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800字
kittenchen
2021-12-11 00:39:39
0

  【第1篇】

  看了快一半了, 竟喜歡得不舍得看下去,這種不舍得在看三毛時常常體會到。有的書好看,讓你一口想把它吞下去,像是喝到姥姥自己釀的米酒一樣。但比這更好的是你覺得難得遇上的好書,不僅是看着讓你目不轉睛而且能勾起你内心的情感,和你的心貼在一起。這時你看的就不再是一個故事,一些文學了,你看的是生命。你可能會看到過去的自己和過去的環境,也可能會幻想到另一個時期另一個地方,更可能會把自己當作書中的角色,不知不覺誦讀起書裏的台詞。看着看着就置身于故事裏那個年代,感覺到那四合院中青色牆壁的陰涼;感覺到初進大學校門時那滿腔的激情;感覺到講台上熱情授課和在校園中漫步的那個年輕老師在牽動着自己的心……

  這樣的書能讓看上去已經顯得癡迷的讀者内心随着書的情節快樂着,悲傷着,暗戀着或是傾訴着。故事被寫活了,這本書就是這樣。從那第一句開始“清晨,她走來了。”這個故事就從皮影畫上走進了現實,着上了色彩,立體了,活動了。

  我記起了另一本讓二十出頭的我沉迷于其中的小說,《沒有名字的身體》。感覺自己把那個女主角從還不知道什麽是例假的青春時期演到了看着自己從那時起就不知不覺愛上的他在自己身邊死去,已是年過中年。這個過程,外界的,内心的,都讓我跟着體驗了一回。

  我說不準是什麽讓這些作家的文字變得這樣的生動。她們的語言很簡單,文字上并沒有驚人之處,但這些分開後普普通通的文字由她們排列組合在一起就活了。看她們寫那扇四合院的朱紅大門,你就能看到門後那不算很亮也不算很大的蔭涼院落;看她們寫出現在女主人面前的一個大方正直的青年你便感覺到他們内心同時閃亮的那些火花;看她們寫大學宿舍中的木板床鋪你就能看到四個正是美好年華的女孩子揣着各自的心思在歡笑聊天……

  不知道這更多該歸于她們文字的靈氣還是因爲我容易被她們筆下的環境和人物感動。《穆斯林的葬禮》中描寫北大校園的段落尤爲讓我心動。我雖未在國内上過大學但卻是從小在武漢大學校園裏長大。那種特有的氛圍已經像溶進我血液裏那樣熟悉和親切。

  不過,總會從故事中走出來。再回到校園也不會有十八歲時的情懷,但隻是片刻變會十八歲,用那時的心靈和眼睛感受初夏校園裏的清新和靈韻也是難得的享受啊!

  【第2篇】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叩某粮。瑑蓚€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内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糾心和欣喜不斷交錯。時空前段不斷地轉換,挺喜歡這種叙述方式。

  第一次看關于少數民族在京的生活,那麽得真切。在京回族,生活地界融入漢族,可是依然保持着他們的習俗。每天都要向阿拉伯麥加的方向朝拜三次,不食豬肉,流淚,生活簡樸,淡薄。伊斯蘭教文化在東方文化的顯現,可以讓我們了解那種特有的文化,以及他們的某些簡單的語言。神聖的宗教文化總是那麽得純淨,即使是非伊斯蘭教教徒,也很容易被那種文化感染,在節日,迎親,葬禮中。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圍中對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

  這是一個玉的世界,小說中的篇章題目要麽是玉,要麽是月。玉的制作,玉的銷售,玉的鑒賞。塑梁亦清、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他們的品格,也如玉一般,傳統的質樸,找不到絲毫瑕疵。可是,注定要承受命叩牟还畹耐纯唷允刈盼磥淼囊粯印?/p>

  我很喜歡新月在考上北大後的生活,純如雪,潔似玉。有理想,有動力,有青春,有活力。這裏一個無死亡,與頹廢無關的世界。是一個未被扭曲的,健康的世界。擁有最寶貴的人性和善良。她檢驗者心髒病後,和剛畢業不久留校英語老師楚雁潮的愛情。我想看了這書的人,對楚雁潮的人格,才華,以及思想會佩服萬分。我相信這種人,在那個年代,還是存在的。他愛新月,并非憐憫。而特别是在受到新月母親阻撓後的那翻話。開始以爲他會放棄,但是沒有。他說“你們愛新月,我也愛她,我們都希望她好,無論如何,我都不會放棄的”。後來新月離開人間,二十多年後,中年了的楚雁潮在新月的墳墓前拉曾經新月很喜歡的《梁祝》,讓人不禁感慨萬分。

