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800字
kittenchen
2021-12-11 00:40:01
0

  我又複習了一遍《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再一次被魯迅先生爲自己想得少、爲别人想得多的精神和熱情關心培養青少年成長的品德感動。

  文章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伯父談到《水浒傳》裏的人物時,我張冠李戴地亂說一氣,伯父笑着說:“還是我的記性好。”這句話實際上是批評“我”讀書不認真。讀到這兒,我想到自己也跟作者一樣看書囫囵吞棗。比如,有一次,媽媽要我看一篇文章,并做一做後面的作業,我無可奈何地坐在椅子上看起來,不到幾分鍾我就看完了。媽媽在書上挑了一道問題考我,我半天不知道答案。媽媽說:“你看書不認真,答案就在書後。”從此以後,我讀書不再馬虎了。

  看到“伯父”關心女傭阿三的時候,我腦海裏呈現出了以前姐姐家的保姆形象。那個保姆很胖,叫小燕。以前姐姐不太喜歡她,經常給她制造麻煩,有時東西不見了也叫她賠。可有一天,我們一起出去玩時,小燕爲了不讓姐姐被車撞到而自己卻受了傷,這時我才覺得小燕沒有想像中的那麽讨厭了。後來小燕傷好了,可她不在姐姐家做了,我很傷心,以後我再也不能和她一起玩了。

  讀完這篇課文,我知道了魯迅先生爲什麽受人愛戴,因爲他爲自己想得太少,替别人想得很多,熱愛所有的人。我長大一定要做像魯迅先生一樣的人。

  今天我們學習了周晔寫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和伯父談《水浒傳》,第二件事是我和伯父談碰壁,第三件事是爸爸、伯父一起救助一位車夫。這幾件事給我的印象很深,讓我體會到了魯迅先生的品質。

  第一件事主要講了作者讀書不認真,看《水浒傳》隻注意緊張動人的情節,伯父問作者,她就張冠李戴亂說一氣,伯父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這句話表面上伯父是在誇自己的記性好,實際是在批評作者讀書不認真。我以前買書隻看封面好不好看,再看插圖好不好就買下了,回到家一看,結果一點也不好看,讀了這個故事,我心裏感到愧疚。

  第二件事是主要講了“我”和伯父談起了鼻子,“我”對伯父說“伯父,您跟爸爸哪都像,就是有一點不像。”伯父問:“哪一點不像呢?”作者說“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呢,又扁又平。”伯父說小的時候碰了幾次壁,把鼻子碰扁了。這句話表面上是伯父碰壁把鼻子碰扁了,實際上是伯父與反動勢力做鬥争時受到的殘酷迫害。

  第三個故事告訴了我們要助人爲樂。魯迅救了一個車夫,還給了他一些錢,魯迅的品質太高尚了。在幫助了車夫後文章中說“我”看到伯父的臉變得嚴肅起來。我對這句話不太懂,問了老師後才明白了。

  因爲魯迅先生爲自己想的少,爲别人想的多,所以得到很多人的愛戴。我要學習魯迅先生這種爲自己想的少,爲别人想的多的高尚的品質。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深深地爲魯迅先生憎恨舊社會,熱愛勞動人民,爲自己想得少,爲别人想得多的偉大精神所感動。

  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是浙江紹興人。“魯迅”是他的筆名。

  你知道魯迅先生還有哪些筆名嗎?他的筆名有什麽意義?爲什麽用得最多的筆名是“魯迅”

  魯迅先生一生曾用過幾十個筆名,而且每一個筆名都是有深刻含義的。1930年他用得最多的筆名是“隋洛文”“洛文”“樂人”“洛”等。這些筆名都表示了魯迅先生對國民黨反動政府的嘲諷和蔑視。這是爲什麽呢?原來1930年2月,魯迅先生和當時的進步人士發起成立了“中國自由邉哟笸恕保瑖顸h反動派立即加以迫害。國民黨浙江省黨部誣蔑魯迅爲“堕落文人”,并秘密發出通知要逮捕他。魯迅先生毫不屈服,繼續寫文章抨擊國民黨統治的黑暗。他的文章像匕首、像投槍,刺中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要害,揭穿了他們的反動面目。爲了對敵人的誣蔑針鋒相對地進行鬥争,他把“堕落文人”幾個字改寫成以上幾個筆名。由此可見魯迅先生是不怕“碰壁”的。

