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閱讀網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兩篇《三重門》讀後感,更多文章盡在美文閱讀網。
自己也不是很了解韓寒是何許人也,但也略聽過他的名字。至少“當代青年領袖”這個名號在高中的時候還是知道的。當然,我也不知道他是否讀完了整個義務制教育階段(小學,初中,高中),但是從《三重門》裏的東西來看,這厮應該有所見,有所聞吧。
我倒是完完整整的從幼兒園讀起,一直到高中畢業。的确,中國的應試教育就像舊時女人裹腳,裹完才發現走起路來一搖一擺,可是已經沒法恢複了。但是,現在在大學裏的我往回想,在記憶裏最深刻的學習時段還真是高中三年。什麽原因那就不細談,不是因爲高中老師說過“當你畢業後,回想起來最深刻的是高中”,也不是什麽高中那些美好的讀書時光,就我而言,比起小學,初中以來,高中更讓我自信了,也或者是初中和小學記憶力太差,記不住,高中才是真正發育階段,這樣理解也行。現在看來,最最懷念的是高中時候和同學打鬧的情形。自然我沒有像林雨翔那樣爲了過度的證明自己(的确是過度的證明自己)而和他人鬥氣,去掙些沒必要的東西。而且,我很慶幸自己在讀高中以前沒有沾染所謂的“文人之氣”,沒有說中文時亂用英語代替詞語什麽的,初中在那郊區讀的好處就是讀完後你啥也不懂。
完了,寫了半天寫自己了。這不是讀後感嗎?反正我寫讀後感一向都是沒有任何思緒。初中的假期作業中寫的讀後感基本都被老師當差文扔了回來,接着就被當草稿紙了,自然沒有用來當草紙,那太浪費了。你想想,一個本子要五毛,寫完作文後利用最後的空間,連老師打的勾勾叉叉也不放過,這不是國家倡導的節能減排嗎?
完了,又寫過頭了。哎,算了,繼續寫下去估計應試教育階段的生活也給全端出來了。
不敢否認應試教育的确很惡心。但是我也是從應試教育中混過來的人。雖然沒有資格去亂評論他人的書,但總是觸景生情,這景,好的寫手是能夠通過文章表現出來的。現在想來,還是很懷念高中的生活,但是卻不想再次去經曆了。
《三重門》是韓寒的首部小說,相信讀者大多是學生。作爲韓寒的同齡人,遺憾的是我十年之後才讀了這部作品。正也許是晚讀了10年,心态上總體趨于平靜和理解。首先肯定的是這部作品的确比較寫實地反映了當時中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許多問題,比如如何面對學習的壓力,如何面對家長和學校的管理,如何處理愛情問題,如何融入同學……。這些問題其實是我們每個從學校教育走出來的人所必然面對的,無可逃避。但問題是當處理這些問題是出現不通暢的時候,我們的學生怎麽辦。他們抑或她們可能就會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甚至可能誤入歧途,自暴自棄。此時,作爲家長、老師、朋友和社會能不能多些寬容和理解,或者給予必要的支持、鼓勵、指導。這是全社會都要反思的問題,畢竟我們都經曆過成長的煩惱。其次,《三重門》讓我驚訝的是作者的知識面之寬廣,文字之犀利。文中旁征博引之多,比喻視角之獨特,語言幽默之極,讓讀者領略到了作者小小年紀便有了如此深厚的文學基礎,至少從涉獵面上已足夠寬廣。第三個值得肯定的是小說中對林雨翔和susan之間懵懂愛情的描寫,很單純、甜美、沒有一點雜質。作爲一個中學生的愛情觀也不該有太多社會的影子。相信每個人都對曾經追求或正在追求這種純潔無暇的理想愛情,并且追求真愛過程本身就是美好的、值得珍惜的,不論結果如何。
有些人可能會指責《三重門》作爲小說,并沒有精彩的結構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不能吸引人,并且結局是可悲的,讓人很不爽。其實這些要求對于18歲的韓寒來講未免太高,況且韓寒本人也不希望這樣。總體來講,這是一部反映現實中學生成長煩惱的作品,文中透露出作者看待現實問題的敏銳以及對社會所謂陰暗面的抨擊和嘲諷,自然有其存在的意義和道理,但有些主張未免過于偏激,比如對現行的教育制度強烈抨擊,也許現有的教育制度不是最好的,但卻是現階段最合适的。另外,文中對社會故事的描寫明顯不夠深入,比如在飯店打架的故事,也反映出作者年齡尚小、缺乏社會閱曆,而這種閱曆恰恰是好作家必備的要素。
美文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篇《三重门》读后感,更多文章尽在美文阅读网。
