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报读后感800字
kittenchen
2021-12-11 00:39:56
0

  【第1篇】

  第一次聽說《森林報》這個名字是在師範的兒童文學課上,聽着老師捧着書,講述報紙内容便深深地吸引了我,之後在一次逛書店中,偶爾又看到了這本書,便細細看了下來。

  這部名著是蘇聯著名科普作家維·比安基的代表作。作者用輕快的筆調、采用報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 2個月,有層次、有類别地報道森林中的新聞,森林中愉快的節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強盜,将動植物的生活表現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

  森林裏新聞并不比城市裏少。森林裏也在進行着工作,也有愉快的節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裏有森林裏的英雄和強盜。可是,這些事情,城市報紙很少報道,所以誰也不知道這類林中新聞。比方說,有誰看見過,嚴寒的冬季裏,沒有翅膀的小蚊蟲從土裏鑽出來,光着腳丫在雪地上亂跑?你在什麽報上能看到關于“林中大漢”麇鹿打群架、候鳥大搬家和秧雞徒步走過整個歐洲的令人忍俊不禁的消息? 所有這些新聞,在《森林報》上都可以看到。

  大自然,有着永遠解不完的謎,人們總是不斷認識、不斷體驗,而《森林報》浸透了作家辛勤的汗水,作家獨具慧眼,以豐富的閱曆揭示着大自然中蘊藏着的奧秘。比如冬天,人們看到的隻是一片白雪皚皚的北國風光,可是作家在“寫在雪地上的書”中卻把冬天看作一本書:下一場雪,就翻開書本新的一頁,各種動物在“一張張白色的書頁上寫着許許多多神秘的字符、連字符、點號、句號”。它們各有各的寫法,也各有各的讀法…… 松樹的字迹很容易辨認……老鼠的字迹盡管很小,但簡單、清晰……它們從雪地裏爬出,常常先繞來繞去,然後要麽徑直朝自己的目的地奔去,要麽退回到自己的洞裏,于是就在雪地上留下了許多間距相等的冒號,一個連着一個…… 狼的足迹,需要用特别的智慧去觀察,因爲狼喜歡耍陰招,看起來隻有一隻狼走過的腳印,而在作家的眼裏,卻是“有五隻狼從這裏走過”。走在前頭是一隻聰明的母狼,它身後跟着一隻老公狼,走在最後是三隻狼崽,它們一個腳印踩着一個腳印走…… 狐狸更爲狡猾。當然可以根據它們的腳印,辨别是一隻瘦狐狸,還是一隻狡猾而且飽足的老狐狸,可有時你看到的是“兔子的小腳印”,其實,這是狐狸的腳印,因爲腳印中有腳印,狐狸們爲了隐藏自己的腳印,它們往往套着兔子的腳印走……多少獵人因此而錯過了捕獵的時間與機會……

    這些故事一個個引人入勝,試想一下孩子們對于一些動畫片的人物名稱、關系等記得牢靠,可是有時候對于一些文字性,由人進行灌輸的知識卻不是記得很牢,這個道理很簡單,對于成人來說也是如此,是記娛樂八卦新聞容易呢?還是各種概念、公式簡單呢?而《森林報》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将森林裏發生的故事以八卦的口吻,以孩子的視角進行講述,如此想來就知道爲何《森林報》的故事如此的吸引人了。

  【第2篇】

  在我沒讀《森林報》之前,我認爲它隻是一本普普通通的科普書。讀完了以後才發現,作者用了那麽多奇妙的形式,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趣的自然世界。

  作者維.比安基是幸福的。他父親是俄國著名的自然學家, 比安基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到大自然。父親教他觀察、積累、記錄對大自然的全部印象,他寫了大量的引人入勝的動植物故事,是我們人類的寶貴财富。

  《森林報》共有12期,每一期都有編輯部的文章,森林通訊員的電報和信件,還有打獵的故事,這比普通報紙上寫的人的事情要有趣得多。而且還有廣告、打靶場等豐富多彩的内容。

  春天的森林,融化了的雪水,淹沒了動物的洞穴。鳥兒飛來了,重新開始了遊戲和舞蹈。野獸們開始生兒育女。森林曆上的新年不在冬天,而是春天。春分,太陽從海裏隻露出一點邊兒,不到幾分鍾又不見了。——這是北極無線電廣播通報。而高加索山區,春天先到山底下,然後一步一步地向上爬。裏海的海豹換毛了,它們得搬到别處去,因爲這裏的冰已經在融化、破裂了。中亞細亞沙漠的春天已經在下雨了,連沙地上都有小草了。各種動物都鑽出來了。書中用了大量的動植物圖片,讓我們真切地認識了它們。比安基教我們如何看穿森林裏的秘密,做一個好的追蹤者,和一個優秀的自然研究者。

