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今日简史》读书笔记完结

  第10章

  1.这一章作者提到对恐怖主义的过度反应正中恐怖分子下怀,你认为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什么过度反应的情况?

  2.有一种现象叫做幸存者偏差。我们容易看到其他人的过度反应,从而对这个世界产生偏差的理解。比如说在网上有的博主喜欢把别人喷ta的评论转发出来,那么,从他的时间线看容易给我们一种,他经常被人骂的感觉,但是实际情况,可能是更多的人并没有经常骂他。这样就造成了一个印象的偏差。你有没有因为表面的现象,对他人做出了一些判断,最终你发现这些判断是错误的经历。分析一下原因。

《今日简史》读书笔记

  3.写三点阅读感悟(只写三个)

  4.写三个作者原文金句(只写三个)

  本章推荐阅读《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

  回答:

  1、某香皂广告将细菌形象具体化,宣传细菌无处不在,将细菌和家人健康直接关联,让人对不洗手产生恐慌。甚至感觉用这个香皂就可以除菌。老师们会格外渲染考不上大学的凄惨来造成学生恐惧,促使其认真学习。

  2、某人很爱抱怨受到不公待遇,其实只是一件事,但反复说,让我觉得对方总是被打压,很可怜。后来我发现自己产生了认知偏差。是因为对方一再放大某些信息,使得对方和这些信息紧紧联系在一起。和恐怖主义给人造成的印象一样,911的惨景已经和恐怖分子连接起来,让人感觉其力量大到可以和美国抗衡。但这只是感觉。

  3、

  一、“只是挑衅对手,却不摧毁对手的任何武器或选择,其实就是一种绝望的表现,可见已经没有别的选项,如果还有其他选项能够给对手造成严重的实质伤害,任何人都不会选择恐怖主义袭击。” 人的情绪也是一样,越歇斯底里,越是无计可施,让我想到古装剧那些伸冤的百姓,出场总是戏剧性的夸张,嚎哭,事实上没有其他办法的缘故。但剧中有背景的坏人却总是轻描淡写中给出有力一击,拂袖而去。如果不能在事件中给予对手致命一击,储蓄实力保持安静是最好选择。

  二、我们在对待恐怖主义时,不该让想象力吓到自己。面对某种具体的难题,我们也常是先想最坏情况,这样的想象往往会剥夺一个人的执行力,失去看待问题的客观性。这可能就是“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意思了。

  三、“恐怖分子制造骇人的暴力场景,抓住我们的想象力,再用想象力来对付我们。” 广告商何尝不是如此?

  4、 恐怖主义是军事战略的下下策,因为这其实是把决定权交到对手手里。

  恐怖分子其实是在执行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手上没有军队,却想用暴力来改变政治权利的平衡。

  关于每件事情的轻重缓急总是当局者迷,后见之明就容易的多。我们总拿已经发生的灾难,责备领导人没能防患于未然,却不知道多少灾难得以避免,”实属万幸。

  第11-12章

  1你如何理解战争?你是否陷入与他人争斗的情况?争斗不包括直接的冲突,而是在学校、职场、生活中暗自或者直接和某个人较劲。最后的故事是怎样?你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2谈谈你所理解的谦逊?你认为谦逊和看上去谦逊是一回事么?你能区分么?参考165倒数第二段

  3建议阅读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一卷里关于战争属性的论述,并结合P165“一场成功的战争必定是一场懂得克制的战争”进行论述

  4.写三点阅读感悟(只写三个)

  5.写三个作者原文金句(只写三个)

  推荐阅读书目,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答:

  1.战争的利益和意义是属于少部分人的,更多的人只是被裹挟其中,深受其害。陷入日常争斗是我最害怕的一类事情,但人的好胜本能让我经常在臆想中就陷入争斗。在争斗中一开始是情绪抵触,其实是讨厌无能的自己。接着进入第二层次,对方有哪些是我的确比不上的?第三层,向对方学习,也在这个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充实自己。得失各半。过于好斗使人身心疲惫不堪,不能放松。但能力提升让人获得一种掌控人生的感觉。目前我跳着看到第二十章,觉得这种掌控其实挺虚幻。人们以为自己掌控了什么,其实什么都没有掌控,只是自以为,我们活在一场难看清的棋局里,相当被动,却跃跃欲试,不是很好笑吗。