自己也不是很了解韩寒是何许人也,但也略听过他的名字。至少“当代青年领袖”这个名号在高中的时候还是知道的。当然,我也不知道他是否读完了整个义务制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但是从《三重门》里的东西来看,这厮应该有所见,有所闻吧。
我倒是完完整整的从幼儿园读起,一直到高中毕业。的确,中国的应试教育就像旧时女人裹脚,裹完才发现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可是已经没法恢复了。但是,现在在大学里的我往回想,在记忆里最深刻的学习时段还真是高中三年。什么原因那就不细谈,不是因为高中老师说过“当你毕业后,回想起来最深刻的是高中”,也不是什么高中那些美好的读书时光,就我而言,比起小学,初中以来,高中更让我自信了,也或者是初中和小学记忆力太差,记不住,高中才是真正发育阶段,这样理解也行。现在看来,最最怀念的是高中时候和同学打闹的情形。自然我没有像林雨翔那样为了过度的证明自己(的确是过度的证明自己)而和他人斗气,去挣些没必要的东西。而且,我很庆幸自己在读高中以前没有沾染所谓的“文人之气”,没有说中文时乱用英语代替词语什么的,初中在那郊区读的好处就是读完后你啥也不懂。
完了,写了半天写自己了。这不是读后感吗?反正我写读后感一向都是没有任何思绪。初中的假期作业中写的读后感基本都被老师当差文扔了回来,接着就被当草稿纸了,自然没有用来当草纸,那太浪费了。你想想,一个本子要五毛,写完作文后利用最后的空间,连老师打的勾勾叉叉也不放过,这不是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吗?
完了,又写过头了。哎,算了,继续写下去估计应试教育阶段的生活也给全端出来了。
不敢否认应试教育的确很恶心。但是我也是从应试教育中混过来的人。虽然没有资格去乱评论他人的书,但总是触景生情,这景,好的写手是能够通过文章表现出来的。现在想来,还是很怀念高中的生活,但是却不想再次去经历了。
《三重门》是韩寒的首部小说,相信读者大多是学生。作为韩寒的同龄人,遗憾的是我十年之后才读了这部作品。正也许是晚读了10年,心态上总体趋于平静和理解。首先肯定的是这部作品的确比较写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许多问题,比如如何面对学习的压力,如何面对家长和学校的管理,如何处理爱情问题,如何融入同学……。这些问题其实是我们每个从学校教育走出来的人所必然面对的,无可逃避。但问题是当处理这些问题是出现不通畅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怎么办。他们抑或她们可能就会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甚至可能误入歧途,自暴自弃。此时,作为家长、老师、朋友和社会能不能多些宽容和理解,或者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指导。这是全社会都要反思的问题,毕竟我们都经历过成长的烦恼。其次,《三重门》让我惊讶的是作者的知识面之宽广,文字之犀利。文中旁征博引之多,比喻视角之独特,语言幽默之极,让读者领略到了作者小小年纪便有了如此深厚的文学基础,至少从涉猎面上已足够宽广。第三个值得肯定的是小说中对林雨翔和susan之间懵懂爱情的描写,很单纯、甜美、没有一点杂质。作为一个中学生的爱情观也不该有太多社会的影子。相信每个人都对曾经追求或正在追求这种纯洁无暇的理想爱情,并且追求真爱过程本身就是美好的、值得珍惜的,不论结果如何。
有些人可能会指责《三重门》作为小说,并没有精彩的结构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不能吸引人,并且结局是可悲的,让人很不爽。其实这些要求对于18岁的韩寒来讲未免太高,况且韩寒本人也不希望这样。总体来讲,这是一部反映现实中学生成长烦恼的作品,文中透露出作者看待现实问题的敏锐以及对社会所谓阴暗面的抨击和嘲讽,自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和道理,但有些主张未免过于偏激,比如对现行的教育制度强烈抨击,也许现有的教育制度不是最好的,但却是现阶段最合适的。另外,文中对社会故事的描写明显不够深入,比如在饭店打架的故事,也反映出作者年龄尚小、缺乏社会阅历,而这种阅历恰恰是好作家必备的要素。
标签:读后感800字、
上一篇:温酒斩华雄读后感800字
下一篇:假小子戴安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