  給人一種心痛的情感體驗,雖然心痛,然而是一種淨化。新月知道生母後,百般留戀,看着相片,這就是她的媽媽。可是到最後也沒有見到媽媽一面便離開了人間。等二十多年,媽媽回來後。韓子奇,梁壁玉,姑媽都已經不在人世。就像天星說的,“想見的,不想見的,都見不到了”。天星和新月的兄妹情,懂事的天星對同父異母的妹妹百般疼愛,因爲他知道,妹妹的親媽媽不在身邊。

  就如新月說的,“人在艱難的是否,促使人活下去的往往不是水,不是食物,這不是藥物。而是一片的真情,一線希望,當這些全部歸于毀滅,人就沒有活着的動力和希望。”

  霍達說過,一個真善的作家才能寫出真正真心情的作品。小說裏的很多言語,平淡中感人至極。裏面所面臨的人生問題,或者心理曆程,也都是我們每個人幾乎都要面臨的。

  如同《平凡的世界》一樣,《穆斯林的葬禮》成了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

  【第3篇】

  “一個是月,一個是玉。”我看着目錄,喃喃地說,“首先是‘月夢’,接着是‘玉魔’,往後都是有關于‘月’和‘玉’的詞語,”我頓了頓說,“這是一本奇書呀!霍達是個厲害的作家,就連每一章的名字都起的耐人尋味。”我無法抗拒自己的好奇心,慢慢地翻開一頁,兩頁,慢慢地讀着。不摻乎半點兒假,說實話,這真是一本好書,我入了迷。

  三代的回族人,三代穆斯林。一個穆斯林家族,經曆的六十年興衰,都展示在這本書上。霍達用細膩的文字描繪了最真摯的情感、最深刻的内涵,每一句話,每一個字眼都催人淚下!看了這本書,我仿佛走進了一個完全煥然一新的世界,我并不了解回族,也不了解伊斯蘭教,就連‘穆斯林’這個詞也沒聽說過。雖然不知道‘穆斯林’這詞,《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的名號卻是響當當。從前,我也不把它當回事,但最終還是“百聞不如一見”,不愧是榮獲茅盾文學獎的奇書呀!看得我真是如醉如癡。

  從最初的梁亦清到英年早逝的韓新月,作者寫了一個多麽讓人回味無窮的故事!雖然悲傷而且催淚,但是,一字一句中都透露着真情實感。月,是韓新月,玉,是韓子奇,父親和女兒都有不同的經曆,但是同樣都那樣凄慘。韓子奇從一個流浪的回族孤兒變成了梁亦清的徒弟,幾乎成了梁亦清的兒子,從此,韓子奇在不顯赫的“奇珍齋”裏擺弄玉器。因爲蒲老板讓梁亦清在三年時間裏作出鄭和下西洋的玉器,玉器倒是做好了,人卻沒了,玉器也毀了。一場生死離别,從這裏開始。韓子奇忍痛離别,随了蒲老板。我無法訴說自己心中的心情,也不知該怎麽形容。

  主人公之間的事情,不論大小,都讓我感動肺腑。新月的母親并不是梁君璧,看到這裏時,我也不由得大吃一驚,梁君璧的妹妹将新月托付給梁君璧和韓子奇,又是一場離别,我的心波蕩起伏。新月的死訊,更是讓我心灰意冷,再一次催人淚下。霍達僅用四個半月将整本書寫畢,卻把回回民族一大家子的生死離别描繪得栩栩如生,觸動了我的心靈,塑造了一位位堅強的人們。我怎能不愛不釋手呢?一本令人贊歎的書,一個令人蕩氣回腸的故事,一種不敗的信念。六個完全不同性格的主人公,梁亦清、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楚雁潮,以及韓新月,霍達完完整整地描繪了出來。

  而韓子奇的逝世,又是一種令人完全不能說出口的悲痛;新月考進大學,我也不禁欣喜。主人公高興時,我也會高興;主人公悲痛欲絕時,我自然會傷心。我仿佛已經融進了這個凄美的故事裏。月和玉,霍達哂么┎宓膶懛ǎ贿厓好枋鲰n子奇年少的年代,一邊兒描述新月年少的年代,給我強烈的震撼。

  在這本奇書裏,不僅看見了兩代人凄美的愛情,我還看見了那時人們對愛情的無奈與悲哀,更多的是離别。失去的韓新月、梁亦清、韓子奇,作者塑造的那麽幾個人,淳樸的愛情,讓我爲之一震。如果沒有這些迳咸砘ǖ谋瘋x别,這本書又怎能堪稱榮獲茅盾文學獎……這是一本好作,更是回回民族偉大的愛!

