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丰乳肥臀》读书札记

  与朋友谈及中国当代作家叙事的时候,有时会一致地认为难以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包括细节和人物形象。我想其中原因,大约是外国作家向来是用羽毛笔写作,而中国作家向来是用毛笔写作。羽毛笔的思维惯性之于毛笔的思维惯性,其细描与白描之别,写实与写意之别,于焉可知。当然这不过是一个玩笑,是一个纯属逗人一乐的伪科学的解释。只是觉得有些现象仍是需要我们深入探究。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话题的前提能否成立,也是值得斟酌的,毕竟那只是少部分人的主观印象。

《丰乳肥臀》读书笔记

  这几天连着读了莫言的《檀香刑》和《丰乳肥臀》。加起来大约90万字,用时五天。单就两个长篇来看,得先表达我对莫言架构长篇小说的格局的钦佩。但就叙事的细部来说,却让我感到五味杂陈。当然我不能简单地说这样写是好抑或不好,因为尽管读的时候感到涩口,但是掩卷细想,却又觉得有种别样的气魄。

  《檀香刑》这个小说显然是刻意用戏剧化、舞台化的方式叙事的。而且切入角度的转变,内外视角的切换,都给人庄严悲凉的感觉。虽然小说很多地方出现的猫腔唱词粗粝得令人抓狂,但整体的效果却是壮烈的。也就是说,莫言用一块块巨型的没怎么打磨过的原石堆砌起了一座高大的金字塔。这座金字塔走近看并不怎样,远看却很是壮观。这种感觉与我当年去爬万里长城的感觉是一致的。砌万里长城的砖头其实挺粗糙,但远看却震撼人心。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檀香刑》这部39万字的大长篇,更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从容不迫的气度或惊人的耐力。其实“实施檀香刑”这个场景本身也就是五天的事情,但在这五天之前,莫言却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必要的故事回顾和淋漓尽致的铺垫。其写法直如马尔克斯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加长版。如果不考虑精致和缜密的因素,《檀香刑》之于《凶杀案》显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不过我更想讲讲《丰乳肥臀》这部长达49万字的长篇。坦白说,无论是看《檀香刑》还是看《丰乳肥臀》,我都没有采取研读的方式。这好像是我个人的问题,但话若反过来说,也未尝不可以这样表达:像阅读《红楼梦》或《百年孤独》那样字斟句酌的研读法,在莫言的小说这里是没有太大必要的。只要对莫言小说稍有了解的读者,相信都会有此感觉。可以想象,莫言在创作过程中,必是才思如泉涌,喷薄而出,笔头几乎跟不上思路。《檀香刑》如此,《丰乳肥臀》亦复如是。

  在《丰乳肥臀》里,有很多大段大段的风物描写,包括田野风光、繁华街景、打斗场面等等。还有很多几乎可以认定为是平面化的对话段落。这些看似臃肿、冗长的场景,如果删去了,就不是莫言小说了,也不是《丰乳肥臀》了;如果不删去,确实有碍阅读的推进。这种在我看来令人“悲喜交加”的描写,我想也只有莫言这样的“雄才”方能为之了。

  随着阅读的推进,《丰乳肥臀》让我联想到了很多作品。这些作品在精神气质和叙事技巧上或许对这部著名的长篇产生了影响,它们包括:《百年孤独》的预叙技巧,《铁皮鼓》的儿童视角,《静静的顿河》的话语方式,《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奇崛瑰丽,以及《发条橙》的混乱破坏,等等。在这些血脉相通的名著中,我想《铁皮鼓》和《静静的顿河》是尤为显豁的。在《丰乳肥臀》这部著作中,我能明显地感觉到人与人之间那种很苏联或很俄罗斯的对话方式。我想如果不是《静静的顿河》对莫言产生了影响,那么至少也是《日瓦戈医生》《战争与和平》等相关的苏俄作品对其产生了影响。

  当然,小说中上官金童的幻想场面虽然屡屡出现,却并不影响我的偏好。尽管有些幻想相对比较平庸,但必须承认,大部分还是很壮观奇崛的。尤其是当上官金童打不过别人,却硬要幻想出一段别人甘拜下风的场面,颇有现实的意义。可以相见那是很动人、很真实的。而上官金童最擅幻想的关于乳房的瑰丽画面,比如鸽子、瓷器之类,尽管良莠不齐,总体上却是引人入胜的。尤其在《卷外卷:拾遗补阙》中,上官金童最后把所有不同的乳房幻想成一个巨大的乳房,简直营造了一种七个葫芦娃熔成一座金刚山的史诗大结局的气象。

