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kittenchen
2021-12-10 23:45:17
0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在文革动荡的年代,年仅十五岁的习近平离开北京,前往陕西延川梁家河村插队。习近平去的地方最苦,待的时间最长,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事,在插队做知青的七年里,习近平真实体味到百姓的艰苦,磨练了意志,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实践经历,坚定了他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决心。

在七年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深深体味了最苦、最难的生活。从“扁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一层掉皮、出血”到“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就不怕扁担磨了”;从“被跳蚤咬,痒起来皮肤都抓破了”到“对跳蚤的毒素产生抵抗力”;从一开始劳动“一天只有6.5工分”到两年后“拿到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面对苦难,习近平总书记从不抱怨,反而顶住压力,苦干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度过了每个难关。每过一关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份磨砺,都有一份收获,为他今后担当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必须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不怕吃苦、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在奋斗中绽放自己的青春。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jpg

读书,每当习近平空闲的时候,他总会选择读书,“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习近平的涉猎很广泛,从经典名著到各种史学著作,从古诗到杂文,还有各种经济政治类的书籍。看是仅仅不够的,习近平还仔细认真思考,总结各种读书方法,甚至在读一些军事著作的时候,摊开地图,直接在地图上一点一点地推演战争的进程。通过广泛而深刻的阅读,习近平的眼光越来越开阔,思想越来越充实,这让他在许多事情上敢于创新,真正地为百姓做事。习近平是所有新时期青年的榜样,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丰富人生,了解百姓疾苦,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回报人民,这是每一个新时期青年的责任。

习近平真正地融入百姓中,成为黄土平原地儿子,时时刻刻为百姓着想,不但带领社员打了5片坝地,还根据实际需要,办沼气、打井、办铁业社、种烤烟、办代销店,改善百姓的生活,是原来吃不饱穿不暖的梁家河村民吃饱饭,用上沼气,丰富了人民的生活。读书笔记·习近平离开的那天,村民们自觉地来送他“近平,你是咱梁家河地好后生。”就连平时不怎么出门的残疾人石玉兵也来送他,可见梁家河百姓对习近平的不舍,习近平真真正正地受到梁家河百姓的喜爱。

“中国自古以来,不管是在盛世还是在衰世,不管环境多么荒谬,总是有悬壶济世的良医出现,总是有‘邑有流亡愧俸钱’的良吏出现,这是我们民族能够生息绵延的脊梁所在。我们现在回忆这些青年人的当年脚步,不是歌颂什么虚幻的口号和运动,而是认可那些在艰难困苦之中仍然顽强地寻找和实现人生的意义,‘男儿当自强’的精神”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岁月是艰苦的,但他依旧活出了生活的趣,并从中收获颇多。作为当代青年,也该向他学习,直面逆境,从中学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老舍《我这一辈子》读书笔记 老舍《我这一辈子》是反应在社会变革与战乱横行的年代普通百姓的人生悲剧命运。看完后让我非常的沉重。但在...
《教育的本质》读书笔记与读后感...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中对“教育”更加清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这个国度被称为:礼义之邦!这是每个人...
借力取胜——孙子兵法读后感50... 借力取胜——孙子兵法读后感500字: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十二篇“火攻篇”的第一部分,借...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书笔记摘抄 1、“只要能看到你一眼,我就能平静半年。但如果看不到你。我就死。”2、人越是明白,越是有追求,就越孤...
《傲慢与偏见》简介及读书笔记1... 作者:简·奥斯丁推荐理由:傲慢,偏见,这两个毋庸质疑的贬义词,让简。奥斯丁的作品成为精致的象征一时之...
《人生十论》读书笔记 人生是什么?人生该如何度过?这两个问题困扰着喜爱思考的人们。有些人认为,如果能够回答出这两个问题,就...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之认... 1、速成绝无可能在本章开篇李笑来老师引用了一句老话“戒骄戒躁”,当然,我们在上学时也没少听老师家长们...
稻盛和夫《经营十二条》读书笔记 稻盛和夫,作为王阳明心学在日本的一个继承和发扬者,在企业经营成功同时,开始著书传播自己的稻盛经营和哲...
格列佛游记主要内容50字100... 格列佛游记主要内容50字简介通过格列佛到小人国、大人国、飞鸟国、慧马国等国度的离奇旅行和种种遭遇,集...
阿Q正传主要内容简介与读后感心... 鲁迅名作阿Q正传主要内容简介与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欢迎阅读点评!阿Q正传简介《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