  2.谦逊必然能看出来,但看上去谦逊不一定是真谦逊,可能只是社会面具。社会不允许狂妄,于是我们几乎都带上了谦逊的面具。或许人人都不喜欢骄傲这种带有碾压感的情绪,这让人不舒服。人类的历史往往教育人类记住人类的成绩:人从猴子进化过来是物竞天择的结果,(目前认为是错误观点)人类是生物竞争中的优胜者,是上天筛选出来的优种。多么像那些“君权神授”之类的观点,我们抨击君权神授是愚弄百姓的愚民观点,却自称是上天选出的子民,仅仅戴了一个进化论的帽子就能改变这种优越的可笑吗?当我们发现我们自以为独一无二的伦理道德其实广泛存在于动物界,是否还觉得自己独一无二?正是由于人类的优越,我们肆意干涉生态,制造一些为人服务的东西,以人为中心区分动物的善恶性,也造成物种灭绝,是自尊为大使人类越来越不宽容,忘记人类祖先的告诫,也终将自食恶果。保持内心的谦逊几乎是必然的,因为人是如此小,如坐井观天。

  3.战争不是独立的,是政治的工具,其目标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手段是暴力。战争的暴烈性、盲目冲动,存在于人民群众中;其偶然性使其成为自由精神活动,体现在军队和统帅之间;其作为政治工具的属性使其成为纯粹的理性活动,这又涉及到政府。一场成功的战争必须平衡三方关系,否则毫无用处,而且这三方关系都不是确定的,而是充满了变数的。成功的战争必然是克制的,是战争的目的性决定。

  4.

  一、人类的愚蠢是历史上的重要力量之一,我们常常忽略这件事。是否真的存在“射手理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射手随机一枪,我们就只能祈祷我们获利的几率更大些。

  二、对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态度,过于紧张和过于放松都不是理智的。如果过于紧张,人人自危,可能会实现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自我实现预言,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少散布谣言,一心一意活在当下。

  三、犹太人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几个原因:

  犹太文化极为重视教育,犹太初等学校的严格纪律,以及对知识价值的深信不疑,犹太人普遍非常喜欢阅读思考;受迫害的少数族群希望证明自己的价值;其他组织中反犹太气氛较浓。

  5.如果中国真花上几万亿美元和美国开打,那么如何支付所有相关费用承担所有战争损失,补偿所有丧失的商机?而且中国获胜后,难道要掠夺硅谷那些富人和公司?苹果脸谱网和谷歌,这些公司虽然确实价值数千亿美元,但这些价值依靠武力根本抢不到。

  发明原子弹之后,世界大战不会有赢家,只会是集体自杀。

  伦理道德,事实上深深根植于演化之中,比人类出现还要早几百万年。

  第13章P187-193,重点回答以下问题:

  1.当人们面对超出自己能力的神秘未知现象的时候,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解释,神的出现是其中的一种,说说你对神的理解,以及你是否有你所信仰的神?

  2.第191页,人的快乐和幸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与他人的关系。请你谈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过得快乐和幸福,以及你的快乐幸福有多少是来自于你内心的宁静,有多少是来自于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不同人的比例不一样,你可以看一看你的比例和其他人的比例

  3.第192页,作者说到,世界上所有的暴力行为,必然是一个人心中的暴力欲望,这种欲望早在扰乱他人的平和幸福之前,就已经扰乱了自己的平和幸福。也许你没有伤害任何人,但是你的怒火却伤了你自己。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极度愤怒的经历?当你极度愤怒的时候,你有没有意识到,你首先伤害你自己,

  4.第192页,对于世俗的秩序制定者这种神来说,信众的行为就决定了神的价值。如果参观某座寺庙神殿会让人感到和平与和谐,那再好不过,但如果某座寺庙神殿会造成暴力冲突,那要它做什么?结合这句话你对当前比较火热的各种社群有什么理解和看法?你加入的各种社群给你提供的平和与和谐的感觉,还是给你提供的是焦虑和慌张,你有没有从情绪价值这个角度来思考一个社群给你提供的价值?