  我猜想,莫言在构思这部小说的初期,并没有想好以下决定:要把小说的总体设定为虚的呢,还是实的呢?如果小说的预设是实的,像《安娜·卡列尼娜》《日瓦戈医生》《战争与和平》等著作那样,那么我们对小说的细节/细部的真实性就会抱有期待。如果小说的预设是虚的,是寓言性质的,是童话化的,像《额尔古纳河右岸》《百年孤独》等那样,那么我们就对小说的细节/细部的真实性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要求,因为这时候我们更在意小说总体的寓言性。于是,当小说写到那个老奶奶由于德军的入侵而镇定自若地躺进棺材,然后一觉睡到大天亮,从此再也没起来时,我们便感到这样的书写是有悖常理的。我所谓的“有悖常理”,并不是说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它确实是会发生的。但是就中国普通农民的心性和秉性而言,概率却微乎其微。或许是我的偏见吧,我以为这样的细节,更像是肖洛霍夫笔下的哥萨克,或者海明威笔下的美国人。何况,当我读到这一段落的时候,明显地感到文字的抒情性远超过了环境的紧张和残酷,因此认为它是值得怀疑的细节。

  说到这里,我不由想起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锌皮娃娃兵》。这部非虚构作品里谈到许多二战的细节。比如冰天雪地里,士兵由于长期的行军而脚板冻伤。因此当他们看到有马粪或牛粪拉在雪地上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然后一脚踩进去取暖。如此细节之所以动人、真实、震撼,盖在于环境的冷酷盖过了战争的抒情,现实超越了审美。在《丰乳肥臀》中,我推想莫言之所以有上述的细节描写,大约是因为不舍得割弃这一在创作过程中意外生发的灵感。这种创作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它与夏志清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对《儒林外史》中那棵关于灯芯草笑话的研究是庶几相似的。

  从总体上看,这部小说还是寓言性质的。为此,我们也能够理解有些并不中国、并不地道的细部描写和语言描写了。在读小说的前大半部分时,对于上官金童的恋乳癖我还不太以为然,以为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象征。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小说都有过这种写法。但读到后来,却渐渐意识到这是一个大型的、恢弘的、壮观的,可以说极其高妙的寓言。乳房,在这里与女性,与成长,与生殖,与性爱,与生命,与政治,与命运等等都发生了关联。虽然小说依然是按照抗德抗日-解放-土改-文革-改革开放这样的叙事时间推进的,虽然这种叙事逻辑我从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里已深知其套路,但依然觉得这个“乳房的寓言”,在规模和气象上是略胜后者的。

  然而喜欢归喜欢,缺陷还是明显的。第一到五卷的缺陷都是细部的,不必一一例举,也无需太过计较;而第六卷的缺陷,却可以说是全局性的,因而不得不提。第一到五卷用了很高明的写法,写出了一个可以说非常恢宏的寓言故事,可是这一切都被第六卷的“混乱无序”“脱离现实”给瓦解了。第六卷写到的独乳老金、鸟类买卖中心,以及铺天盖地的广告语、商标总汇和谚语、熟语、歇后语、成语的大面积连用,与前面的寓言色彩的叙事并不在一个轨道上,也不在一个层级上。它们与我们所能理解的或所能接受的魔幻现实主义是背道而驰的。与其说它遵循了“魔幻现实主义”的逻辑,毋宁说它遵循了“反现实主义”的逻辑。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它们统统理解成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全面铺开以后混乱无序的金钱社会的隐喻,但这种隐喻与那个乳房的隐喻主线依然是失调的,不和谐的。所幸,在第六卷的结尾部分,小说又回归到了上官鲁氏和马洛亚教父的结合,而卷末引用的几段《圣经》语录,对这连篇累牍的“花腔”算是一种形式上的挽救吧。

  在小说的第七卷中,时间又倒回去了,追叙了上官金童七个姐姐的来历。这里用了整整一卷的追叙,生动地展现了上官鲁氏饱受的生活磨难,同时也交代了上官鲁氏坚韧伟大性格的养成。由于时间又回到了过去,因此作家的叙事色调重又归于开头那种史诗般的、童话化的调性。于是小说终于恢复了匀称和均衡的感觉。不得不说,这种看似简单实则诡谲的安排,既是战术上的成功,亦是战略上的胜利。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