  三十年代,爲了戰鬥的需要,魯迅先生經常更換筆名,如“鄧當世”“鄧江”。浙江人讀“鄧”爲“遁”。“遁”是逃走的意思,這暗喻避開當時反動政府的耳目進行戰鬥。魯迅先生的最後一個筆名是1936年時用的“曉角”,“曉”是指拂曉的意思,“角”是號角的意思,“曉角”表示他願作沖破黎明前黑暗的號角,爲新中國的誕生而奮鬥。

  那麽,魯迅先生是什麽時候開始使用“魯迅”這一筆名的呢?那是在1918年5月,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誕生了。這是魯迅先生第一次用“魯迅”這個筆名發表文章。《狂人日記》以日記的形式記叙了一個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狀态。通過這個“狂人”的嘴,描繪了一個恐怖的人吃人的世界,深刻地揭露了在“仁義道德”薄紗掩飾下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號召人們起來推翻吃人的舊制度,體現了反封建的革命精神。《狂人日記》有力地鞭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和舊禮教,奠定了新文學邉拥幕?/p>

  後來,魯迅先生向朋友解釋用這個名字的原因。一是由于母親姓魯,二是由于周魯是同姓之國,三是取愚魯而迅速之意。他認爲,自己比較笨拙,無論做學問或者幹事情,效率比不上天分較好的人。隻有更加勤勉,才能在一定時間内收到和别人一樣的效果。“魯迅”這個筆名不僅充分表達了魯迅先生對母親、祖國的熱愛,而且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對自己時刻不忘奮力前行的嚴格要求。以後魯迅先生在《自嘲》中把自己喻爲“孺子牛”正是這種精神的寫照。

  我又复习了一遍《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再一次被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精神和热情关心培养青少年成长的品德感动。

  文章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伯父谈到《水浒传》里的人物时,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笑着说:“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实际上是批评“我”读书不认真。读到这儿,我想到自己也跟作者一样看书囫囵吞枣。比如,有一次,妈妈要我看一篇文章,并做一做后面的作业,我无可奈何地坐在椅子上看起来,不到几分钟我就看完了。妈妈在书上挑了一道问题考我,我半天不知道答案。妈妈说:“你看书不认真,答案就在书后。”从此以后,我读书不再马虎了。

  看到“伯父”关心女佣阿三的时候,我脑海里呈现出了以前姐姐家的保姆形象。那个保姆很胖,叫小燕。以前姐姐不太喜欢她,经常给她制造麻烦,有时东西不见了也叫她赔。可有一天,我们一起出去玩时,小燕为了不让姐姐被车撞到而自己却受了伤,这时我才觉得小燕没有想像中的那么讨厌了。后来小燕伤好了,可她不在姐姐家做了,我很伤心,以后我再也不能和她一起玩了。

  读完这篇课文,我知道了鲁迅先生为什么受人爱戴,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太少,替别人想得很多,热爱所有的人。我长大一定要做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

  今天我们学习了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和伯父谈《水浒传》,第二件事是我和伯父谈碰壁,第三件事是爸爸、伯父一起救助一位车夫。这几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让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的品质。

  第一件事主要讲了作者读书不认真,看《水浒传》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伯父问作者,她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伯父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表面上伯父是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是在批评作者读书不认真。我以前买书只看封面好不好看,再看插图好不好就买下了,回到家一看,结果一点也不好看,读了这个故事,我心里感到愧疚。

  第二件事是主要讲了“我”和伯父谈起了鼻子,“我”对伯父说“伯父,您跟爸爸哪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伯父问:“哪一点不像呢?”作者说“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呢,又扁又平。”伯父说小的时候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表面上是伯父碰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是伯父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残酷迫害。

