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閱讀網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兩篇一生讀後感的讀後感文章,更多文章盡在美文閱讀網。
這幾天一直在回家的路上奔波,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寫文章,今天終于有空了,就給大家分享一部小說,莫泊桑的《一生》,以前大作家的文章,很多精彩内容都是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或者裏面也有一部分自己的真實經曆,其實本篇文章也有一部分和莫泊桑人生相似的地方。那我們就一起來看下這部小說吧。
本部小說主要是講了雅娜的一生,她這一生在“情”與“欲”,“靈”與“肉”的旋渦中度過。雅娜出生在一個快樂和諧的貴族家庭,母親多愁善感,父親樂善好施,并且信奉盧梭的“順乎天性”的教育思想,這點對雅娜的教育也非常重要。爲了怕雅娜受到環境的毒害,就把雅娜送到了修道院學習,因爲五年的修道院學習,讓雅娜成爲了一個純真可愛,富于幻想的女孩。當她回到白楊田莊,對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充滿了愛和幻想,命咭矊ρ拍确浅?犊屗鲆娏艘晃幌嗝蔡锰玫淖泳簦瑑扇搜杆贌釕俨⑶医Y婚。
從少女到新娘,雅娜第一個感到沖擊的就是情和欲的沖擊,剛開始雅娜很恐懼,當兩人一起蜜月旅行,才讓彼此的情欲完美結合,這也是雅娜一生懷念的美好記憶。可惜蜜月回來,子爵就露出了卑劣淫邪,薄情寡義的嘴臉。把莊園的财政大權掌握在手裏,并且稍有不如意,就對家裏人提高嗓門,特别沒有涵養。這一切雅娜沒有反抗,而是慢慢地忍受和習慣,可是最讓人受不了的是子爵的肉欲。他竟然從一開始到白楊田莊做客,就跟雅娜的使女斯通了,并且在蜜月回來也跟使女重溫舊情,一直到發現使女有了私生子,雅娜才知道子爵和使女的私情,她想要自殺,可是卻懷孕了,并且早産生下了一個男孩,從此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兒子身上。
子爵并沒有因爲有了兒子而有所改變,反而變本加厲,又跟伯爵夫人野合,後來被伯爵發現,雙雙死于非命。雅娜就全身心地照顧兒子,這個兒子在全家人的溺愛中長大,離家去上學後,很快就堕落了,養成了各種的壞習慣,賭博成性,尋花問柳,生意失敗,沒有幾年就把自己名下的财産揮霍殆盡,并且還欠下了大筆債務,逼得雅娜不斷賣地償還,最後竟然隻能賣掉白楊田莊,住在小院裏。還好曾經的使女過來幫助雅娜整理财務情況,幫她把小孫女接回來照顧,不然她自己一個的晚年真的是充滿了凄涼。
就像文中說的“人這一生,既不像想的那麽好,也不像想的那麽壞。”但是一個人的選擇權在自己手裏,你想要什麽樣的生活都需要靠自己去争取。
這部小說給我的三個觀點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第一,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父母的理念也會影響孩子們的信念。就比如雅娜的父親,喜歡順應天性,所以對一切他都會放手讓孩子去嘗試。讓孩子去創造更多的可能性,當然也要掌握好度。在适當的範圍内讓孩子快樂成長,對孩子的一生非常重要!
