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神圣罗马帝国》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kittenchen
2021-12-10 23:55:26
0

鹬蚌相争——《神圣罗马帝国》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昨天立秋,今天立马大雨倾盆,浇去了夏的酷热。有时候想想其实改革也是这么回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老百姓生活的水生火热,受不了了,改革之路就像一场大雨应运而生。我本人特别喜欢看改革方面的书籍事例,从商鞅变法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改革事件,我都花时间研究过,刚好可以结合起来谈谈神圣罗马帝国中宗教改革。

詹姆斯·布莱斯在第十九章中花了很大篇幅讲述了宗教改革对帝国的影响。在宗教改革出现的时期,帝国的皇帝是查理五世,可以说他是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谈及他时,书中有这么一段描述,“本人对于旧教的倾向,除开他是欧洲最顽固的家族中的君主,他的皇位必然使他成为教皇的同盟者”。这位皇帝很奇怪,在总结改革之初的帝国会议上,是对改革持反对意见,而后不断的摇摆。而对于宗教改革的性质,他的定义是“有人认为宗教改革是俗人对教士的一种反抗,或者是条顿诸族对意大利人的反抗,或者欧洲君主国对教皇们的世界君主国的反抗。”但不管怎样,宗教改革最后所确定的“教随国定”的政策,加速了德意志民族的大分裂,因为这项原则重申并巩固了德意志中世纪领地邦国的分割状态,致使各地自雄的教俗诸侯成为德意志历史发展的主导力量。大的领地诸侯不仅像国王一样享有收税、铸币、司法权和军事权;“教随国定”之后,他们又有了确立宗教信仰的权利。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宗教革命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所以,经过这场雷声大雨点小的改革后,神圣罗马帝国终于有了“教随国定”,有点类似于之前论述的中国历史上的“三武灭佛”。但性质却从根本上不同。神圣罗马帝国改革的初衷是打击教权,巩固皇权。但是一番改革之后,教权虽受到削弱,但皇权也因此分散,完全就像金庸小说中的“七伤拳”——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让我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苏联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政治体系,彻底摈弃斯大林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同时,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引起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当时苏联社会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而赖以生存的政体也从联邦变成了松散的邦联,最终积重难返难逃解体命运。

戈尔巴乔夫把改革失败归结于两点:一是起步太晚,二是准备仓促。可以看出,改革必须因势利导,急不得也缓不得,一步一个脚印,稳打稳扎才行。神圣罗马帝国的宗教改革,让帝国和宗教都收到沉重的打击,而最后受益者是为数不多的大诸侯,大量的小诸侯和自由城市在历史进程中消失,大的诸侯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合并或者完全独立以形成一个新的国家。所以,用一句成语形容,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700... 我心目中的毛泽东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是任何人不可比拟的。他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没有一点私心,出发点就...
《稻草人》主要内容简介20字5... 稻草人主要内容20字简介作品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闻所思,真实而深刻地描写了20...
老舍《我这一辈子》读书笔记 老舍《我这一辈子》是反应在社会变革与战乱横行的年代普通百姓的人生悲剧命运。看完后让我非常的沉重。但在...
读书《异乡人》读后感1500字 读书《异乡人》读后感1500字:加缪的这本《异乡人》,在初读时并未读懂。因为作为一名法学生,并不能理...
借力取胜——孙子兵法读后感50... 借力取胜——孙子兵法读后感500字: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十二篇“火攻篇”的第一部分,借...
《教育的本质》读书笔记与读后感...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中对“教育”更加清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这个国度被称为:礼义之邦!这是每个人...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书笔记摘抄 1、“只要能看到你一眼,我就能平静半年。但如果看不到你。我就死。”2、人越是明白,越是有追求,就越孤...
《傲慢与偏见》简介及读书笔记1... 作者:简·奥斯丁推荐理由:傲慢,偏见,这两个毋庸质疑的贬义词,让简。奥斯丁的作品成为精致的象征一时之...
《人生十论》读书笔记 人生是什么?人生该如何度过?这两个问题困扰着喜爱思考的人们。有些人认为,如果能够回答出这两个问题,就...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之认... 1、速成绝无可能在本章开篇李笑来老师引用了一句老话“戒骄戒躁”,当然,我们在上学时也没少听老师家长们...