  慢悠悠的合上這本充滿詩意的書,眼淚順着臉頰緩緩流下。書中的一言一詞印在我的腦子裏。《穆斯林的葬禮》的那股幽香久久沒有散去。

  【第4篇】

  在細密密的下着,懷着潮濕的心情我讀完了《穆斯林的葬禮》這部書。重重的歎了口氣,是爲了書裏的人物故事?還是爲了這壓抑的天氣?

  剛剛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沒有細細的品味,隻是粗略的浏覽了一遍,卻絲毫沒有領悟到其中的真締!于是年少的好奇心讓我再一次仔仔細細的看完了這部書。我把自己置身于故事情節中,與書結爲一體。閉上眼睛那些情節就象一部電影,清晰的出現在我的眼前。悲、喜、憂、愁相互交織,強烈的震撼着我的靈魂!

  故事講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60年的興衰曆程,三代人的命叱粮。瑫r又講了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愛情悲劇。就如天公雕琢般,《穆斯林的葬禮》就象是一個不真實的藝術,令人驚歎,令人佩服。本書用玉來做引子,引出了一條玉的長河、人生的長河、命叩拈L河……讀到最後,新月的死、奇珍齋的毀滅、韓子奇的倒下,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

  這是一個悲劇。《玉殇》梁亦清的死震撼了每一個讀者,他死的悲壯淋漓,使人來不及有任何感歎;《月晦》一章,因韓太太的無知,韓子奇感情上的脆弱無能,把自己毀在了自己的手裏,而更可悲的是,韓子奇最心疼的女兒新月也在此時颠覆了她的命摺_@是一個多麽活潑,對生命充滿了熱情與向往的女孩子啊!她該如何承受這命叩牡箅y呢?假如這是真主的安排,又是多麽的不公!《月情》一章是整本書也是整個家族的轉折點。原本一個和睦、欣欣向榮的大家庭因爲韓太太的貪婪和無知一步步地走向了滅亡…但在那麽個年代,能怪誰呢?隻有哀歎!《月戀》裏,新月的死令人悲痛欲絕,時間仿佛在那一刻靜止,就象當初她的降臨給整部書增添了色彩。她帶着一個純潔的靈魂、一個美好的靈魂、一個安靜的靈魂活在這個坎坷的世界上,她就象一條活潑的小溪突然跌入了劫難的深淵,但她頑強不屈的精神和對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人的心。我們悲痛,一個純潔、善良的少女就這樣被無情的命邘ё撸晃覀兏袣U,新月的離去淨化了多少人的心靈!

  這是一部激勵我們成長的人生書籍。韓子奇的勾心鬥角以及長遠的眼光使我深受啓迪。在人生的道路上,雖然部滿了荊棘,有時候我們會被紮的滿身是血,但請不要停滞不前,也許你一努力希望便離你不遠;也有時我們會被欲望蒙了雙眼,聽信某人的謠言,最終受騙,但也請不要自暴自棄,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等到時機成熟時便是你大顯身手的舞台。讀到那個純潔、堅強的靈魂—新月的事迹時,我爲之感動、爲之淚流。她很自信。在填志願表時,她沒有填第二志願,因爲她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給自己留任何退路;她很堅強,得知自己病魔纏身時,她沒有放棄,依然繼續自己的學業,不放棄;她很善良,不管人家如何對她,她都沒有抱怨。那麽一個柔軟的心靈卻承受了那麽多痛苦,難道我們就沒有點心的悸動麽?這些精神如人生路上黑暗時的明燈,迷路時的指南針,指引我們不斷向前……

  但願每個看過《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的人,都能從中淨化自己的靈魂,不再渾渾噩噩的虛度光陰,敞開胸懷,去擁抱生活吧!努力讓自己活的更完美,更充實!也許這才是生的真谛!美的象征!

