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读后感|《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家庭的年轻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未来。——吴晓波”

读后感|《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记得从初中开始,看的一些所谓心灵鸡汤的书中都会告诉我们,心中有梦想就要去追寻,总会实现的。但是现在突然能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只是有点伤感,因为在当今这个宣扬人人平等的社会。还记得之前美国对叙利亚的打击,一夜之间,一些尚在童年的孩子流离失所,更有甚,已经失去了生命,他们哪里来的追求自己喜欢的未来呢。

  在这本书里,他彻底沉淀自己变成一个读书人,他是旁观者,他欣赏张謇的商业救国,他信奉李普曼的职业观,他也是经历者,他喜欢他能像廖厂长一样存在着那么点理想主义。他其实更是期待经历过往那么多,能够最终跟米沃什一样纯粹地感慨,这世上没有一样我想占有/在我身上没有痛苦/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书里的吴晓波是可爱的,字里行间证明他是可爱的人,也是带着一丝情怀的人,在商业评论中做了这么多年,他一直都没有丢失一直作为新闻人的信仰和价值观,特别令人羡慕、嫉妒,因为他不像很多人“因为走得太远以至于最终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今日中国的90后们,是这个国家近百年来,第一批和平年代的中产阶级家庭子弟,你们第一次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它们甚至可以只与兴趣和美好有关,而无关乎物质与报酬,更甚至,它们还与前途、成就、名利没有太大的干系,只要它是正当的,只要你喜欢。喜欢,是一切付出的前提。只有真心地喜欢了,你才会去投入,才不会抱怨这些投入,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感情。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家庭的年轻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未来。”

  然而有很多的90后迷失了自己道路,之前很火的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背后透露了太多的共鸣。例如很多人知道要早睡,可是还是选择了熬夜,于是第二天还是疲惫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或者学习,长此以往,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与身体里的懒惰做斗争。

  “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作准备,我今天讲这样的话,年轻的你未必会同意,但我经历过的事实正是,在这个中年的午后,你能够安心坐在有春光的草坪上喝一杯上好的龙井茶,你有足够的心境和学识读一本稍稍枯燥的书,有朋友愿意花他的生命陪你聊天唠嗑,你可以把时间浪费在看戏登山旅游等诸多无聊的美好事物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而的投资期无一不是在你的青春阶段。”

  我们无法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唯一能够掌握的只有当下所发生的。正是通过这一点点看似没什么用的努力,从而慢慢拼凑出自己所期待的未来。

  在大学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里,更多的是对当代青年的一种价值观的重塑,有很多找到了自己的所爱,并去为之努力奋斗,也有人选择麻痹自己,每天眼睁睁看着时间匆匆过去,在大学这样的“真空状态”下,当一个思想自由的读书人似乎是容易的,你对社会无所求,社会于你亦无所扰。可是出了校门,后来的20多年,却是一天接一天的不容易。有些话,一旦相遇,就很难忘怀。“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

读后感|《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我们从旅行中获得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旅行目的地本身。” “出发的目的已在半路遗失了,剩下的激情也便成了迷路的飞矢。”

  “是什么让某些人变得与众不同?我觉得罗丹说出了真正的秘密。那就是:工作,和足够的耐心。”

  “其实,你如果把人生当成一次马拉松长跑的话,在前1000米是否跑在第一真是一件那么重要的事情吗?”

  “他们简单地长跑,简单地做一件事。他们做事,只为意义本身。所谓的成功,只是一个结果,它也许水到渠成,也许永无来日。”

  “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所以想要得到什么,你就要付出相对应的成本。

  最近微博上推送了很多大新闻,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不过很开心的是,一些不论是某领域的专家还是素人都选择勇敢站在正义的一方,去与邪恶做斗争,而且最终战胜了邪恶,过程很让人感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勇敢的人,才能在思想上不断前进,从而推动整个思想史的发展。这本书并不是让人们去肆意妄为做自己想做的,而是让人懂得要好好把握现在的时间,活在当下。

  中国的成长高度,并不以所谓的“全球第一高楼”为标志,而是以我们的思想为标准。我们的书单决定了我们的过去,同时也指向一个辽阔的未来。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