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苏东坡传》读后感

  该书作者为大名鼎鼎的林语堂,挺有意思的一本书,正好我目前所在的城市苏东坡以前就曾经定居于此,城中有不少历史文化遗迹,比如东坡祠,朝云墓等,离我住的地方都很近,我最近都去参观过,还拍了不少照片,因此见到此书很有亲切感,读后收获不少,记录一点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

  作者围绕苏东坡把北宋后期的各人物和当时的情况也描述了一遍,而且史料都有具体的来源,可信度比较高。

  北宋前100年经济发展很不错,但是面临北方民族的威胁,几代皇帝和大臣水平也比较高,出了一堆大文学家和知名大臣,比如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等。

  神宗20岁继位,朝中潜伏多年但是不被重用的一位地方官,游说年轻的皇帝,以汉武帝为偶像,计划实行新政提高政府收入以对外征战,使得龙心大悦,一拍即合。朝廷形成两派,皇帝把欧阳修、司马光、苏东坡等一大批反对的大臣流放外地,开始实行新政。这个地方官叫王安石。

  (1)国进民退:新政首先是设立三个国营部门,做全国商品贸易的总批发商,让大量中小贸易商失业,但是国营效率很低,贸易不断没有增加反而萎缩。

  (2)增加税率:新增三种税收,大幅提高了商业和农民的缴税比例。

  (3)青苗法:给农民贷款,税率为3个月20-30%,年化大约50-60%,在执行过程中地方官员为了完成政绩,强迫农民贷款,但是富人不需要贷款,穷人没有还款能力,于是穷人需找人担保,如果到期不能还款则进监狱,结果是监狱爆满,许多农民家破人亡,法庭太忙来不及处理民间其它诉讼案,然后民间商业信用大幅下降,接着就是经济萎缩。

  (4)甲保法:将农民分为一组一组的,然后一边种地一边军训,实行联保制度,个人犯法整组受罚,把农民都锁在田地上,农民失去了自由,商业自然也会萎缩。

  北宋神宗即位后被王安石忽悠,王安石党掌权与其说是夺权还不如说是让权,

  ,司马光他们多数是自己申请下放或者告老还乡,司,马光专心写书去了 ,

  等再次掌权后已近老死。,这个情形在太后去世神宗儿子即位后又来了一遍,苏东坡他们看到情形不对,又纷纷主动下放或者告老还乡。结局是北宋后期民不聊生、帝国崩溃。

  劣币驱逐良币在历史上一再重演,如同村妇经常在吵架中胜出,一部分原因是所谓君子明哲保身,一部分原因是所谓君子不愿意拉低自己的底线去和村妇对战。

  虽然在8年后,王安石下台,但新皇帝仍然没有认错而是继续干,在新政开始20年后,杭州的居民数少了50%以上,税收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但是人民已经苦不堪言。

  幸运的是,神宗皇帝寿命比较短,只在位18年,38岁死了,然后他儿子8岁的哲宗登基,哲宗的祖母皇太后理政,皇太后立即中止了王安石的变法政策,启用司马光和一批旧臣,国民经济稍有起色。可惜司马光掌权几年就死了,苏东坡辅政一段时间后,被王安石党攻击,不堪忍受自己跑到杭州去当了地方官。皇太后只掌管了8年也死了,哲宗亲政,这时还只是16岁,很叛逆,不喜欢读书,还好色,亲政后立即启用王安石派大臣,把皇太后时大臣一网打尽,要么辞官要么被流放,政策延续神宗时王安石的做法,国民经济又开始倒退了,朝中也没有什么人才了。

  北宋至此已经没救了,后来首都被占,徽宗钦宗被掳走也就不奇怪了。当然,军事是不是也有原因,可能有,但是经济下滑厉害,国家组织混乱,蠢君混臣当道,想打胜仗也难。

  总结下来,王安石变法对北宋的衰弱有决定性意义,王安石用简单的话说就是:想当然的逻辑+清教徒式的个人魅力+为国为民的政治正确,这个特征你们想起了谁?希特勒?列宁?斯大林?拉美?还是崔永元?

  君主制是一种赌博的政体,遇到明君良臣就兴旺几年,遇到昏君就民不聊生,但是明君的儿子不一定是明君,说到底,这种制度注定不会长久。林语堂是苏东坡的粉丝,所以这本苏东坡传很难说不偏心苏轼,不过我还是喜欢苏东坡。相比王安石,苏东坡确实可爱多了。王安石就是那种举着真理四处掠杀的类型,有的时候,方向错了越牛逼伤害越大,方向不对,执行力越强,祸害越大,倒塌越快。谁能说希特勒不勤奋不能干,不是说王安石那么坏,而是说他其实爱的是某个理念,并不是热爱着人类。苏东坡就不一样,暖男,浪漫,这才是艺术家,艺术家对生命充满爱,就像梵高,野外写生的时候,偷吃他午餐的一只麻雀都能让他那么的开心激动焕发光芒。这多可爱啊,比起冷冰冰的那些思想家强多了。现在就缺少有温暖的政治家,都是人,没有神!

  当然,本书的主角是苏东坡,他的一生一直是乐观向上,自由自在,视钱权为身外之物。年青时靠着生来就有的天赋与后天的勤奋考取了进士,并写出了千年之后还在KTV点歌榜首的《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苏东坡被从庙堂之上贬为黄州团练使时,地位一下子天差地别,他却认为:人生只是一站一站地往前走,现在只是人生旅途中的另一步,这是由神灵早已定好的。既然无法改变,为何不欣赏这旅途中的美呢?苏东坡把流放当成了一种旅游,这种心态,恐怕现在的父母官基本上也没人能做的到了吧。

  被进一步贬到惠州时,当时的偏远南蛮之地,苏东坡却在做美酒,求仙丹,还与朝云盖了一栋精致的房子,如闲云野鹤般,不亦乐乎。不论流浪到何处,身居何处,粗茶淡饭,只要有酒相伴,有笔随身便可逍遥自在,飘飘欲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凡苏东坡所到之地,均已因其书画威望而闻名。而一生执笔至乐的苏东坡给人留下思想上的豪放,心灵的快乐才是万古不朽的。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