第二,學會擦亮自己的眼睛!雅娜的一生,沒有結婚前是快樂的,結婚後有短暫的快樂也充滿了艱辛。但是這也是雅娜自己的選擇。結婚前雅娜是在修道院生活,無憂無慮,是一個純真可愛的天使。結婚後,接受到社會的種種,看到了丈夫的可惡嘴臉,她本可以反抗的,但是她選擇了接受,想着有了孩子,丈夫說不定會變好,可惜事與願違,她就隻能這樣逆來順受。如果能及時擦亮自己的眼睛,及時做出正确的選擇,說不定她的生活可以不一樣。
第三,請不要溺愛你的孩子!因爲雅娜對丈夫沒有什麽可以期待的,所以她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兒子身上。對兒子的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簡直是溺愛的不得了,總是會說“我的小不來,你不冷嗎?”孩子去上個寄宿學校,就三天兩頭的想念,怕他吃不好,睡不好。兒子欠下的債務,也是沒有怨言地幫忙償還,隻要兒子給她寫一兩封說好話的信,就能讓她高興好久。最後竟然要賣掉自己的老宅,才能讓自己可以活下來。如果不是因爲雅娜從一開始就對孩子太過溺愛,孩子也不會變成這樣,所以說對于孩子的教育,父母可以有滿滿的愛,但是一定要學會有技巧的愛,不要因爲自己的愛而影響孩子們的成長。
莫泊桑在《一生》中向我們講述了一段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作品開頭寫到:“生活就是如此:幸福總是段暫的,而且使人們受自身夢想的欺騙時才感到幸福;痛苦卻是無限的,因爲事實永遠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麽美好。”用如此簡明的話道出了生活的欺騙性,似乎一切都是天意,讓人壓抑,同時也讓我感覺到這将是一本描寫一個現實生活的作品。帶着這種壓抑我讀起了這本書。
小說主人公約娜同那個時代的落沒貴族家庭的少女一樣,是一個在修道院受過教育的平凡善良的女性,她沒有什麽遠大的抱負,隻是盼望着能有一段幸福的婚姻。那個時代,女人的想象力總是終止在婚姻,我想是不是童話看多了呢?也說不定是時代的局限性。約娜所期待的準時出現了,那就是年輕的子爵于連先生,溫溫爾雅,風度翩翩。他們順利的戀愛,适時的結婚,約娜的不幸也就開始了。丈夫自從蜜月回來就一心算計錢财,對妻子越來越殘暴,繼而冷淡。這讓約娜的心充滿了烏雲,直到發現丈夫不忠,暴風雨來臨了。父母、神父…大家都說:“這是天天都發生的事。”勸她“寬容”了于連吧。多麽可怕的人性麻木。先前還爲約娜爲女仆曼麗莎主持正義而興奮,而充滿希望,轉眼間約娜的妥協就又讓我回到了壓抑之中,但我又不得不承認,這就是現實,約娜是一個平凡的人。之後于連還是惡習不改,約娜就把全部的愛和經曆都傾注到了兒子身上,那簡直就是溺愛,但總算有了精神支柱,約娜就是這樣,她的感情如果沒有寄托是會空虛的,和平凡人一樣。終于一天,于連死了,保爾上了大學,一切似乎都先明了起來,我又開始按奈不住激動的心情了。可保爾在學校什麽都沒學到,反而跟歌女姘居了,還欠了一屁股債,最後把家産都揮霍光了,後來連家也不回了。約娜的寄托再一次落空了,恐懼和絕望整個包圍了她。不知爲什麽,讀到此時此景,我什麽都問不出,說不出,什麽“她不應該把感情寄托在男人身上!”什麽“她應該早就看出于連的真面目”“她不該那麽溺愛保爾。”“她不應該妥協”“她不應該這麽頹廢”……一切都是茫然,覺得社會就是這樣,一切想改變它的人都是愚蠢的。那種壓抑再一次占據了我的心靈。
後來約娜賣了房子,與女仆又重住到了一起,看着舊東西空虛度日,這期間她又知道了自己的母親也曾是他人的情婦,她徹底絕望了,冰冷的絕望。她覺得自己周圍都是精神上不健康的人,盡管她強裝笑臉,但她确實是個孤獨的人,她越來越厭惡人了。保爾最後一次來信把與歌女生的兒子交給了母親,從此便銷聲匿迹了。這個孫子又讓約娜有了生的希望。小說結束了,但我還是隐隐感覺到了以後的生活,大概就是不斷的希望又絕望,又希望,壓抑穿越了時空進入了我的頭腦,讓我把這本書狠狠地丢到了一邊。
約娜的生活是缺乏信念的,就像莫泊桑本人一樣。莫泊桑找不到任何理想做支柱,他現實而憂郁的說:“我寫作,因爲我了解,我痛苦,因爲我認識現實太清楚。”在一生的結尾,莫泊桑又通過曼麗莎的口說到:“人生從來不像意想中那麽好,也不像意想中那麽壞。”我佩服他的洞察力,但這種深刻的洞察力卻有着憂郁的色彩。
總之,《一生》平淡而深刻,深刻是不言而喻的,那爲什麽平淡呢?因爲那時天天都發生着這樣的事。即使是到了今天,時随境遷,社會和《一生》的時代大不一樣了,有着不同的煩惱,但情感和人性卻是相通的,《一生》仍然是一本深刻的好書。
同樣讀過《一生》的朋友,你們又是怎樣想的呢?
