,往往一部分人眼中的英雄,在另一部分人的眼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他们 写就的那一段又一段的历史,只有经由后人才能做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英雄之子,更多的也许是出于对他的父亲的赞扬。其实华莱士并不是生来就是一个苏格兰人民的领导者,也不是天生就能把渴望自一由作为自己一生的追 求和信念。他也向往平静的生活,就算有压迫,就算没有完全的自一由,能和其他人一样的活着,对他来说也足够了。只是受尽了压迫,也饱尝了丧父、丧妻之痛之 后,能失去的东西已经所剩无几了。如果一个人到了只剩下生命的时候,他便会变得不再害怕失去什么,会变得十分的慷慨。他愿意用他的生命去交换一样东西,那 就是做人的尊严。残羹剩饭只能让一个人活下去,饥饿却能让一个人站起来。

  威廉华莱士终于站出来,他带领的是身后一群不愿再收压迫的人们。这些人是勇士,因为他们不再是苟活着,而是开始为自一由而战。相同的信念让他 们凝聚起来,信念让他们变得强大。信念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加入到起义的队伍中来。这些人越战越勇,极大鼓舞了苏格兰人的士气,也让英格兰的统治者们 看到了危机。

  然而,威廉华莱士终究没能等到苏格兰人战胜强大的英格兰军队的那一天。他还是死了,却是因为被出卖,而没能像一个战士那样,最后战死在沙场 上。他为他的年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临死前,他用尽身上最后的力气喊出“自一由”一词。虽然这也许是影片中导演为了突出人物的精神而创作的细节,历史中也 没有相关的记载,不过他也用他的死,证明了他对“自一由”这一信念的追求。他是死而无憾的,因为他激起了苏格兰人对自一由的渴望,并且,他也给苏格兰人带来了 胜利的曙光。

  在华莱士死后,苏格兰人民没有因为英雄的离去而倒下去,而是在威廉华莱士的这种精神的指引下,继续不懈的抗争。最终,他们赢得了自一由,也捍卫了一个民族应有的尊严。

  每一个英雄都是平凡的,默默的来,也默默的离去。他们不可能永远活在这个世上,但他们却一直能活在人的心中。

  《勇敢的心》观后感11

  看了《勇敢的心》,我有点感触。

  《勇敢的心》讲的是一个叫做华莱士的苏格兰人带领他的族人们对抗英格兰,去取得自由的故事。这个故事中,华莱士游历多国回来与一个女孩相爱了。可是,英格兰国外下了一个初夜权的旨意,害了许多的人。华莱士的女朋友被士兵们侮辱,幸好华莱士赶到,与士兵对抗。但最后,华莱士的女朋友还是被杀了。这是华莱士起义的导火线。华莱士是一个重情的人,不然他也不会为了女人而做出这样的大事。我感觉这有点像陈胜,吴广起义,兵器也不精良,却硬是起义了。后来,华莱士因为误中敌人计谋,被人骗去了敌人的大本营,被人活捉。我觉得这有点像毛泽东去和蒋介石西安谈判那种情况那样,只不过毛主席没事,华莱士却死了。

  看了《勇敢的心》这部电影的作战,我感觉有点像《斯巴达三百勇士》,华莱士有点像三百勇士的领袖,沉着,冷静,同样的,最终,他们还是死了。他们的起义最终大概没成功,毕竟,领袖死了,兵又不够别人厉害。有一点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一次打仗时他们要向敌人挑衅,露屁股什么的,被敌人用箭射死了不少。这些牺牲我觉得有点亏。但是他对付骑兵那一段我觉得很精彩,那样的战术真的很厉害,有点像《斯巴达三百勇士》受温泉关的战术那样有效。但是,这场战役后,有起有伏,最终失败。(www.fwsir.com)领袖是很重要的啊。我还有一点不太明白,可能是我不仔细看吧,我不清楚王妃为什么帮华莱士,而且还好像是爱上了他。同时,华莱士好像也不那么专一,对王妃也是有爱的。

  《勇敢的心》这部电影教会了我们勇敢,勇敢的心可以助人成功。华莱士就有勇敢的心,所以他才敢起义。我想陈胜,吴广也是有勇敢的心的。

  《勇敢的心》观后感12

  在深圳第二阶段领导力培训的时候,岳伟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几部影片,分别是《勇敢的心》,《永不放弃》,《修女也疯狂》,《卡特教授》,《金牌工人》,《第一军规》,《追梦赤子心》还有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这几部片子都是提高领导力的好影片。

  昨天下午,我利用休息时间,观看了美国大片,《勇敢地心》,的确向岳老师说的那样,这部片子令人震撼,美国导演把苏格兰历史上的一位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的英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为了自由,威武不屈的华莱士选择了抗争,在茫茫的英格兰大山之巅,他带领着起义军,与强大的英国统治者英勇奋战,谱写了一曲民族的悲歌。故事的结局有些让人沉重压抑、忧郁愤闷,英雄被出卖上了断头台,但华莱士为了英格兰的自由,不屈的斗志,那颗勇敢面对酷刑,面对痛苦的心,永远感召后人。

