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小说《活着》读后分享

  仅用几天的时间,我就看完了余华的小说《活着》,比起之前看过的大部头小说《四世同堂》,《活着》这部小说从书的厚度上来说,更轻便些,读着快捷些,然心而里的感受并没有随着抗战的胜利而更轻松些。

活着读书笔记

  其实在去年冬天,我已经在网上看过巩俐和葛优主演的电影《活着》,只是过段时间就忘了。当有声书院的王靖老师把推荐书送来,我第一时间看了《活着》,突然觉得有些故事情节似曾相识——随着阅读的深入,之前的电影情节便开始泛滥,只是电影中家珍和二喜两个人物还活着,“苦根”变成了“馒头”……

  人物的命运和时代是紧紧相连的,谁都不能置身事外。福贵的人生兴衰史,正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最令我痛心和不能原谅的是有庆的死,一个在饥饿线上挣扎的幼小灵魂,怎能抵得过强权和无知的无情掠夺!

  我的心痛到了极点,登时就把书扔掉了,站起身来,发神经似的——无知、荒唐、残忍!……遇上那样一个无奈的年月,大概有庆的事故不是个例吧。

  《活着》这部小说给我的感觉是画面感特别强,请随我一起来走进那些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吧:

  一个充满阳光的午后、一颗有着茂盛枝叶的树下、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一头老牛、一位倾听的记者(我)……

  我看到老人的脊背和牛背一样黝黑,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

  悲怆的残阳微弱的呼吸着,无意感染了那一个午后的黄昏,带着些许的惆怅,带着些许的悔悟,带着些许的淡然,福贵讲述了自己的一生。

  其实人是要靠记忆来慰藉,要靠倾诉来释然,要靠平静来概括,要靠回首来彻悟的。

  福贵最后的感悟是: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他那样的,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他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而他还活着。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及此,故事结束了,那些陈年往事也如同屋顶上空的炊烟,在霞光四射的空气中分散后消逝隐退。

  福贵的人生可谓是苦难重重,而我们的人生又岂能一帆风顺?《活着》这部小说告诉我们:只要命运不剥夺我们生存的权利,我们就要选择坚强!特别是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祥和富足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积极工作,幸福生活,明天会更好!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