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读书感悟】《你不知道的自己》之《内向性格漫谈》

  四十年前,《人民文学》的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让一位数学家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使得曾经的“臭老九”、“白专典型”、“傻子”陈景润成为全民偶像,开启了一个时代风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陈景润是内向性格的典型例子。他的遭遇以及应对人生的种种磨难的内心取向恰恰验证了曾奇峰先生在《内向性格漫谈》中的论述。

【读书感悟】《你不知道的自己》之《内向性格漫谈》

  陈景润是福建人,他降生到这个现实人间时,他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并没有对他呈现出玫瑰花般的艳丽色彩。他的父亲是一个邮政局职员,老是跑来跑去。当时同事说他“不识时务”,没能飞黄腾达。母亲是一个善良的操劳过甚的妇女,一共生了十二个孩子,只活了六个,其中陈景润排行老三。母亲终日劳累,顾不得疼爱孩子,他们越来越成为父母的累赘,成了多余的人。从生下的那天起就像个不受欢迎的人。他甚至没有享受过童年的快乐。日本鬼子的侵略,使他的童年成天提心吊胆,如惊弓之鸟。身边男人都被杀或被抓了,剩下的只有妇女。住处附近有个集中营,深夜里常有鞭声惨痛地回荡,白天那些戴着镣铐出来劳动的人神色阴森。在小学校里他总是被人欺侮。他觉得自己像个丑小鸭,处处遭人歧视。他“瘦削、弱小,光这付窝囊相就不能讨人喜欢。”陈景润的幼小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他时常被惊慌和迷惘所征服。”习惯于挨打,从来不讨饶。更使对方狠狠揍他,而他则更坚韧而有耐力。他过分敏感,过早地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悲凉。十三岁时他母亲去世了。从此,儿想亲娘在梦中。父亲又结了婚,后娘对他就更不好了。他被塑造成了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他独独爱上了数学。演算数学习题占去了他大部分时间。枯燥无味的代数方程式使他充满了幸福,成为唯一的乐趣。

  一个人的性格,是由他童年期的家庭关系和社会环境决定的。这一性格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陈景润的童年遭遇造就了他稳定的内向性格。而这个性格是健康的,在他内心是自然而和谐的。他不因自己的木讷、拙于言辞而懊悔和自责,从而对自己不满,感到忧郁、压抑甚至悲伤。不因自己的长期退缩而丧失一些实际利益,感到不安。他“有着与他性格相适应的能力和理想。并且愿意承受由此带来的诸多不便。”他喜欢数学,喜欢永远沉浸其中,愿意承受这份孤独。

  陈景润的故事印证了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观点。文中提到荣格认为,“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外向性的,而东方的思维方式则恰恰相反。”欧洲人哥德巴赫是一位宗教音乐家,数学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在给数学泰斗欧拉的信中,很轻易地提出一个猜想,竟然成了陈景润极大的精神寄托,在一所不到六平方米的刀把形房间里,废寝忘食,投注全部精力并独享其乐。

【读书感悟】《你不知道的自己》之《内向性格漫谈》

  弗洛伊德认为,外向性格是健康的象征,而内向性格者具有精神病的倾向。他指出,向内释放心理能量意味着自恋和自负,而向外释放心理能量则表明此人有可能达到真实的、客观的心理宣泄,并且能一步步地走向成熟。虽然荣格不太赞同这一观点,但陈景润的遭遇却也印证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当陈景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一所中学任教,本来就不善言辞的人,每天要面对几十个人讲话,要靠说话来完成工作,用他的短板来应对外界,简直就像是给他上刑一样。内心世界和外界矛盾重重,精神几近崩溃了。伴随而来的是身体不停地生病。在北京中学期间有一多半时间是在医院度过。调回厦门大学后,立刻身体恢复健康。他自己也奇怪为什么这段时间总是生病。其实身体知道答案。

  曾奇峰先生在文中说,性格内向的人当然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且这些评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他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认同别人的评价,并使自己成为一个与这些评价相符的人。这些评价肯定是弊多利少。我在着手写这篇文章之前一直内省,我一直认为,我就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在公开的场合常常表现不佳。孩子婚礼上面对几百人,在聚光灯的烘烤下讲话,确实紧张。尽管后来亲友们说讲的很好,但我心里明白,当时的紧张心情自己最清楚。多少年来我一直在旁人给的标签下生活,性格内向就是我的性格描述。其实就像文中说的,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一定程度的内向性,在离开极端情形之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好的性格应该是“讷于言而敏于行”。陈景润在自己内向性格的驱使下,摘取了数学桂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实现了梦想。就像文中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个性。我们生活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了解自己,并充分地体验、享受和发展自己的独一无二性。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