  【第1篇】

  看了快一半了, 竟喜欢得不舍得看下去,这种不舍得在看三毛时常常体会到。有的书好看,让你一口想把它吞下去,像是喝到姥姥自己酿的米酒一样。但比这更好的是你觉得难得遇上的好书,不仅是看着让你目不转睛而且能勾起你内心的情感,和你的心贴在一起。这时你看的就不再是一个故事,一些文学了,你看的是生命。你可能会看到过去的自己和过去的环境,也可能会幻想到另一个时期另一个地方,更可能会把自己当作书中的角色,不知不觉诵读起书里的台词。看着看着就置身于故事里那个年代,感觉到那四合院中青色墙壁的阴凉;感觉到初进大学校门时那满腔的激情;感觉到讲台上热情授课和在校园中漫步的那个年轻老师在牵动着自己的心……

  这样的书能让看上去已经显得痴迷的读者内心随着书的情节快乐着,悲伤着,暗恋着或是倾诉着。故事被写活了,这本书就是这样。从那第一句开始“清晨,她走来了。”这个故事就从皮影画上走进了现实,着上了色彩,立体了,活动了。

  我记起了另一本让二十出头的我沉迷于其中的小说,《没有名字的身体》。感觉自己把那个女主角从还不知道什么是例假的青春时期演到了看着自己从那时起就不知不觉爱上的他在自己身边死去,已是年过中年。这个过程,外界的,内心的,都让我跟着体验了一回。

  我说不准是什么让这些作家的文字变得这样的生动。她们的语言很简单,文字上并没有惊人之处,但这些分开后普普通通的文字由她们排列组合在一起就活了。看她们写那扇四合院的朱红大门,你就能看到门后那不算很亮也不算很大的荫凉院落;看她们写出现在女主人面前的一个大方正直的青年你便感觉到他们内心同时闪亮的那些火花;看她们写大学宿舍中的木板床铺你就能看到四个正是美好年华的女孩子揣着各自的心思在欢笑聊天……

  不知道这更多该归于她们文字的灵气还是因为我容易被她们笔下的环境和人物感动。《穆斯林的葬礼》中描写北大校园的段落尤为让我心动。我虽未在国内上过大学但却是从小在武汉大学校园里长大。那种特有的氛围已经像溶进我血液里那样熟悉和亲切。

  不过,总会从故事中走出来。再回到校园也不会有十八岁时的情怀,但只是片刻变会十八岁,用那时的心灵和眼睛感受初夏校园里的清新和灵韵也是难得的享受啊!

  【第2篇】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纠心和欣喜不断交错。时空前段不断地转换,挺喜欢这种叙述方式。

  第一次看关于少数民族在京的生活,那么得真切。在京回族,生活地界融入汉族,可是依然保持着他们的习俗。每天都要向阿拉伯麦加的方向朝拜三次,不食猪肉,流泪,生活简朴,淡薄。伊斯兰教文化在东方文化的显现,可以让我们了解那种特有的文化,以及他们的某些简单的语言。神圣的宗教文化总是那么得纯净,即使是非伊斯兰教教徒,也很容易被那种文化感染,在节日,迎亲,葬礼中。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

  这是一个玉的世界,小说中的篇章题目要么是玉,要么是月。玉的制作,玉的销售,玉的鉴赏。塑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他们的品格,也如玉一般,传统的质朴,找不到丝毫瑕疵。可是,注定要承受命运的不公,生活的痛苦。坚守着未来的一样。

  我很喜欢新月在考上北大后的生活,纯如雪,洁似玉。有理想,有动力,有青春,有活力。这里一个无死亡,与颓废无关的世界。是一个未被扭曲的,健康的世界。拥有最宝贵的人性和善良。她检验者心脏病后,和刚毕业不久留校英语老师楚雁潮的爱情。我想看了这书的人,对楚雁潮的人格,才华,以及思想会佩服万分。我相信这种人,在那个年代,还是存在的。他爱新月,并非怜悯。而特别是在受到新月母亲阻挠后的那翻话。开始以为他会放弃,但是没有。他说“你们爱新月,我也爱她,我们都希望她好,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放弃的”。后来新月离开人间,二十多年后,中年了的楚雁潮在新月的坟墓前拉曾经新月很喜欢的《梁祝》,让人不禁感慨万分。

  给人一种心痛的情感体验,虽然心痛,然而是一种净化。新月知道生母后,百般留恋,看着相片,这就是她的妈妈。可是到最后也没有见到妈妈一面便离开了人间。等二十多年,妈妈回来后。韩子奇,梁壁玉,姑妈都已经不在人世。就像天星说的,“想见的,不想见的,都见不到了”。天星和新月的兄妹情,懂事的天星对同父异母的妹妹百般疼爱,因为他知道,妹妹的亲妈妈不在身边。

