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习史名义 砥砺前行 ——读《枢纽》有感

  “枢纽”讲的是什么?为什么叫《枢纽》?我在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有着同样的疑问。原以为会是介绍一些宏伟的交通工程,很是激动,拿到书以后才发现,这本书是对3000年来中国乃至世界发展史的一种解读与探讨,其内容远比我想象的更加波澜壮阔,读起来更是心潮澎湃。

读《枢纽》有感

  虽然作为一名理科生,尚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本书读通读透,但就目前已有的粗浅理解和点滴感悟已经极大地刷新了我的认知体系,拓展了我的学识边界,可谓受益匪浅,享用不尽。

  “一”至“五”

  正因如此,我对这本书的推荐者深表谢意,并在G42鄂渝省界“共沐书香 鄂渝同行”主题共建活动中,将此书进行了分享,主要通过1到5这5个数字,即一本好书、两点特殊性、三个关键词、四轮大循环、五大感悟来简要介绍这本书以及我的的读后感,与大家共同感受历史长河的无穷魅力。因本书内容过于专业且复杂,且个人能力有限,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 本 好 书

  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悠悠中华璀璨的文明令无数人心驰神往,解读其的作品如满天繁星不计其数,《枢纽》便是其中十分耀眼的一颗,数字1便是指这1本好书。《枢纽》的作者施展是一位青年历史学者,北京大学史学博士,现任外交学院教授,是上海世界研究院组织的一个名为“大观”的学术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作者通过团队历时8年的砥砺钻研,用时1年写成这本多达700页、50万字的著作,综合了哲学、地理、历史、经济、人口等十余个学科领域,借鉴融合了500多部相关文献,避开了传统的通史叙述方式,通过大胆尝试创新,运用一种独特的以社会统治的秩序演变为线索、以秩序要素分析为主要内容的论述格局,力求对中国从公元前约1000年周朝初期至今共约3000年复杂的发展历程、近代百年来的成败兴衰,以及这一切与世界的关系,给出一个统一连贯的解释框架,给出一个对于这个文明古国种种疑问的解答。其文笔之恢弘、视野之广阔、思想之深邃、气势之磅礴,使得无人不为之折服。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下,填补了我们的民族理论快速发展进程中的一块空白。

  两 点 特 殊 性

  全书强调把握好历史运动规律与发展逻辑有一个关键前提,那就是中国有着2点极大的特殊性,其一:中国是一个轴心文明的载体,我们的轴心文明数千年来不断融合演化,但其原生内核作为识别要素贯穿始终,且具有鲜明的普世主义取向;其二:超大规模性,我们有着大面积相连的农耕土地,能够支撑大量的人口与财富,周边草原、西域、海洋等多种地理社会区域共同形成庞大的互动体系。为什么只有中国有着悠久连续的历史文明?为什么只有中国的改革不断取得成效?为什么只有中国逆势而上保持着高速的经济发展?在本书中,对所有中国问题不断的刨根问底,最终的答案都将如百川入海般归结到这两点特殊性上。

  三 个 关 键 词

  在此基础上,这本书很好的运用了3个关键词来作为描述历史进程的主要方式,一是秩序,秩序有着鲜明的逻辑特征,是书中所有论述的核心单位,作者用对不同秩序之间不断产生、碰撞、融合和演化的进程来代表历史的进程。二是精神现象,是一个哲学概念,个人理解为意指一种以意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的发展过程,作者称之为理想,这种理想所具备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现实中相互作用,本质地影响秩序的发展进而推动历史的前进。三是地理社会元素,是秩序最主要的外在影响因素,作者归纳了中国历史上相关的七大地理社会元素,论述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是各元素间不断碰撞融合的过程,并得出中国自古以来“多元一体”的结论。

  四 轮 大 循 环

  所以这本书到底用这三个关键词讲述了怎样的历史进程,概括来说就是4轮历史大循环,第一轮是封建社会,始于周终于秦,礼乐兴起,天下分封。第二轮从汉至唐为豪族社会,地方强政,君侯博弈。第三轮古代平民社会,始于北宋,终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阶段豪族没落,科举大兴,现代化制度初现并快速发展。从近代至今便是进行中的第四轮:现代平民社会,目前仍有着无限可能。

  每一个大循环如其名称所示,都是一个在既有条件下产生的具有特定社会结构的秩序阶段,而之所以叫做循环,是因为精神理想推动秩序演变的具体方式遵循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轨迹,即是从普遍的理想-特殊的现实-普遍的现实-更高一阶的普遍的理想,更高一阶的普遍理想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质变性的自我扬弃,其普遍性往往与此更为显著与彻底,从某一种角度来说也应该可以认为是包容性兼具性越来越强,由此影响的制度在顶层设计层面也会越来越成熟。因此精神现象的质变是推进历史循环更为根本的因素和特征。

  不妨让我们以这进行中的第四轮为例:1840年,帝国主义用炮火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我们被迫全面加入到世界秩序体系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多种理想-秩序模式试图破局解题,但均未获得最后的成功,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实现了普遍理想的本质超越,并不断将这种普遍的理想外化为普遍的现实,在这种理想的影响下,我们能够很好的处理阶级、地域、边疆及国际上多种秩序问题,能够坚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无产阶级及全国人民走向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能够与时俱进不断自我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秩序,我们的两大特殊性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轴心文明中的普世主义不断凸显并产生越来越积极的作用,我们积极应对气候问题、地域冲突,致力于世界和平,“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与倡导给出了解决多项世界难题的有效中国方案。

  有序的超大规模性让我们在现代的世界秩序体系中,扮演着整合海洋与大陆秩序的地理枢纽这一重要角色,我们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世界经济外围走向“8”字形双循环结构的节点,我们的GDP、进出口贸易额、各大商品指数等多项经济指标位居世界前列,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事实证明现在的中国正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不仅已经将世界秩序有机牢固的联为一体,更越来越多地影响乃至决定着世界秩序的变化,这是中国作为世界发展自变量的真实体现,更是我们作为世界历史民族的责任担当,而这便是这本《枢纽》的真谛!

  五 大 感 悟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作为当今中国的一员,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从历史学术角度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取得伟大革命胜利的原因给出了贯通的解释,用另一种方式客观地证明了我党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是经的起检验的选择,谬误的结果或许千差万别,但正确的答案始终如一,这个答案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与理想,让我们拥有更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我们为自己是一名党员而更加感到骄傲与自豪,而这些都是理论带给我们的力量,在不断了解中增加认同,在认同中产生归属。这种归属驱使着我们在“两学一做”的大道上更应马不停蹄、紧追不舍。

  面对新的时代提出的新题目,我们作为答卷人立足于作为枢纽的中国,应该更加认真的去审视这个世界,在审视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认识我党我国的处境与机遇,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的任务与使命,更加深刻地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烙印在内心,奋力交出一份让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答卷。《枢纽》的作者八年如一日,在我们的民族理论不断走向成熟的进程中树立了一块里程碑。作为一名交通人,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面对党的有力号召,我们更应该砥砺前行,以专业为基础,以身份为旗帜,秉持工匠精神,刻苦钻研探究,脚踏实地,一心耕耘,在日常中不寻常,在平凡中不平庸,为和谐鄂西的发展,为交通强省的建设不懈努力,为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全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