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再读《生命的重建》第五章 读后感悟

  本章关键词:改变 放弃 愿意 允许 审题 思想 精神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 愤怒 生自己的起 责备自己

生命的重建

  在姐妹们的陪伴下,我们《生命的重建》已经开始进入了改变阶段。

  本章从对待麻烦惯有的反应“愤怒和投降”开始,提出了我们对自己的改变方式:

  1,从观念上的改变,我愿意改变、我愿意放弃所有抵抗来改变;

  2,从身体生理上改变,饮食方面,营养方法非常简单,想吃什么食物就吃,不想吃就不吃。在吃不同食物时,要注意身体发出的信号;

  3,从思想途径上改变,做心理治疗或思想工作;

  4,从精神途径改变,做冥想或祈祷。

  当我们看到了我们的旧的信念系统,看到了我们的惯有模式,我们该做什么?当然是选择改变。说到改变,有的人会认为这个词有些暴力,因为改变意味着放弃、丢弃,意味着全盘否定,我想,我们可以用“修正”这个词来代替“改变”。我们选择修正我们自己的某些信念或信条,以此来修正我们的整个信念系统。

  这一章,我重点要分享一下关于“愤怒”。

  有一天晚上,我突然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绪有哪些?细细盘点,好像除了正面情绪诸如喜悦、兴奋、高兴外,剩下的大部分是愤怒、生气。为什么会如此呢?恰巧今天的读书会中也谈到了:当我们遇到麻烦时,常有的反应是“惊恐的举手投降”或“对自己、生活的愤愤不平”,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事情让你生气,这样问问自己是很有好处的”,是的,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常常生气?而且是周期性的犹如上瘾一样地生气?这是一个引导我们觉察自己情绪的过程。

  愤怒、生气,都是因为不满自己要求的底限,触碰到了自己的底限,无论是对自己愤怒还是对别人生气,都具有攻击性,具有暴力性。

  七个习惯中讲,一个刺激事件会引起人们的反应,而刺激事件和反应之间存在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我们觉察情绪的过程,我们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做选择。空间越大,可选择的权利越大;空间越小,可选择权利越小甚至会丧失选择权利。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觉察自己的情绪来做情绪的主人,而非任由情绪所把控来主宰我们的言行。

  禅宗讲“主人翁何在?”即,当愤怒时,你在哪里?

  论语中讲“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即出现麻烦时,"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推卸责任、撇清自己。

  “任何人都不可能伤害得了你,除非你同意他伤害你”。

  这些都是在说“我是自己世界唯一的思考者”。当我们有意、刻意去训练自己觉察自己的情绪,感受情绪与身体的连接时,我们便在开拓降临在我们身上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空间”,便是在尝试给予我们自己更大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尝试在选择我们面对情绪该如何处理事情、如何处理关系。

  举个简单例子,一个孩子跟妈妈逛商场走丢了,孩子妈妈由担心产生恐惧;在孩子出现在妈妈眼前时,孩子妈妈由强烈的恐惧转为瞬间的喜悦,然而这种喜悦来得太快太短,刹那间被恐惧刺激引起愤怒反应所代替。在愤怒的驱使下,我们常见的就是妈妈对孩子的斥责,甚至带着斥责声拍他屁股,随之是抱紧孩子……现在我们试着找找刺激与反应的空间距离,试着去觉察孩子妈妈在见到孩子一瞬间的情绪,就是那个短暂的喜悦,当觉察到这个瞬间的喜悦时,就会去体会它;当妈妈把体会到的这份喜悦传达给孩子时,孩子感受到的是妈妈深深的担心和爱,还有他在妈妈这里的独一无二的存在价值,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呀!然而事实上却是在妈妈的愤怒下,孩子感受到了深深的自责、内疚、恐惧、后悔和对自己的怨恨。

  无独有偶,所有的遇见都是最好的,恰恰在当天晚上就上演了一场让我生气的事。

  晚上我的微课结束之后,先生给了我不同角度的声音。在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被打击、被否定,价值感随之降低,转而产生愤怒。好在此时,我察觉到我的愤怒和愤怒的原因,与此同时我感受到了我心窝处有一团喷薄欲出的东西想要蹦出胸膛,也觉察到了我的内在小孩仿佛因受伤而躲在了一边,于是,我把我的感受告诉了先生,他自然不服气依旧在解释,而彼时的我,现在回忆起来已经是进入到了那个刺激与反应的空间之中。

  在我静静地体察自己情绪、整理自己情绪的同时,理性思维蹦出来,我需要进步,自然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声音来源不可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出现,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剔除那些自己不赞同的部分来寻找和汲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逐渐地我的情绪消失,姑且称之为这是一个冒险过程吧。不知何时,我开始反省自己,反省自己课程的前中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这个过程估计有半小时到40分钟,估计旁边的孩子也已经做好了我们为此事而争执拌嘴的心理准备了吧,呵呵,恰恰相反,它已经被消散了。

  是的,我们的惯有模式习惯于被人肯定,当被人否定时,初始情绪之后的产物愤怒会主导我们的言行,我们需要的是身心合一,觉察情绪、做自己的主人,我们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也许是我们改变或修正自己惯有模式的一个起点吧!让我们都来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起点,在起点之上进入改变或修正自己的良性循环中。共勉!

  本章还有一些句子想要分享:

  1,你付出的一切最后都会回到你这里。你付出爱、恨、怒、怨、怀疑、奸猾、专注执着、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等等,最后都会回到你这里。

  2,我们都想让我们的生活发生改变,让环境变得更好,更适于生存,但我们不想被迫改变,我们更愿意他们改变。我想说,这是多么愚昧!我们自己是改变自己世界的支点!

  3,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说话方式。生活之中沟通无处不在,说话方式决定于思维方式,我们想要改变说话方式,就需要去修正我们的思维模式。

  4,不能转变信念时,生自己的气,要和自己怄气。这是对自己的苛责,不爱自己、不接纳自己。这本书教会我们的就是要爱自己,如何爱自己,首先从赞同自己、不批评自己开始,不生自己气开始。

  5,如果想吃这种东西,那就吃,如果不想吃那就不吃;吃不同食物时,应当注意身体所发出的信号。我一直在关注情绪和身体的连接,看来食物也需要和身体连接,身体的感受是最正确的,身体知道一切,太正确了!

  6,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从别人那里接受了大部分消极观念,他们通常是直视我们的眼睛说出那些话,或者是用手指指着我们说出那些话的。这句话一方面告诉我们为什么当我们照镜子和照相时,难以接受直视自己内心的瞬间形象,另一方面也警醒我们,对待我们的孩子,我们是不是在无意识下也像我们的父辈那样对待他们?给孩子植入积极信念是为人父母的职责所在!这需要时时警醒!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