  5.写三点阅读感悟(只写三个)

  6.写三个作者原文金句(只写三个)

  答:

  1.神是绝对意志和最高法则,是人绝境中幻想出来的希望。我不信某位具体的神,也没有宗教信仰。但我认为自己是有信仰的,比如发生了某件坏事情,好人无辜受难,我会安慰自己,有“天道”在注视人间,裁决结果。但事实上,所谓的恶人如果真的遭受了恶果,事实上是恶的习性带来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天道有常。萨德早就在他的故事《美德的不幸》里讲述并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事件的发生有其随机性也有必然性,神解释的估计是我们的认知无法解释的随机性。

  2.幸福快乐的来源:家庭幸福/家人健康/工作顺利/有三两好友/有志同道合的团体/有闲暇读书游玩/经济条件较好。基本上是这些了。上述几条找我目前的状况来看,基本上都无法脱离他人获得,包括闲暇和经济收入,闲暇的前提是家人健康,经济来源也要依赖与他人合作。这些里面最不依赖他人的就是读书了,是完全自由的精神活动,但即便是这一点,还是需要拓展视野结交朋友才能得到更多知识分享。

  情绪或心境的平和应该包括在身体健康里,这应该是幸福最大的来源了。调整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灵,是获得幸福感的大前提,如果脱离这一点,有些人即使非常幸福也无法感知。

  3.愤怒首先伤害自己表现在为动怒前人已经被情绪折磨许久,理智上却仍然要克制。动怒后既无法解决问题,又生理上不适。最重要的,愤怒会塑造一种奇怪的发泄机制,觉得不发怒就无法忍受下去,只有一吐为快,同时也会塑造一种印象,让人觉得这个人“不好相处,易动怒,会失控”。

  愤怒不解决问题,只是一种冲动,愤怒其实是一种痛苦的变形表达,所以解决愤怒,应该首先把愤怒的根拔出来,看看到底是哪种情绪在作祟。

  4.加入的社群基本是学习群。情绪价值可能是最重要的东西,如果在一个社群能找到连结感,归属感,必将很吸引人。或许人参与社群就是为了寻求情绪价值。但这种东西,一般不会有人提供,你不能像个祥林嫂一样去奢求他人的关注。

  5.信仰或任何东西都是一体两面,极端信仰也可能转为极端专制。

  一个事物本身无好坏之分,决定其好坏的是其背后的人利用它做了好事还是坏事。

  并不存在某个神立下权威的“禁止愤怒/杀戮/仇恨”等口号,而是人类出于自全的社会设计,毕竟没有人愿意生活在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中。这是来自经验,而不是从天而降的神训。没有神我们也能道德地生活。

  6.就目前所知道科学知识而言,所有这些神圣经典文本都是有富有想象力的智人写成的,他们都是祖先发明的故事,目的是让各种社会规范和政治结构合法化。(宗教)这些法则在几千年来协助建立,并维护了社会秩序,等从根本上来说,这些法则与世俗国家政体及政治制度的法规并无不同。

  就算没有宗教信仰,我们仍然能做出各种合乎道德的行为,如果说我们非得依靠某个超自然的存在,才能做出有道德的行为,那就等于道德其实并不自然。

  世上所有的暴力行为必然是与一个人心中的暴力欲望,这种欲望早在扰乱他人的平和幸福之前,就已经扰乱了自己平和与幸福。

  第14 重点回答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作者谈到了世俗主义的一些特性,你认为里面哪些特性给了你深刻的印象?

  2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愿意追求真相的人,还是愿意活在自己想象当中的人?注意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要看到自己的行为,真实所做的事情,而不是“自以为的样子”

  3本章结尾谈到对于自己的阴暗面的接纳,你是否能接纳自己的短板和不足?你愿意分享你对于你的短板和不足的看法吗?

