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五猖会读后感800字

  【第1篇】

  這幾天,我看了《朝花夕拾》,這本書畢竟是作者對童年的回憶,自然要有趣一些,它包括:《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和《範愛農》。

  我對《五猖會》感觸是最深的。這篇散文開頭寫了平時趕會的無聊,好不容易碰到了一次熱鬧、盛大的五猖會,可以看到許多扮成鬼神的村民們,這讓作者期待了很久,沒出發前,已是興緻勃勃,作者寫:“這是我兒時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可就在即将出發的前一刻,父親給“我”潑了一盆冷水——硬讓“我”背二三十行的古文,使“我”趕會的興緻全無。

  我讀了《五猖會》,有跟“我”一樣的感受:大人們隻顧孩子們多讀書而不考慮孩子們的感受,導緻事倍功半,不,是事倍功零——既沒了先前的興緻,書又沒讀好。我覺得家長不能“綁架”孩子們的興緻,強制性地要求他們做不願做的事,否則,不但做自己喜歡的事的興緻全無,而且被強制的事也沒做好,我就有這種體會。

  記得一次爸爸對我說:“明天去櫻桃溝摘櫻桃。”我高興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來趕作業,終于在出發前幾小時寫完了,但是,就在出發前一個半小時,媽媽突然問我英語背了沒,我一怔,說:“沒背。”

  媽媽便生氣地說:“早都讓你背了,快背!”

  我又辯解說:“老師沒讓背啊。”

  “老師沒讓背,你學了沒?”

  “學了。”

  “隻要學了,老師就要求背的,趕緊背,背不完别去櫻桃溝了!”

  我心裏五雷轟頂,但也無可奈何,隻好拿起英語書,不一會兒視線就模糊了——淚光閃閃,就這麽着,一邊掉淚,一邊背書地僵持了一個多小時,總算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背了下來。

  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去櫻桃溝了,唯獨我心裏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五味雜陳。至今我都沒想起來我們去玩了什麽,好像也沒摘櫻桃,背的東西,因爲沒記牢,回來沒幾天就忘了。

  試想一下,如果“我”的父親告訴他,趕完會之後再背這些古文,又會是怎樣一番情景呢?我想象着那樣的場景:“我”趕完會後,心甘情願地去背書,背得又快又好,背的内容一直牢牢地記在腦子裏,這樣,趕會時玩得興緻勃勃,學也學得開心。

  學知識不在于花費時間的多少,而在于興緻的高低和感不感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緻也一樣,我可是有過體會的。一次,我在背文言文興緻高漲的時候開始背文言文,竟然隻用了十多分鍾就背完了兩篇,而且背得十分準确。雖然文言文不長,但十多分鍾背完兩篇,大約五分鍾一篇,對我來說,也算是一個奇迹了。

  興緻來了,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有興緻,能事半功倍,

  家長不要随便“綁架”孩子們的興緻哦。

  【第2篇】

  魯迅先生所著的《五猖會》想罷不少人都已讀過了,其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父親”要求“我”必須背完書才能去看五猖會,多年以後魯迅先生仍然十分疑惑不解:爲何父親偏偏要在那時讓我去背書?

  其實,想必在中國許許多多的人小時候多會有此經曆,可大部分人卻都已經随着年齡的增長而把這些忘卻了。當他們看過《五猖會》後又會大歎:“咦?!我小時候似乎也有這樣的經曆!”而他們現在可能正像小時候的父母對自己一樣對待他們的孩子!!

  的确,造成這種後果的不是單單的某個人,而是中國古往今來教育文化的積澱!!其實魯迅先生的這個問題并不難理解,自古以來(特别是現在)無數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少玩多學甚至一直學習。或許許多家長不同意我的說法,可如果仔細想想自己有沒有過這種想法(想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正在玩遊戲,什麽感覺)?當然造成這種想法的原因有很多:國家實施計劃生育,一對夫妻僅僅隻有一個孩子,父母恨不得傾盡所有的愛,想讓他們成爲最棒的。可這想很容易就愛過了頭,成了溺愛,對孩子的希望和要求也直線上升;還有現在的孩子主要時間(大部分)是在學習,而其他的時間就是睡覺、玩、吃飯了。而這個“玩”又十分單一:遊戲(主要指電腦遊戲)!!一些好的放松,像讀名著,做體育活動所占的時間很少,更不要說鍛煉自己的自理能力(做家務)了。而且在推行義務教育減負之後,随着空閑時間的增多,許多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就迷戀上了網絡遊戲不能自拔。家長看見了就更加不敢讓孩子玩了,可這樣是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孩子。導緻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孩子的自控能力太差了!另外現在競争十分激烈,努力學習成爲孩子唯一的出路,加上重重大關(中考,高考,研究生)又因爲是純粹的應試教育,導緻大部分學生要麽非常努力,要麽一塌糊塗。

  又再讀了幾遍《五猖會》以後,發現中國教育似乎從很早以前就買下了這顆種子。這是一種很難再改變的思想觀念,在文章中魯迅先生覺得可能是《鑒略》很重要父親才會讓我背,這沒有什麽,但是爲什麽偏偏會讓我在那個時候背呢?魯迅先生當時的反應是這樣描寫的: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麽法子呢?自然是讀着,讀着,強記着,──而且要背出來。而後又“夢似的就背完了。”最後導緻了在上船之後“我卻并沒有他們那麽高興。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裏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于我似乎都沒有什麽大意思。”魯迅的父親肯定沒有想到那時魯迅的想法,現在的父母又何嘗不是呢?我覺得家長是最該換個角度想想孩子的問題的了。一些家長會說:“哦,魯迅爲什麽能成功?就是因爲他受到了這種教育才會成功的。”我覺得就是因爲魯迅先生的這種敢于向封建不好的思想作鬥争的品質才是導緻以後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我想告訴大家有些看似正确無誤的想法和行爲所造成的結果卻會适得其反,要真正的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才會有助于孩子的成長。

