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读后感

  “母亲的伟大不仅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它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

  贾平凹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讲述了许多儿时的生活。小时候,村里孩子们之间互相玩耍,不免发生争吵,此时该做的并非打架以来报仇“雪恨”,而是动口骂仗——互骂对方母亲的名字。只有伟大的名人的名字才会被高呼,被流传千古,虽然母亲并非大人物,但她依然“不失却她的伟大”,她的细心、善良、勤劳却是人们有口皆碑的。母亲的伟大或许只限于对待自己的孩子,她对孩子的无微不至,对孩子的关心,致使她为了孩子也愿意奉献生命。此时的母亲,在孩子们的眼中,并不亚于伟人。

《我不是个好儿子》读后感

  乡下人们总是自立丰衣足食。每当母亲开始推磨子的时候,也是作者和弟弟最烦恼的时候,因为太过于瞌睡,亦因为劳动的无趣,他们总是会在不久后睡着,此时母亲叫醒他们继续劳动,又睡着……这样反复多次之后,母亲也感到很不忍心了,毕竟第二天还要上学,便只好叫他们歇息。但又苦于一人之力太小,只能叫邻居帮忙。深夜里,常会见到一个身影固执的敲着门……

  看到这里时,我不禁联想到了自己。我做事效率不高,再加上并不专心于一件事,导致我每天睡觉时往往是在深夜,别户人家的灯早已熄灭,只有我们家中孤独的灯火通明。母亲看着我心疼,叫我早早睡觉,她依然开着台灯检查我的作业……而我的推拉,也导致她每天休息时间的不足,为此她多次批评我,我也感到深深地懊悔和内疚,暗暗的下定决心明天尽早完成作业,可做题速度的问题,让我下定的决心,很难实现过。

  询问自己:我是个好女儿吗?答案总会是:还不够好。我的诞生是母亲经历几个月的不适和几个小时的疼痛后换来的,再长到如今的样子中间的十三个春秋里,又有何时母亲不守在身边耐心照顾?认为自己已经努力做好,但与母亲的付出相比,两边永远不可能相等。是做了再多的尊敬的善意的事后,孩子终究会轻于母亲。尤其是人到中年时,更没有多少精力去像母亲对待自己一样对待母亲,所以能给予给的,怕是只有饱含思乡与愧疚的钱财罢了。

  “此事古难全”,但凡人间事物,总归是有遗憾的。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