  4写三点阅读感悟(只写三个)

  5写三个作者原文金句(只写三个)

  答:

  1.世俗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就在于没有这种想垄断一切的念头。认为并不认为道德和智慧是在某一个时间或某个地点从天而降的,认为他们是有所有人类自然传承而成。世俗主义的理想其实就是:真相、同情、平等、自由、勇气和责任。这些也是现代科学和民主制度的基础。世俗主义理想的每个方面都有其闪光点,比如,基于观察和证据的真相;深刻地理解痛苦;质疑所有预设的阶级制度;自由的质疑,再次检查,听取不同意见,并尝试不同道路;勇于承认无知并积极寻找新的证据;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担负起责任。世俗主义判断一个人看的是其实际行为,故世俗主义可以可以跨越宗教种族等旧界限,与大多数人达成共识。

  2.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就是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活在现实还是想象中。

  现在我在做的事是:学习,学习并应用,练习持续做事,同时精简生活目标。

  实际行为是:持续行动,但也常有时间规划出现问题,学习和照顾孩子分配时间不公,不能分出主次。

  如果我的目标是精简生活,那我同时在做的事情是否有些太多?如果选择持续,我是否在找借口放弃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身体问题,我是否应该把身体健康作为第一目标,学习节奏放慢,好好休息。这样看来,事实上我的问题在于时间分配不够自律,根源是欲望大,目标多,注意力不集中,由此浪费了太多时间。我该做的是:该学学,该玩玩,不能把玩和学孤立看待,这其实是一件事情,同属我的生活。

  我自以为自己是个自律好学的人,而实际上,我只是觉得“我每天在学习,学习的感觉真好”,实际上浪费的时间更多,在人生次要的事情上也浪费了很多情绪价值。

  推到其他事情上,我可能过于相信故事而不愿追求真相,接受真相需要勇气,“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句话,是否可以理解成“我更愿意相信我心中的故事,而不是现实世界再发生什么”。理想主义可能源于过于执着于故事,而对现实选择关闭视野,我们需要理想主义者来给出好故事,来增强人们自我实现的预言,但要解决问题,还是现实一点吧。

  3.关于短板和不足,我承认自己有,也能接纳。比如好胜心、虚荣、暴躁缺乏耐心、情绪化。这些是非常明显的短板。除了好胜心强或者说是竞争意识强这一点,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但正是这些特征构成了我。其次,没有绝对的短板,优劣势也是会在某种环境中转换的,没必要过于苛求自己,过度放大自己的缺点会使人沮丧,让人不能整体地看待自己。比如某些行业需要的就是竞争意识,虚荣心也是一种上进动力,缺乏耐心通常执行力强,可以做短期目标而不要拉长战线,暴躁可以转化为激情,情绪可以通过练习自控。但一定要了解自己,比如好胜这点,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果和目标无关是否可以不在这件事上好胜浪费精力?这样也算一种觉知和清醒吧!

  4. 没有,永远的真理,只有永远的变化。

  没有必要定义自己是一个“拥有不可剥夺自然权力的个体”这样的自我限定使人无法真正的认识自己,因为人的成长离不开历史力量的塑造。保持一种空性,可能是最为客观的。

  概念只是一个词语,有些“好”词语,可以被利用起来作恶。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些词语的性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如果我们坚信人类有生命权,人就可能运用生物科技攻克死亡。届时,谁该长生不老,谁不能享受永葆青春?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弱势群体的生命权就可能被剥夺。那是生命权这个词可能就是一个荒谬的笑话了。这大概就是我们经常说,“不要相信他所说的要看他所做的”这句话的理由吧。

  5. 人类应该永远能够自由地提出质疑,再次检查,听取不同意见,并尝试不同的道路。

  人类并非真的天生就有生命权或自由权,但正是出于对这个故事的信念,让我们得以约束专制政权的力量,保护少数族裔少受伤害,也让数十亿人免于遭受因为贫穷或暴力所造成的最严重影响,因此这个故事对人的幸福和福利的贡献可能比世上任何其他教条都多,然而它仍然是一个教条。....“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一项政治主张,这绝对合理。但如果我们因此相信每一位智人天生就有发表意见的自由,因此任何的审查制度都违反了自然法则,那我们就失去了有关人类的真相,只要你定义自己是个“拥有不可剥夺之自然权力的个体”,就无法真正的认识自己,也无法理解,是哪些历史力量塑造了你现在的社会和你的心灵,其中就包括你对自然权利的信念。....如果我们坚信人类有生命权,是否代表我们该运用生物科技来攻克死亡?....

  每一种宗教、意识形态和信条都会有自己的阴影,而无论你遵守的是哪一种信条,都该看到自己的阴影,避免自己天真地相信“我们不会这样”。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