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读《陈蕃之志》有感_1000字初中读后感
kittenchen
2021-12-11 00:27:47
0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东汉薛勤对少年陈蕃的批评。陈蕃一心想“扫除天下”,但他所居住的庭院却龌龊不堪,所以薛勤借扫“一屋”劝勉他:实现远大的理想,当从眼前有关的点滴小事做起,日积月累方能成功。
  一个人心中有远大的理想当然是好的,但关键在于能否踏实勤奋地做好每一件应该做好的小事。古今中外实现其远大理想的人无不是从小处着手的。
  医学家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对书中的每一味药都做了认真研究,对旧时药书的每一处错误都一一做了纠正。正是他不辞辛苦,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的精神,才使他走向成功。与李时珍一比,“一屋不扫”而想“扫除天下”的陈蕃就太浮夸了。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少年时期跟老师学画。达·芬奇很不耐烦老是画鸡蛋。老师严肃地对他说:“你仔细看,同一只鸡蛋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光线下,色泽与明暗都不一样,你不要以为鸡蛋容易画。每个画家都是从打基础学起的。”此后,达·芬奇开始从小处着手,经过长期的技艺和素材的积累,终于给后人留下了《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光辉的伟作。看来,具有肃清邪恶,平治天下大志的陈蕃也应该从整治小的方面做起,耐心细致,认真对待,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人们常惊叹于伟大的光辉创举,但往往对创举之前的默默无闻的点滴积累认识不够。于是,就产生了陈蕃那种只注目于大处,而不愿从小处做起的错误思想。
  其实“大处”就是事物的质的飞跃,“小处”则是其量的积累。一切事物只有从量的积累才能发展到质的飞跃,正如滴水穿石,聚土成山那样,没有地下温度与压力千万年的积累,怎会有火山壮丽的喷发?没有千万条涓涓细流,又何来大海的澎湃波涛呢?
  战国的思想家荀况在《劝学》中写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他告诉我们要有“积跬步”而“至千里”的恒心。这道理虽然青年人都懂,但真正具有恒心的人为数不多,所以容易犯类似陈蕃的毛病。比如:有人想当数学家,却不肯去认真解一解老师出的每一道题目;有人想当作家,却不肯去认真写一写老师布置的习作......这些想法其实是不愿“积跬步”却想“至千里”,这是多么可悲。如果李时珍对一些普通草药不屑一顾,达·芬奇不从画那些鸡蛋起步,那么他们的理想到头来只能是空想的。少年陈蕃就是个不踏实的空想者。
  通过阅读《陈蕃之志》这篇短文,我懂得了要实现远大理想,就要有踏实的精神。就学生来论,就应该“勿以善小而不为”,要像雷锋那样多做有益于人民的事,逐步培养自己的美德,认真对待每门功课,日积月累,以增长自己的才智。
  我们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眼前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以坚实的每一步迎接理想的实现。

    初三:徐伟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兄弟》读后感 壹初次阅读余华的作品,是《活着》,当时五年级的我,深深地被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虐”到了,这一次,我看到...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及其读后... 一、缘起读何勤华先生所著的《中国法学史》,何先生给中国每个朝代的法学家立传,介绍其法学思想。我就想,...
破毁铁屋的希望 ——《呐喊》读... 01“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
《逍遥法外》读后感 之前一直看贺卫方老师零散发表的文章或者与他人合著的书,这一次决定看一本贺老师的著作。这一本《逍遥法外...
读书笔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完心情是沉重的,但感觉转瞬即逝,这是我从小练就的过目即忘的本领,哈哈。所以用...
《利维坦》读书笔记 我在之前小组汇报时主要负责的部分是介绍霍布斯,以及对《利维坦》这本书进行简介,后来对这本书第二部分“...
《小说写作教程》读书笔记300... 传统文学创作理论与当代读者需求的脱节这是一个很大的标题,自己心知肚明,现在还没有能力写完它。毕竟最起...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读后感 摘录1: 既然人会不由自主地寻找规律,那就尽量多使用规律,利用分组和间隔创造规律。· 有规律的内容能...
青春随想_1200字作文 很久以前便看过这部片子了,那是只是觉着搞笑,如今大不相同的是:我是笑着哭的——当我失去我一个又一个小...
《龟兔赛跑》读后感_500字作... 龟兔赛跑这个故事它主要讲述了:从前,有一只骄傲的兔子,自认为跑步最快,对面有一只老实的乌龟,他跑步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