  下面看作者是用什麽方法來描繪森林裏的各種聲音的:“在清晨和黃昏,不光是鳥,森林裏所有的動物都在唱歌奏樂;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樂器;在森林裏,可以聽到清脆的獨唱、拉提琴、打鼓,吹笛;可以聽到喊吠聲、嗥聲、咳嗽聲、呻吟聲;也可以聽到吱吱聲、嗡嗡聲、呱呱聲、咕嘟聲。燕雀、莺和歌聲婉轉的鸫鳥用清脆、純淨的聲音唱着。甲蟲和蚱蜢吱吱嘎嘎地拉着琴。啄木鳥打着鼓。黃鳥和小巧玲珑的白眉鸫,尖聲尖氣地吹着笛子。狐狸和白山鹑叫着。牝鹿咳嗽着。狼嚎叫着。貓頭鷹哼哼着。丸花蜂和蜜蜂嗡嗡的想着。青蛙咕噜咕噜地吵一陣,又呱呱地叫一陣。沒有好嗓子的動物,也不覺着難爲情。他們個個都會按照自己的愛好來選擇樂器。啄木鳥尋找能發現響亮聲音的枯樹枝。這就是它們的鼓。它們那結實的嘴,就是頂好的鼓槌。天牛的脖子嘎吱嘎吱地響——這不是活像在拉一把小提琴嗎?蚱蜢用小爪子抓翅膀:它們的小爪子上有小鈎子,翅膀上有鋸齒,火紅的麻鳽,長嘴伸到水裏,使勁一吹,把水吹得布噜布噜直響,整個湖裏轟傳起一陣喧嚣,好像牛叫似的。沙雉更是異想天開,它竟用尾巴唱起歌來了:它一個騰身沖入雲霄,然後張開尾巴,頭朝下直沖下來。它的尾巴兜着風,發出一種咩咩的聲音——不折不扣,活像羊羔在森林上空叫!”怎麽樣,是不是寫得很生動?簡直是活靈活現,讓我們感覺如同身臨其境。真想親自去森林裏看一看、聽一聽,他寫得太美妙了。

  讀了這本書,我們了解到了俄羅斯國土的廣闊和生物的多樣性,了解了大自然的各種知識。作者激發了我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喚醒了人們對自然的保護之心。我也想和作者一樣,細心觀察周圍的一切,用藝術的語言描繪我心目中的大自然;我也要像作者一樣,到處遊覽,增長各類見識,學以緻用。期待看到更多的比安基的好書!

  【第1篇】

  第一次听说《森林报》这个名字是在师范的儿童文学课上,听着老师捧着书,讲述报纸内容便深深地吸引了我,之后在一次逛书店中,偶尔又看到了这本书,便细细看了下来。

  这部名著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作者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 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森林里新闻并不比城市里少。森林里也在进行着工作,也有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里有森林里的英雄和强盗。可是,这些事情,城市报纸很少报道,所以谁也不知道这类林中新闻。比方说,有谁看见过,严寒的冬季里,没有翅膀的小蚊虫从土里钻出来,光着脚丫在雪地上乱跑?你在什么报上能看到关于“林中大汉”麇鹿打群架、候鸟大搬家和秧鸡徒步走过整个欧洲的令人忍俊不禁的消息? 所有这些新闻,在《森林报》上都可以看到。

  大自然,有着永远解不完的谜,人们总是不断认识、不断体验,而《森林报》浸透了作家辛勤的汗水,作家独具慧眼,以丰富的阅历揭示着大自然中蕴藏着的奥秘。比如冬天,人们看到的只是一片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可是作家在“写在雪地上的书”中却把冬天看作一本书:下一场雪,就翻开书本新的一页,各种动物在“一张张白色的书页上写着许许多多神秘的字符、连字符、点号、句号”。它们各有各的写法,也各有各的读法…… 松树的字迹很容易辨认……老鼠的字迹尽管很小,但简单、清晰……它们从雪地里爬出,常常先绕来绕去,然后要么径直朝自己的目的地奔去,要么退回到自己的洞里,于是就在雪地上留下了许多间距相等的冒号,一个连着一个…… 狼的足迹,需要用特别的智慧去观察,因为狼喜欢耍阴招,看起来只有一只狼走过的脚印,而在作家的眼里,却是“有五只狼从这里走过”。走在前头是一只聪明的母狼,它身后跟着一只老公狼,走在最后是三只狼崽,它们一个脚印踩着一个脚印走…… 狐狸更为狡猾。当然可以根据它们的脚印,辨别是一只瘦狐狸,还是一只狡猾而且饱足的老狐狸,可有时你看到的是“兔子的小脚印”,其实,这是狐狸的脚印,因为脚印中有脚印,狐狸们为了隐藏自己的脚印,它们往往套着兔子的脚印走……多少猎人因此而错过了捕猎的时间与机会……

    这些故事一个个引人入胜,试想一下孩子们对于一些动画片的人物名称、关系等记得牢靠,可是有时候对于一些文字性,由人进行灌输的知识却不是记得很牢,这个道理很简单,对于成人来说也是如此,是记娱乐八卦新闻容易呢?还是各种概念、公式简单呢?而《森林报》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将森林里发生的故事以八卦的口吻,以孩子的视角进行讲述,如此想来就知道为何《森林报》的故事如此的吸引人了。

