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宽容》读后感

《宽容》读后感

  01

  《宽容》是美国著名学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用生动睿智的语言讲述了漫长的人类思想发展史,以历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依据,以社会和人是否宽容为标尺,用轻松幽默有的方式揭示真理,主张宽容与和平,倡导思想解放,是关于宽容和自由思想的经典之作。我在这本书中获得很多启发和快感。

  在这部经典著作里,房龙苦苦探寻了两千年来人类思想中种种“不宽容”的根由,猛烈抨击了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的专制状况,并把人类的偏见和固执归于各个信仰集团对于生存的恐惧。由此他在当时已一种乐观的态度推断出人类实现一种宽容的理想社会是可能的和现实的,因为人类在不断地获取知识,接近理性,也就会不断地减削恐惧。他以诗人般的激情和哲学家的敏思,在回顾人类思想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了朝向宽容理想的道路。房龙的写作手法在过去一向为中国读者所欣赏,然而也大都市在在从普及常识和知识的角度来评价的,比如郁达夫就曾写到:房龙这种方法,实在巧妙不过,枯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过他那么一写,无论大小孩,读他的书的人,都觉得很好。殊不知这种轻巧的戏虐与活泼的反也是有一种朝向理性和真知的独特努力方式,因为世界之荒诞与无奈,因为生命之疲乏与艰辛,在这场宏大悲剧中的不时的调侃和嬉笑变成了最有力的生存姿态。

  02

  那座大楼——饱含着官员们的荣誉和平民百姓的痛苦——叫做法兰西王国。在1789年8月的一个令人怀念的夜晚它倒塌了。那个闷热的晚上,人们的 愤怒一周以来不断高涨,国民议会沉浸在真正的兄弟般博爱的狂欢之中。直到那个群情激昂的时刻,特权阶级放弃了自己花了三个世纪才世纪才获得全部旧权力和特权,普通民众宣布拥护人权理论。这些将为以后所有的民众自治政府奠定基础。

《宽容》读后感

  这些对法国而言,这意味着封建制度的终结。如果一个贵族阶级真的由社会最具有进取精神的“精英”组成,他们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领导责任,决定着这个 国家的命运,也获得了生存下来的机会。如果贵族们都甘愿退出为社会积极服务的公职,只是在政府各个部门里担任一些冠冕堂皇的教士工作就心满意足了,那他们就适合在纽约的五号大街上喝茶或者是二号街上开饭馆了。因此,旧的法兰西死亡了。之后的法国革命的力量很快就精疲力尽了 ,法国人民当时通过的宪法承认了不同宗派的存在,给予他们平等的权利和特权,至少从官方来讲,共和国不在插手转交方面的事务了。那些希望建立教堂,圣会和联盟的人可以自由地去做,但是他们必须支持自己的教士和牧师,承认国家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完全的个人选择。

  03

  这本书从世界的角度来分析宽容的概念,但是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应用,那样才是我们读书的最目的,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不加以应用等于白读一本好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学会如何去面对危机,面对自己的一些挫折与困难,可能你以为一件小事就感到烦恼,甚至是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可见一个人的宽容很重要,就更不用说什么国家层面了。面对一些小事的时候,可以宽容的,尽量避免事情扩大化,那样不利于我们解决问题,有可能会把事情弄得更加复杂化。

  这本书里大部分写了宗教的问题和世界政治的变化。那时候的“不宽容”这个词咋大多数人的头脑里几乎是和“宗教不宽容”的理念完全同义,而历史学家写“某某人是已是为宽容的战士”,一般都会认为某某人把他的一生都用在了反抗教会的滥用职权和职业教士的暴虐专横上。反对教会暴虐的伟大改革家们处于成千上万困难的困扰中,他们要想维持自己的统治,也就只能对所有的精神革新或者科学实验表示出他们的不宽容,于是在“改革”的名义下,他们犯下不宽容的错误。

  真正的宽容是理性于容忍的,少了那一份盲目与强迫感,对于犯罪来说,我们可以宽容他重新做人,但不可以容忍他所犯下的罪恶,更不能用所谓的“宽容”去包弊他犯罪。宽容他的过往,应是为了他的自新,每一个人都有被宽容的权利,因为你还活着。

  一份宽容是你未来之路上的一盏灯,感谢别人给予你的宽容,也记得不要让自己的宽容变质。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