  就如新月说的,“人在艰难的是否,促使人活下去的往往不是水,不是食物,这不是药物。而是一片的真情,一线希望,当这些全部归于毁灭,人就没有活着的动力和希望。”

  霍达说过,一个真善的作家才能写出真正真心情的作品。小说里的很多言语,平淡中感人至极。里面所面临的人生问题,或者心理历程,也都是我们每个人几乎都要面临的。

  如同《平凡的世界》一样,《穆斯林的葬礼》成了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

  【第3篇】

  “一个是月,一个是玉。”我看着目录,喃喃地说,“首先是‘月梦’,接着是‘玉魔’,往后都是有关于‘月’和‘玉’的词语,”我顿了顿说,“这是一本奇书呀!霍达是个厉害的作家,就连每一章的名字都起的耐人寻味。”我无法抗拒自己的好奇心,慢慢地翻开一页,两页,慢慢地读着。不掺乎半点儿假,说实话,这真是一本好书,我入了迷。

  三代的回族人,三代穆斯林。一个穆斯林家族,经历的六十年兴衰,都展示在这本书上。霍达用细腻的文字描绘了最真挚的情感、最深刻的内涵,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眼都催人泪下!看了这本书,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完全焕然一新的世界,我并不了解回族,也不了解伊斯兰教,就连‘穆斯林’这个词也没听说过。虽然不知道‘穆斯林’这词,《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的名号却是响当当。从前,我也不把它当回事,但最终还是“百闻不如一见”,不愧是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奇书呀!看得我真是如醉如痴。

  从最初的梁亦清到英年早逝的韩新月,作者写了一个多么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虽然悲伤而且催泪,但是,一字一句中都透露着真情实感。月,是韩新月,玉,是韩子奇,父亲和女儿都有不同的经历,但是同样都那样凄惨。韩子奇从一个流浪的回族孤儿变成了梁亦清的徒弟,几乎成了梁亦清的儿子,从此,韩子奇在不显赫的“奇珍斋”里摆弄玉器。因为蒲老板让梁亦清在三年时间里作出郑和下西洋的玉器,玉器倒是做好了,人却没了,玉器也毁了。一场生死离别,从这里开始。韩子奇忍痛离别,随了蒲老板。我无法诉说自己心中的心情,也不知该怎么形容。

  主人公之间的事情,不论大小,都让我感动肺腑。新月的母亲并不是梁君璧,看到这里时,我也不由得大吃一惊,梁君璧的妹妹将新月托付给梁君璧和韩子奇,又是一场离别,我的心波荡起伏。新月的死讯,更是让我心灰意冷,再一次催人泪下。霍达仅用四个半月将整本书写毕,却把回回民族一大家子的生死离别描绘得栩栩如生,触动了我的心灵,塑造了一位位坚强的人们。我怎能不爱不释手呢?一本令人赞叹的书,一个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一种不败的信念。六个完全不同性格的主人公,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楚雁潮,以及韩新月,霍达完完整整地描绘了出来。

  而韩子奇的逝世,又是一种令人完全不能说出口的悲痛;新月考进大学,我也不禁欣喜。主人公高兴时,我也会高兴;主人公悲痛欲绝时,我自然会伤心。我仿佛已经融进了这个凄美的故事里。月和玉,霍达运用穿插的写法,一边儿描述韩子奇年少的年代,一边儿描述新月年少的年代,给我强烈的震撼。

  在这本奇书里,不仅看见了两代人凄美的爱情,我还看见了那时人们对爱情的无奈与悲哀,更多的是离别。失去的韩新月、梁亦清、韩子奇,作者塑造的那么几个人,淳朴的爱情,让我为之一震。如果没有这些锦上添花的悲伤离别,这本书又怎能堪称荣获茅盾文学奖……这是一本好作,更是回回民族伟大的爱!

  慢悠悠的合上这本充满诗意的书,眼泪顺着脸颊缓缓流下。书中的一言一词印在我的脑子里。《穆斯林的葬礼》的那股幽香久久没有散去。

  【第4篇】

  在细密密的下着,怀着潮湿的心情我读完了《穆斯林的葬礼》这部书。重重的叹了口气,是为了书里的人物故事?还是为了这压抑的天气?