  第三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助人为乐。鲁迅救了一个车夫,还给了他一些钱,鲁迅的品质太高尚了。在帮助了车夫后文章中说“我”看到伯父的脸变得严肃起来。我对这句话不太懂,问了老师后才明白了。

  因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所以得到很多人的爱戴。我要学习鲁迅先生这种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高尚的品质。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深深地为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精神所感动。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的笔名。

  你知道鲁迅先生还有哪些笔名吗?他的笔名有什么意义?为什么用得最多的笔名是“鲁迅”

  鲁迅先生一生曾用过几十个笔名,而且每一个笔名都是有深刻含义的。1930年他用得最多的笔名是“隋洛文”“洛文”“乐人”“洛”等。这些笔名都表示了鲁迅先生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嘲讽和蔑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1930年2月,鲁迅先生和当时的进步人士发起成立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国民党反动派立即加以迫害。国民党浙江省党部诬蔑鲁迅为“堕落文人”,并秘密发出通知要逮捕他。鲁迅先生毫不屈服,继续写文章抨击国民党统治的黑暗。他的文章像匕首、像投枪,刺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要害,揭穿了他们的反动面目。为了对敌人的诬蔑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他把“堕落文人”几个字改写成以上几个笔名。由此可见鲁迅先生是不怕“碰壁”的。

  三十年代,为了战斗的需要,鲁迅先生经常更换笔名,如“邓当世”“邓江”。浙江人读“邓”为“遁”。“遁”是逃走的意思,这暗喻避开当时反动政府的耳目进行战斗。鲁迅先生的最后一个笔名是1936年时用的“晓角”,“晓”是指拂晓的意思,“角”是号角的意思,“晓角”表示他愿作冲破黎明前黑暗的号角,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那么,鲁迅先生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鲁迅”这一笔名的呢?那是在1918年5月,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诞生了。这是鲁迅先生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文章。《狂人日记》以日记的形式记叙了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这个“狂人”的嘴,描绘了一个恐怖的人吃人的世界,深刻地揭露了在“仁义道德”薄纱掩饰下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吃人的旧制度,体现了反封建的革命精神。《狂人日记》有力地鞭挞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和旧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后来,鲁迅先生向朋友解释用这个名字的原因。一是由于母亲姓鲁,二是由于周鲁是同姓之国,三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他认为,自己比较笨拙,无论做学问或者干事情,效率比不上天分较好的人。只有更加勤勉,才能在一定时间内收到和别人一样的效果。“鲁迅”这个笔名不仅充分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母亲、祖国的热爱,而且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自己时刻不忘奋力前行的严格要求。以后鲁迅先生在《自嘲》中把自己喻为“孺子牛”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纪录片《复兴之路》观后感影评精... 《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1复兴之路总共分为五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部分...
《盲山》观后感影评精选10篇 《盲山》观后感1《我就是演员》第三期,里面出现了《盲山》的片段,虽然短短十几分钟,可内容却十分的令人...
小王子读后感200字左右 小王子讀後感200字左右 《小王子》這本書是篇有關愛和責任的寓言。 小王子,是個多愁善感的小人兒,他...
英语电影观后感影评(精选10篇... 英语电影观后感1The King's Speech is based on real histori...
《西游降魔篇》观后感影评精选1... 《西游降魔篇》观后感1看完《西游•降魔篇》,一个人关了灯坐在床头,想说些什么,又不知道从何...
《地心历险记》观后感影评精选1... 《地心历险记》观后感1《地心历险记》影评:奇妙的享受科幻影片具有独特的魅力,不可思议的情节、场景令人...
《好记者讲好故事2016》演讲... 【导读】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晴今天我和妈妈吗观看了《好记者讲好故事》,我看了之后。给我印象...
水浒传读书心得200字 《水浒傳》寫的是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1前後)宋江等聚衅鹆x的故事。下面是美文閱讀網提供...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一)从这部影片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出:大红,本是大吉大利的祝愿,却成了阴森狰狞的血舌...
红色电影观后感400字——《铁... 【导读】红色电影《铁道游击队》观后感《铁道游击队》是一部让鬼子听了心惊胆战、让人民听了热血沸腾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