  【第2篇】

  在我没读《森林报》之前,我认为它只是一本普普通通的科普书。读完了以后才发现,作者用了那么多奇妙的形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自然世界。

  作者维.比安基是幸福的。他父亲是俄国著名的自然学家, 比安基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到大自然。父亲教他观察、积累、记录对大自然的全部印象,他写了大量的引人入胜的动植物故事,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

  《森林报》共有12期,每一期都有编辑部的文章,森林通讯员的电报和信件,还有打猎的故事,这比普通报纸上写的人的事情要有趣得多。而且还有广告、打靶场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春天的森林,融化了的雪水,淹没了动物的洞穴。鸟儿飞来了,重新开始了游戏和舞蹈。野兽们开始生儿育女。森林历上的新年不在冬天,而是春天。春分,太阳从海里只露出一点边儿,不到几分钟又不见了。——这是北极无线电广播通报。而高加索山区,春天先到山底下,然后一步一步地向上爬。里海的海豹换毛了,它们得搬到别处去,因为这里的冰已经在融化、破裂了。中亚细亚沙漠的春天已经在下雨了,连沙地上都有小草了。各种动物都钻出来了。书中用了大量的动植物图片,让我们真切地认识了它们。比安基教我们如何看穿森林里的秘密,做一个好的追踪者,和一个优秀的自然研究者。

  下面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描绘森林里的各种声音的:“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在森林里,可以听到清脆的独唱、拉提琴、打鼓,吹笛;可以听到喊吠声、嗥声、咳嗽声、呻吟声;也可以听到吱吱声、嗡嗡声、呱呱声、咕嘟声。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鸫鸟用清脆、纯净的声音唱着。甲虫和蚱蜢吱吱嘎嘎地拉着琴。啄木鸟打着鼓。黄鸟和小巧玲珑的白眉鸫,尖声尖气地吹着笛子。狐狸和白山鹑叫着。牝鹿咳嗽着。狼嚎叫着。猫头鹰哼哼着。丸花蜂和蜜蜂嗡嗡的想着。青蛙咕噜咕噜地吵一阵,又呱呱地叫一阵。没有好嗓子的动物,也不觉着难为情。他们个个都会按照自己的爱好来选择乐器。啄木鸟寻找能发现响亮声音的枯树枝。这就是它们的鼓。它们那结实的嘴,就是顶好的鼓槌。天牛的脖子嘎吱嘎吱地响——这不是活像在拉一把小提琴吗?蚱蜢用小爪子抓翅膀:它们的小爪子上有小钩子,翅膀上有锯齿,火红的麻鳽,长嘴伸到水里,使劲一吹,把水吹得布噜布噜直响,整个湖里轰传起一阵喧嚣,好像牛叫似的。沙雉更是异想天开,它竟用尾巴唱起歌来了:它一个腾身冲入云霄,然后张开尾巴,头朝下直冲下来。它的尾巴兜着风,发出一种咩咩的声音——不折不扣,活像羊羔在森林上空叫!”怎么样,是不是写得很生动?简直是活灵活现,让我们感觉如同身临其境。真想亲自去森林里看一看、听一听,他写得太美妙了。

  读了这本书,我们了解到了俄罗斯国土的广阔和生物的多样性,了解了大自然的各种知识。作者激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唤醒了人们对自然的保护之心。我也想和作者一样,细心观察周围的一切,用艺术的语言描绘我心目中的大自然;我也要像作者一样,到处游览,增长各类见识,学以致用。期待看到更多的比安基的好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纪录片《复兴之路》观后感影评精... 《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1复兴之路总共分为五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部分...
《盲山》观后感影评精选10篇 《盲山》观后感1《我就是演员》第三期,里面出现了《盲山》的片段,虽然短短十几分钟,可内容却十分的令人...
小王子读后感200字左右 小王子讀後感200字左右 《小王子》這本書是篇有關愛和責任的寓言。 小王子,是個多愁善感的小人兒,他...
英语电影观后感影评(精选10篇... 英语电影观后感1The King's Speech is based on real histori...
《西游降魔篇》观后感影评精选1... 《西游降魔篇》观后感1看完《西游•降魔篇》,一个人关了灯坐在床头,想说些什么,又不知道从何...
《地心历险记》观后感影评精选1... 《地心历险记》观后感1《地心历险记》影评:奇妙的享受科幻影片具有独特的魅力,不可思议的情节、场景令人...
《好记者讲好故事2016》演讲... 【导读】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晴今天我和妈妈吗观看了《好记者讲好故事》,我看了之后。给我印象...
水浒传读书心得200字 《水浒傳》寫的是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1前後)宋江等聚衅鹆x的故事。下面是美文閱讀網提供...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一)从这部影片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出:大红,本是大吉大利的祝愿,却成了阴森狰狞的血舌...
红色电影观后感400字——《铁... 【导读】红色电影《铁道游击队》观后感《铁道游击队》是一部让鬼子听了心惊胆战、让人民听了热血沸腾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