  正像影片中那首主题歌词一样,做人就是要做勇敢的人,要有一颗勇敢地心。“我不是一块石头,也不是一滴眼泪,我只是一只小鸟,在寻找家的方向。我不是一粒沙子,也不是一声轻叹,我只是一个孩子,在寻找爱的怀抱。这是飞一样的感觉,这是自由的感觉,在撒满星星的天空迎着风飞舞,凭着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这是同样的感觉,这是颤抖的感觉,在布满力量的大地带着痛狂奔,凭着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这不是一种幻想,也不是一种痴狂,这就是我坚信的灿烂生命的摸样。这是飞一样的感觉,这是自由的感觉,在撒满星星的天空迎着风飞舞,凭着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这是同样的感觉,这是颤抖的感觉,在布满力量的大地带着痛狂奔,凭着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我不是一块石头,也不是一滴眼泪,我只是一只小鸟,在寻找家的方向。这是飞一样的感觉,这是自由的感觉,在撒满星星的天空迎着风飞舞,凭着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这是同样的感觉,这是颤抖的感觉,在布满力量的大地带着痛狂奔,凭着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

  影片中刻画了一个领袖的领导力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学习。

  领导者的影响力在于要有智慧的头脑。影片中威廉华莱士和他的伯父出游返回故乡之后,遇到了他儿时的伙伴,此时已经长得身高马大,力大无穷。在比试投巨石的游戏中,华莱士输了。但华莱士说光有蛮力不行,需要有头脑的智慧。果然他伙伴投的巨石砸不着他,而华莱士一个小石头砸在他伙伴的面部,就将他的伙伴击倒了。这一个小小的游戏,便影响了华莱士身边的人,以至于在后来和英军的战斗中,面对强敌,华莱士屡次获胜,靠的灵活的头脑和辩证的思维。

  领导者的影响力在于要求有效地沟通能力。影片中有一个非常震撼的场面,就是苏格兰的贵族统领的军队和英国军队对垒。当强大的英国军队以整齐的队列出现在面前的时候,苏格兰贵族退缩了,要和英军谈判,而部队军心也动摇了。此时华莱士带着队伍出现了,他在阵前的一番沟通和演讲鼓舞了苏格兰的斗志。华莱士说:“每个人都会死去,但不是每个人都曾经真正活过。”“是呀,如果战斗,你们可能会死。如果逃跑,至少还能……多活一会儿。年复一年,直到寿终正寝,你们愿不愿意?用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一个机会,就一个机会。回到这里,告诉我们的敌人,他们也许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于是非常弱小的苏格兰军队在华莱士影响和感召下打败了强大的英军。

  领导者的影响力在于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华莱士之所以能够让众多的苏格兰人甚至包括贵族信服,还在于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苦共命运,从不搞特殊。在历次战场上和强大的敌人对垒时,华莱士都是身先士卒,冲锋在第一线,和战友们一同作战,不分先后,这就是强大的领导者影响力,是榜样的作用激发了军队的激情和活力。正像岳伟老师说的那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的榜样就是践行价值观,以奉献精神,传递激情,这就是军队的战斗力的核心,强将指挥,精神支撑,情感激发。

  领导者的影响力在于坚定的信念,永不屈服压力。华莱士意志坚定,为了自由他放弃了自己的一切,面对威胁,利用和政治地位的诱惑,从不动摇自己的信念。影片中几个场面对华莱士的性格做了深刻的刻画。在那场关键的战役胜利之后,面对苏格兰贵族的受封爵位和英国人的诱惑,华莱士不是选择了安逸和富贵,而是继续出击和英国人战斗。有一段对话特别精彩:“伊莎贝尔:他(国王)建议你停止进攻并撤回去。作为回报,他可以给你贵族头衔、土地和这箱金子,这些我会当面交给你的。华莱士:封地、爵位、还有黄金,你要把我变成犹大吗?伊莎贝尔:和平就是这么来的。华莱士:奴隶也是这么来的!”

  而华莱士被出卖后,审讯和逼供,拒绝屈服,特别是在行刑台上,选择了直接面对痛苦,在行刑官和民众期望他求的宽恕的环境下,他喊出了“自由”,这是一种顽强的政治信念。

  导演把十三世纪英格兰的悲壮的历史搬上银幕,以宏伟壮阔的气势为影片赢得了史诗巨片的称号。在影片中我们看到苏格兰的山脉、森林和村庄,凄婉的风笛和苏格兰人民在贫困痛苦中发出的反抗的凄厉的呼号,人们感受到了真实的生活和历史。

  十三世纪苏格兰这一段历史很像同一时期中国。汉族政权被蒙古人消灭后,面对异族人的统治,汉族老百姓没有地位,有如贵族的牛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蒙古统治者为维护统治,采用和英国人相同手段就是贵族对平民享有的“初夜权”,蒙古人在最基层每个村子派一个蒙古家庭统治整个村子的汉人,汉族人姑娘要结婚,必须和这家蒙古人的男人睡三天觉,这位姑娘的初夜权是属于蒙古人。对于屈辱的初夜权,当时的汉人结婚后都是把第一胎摔死,我们的祖先就是用这种方法来维持着血统的纯净。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种种族的仇恨到了元末明初便爆发了,于是爆发了红巾军大起义,和苏格兰人大起义一样,都是为了争得自由。

  所以不管是中国历史还是欧洲历史,都是血淋漓的强暴和屠杀的历史。华莱士和众多民族起义领袖一样就是人类争得自由的一面精神旗帜。就像著名歌手汪峰那首歌《勇敢的心》。“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最需要的是怎样的一颗心?在这个浮华而疯狂的时代,我们需要正是一颗勇敢的心!这一颗心道出了这个时代的症结,这一颗心唱出了这个时代的悲欢。坚守良知,需要一颗勇敢的心。坚守真诚,需要一颗勇敢的心。坚守质朴,需要一颗勇敢的心,坚守本色,需要一颗勇敢的心。”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