美文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篇一生读后感的读后感文章,更多文章尽在美文阅读网。
这几天一直在回家的路上奔波,所以一直没有机会写文章,今天终于有空了,就给大家分享一部小说,莫泊桑的《一生》,以前大作家的文章,很多精彩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或者里面也有一部分自己的真实经历,其实本篇文章也有一部分和莫泊桑人生相似的地方。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下这部小说吧。
本部小说主要是讲了雅娜的一生,她这一生在“情”与“欲”,“灵”与“肉”的旋涡中度过。雅娜出生在一个快乐和谐的贵族家庭,母亲多愁善感,父亲乐善好施,并且信奉卢梭的“顺乎天性”的教育思想,这点对雅娜的教育也非常重要。为了怕雅娜受到环境的毒害,就把雅娜送到了修道院学习,因为五年的修道院学习,让雅娜成为了一个纯真可爱,富于幻想的女孩。当她回到白杨田庄,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充满了爱和幻想,命运也对雅娜非常慷慨,让她遇见了一位相貌堂堂的子爵,两人迅速热恋并且结婚。
从少女到新娘,雅娜第一个感到冲击的就是情和欲的冲击,刚开始雅娜很恐惧,当两人一起蜜月旅行,才让彼此的情欲完美结合,这也是雅娜一生怀念的美好记忆。可惜蜜月回来,子爵就露出了卑劣淫邪,薄情寡义的嘴脸。把庄园的财政大权掌握在手里,并且稍有不如意,就对家里人提高嗓门,特别没有涵养。这一切雅娜没有反抗,而是慢慢地忍受和习惯,可是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子爵的肉欲。他竟然从一开始到白杨田庄做客,就跟雅娜的使女斯通了,并且在蜜月回来也跟使女重温旧情,一直到发现使女有了私生子,雅娜才知道子爵和使女的私情,她想要自杀,可是却怀孕了,并且早产生下了一个男孩,从此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子爵并没有因为有了儿子而有所改变,反而变本加厉,又跟伯爵夫人野合,后来被伯爵发现,双双死于非命。雅娜就全身心地照顾儿子,这个儿子在全家人的溺爱中长大,离家去上学后,很快就堕落了,养成了各种的坏习惯,赌博成性,寻花问柳,生意失败,没有几年就把自己名下的财产挥霍殆尽,并且还欠下了大笔债务,逼得雅娜不断卖地偿还,最后竟然只能卖掉白杨田庄,住在小院里。还好曾经的使女过来帮助雅娜整理财务情况,帮她把小孙女接回来照顾,不然她自己一个的晚年真的是充满了凄凉。
就像文中说的“人这一生,既不像想的那么好,也不像想的那么坏。”但是一个人的选择权在自己手里,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都需要靠自己去争取。
这部小说给我的三个观点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第一,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理念也会影响孩子们的信念。就比如雅娜的父亲,喜欢顺应天性,所以对一切他都会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让孩子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当然也要掌握好度。在适当的范围内让孩子快乐成长,对孩子的一生非常重要!