  刚刚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没有细细的品味,只是粗略的浏览了一遍,却丝毫没有领悟到其中的真缔!于是年少的好奇心让我再一次仔仔细细的看完了这部书。我把自己置身于故事情节中,与书结为一体。闭上眼睛那些情节就象一部电影,清晰的出现在我的眼前。悲、喜、忧、愁相互交织,强烈的震撼着我的灵魂!

  故事讲的是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的兴衰历程,三代人的命运沉浮,同时又讲了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爱情悲剧。就如天公雕琢般,《穆斯林的葬礼》就象是一个不真实的艺术,令人惊叹,令人佩服。本书用玉来做引子,引出了一条玉的长河、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读到最后,新月的死、奇珍斋的毁灭、韩子奇的倒下,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

  这是一个悲剧。《玉殇》梁亦清的死震撼了每一个读者,他死的悲壮淋漓,使人来不及有任何感叹;《月晦》一章,因韩太太的无知,韩子奇感情上的脆弱无能,把自己毁在了自己的手里,而更可悲的是,韩子奇最心疼的女儿新月也在此时颠覆了她的命运。这是一个多么活泼,对生命充满了热情与向往的女孩子啊!她该如何承受这命运的刁难呢?假如这是真主的安排,又是多么的不公!《月情》一章是整本书也是整个家族的转折点。原本一个和睦、欣欣向荣的大家庭因为韩太太的贪婪和无知一步步地走向了灭亡…但在那么个年代,能怪谁呢?只有哀叹!《月恋》里,新月的死令人悲痛欲绝,时间仿佛在那一刻静止,就象当初她的降临给整部书增添了色彩。她带着一个纯洁的灵魂、一个美好的灵魂、一个安静的灵魂活在这个坎坷的世界上,她就象一条活泼的小溪突然跌入了劫难的深渊,但她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我们悲痛,一个纯洁、善良的少女就这样被无情的命运带走;我们感叹,新月的离去净化了多少人的心灵!

  这是一部激励我们成长的人生书籍。韩子奇的勾心斗角以及长远的眼光使我深受启迪。在人生的道路上,虽然部满了荆棘,有时候我们会被扎的满身是血,但请不要停滞不前,也许你一努力希望便离你不远;也有时我们会被欲望蒙了双眼,听信某人的谣言,最终受骗,但也请不要自暴自弃,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到时机成熟时便是你大显身手的舞台。读到那个纯洁、坚强的灵魂—新月的事迹时,我为之感动、为之泪流。她很自信。在填志愿表时,她没有填第二志愿,因为她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她很坚强,得知自己病魔缠身时,她没有放弃,依然继续自己的学业,不放弃;她很善良,不管人家如何对她,她都没有抱怨。那么一个柔软的心灵却承受了那么多痛苦,难道我们就没有点心的悸动么?这些精神如人生路上黑暗时的明灯,迷路时的指南针,指引我们不断向前……

  但愿每个看过《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的人,都能从中净化自己的灵魂,不再浑浑噩噩的虚度光阴,敞开胸怀,去拥抱生活吧!努力让自己活的更完美,更充实!也许这才是生的真谛!美的象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纪录片《复兴之路》观后感影评精... 《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1复兴之路总共分为五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部分...
《盲山》观后感影评精选10篇 《盲山》观后感1《我就是演员》第三期,里面出现了《盲山》的片段,虽然短短十几分钟,可内容却十分的令人...
小王子读后感200字左右 小王子讀後感200字左右 《小王子》這本書是篇有關愛和責任的寓言。 小王子,是個多愁善感的小人兒,他...
英语电影观后感影评(精选10篇... 英语电影观后感1The King's Speech is based on real histori...
《西游降魔篇》观后感影评精选1... 《西游降魔篇》观后感1看完《西游•降魔篇》,一个人关了灯坐在床头,想说些什么,又不知道从何...
《地心历险记》观后感影评精选1... 《地心历险记》观后感1《地心历险记》影评:奇妙的享受科幻影片具有独特的魅力,不可思议的情节、场景令人...
《好记者讲好故事2016》演讲... 【导读】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晴今天我和妈妈吗观看了《好记者讲好故事》,我看了之后。给我印象...
水浒传读书心得200字 《水浒傳》寫的是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1前後)宋江等聚衅鹆x的故事。下面是美文閱讀網提供...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一)从这部影片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出:大红,本是大吉大利的祝愿,却成了阴森狰狞的血舌...
红色电影观后感400字——《铁... 【导读】红色电影《铁道游击队》观后感《铁道游击队》是一部让鬼子听了心惊胆战、让人民听了热血沸腾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