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道——商鞅变法之我见读后感心得体会
kittenchen
2021-12-10 23:49:57
0

创新之道——商鞅变法之我见读后感心得体会: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变法而治”...

这是一场激进猛烈的辩论,在当时的秦国,可谓是世界级的辩论,是一场一触即发的思想大战。为了一件可能改变整个秦国历史的变法大事,商鞅舌战群儒,与朝中重臣展开了斗争。

正在对峙着的双方分别是力图变法的商鞅和强烈反对革新的甘龙和杜挚。这一仗意味着秦国政治的主导权将花落谁家,所以双方自然摩拳擦掌,剑拔驽张。

先说说甘龙和杜挚吧,他们的观点非常明确,直接为这场战役拉开了序幕:反对变法,反对维新,只有遵循古人成功的先例,遵守周礼,才能使秦国兴旺。甘龙和杜挚是什么人?他们是秦孝公的恩师,是儒家学派的领军人物,他们自秦孝公出生以来,就一直给予着他薰陶,用周礼和儒家思想哺育着他。甘杜二人自然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毕竟含辛茹苦教育了这么多年,秦孝公多多少少也会听我们一些的吧。于是他们毫无畏惧,摆出了典型的儒家思想进行论证。而类似“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去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法古无过,循礼无邪”这样的话也不是不无道理。周朝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先例。毕竟有这样一个当时举世无双的强国作为典范,还是能够让人怀想的,也还比较让人信服。

创新之道——商鞅变法之我见读后感心得体会.jpg

这样看来,甘杜二人的观点似乎要更胜一筹了?

但只要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他们的理由,其实漏洞百出。

首先,就论证来讲,二人所陈述的都是一些理念,论据极为匮乏。他们说的“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去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看似有理,但古往今来,有多少君王用此道治国理政干出一番大事业?回首当年,儒家学派的第一人——孔子,不也曾用这一套来游说众国了吗?最后却郁郁不得志,落得被人称作丧家之犬的下场。那么二人哪里还能找得出更多的论据来?只能不停地重复自己的观念罢了,像这样的背课文、喊口号式的辩论,看似有理,实则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然后,他们不能合理地就局势来做出应对。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能洞察人和环境的变化。商鞅“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一定是有十足的把握才来跟他们这样的朝中重臣叫板的。当时的秦孝公已经被商鞅的变法强国之术给迷得神魂颠倒——原本商鞅用王道帝道来试图说服秦孝公,却一次次被秦孝公所婉拒,眼看就要事不能谐了,商鞅突然觉悟,意识到了秦孝公的复仇之心:当年秦国被魏国和晋国所侵略,两国却还歪曲历史说是秦国的错误,这一切都被秦孝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仇恨的种子早已萌发,遍布秦孝公的每一个细胞。他现在需要的不是仁义道德,不是王道也不是帝道,他所需要的是立即让国家鼎盛强大,尽快复仇,所以难怪他不愿意听取所谓的王道和帝道,而请商鞅来商量强国之道了。所以商鞅的速成大法自然让秦孝公眼前一亮,芳心被商鞅一举俘获。尽管秦孝公受了几十年儒家思想的薰陶,但如今的他,已经变了——变成了一个冷酷的渴望雪耻的复仇者。这个时候,你去和秦孝公说:“慢慢来,我们花个几百年,打造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别违背周礼去大肆打仗,才能延续祖上的香火。”他会听取你的观点,肯定不会,在这种情况下,想说明秦孝公就难于上青天了。

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甘龙和杜挚“以不变之心度时变之事”。他们是固执的保守派,总是在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随时变化的时局,读书笔记www.i1766.com他们所说的“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固然有一定道理。但那是有条件限制的——只有在一个形势还没有大的变化的时代才能发挥他的巨大的优势,毕竟政令不能朝令夕改。比如说在周朝,那个所有人都信服周礼的时代,社会也比较稳定,自然没有人会想要去折腾。但每个朝代都是独一无二的,秦孝公时代的秦国的形势与当时的周朝一样吗?不是的,当时群雄争霸,世移时易了,所以这一套理论也随着周朝的历史所消散了。鲁迅说,为人处事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治国又何偿不是如此呢?这就好比用固定不动的枪射击移动的靶标。法古循礼在时机、时局和理论都极为和谐的时候或许能成为国家兴旺的法宝,但在其它时候就可能徒劳无功了,所以像他们这样以不变的眼光为人处事,失败肯定是必然的,难坚商鞅会说出“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这样的话了。