第二,学会擦亮自己的眼睛!雅娜的一生,没有结婚前是快乐的,结婚后有短暂的快乐也充满了艰辛。但是这也是雅娜自己的选择。结婚前雅娜是在修道院生活,无忧无虑,是一个纯真可爱的天使。结婚后,接受到社会的种种,看到了丈夫的可恶嘴脸,她本可以反抗的,但是她选择了接受,想着有了孩子,丈夫说不定会变好,可惜事与愿违,她就只能这样逆来顺受。如果能及时擦亮自己的眼睛,及时做出正确的选择,说不定她的生活可以不一样。
第三,请不要溺爱你的孩子!因为雅娜对丈夫没有什么可以期待的,所以她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对儿子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简直是溺爱的不得了,总是会说“我的小不来,你不冷吗?”孩子去上个寄宿学校,就三天两头的想念,怕他吃不好,睡不好。儿子欠下的债务,也是没有怨言地帮忙偿还,只要儿子给她写一两封说好话的信,就能让她高兴好久。最后竟然要卖掉自己的老宅,才能让自己可以活下来。如果不是因为雅娜从一开始就对孩子太过溺爱,孩子也不会变成这样,所以说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可以有满满的爱,但是一定要学会有技巧的爱,不要因为自己的爱而影响孩子们的成长。
莫泊桑在《一生》中向我们讲述了一段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作品开头写到:“生活就是如此:幸福总是段暂的,而且使人们受自身梦想的欺骗时才感到幸福;痛苦却是无限的,因为事实永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用如此简明的话道出了生活的欺骗性,似乎一切都是天意,让人压抑,同时也让我感觉到这将是一本描写一个现实生活的作品。带着这种压抑我读起了这本书。
小说主人公约娜同那个时代的落没贵族家庭的少女一样,是一个在修道院受过教育的平凡善良的女性,她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只是盼望着能有一段幸福的婚姻。那个时代,女人的想象力总是终止在婚姻,我想是不是童话看多了呢?也说不定是时代的局限性。约娜所期待的准时出现了,那就是年轻的子爵于连先生,温温尔雅,风度翩翩。他们顺利的恋爱,适时的结婚,约娜的不幸也就开始了。丈夫自从蜜月回来就一心算计钱财,对妻子越来越残暴,继而冷淡。这让约娜的心充满了乌云,直到发现丈夫不忠,暴风雨来临了。父母、神父…大家都说:“这是天天都发生的事。”劝她“宽容”了于连吧。多么可怕的人性麻木。先前还为约娜为女仆曼丽莎主持正义而兴奋,而充满希望,转眼间约娜的妥协就又让我回到了压抑之中,但我又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现实,约娜是一个平凡的人。之后于连还是恶习不改,约娜就把全部的爱和经历都倾注到了儿子身上,那简直就是溺爱,但总算有了精神支柱,约娜就是这样,她的感情如果没有寄托是会空虚的,和平凡人一样。终于一天,于连死了,保尔上了大学,一切似乎都先明了起来,我又开始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了。可保尔在学校什么都没学到,反而跟歌女姘居了,还欠了一屁股债,最后把家产都挥霍光了,后来连家也不回了。约娜的寄托再一次落空了,恐惧和绝望整个包围了她。不知为什么,读到此时此景,我什么都问不出,说不出,什么“她不应该把感情寄托在男人身上!”什么“她应该早就看出于连的真面目”“她不该那么溺爱保尔。”“她不应该妥协”“她不应该这么颓废”……一切都是茫然,觉得社会就是这样,一切想改变它的人都是愚蠢的。那种压抑再一次占据了我的心灵。
后来约娜卖了房子,与女仆又重住到了一起,看着旧东西空虚度日,这期间她又知道了自己的母亲也曾是他人的情妇,她彻底绝望了,冰冷的绝望。她觉得自己周围都是精神上不健康的人,尽管她强装笑脸,但她确实是个孤独的人,她越来越厌恶人了。保尔最后一次来信把与歌女生的儿子交给了母亲,从此便销声匿迹了。这个孙子又让约娜有了生的希望。小说结束了,但我还是隐隐感觉到了以后的生活,大概就是不断的希望又绝望,又希望,压抑穿越了时空进入了我的头脑,让我把这本书狠狠地丢到了一边。
约娜的生活是缺乏信念的,就像莫泊桑本人一样。莫泊桑找不到任何理想做支柱,他现实而忧郁的说:“我写作,因为我了解,我痛苦,因为我认识现实太清楚。”在一生的结尾,莫泊桑又通过曼丽莎的口说到:“人生从来不像意想中那么好,也不像意想中那么坏。”我佩服他的洞察力,但这种深刻的洞察力却有着忧郁的色彩。
总之,《一生》平淡而深刻,深刻是不言而喻的,那为什么平淡呢?因为那时天天都发生着这样的事。即使是到了今天,时随境迁,社会和《一生》的时代大不一样了,有着不同的烦恼,但情感和人性却是相通的,《一生》仍然是一本深刻的好书。
同样读过《一生》的朋友,你们又是怎样想的呢?
标签:读后感800字、
上一篇:《藤野先生》读后感800字
下一篇:光辉的旗帜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