  孩子和家長都需要成長,我們中華民族還有許多的優良傳統需要學習也有一些不好的思想需要抛棄,希望大家可以深深體會。随着時間和閱曆的增長,我們的教育方式會更加成功。

  【第1篇】

  这几天,我看了《朝花夕拾》,这本书毕竟是作者对童年的回忆,自然要有趣一些,它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

  我对《五猖会》感触是最深的。这篇散文开头写了平时赶会的无聊,好不容易碰到了一次热闹、盛大的五猖会,可以看到许多扮成鬼神的村民们,这让作者期待了很久,没出发前,已是兴致勃勃,作者写:“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可就在即将出发的前一刻,父亲给“我”泼了一盆冷水——硬让“我”背二三十行的古文,使“我”赶会的兴致全无。

  我读了《五猖会》,有跟“我”一样的感受:大人们只顾孩子们多读书而不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导致事倍功半,不,是事倍功零——既没了先前的兴致,书又没读好。我觉得家长不能“绑架”孩子们的兴致,强制性地要求他们做不愿做的事,否则,不但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兴致全无,而且被强制的事也没做好,我就有这种体会。

  记得一次爸爸对我说:“明天去樱桃沟摘樱桃。”我高兴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来赶作业,终于在出发前几小时写完了,但是,就在出发前一个半小时,妈妈突然问我英语背了没,我一怔,说:“没背。”

  妈妈便生气地说:“早都让你背了,快背!”

  我又辩解说:“老师没让背啊。”

  “老师没让背,你学了没?”

  “学了。”

  “只要学了,老师就要求背的,赶紧背,背不完别去樱桃沟了!”

  我心里五雷轰顶,但也无可奈何,只好拿起英语书,不一会儿视线就模糊了——泪光闪闪,就这么着,一边掉泪,一边背书地僵持了一个多小时,总算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背了下来。

  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樱桃沟了,唯独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五味杂陈。至今我都没想起来我们去玩了什么,好像也没摘樱桃,背的东西,因为没记牢,回来没几天就忘了。

  试想一下,如果“我”的父亲告诉他,赶完会之后再背这些古文,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我想象着那样的场景:“我”赶完会后,心甘情愿地去背书,背得又快又好,背的内容一直牢牢地记在脑子里,这样,赶会时玩得兴致勃勃,学也学得开心。

  学知识不在于花费时间的多少,而在于兴致的高低和感不感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致也一样,我可是有过体会的。一次,我在背文言文兴致高涨的时候开始背文言文,竟然只用了十多分钟就背完了两篇,而且背得十分准确。虽然文言文不长,但十多分钟背完两篇,大约五分钟一篇,对我来说,也算是一个奇迹了。

  兴致来了,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有兴致,能事半功倍,

  家长不要随便“绑架”孩子们的兴致哦。

  【第2篇】

  鲁迅先生所著的《五猖会》想罢不少人都已读过了,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父亲”要求“我”必须背完书才能去看五猖会,多年以后鲁迅先生仍然十分疑惑不解:为何父亲偏偏要在那时让我去背书?

  其实,想必在中国许许多多的人小时候多会有此经历,可大部分人却都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把这些忘却了。当他们看过《五猖会》后又会大叹:“咦?!我小时候似乎也有这样的经历!”而他们现在可能正像小时候的父母对自己一样对待他们的孩子!!

  的确,造成这种后果的不是单单的某个人,而是中国古往今来教育文化的积淀!!其实鲁迅先生的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自古以来(特别是现在)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少玩多学甚至一直学习。或许许多家长不同意我的说法,可如果仔细想想自己有没有过这种想法(想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正在玩游戏,什么感觉)?当然造成这种想法的原因有很多:国家实施计划生育,一对夫妻仅仅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恨不得倾尽所有的爱,想让他们成为最棒的。可这想很容易就爱过了头,成了溺爱,对孩子的希望和要求也直线上升;还有现在的孩子主要时间(大部分)是在学习,而其他的时间就是睡觉、玩、吃饭了。而这个“玩”又十分单一:游戏(主要指电脑游戏)!!一些好的放松,像读名著,做体育活动所占的时间很少,更不要说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做家务)了。而且在推行义务教育减负之后,随着空闲时间的增多,许多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就迷恋上了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家长看见了就更加不敢让孩子玩了,可这样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孩子的自控能力太差了!另外现在竞争十分激烈,努力学习成为孩子唯一的出路,加上重重大关(中考,高考,研究生)又因为是纯粹的应试教育,导致大部分学生要么非常努力,要么一塌糊涂。

  又再读了几遍《五猖会》以后,发现中国教育似乎从很早以前就买下了这颗种子。这是一种很难再改变的思想观念,在文章中鲁迅先生觉得可能是《鉴略》很重要父亲才会让我背,这没有什么,但是为什么偏偏会让我在那个时候背呢?鲁迅先生当时的反应是这样描写的: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而后又“梦似的就背完了。”最后导致了在上船之后“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鲁迅的父亲肯定没有想到那时鲁迅的想法,现在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呢?我觉得家长是最该换个角度想想孩子的问题的了。一些家长会说:“哦,鲁迅为什么能成功?就是因为他受到了这种教育才会成功的。”我觉得就是因为鲁迅先生的这种敢于向封建不好的思想作斗争的品质才是导致以后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我想告诉大家有些看似正确无误的想法和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却会适得其反,要真正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才会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和家长都需要成长,我们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的优良传统需要学习也有一些不好的思想需要抛弃,希望大家可以深深体会。随着时间和阅历的增长,我们的教育方式会更加成功。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