而有备而来的商鞅来势汹汹。会上,他引经据典,通用古今,将夏桀、商纣的治国历程研究的纯熟于心;将“圣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变法而治”这样高深莫测的道理分析的让人心服口服,在发言的气势和分析的细致上就已经更胜一筹。尽管他自己也承认,有能力的人会遭遇世俗的质疑和排挤是常事,但毕竟“玉不琢不成器”,人总是要在挫折中成长,事总是曲折中前行。而他的“创新强国速法”更是一举将秦孝公的芳心揽入怀中,观点一出,也是震惊四座。

这里,我们就要说到创新了,记得有人说过“天才的主要标记不是完美而是创造,天才能开创新的局面”。这就是创新,这就是变法。当年赵武灵王力排众议,胡服骑射,选择了当时军队望而却步的训练方法,打造了一支常胜之师,扫平北方群雄。30余年前的神州大地上,邓小平同志在建立经济特区时说“国家没有钱,可以给此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从而诞生了后来极为成功的深圳、珠海等四大经济特区,开创了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局面,这是一种创新。无疑,这个时代是在不停变化的,旧的思想固然曾经有效过,但终将经过它的保质期而变得陈旧甚至腐烂,这时,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出新的办法才能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保持兴旺发达。要做到这些,自然就是那句名言中所提到的天才了,商鞅就是这么一位天才,“法古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就是创新的代名词,再之后,他也用改革的成果证明了这个道理,秦国的国力在短时间内有了质的飞跃,一举成为了强国。

“善,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也。”秦孝公的这段话既是对辩论会的总结,也是对商鞅创新强国之道的赞扬,更是对甘杜迂腐观点的批评。毫无疑问地,商鞅拿下了这一场辩论,懂得创新的他和他的创新之道从此站在了时代的巅峰。

这个世界上,不也正是需要这样创新进取的“急先锋”吗?作者:文|伍宇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老舍《我这一辈子》读书笔记 老舍《我这一辈子》是反应在社会变革与战乱横行的年代普通百姓的人生悲剧命运。看完后让我非常的沉重。但在...
《教育的本质》读书笔记与读后感...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中对“教育”更加清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这个国度被称为:礼义之邦!这是每个人...
借力取胜——孙子兵法读后感50... 借力取胜——孙子兵法读后感500字: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十二篇“火攻篇”的第一部分,借...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书笔记摘抄 1、“只要能看到你一眼,我就能平静半年。但如果看不到你。我就死。”2、人越是明白,越是有追求,就越孤...
《傲慢与偏见》简介及读书笔记1... 作者:简·奥斯丁推荐理由:傲慢,偏见,这两个毋庸质疑的贬义词,让简。奥斯丁的作品成为精致的象征一时之...
《人生十论》读书笔记 人生是什么?人生该如何度过?这两个问题困扰着喜爱思考的人们。有些人认为,如果能够回答出这两个问题,就...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之认... 1、速成绝无可能在本章开篇李笑来老师引用了一句老话“戒骄戒躁”,当然,我们在上学时也没少听老师家长们...
稻盛和夫《经营十二条》读书笔记 稻盛和夫,作为王阳明心学在日本的一个继承和发扬者,在企业经营成功同时,开始著书传播自己的稻盛经营和哲...
格列佛游记主要内容50字100... 格列佛游记主要内容50字简介通过格列佛到小人国、大人国、飞鸟国、慧马国等国度的离奇旅行和种种遭遇,集...
阿Q正传主要内容简介与读后感心... 鲁迅名作阿Q正传主要内容简介与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欢迎阅读点评!阿Q正传简介《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